?

信息技術常態課教學策略研究

2014-09-26 21:51韓金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4年17期
關鍵詞:激勵實效性提高

韓金

摘要:教育現代化的實現離不開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改革同樣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因此,本文提出信息技術課程的常態化教學的開展至關重要,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優劣的核心在于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中的關鍵是采取何種教學策略。

關鍵詞:激勵;提高;信息技術;實效性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工具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等學科特點,如何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常態課的實效性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以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常態教學為目標,從多個方面提出觀點,以期最終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質量。

● 興趣激勵,激發學習動力

興趣是推動求知的一種力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會抱著一種十分好奇和渴望的心態去了解認識它、研究分析它。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學情化繁為簡。例如,把有趣味性的內容、圖形編制成動畫、配上音樂、設計新穎的導課,讓學生欣賞,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或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教學“計算機的組成”時,可利用在計算機房上課的便利,引導學生觀察他們面前的實物并仔細聽教師講解,使學生在了解計算機各設備的同時掌握計算機的連接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他們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提高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畫圖時,可利用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組成形象生動的各種畫面,使抽象和枯燥的講解變得形象有趣。還可以將學生的電腦作品配上優雅的音樂播放給全體同學欣賞,并鼓勵學生互相評價。這樣長期堅持,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 提供優質素材,加強練習針對性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很多的操作技能需要學生通過上機操作練習才能掌握。這些操作練習如果設計得不夠合理,將會使練習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受到影響,既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又達不到預定的效果。特別是農村學生,他們平時上機操作的機會不多,如果練習的設計沒有針對性,他們就更難以在有限的課堂練習時間里掌握所學的技能。因此,在設計上機操作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結合練習的目的,排除干擾因素,使練習更加充分有效。

例如,在Excel格式設置的課堂教學上,通常都是先演示格式設置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學生進行練習,這時教師一般會安排學生新建一個工作表,錄入數據后再進行格式設置。這樣的練習設計,對于熟悉計算機操作、文字輸入速度較快的學生來說不會有多大難度,但對于農村地區的學生來說,由于基本操作不夠熟練、輸入速度慢等原因,在完成了數據錄入后,已經到下課時間了,而對于本節課格式設置的教學內容根本就沒時間進行練習,這大大影響了練習的效果,也沒能達到操作練習的目的。對于這類需要以某文件或素材為基礎進行操作的練習,我們可以提供素材或半成品給學生,排除干擾因素,使學生的練習更有針對性,達到練習的目的。如上述的課堂練習設計,教師可以提供一個已經錄入全部數據或者部分數據的數據表給學生,讓學生直接在該數據表上進行格式設置,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針對本節課格式設置的學習內容進行練習,使練習的針對性得到加強,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 引入分組評價機制,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估計沒有哪個學科在體現學生的差異方面像信息技術課程這樣明顯。種種主客觀原因造成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有的可以“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剛開始學習就有困難。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學內容太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點,基礎差的學生便不能接受。這個實際矛盾,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化解。

例如,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學生做小組長,平時上課時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指導組員的學習。有些基礎差的學生如果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程,這時就由小組長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任務時,不僅同組同學要互幫互助,組與組之間也要利用城域網的的便利性進行資源共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讓學生懂得了協作的重要性。

另外,可在學生實際操作完成后,要求其將完成的作品進行展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觀賞并設置自評、互評環節,改變傳統教學中只有教師一人評價的模式。

● 設疑解惑,留有懸念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學生的思維活躍于疑問的交叉點。為此,教師應依據教材內容,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精心設疑、制造懸念,著意將一些知識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狀態,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文字處理軟件”時,筆者一般只是把比較常規的文件編輯方法介紹給學生,而對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標的設置等編輯方式,則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然后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把自己探討成功的某些操作講給老師和其他同學聽,隨后筆者再以總結、補充的方式把相應內容講解清楚,清除“懸念”。這樣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就變成了一個有趣的“迷宮探寶”的過程。

● 采用任務驅動,使學生體驗成功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大綱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即知識及技能的傳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務”為主,這個原則突出“做中學”的思想。具體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度,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給每節課制定出切合實際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努力完成在本堂課里教師預定的任務。它是一種信息技術學科性比較強的教學方法。此教學法多用于信息技術操作方面的內容的教學,其核心在于任務的確定。當學生完成自己的任務后會有一種成就感,而同學之間的相互傳閱更拓展了他們的思維空間,大大地提高了他們學習和創造的能力。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設計潛能、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

● 借助信息反饋,檢查教學質量

要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質量,注意信息的反饋和適時進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設置相關理論題、有框架的作業設計模式來檢查學生對信息技術基本概念的理解情況和實踐動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據學生回答和作業設計所反饋出的信息,分析學生接受的程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重點地指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對教學的進度、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等進行綜合評價,教師依據學生的意見和要求,不斷改進教學。這樣的信息反饋,既檢查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又摸清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溝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常態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小的有益的改變都會對之產生影響??傊?,在教學中我們應靈活運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的學習,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常態課教學的有效性,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學生良好信息素養和創新精神的平臺,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能夠學以致用。endprint

猜你喜歡
激勵實效性提高
“主講主問主評”工作法:提升黨課教育吸引力實效性
利用微視頻提高小學美術教學實效性的實踐與研究
精梳巧練 理性分析——提升小學數學復習課實效性的教學策略
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策略研究
優化作業設計 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讓作文互評提高能力
漫談初中作文教學
高職院?;た偪毓ぜ寄艽筚惖呐嘤柲J脚c對策分析
EVA價值管理體系在S商業銀行的應用案例研究
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的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