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的應用價值

2014-10-13 02:04梅希成
關鍵詞:自發性蛛網膜下腔

梅希成

(鶴壁市婦幼保健院,河南鶴壁 458030)

近年來臨床統計資料顯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由各種因素使其顱腦深部血管破裂后致使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疾病,臨床發病急,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1]。造成出血的因素很多,目前主要包括顱腦內的各種動靜脈畸形及血管瘤、高血壓動脈硬化、動脈炎等。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原則講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目前螺旋CT影像檢查技術由于其無創傷、無輻射、操作方便的特點已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對于顱內血管瘤的篩查,為發現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2]。本研究將36例考慮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均分別給予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ctxx angiography,CTA)及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brain angiography,DSA)檢查,探討CTA在診斷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雙盲的原則抽取36例患者,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間,鶴壁市婦幼保健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27~70歲,平均(53.6±3.2)歲;發病時間5~48 h,平均發病時間(5.6±3.2)h;臨床癥狀:劇烈頭痛者14例,腦膜刺激征者4例,意識不清者9例,昏迷者9例。所有入組的患者均符合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指標且臨床癥狀典型。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儀器與方法 所有患者均應用由美國GE公司提供的Light-speed64層螺旋CT掃描機?;颊哐雠P于檢查床上,然后將掃描線定于和聽眥線平行位置,從顱底至顱頂。首先進行整個頭顱常規CT掃描,CT及運行參數為:管電壓設為120 KV、管電流設為280 MA、掃描層厚設置為1.25 mm、螺距設為0.562:①進行連續掃描后,設置重建時間為0.62 mm。然后應用高壓注射器將100 mL對比劑應用歐乃派克通過肘靜脈注入,速度控制為4.19 m/s,延遲時間設定為20 s。將掃描的原始圖像輸入到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②工作站中并對圖像進行后期的容積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法及表面遮蓋顯示法。所有患者均給予由德國西門子公司提供的POLYSTAR 1250 mA數字減影X線機進行DSA檢查,常規行股動脈穿刺插管并完成全腦血管造影術。

1.3 評價方法 將獲得的圖像由影像科及神經內科有經驗的醫師進行閱片和分析,并對發現的動脈瘤的體積、來源及與周圍的相互關系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 將獲得的資料分析整理,運用SPSS 19.0的統計學軟件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當P<0.05表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以DSA診斷結果作為評價標準,DSA發現36例患者中25例動脈瘤、7例動靜脈畸形和4例正?;颊?,而CTA組發現25例動脈瘤患者,漏診1例患者,其他診斷正確,診斷結果準確率率為97.14%,和DSA相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CTA在動脈瘤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經過統計發現,在診斷血管瘤大小及準確率CTA與DSA相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1)。

表1 CTA在動脈瘤診斷中的應用分析(n=25,)

表1 CTA在動脈瘤診斷中的應用分析(n=25,)

組別 瘤體大小 瘤頸大小DSA 6.63±2.53 3.58±2.78 CTA 6.57±2.54 3.48±2.14 t 0.0853 0.1453 P >0.05 >0.05

3 討論

近年來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案例越來越多,其發病原因主要考慮是顱內存在動脈瘤或者動靜脈畸形[3]。針對自發性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傳統的檢查方案主要實行DSA檢查,具有直視血管病變的優點,而其檢查結果也作為臨床診斷的主要依據[4]。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CTA逐漸應用到對腦血管疾病的診斷中來。CTA血管成像技術可以全方位的對顱內血管、動脈瘤及周圍組織相互關系進行顯示,可以讓醫務工作者對血管與周圍組織關系、動脈瘤的血供有直觀的認識,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5]。目前螺旋CT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了對動脈瘤及血管畸形的篩選過程中。目前臨床對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腦血管疾病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報道和成功的治療案例[6]。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通過VR、MIP、SSD進行三維圖像重建,可直觀地顯示病變的部位、大小、鈣化、與周圍組織關系及動靜脈硬化及斑塊情況,可為術前和介入治療前提供詳盡的影像學資料,避免因DSA手術人為因素造成各種不良事件的發生[7]。有資料顯示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其圖像治療清晰,對大腦中動脈4~5級的血管支流的顯示率高達95%以上,顯然CTA能夠對很多細小的血管進行顯影并且無外界偽影的干擾[8]。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夠對患者實行快、大范圍的掃描,可以為患者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時間??傊?4層螺旋CT血管成像能對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具有快捷、方便、經濟的優點,值得臨床應用。

[1]閔輝東,謝文花,姚斯元.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1):173-174,176.

[2]張曉娟,喻 博,劉作君,等.64層螺旋CTA在腦動脈瘤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8):60-61.

[3]鄧小林,謝 惠,周幫建,等.128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診斷中的價值[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8):1024-1026.

[4]郭 興,丁 偉,秦慧娟.雙能CT血管成像虛擬平掃對評價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6):695-698.

[5]董玉姝,張春志.數字減影CT血管成像在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0):118-121.

[6]杜新亮,朱紅伍.炫速雙源CT腦血管成像術在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診斷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2,28(5):58-59.

[7]范曉萌,劉???,鄒玉紅,等.螺旋CT平掃在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斷中的價值[J].安徽醫藥,2012,16(10):1484-1486.

[8]李 彬,牛文強,吉六舟,等.多層螺旋CT對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診斷與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刊,2011,38(14):77-78.

猜你喜歡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
自發性冠狀動脈螺旋夾層1例
改良序貫法測定蛛網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鎮痛中的半數有效劑量
4例自發性腎破裂患者的護理
復合手術救治重癥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體會
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觀察與護理
16排螺旋 CT 診斷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應用分析
自發性乙狀結腸穿孔7例診治體會
自發性血胸治療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