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婉寄贈晚輩詩解讀

2014-10-21 14:26趙慧敏駱新泉
中國文藝家 2014年9期
關鍵詞:解讀詩歌

趙慧敏 駱新泉

【摘 要】清中期閨秀詩人宗婉一生經歷諸多戰亂,在經受骨肉流離、漂泊異鄉、丈夫早亡的悲歡離合中,創作為數不菲的寄贈晚輩詩,皆收入《夢湘樓詩稿》中。此類詩或敘寫羈旅思親的悲切感慨,或抒發愛子憐親的牽掛哀痛,或傳達讀書治學的期許勉勵,或高歌淡泊寧靜的人生氣度。

【關鍵詞】宗婉;贈晚輩;詩歌;解讀

閨秀詩向來有著自成一路的清麗格調,清代閨秀詩歌亦然,“而閨秀詞人精神世界的空靈、雅潔,其生命的遠離俗塵本身也就是優美絕倫的詞章?!雹僮谕?,字婉生,江蘇常熟人,清中期閨秀詩人。歷經嘉、道、同三朝戰亂頻仍時期,故其一生經歷戰亂及遷居之苦,更兼丈夫蕭大勛去世較早,她以教授里中女弟子為生,生活艱難可想而知。作品有《夢湘樓詩稿》二卷和《夢湘樓詞稿》一卷。本文以宗婉寄贈晚輩詩為著眼點,解讀其中的情感內涵。

一、羈旅思親的悲切感慨

葉嘉瑩說過“婦女之作欲求意境之開拓,必有賴于身世遭際之有重大變

故”②,宗婉因戰亂與二子及其他晚輩分離,故園不得回,親人不得見,或相見旋又分離,孤寂無聊之際,羈旅思鄉、思親之情更甚。她將這種感情寄托于贈晚輩詩中,如《壬戌四月同粲生妹北上留別書君女甥》,以表現戰亂后離別之情為主,詩人運用烽火、萍蹤、鴻雁、鷦鷯、桑梓等意象,別離、凄咽等哀詞來表達離情別緒,句句表現詩人與親人離別的苦悶、孤寂,于溫婉中暗含凄苦哀怨之情。又如《客窗感賦寄懷龐甥云槎孝廉》,運用客窗、故園、愁等表現對故園的思念之情及客居他鄉的愁思。詩中“眼前賴有同懷在,且放牢騷作達人”、“憑將客里經年況,寫入閑吟寄鳳雛”兩聯,又表現出看透世事,隨遇而安、寧靜淡泊的人生態度。整首詩抒發思鄉思親的慨嘆,悲苦中顯示出女詩人的堅韌與頑強。

組詩《感事四絕》作于粵匪之亂期間,城破家亡、骨肉流離,奔走他鄉,母子暫居于顧甥別墅。她悲憤于粵匪的訛言,感嘆于世人的偏信?!霸腔厥酌煸贫恕敝幸粋€“渺”字寫出了詩人對回歸故園無望的悲嘆,而“猶幸鳳雛有高義,數傳音問報平安”寫出了詩人知曉親人音訊后的暫時心安。整組詩以哀怨的基調表現詩人對戰亂的厭惡、對親人的思念及對漂泊的悲痛之情。以此贈與晚輩,期望晚輩局外觀事、勿信訛言,反映出一位亂世女子心系故土、魂系家人的拳拳之心?!断部麅簹w》作于亂后,詩人痛惜于葵兒遭賊擄去,待百日后歸來已是遍體傷痕,面目全非。詩中感傷于葵兒幼年喪父、身體孱弱,亂中被俘的命運,運用斷腸、不識、淚盡、悲、痛、癡等詞,使全詩展現出一種極度的哀傷基調,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深悲劇痛。最后以“保此歷劫身,好作承平詩”作結,表達出早日結束戰亂的強烈愿望,同時流露出詩人看透世事、隨遇而安的心緒,悲傷中呈現出一種豁達開朗的堅強性格。

鄧紅梅言:“辭色的取其自然和抒情的取其純粹,使女性詞總體上具有明顯的清麗神采”③指出清代女詩人在詩歌創作上的藝術特色。宗婉在贈晚輩詩中就借助多種意象寄托其思鄉之情、羈旅之愁及對親人的思念。如《又寄懷家大人時赴伯父粵東任所》運用浮云、夕照、夜、芭蕉等意象表現內心的惆悵?!都滓鷼q杪假館再增龐氏諸甥女》以辭巢燕、出谷鶯暗示分離?!堵酶邪耸准床烬嬭F生表甥見寄原韻兼寄書君女甥》以秋風、秋雨、秋煙、烽煙、落葉等意象描寫詩人羈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表達內心的蕭索寂寥之感,又以淚、夢、愁、酸、寒等傷感清冷字眼表現詩人對家鄉的思念?!皵嗪啔埦幐恫萑R,飄零身世劫余灰”一聯,詩人感慨世事變遷,遭逢戰亂、親友四散、少有音訊,以傾訴滿腹羈旅愁思,又有對書君女甥傳通音訊的欣慰。此種借助意象營造意境的抒情手法雖為詩歌傳統手法,但宗婉于此融入自己的人生遭際,使其情感的表達更為悲苦深切。

二、愛子憐親的牽掛哀痛

在清代,女性意識的覺醒使得女性文人敢于摒棄傳統觀念,鐘情于詩詞歌賦,展示個人才華,抒發人生情懷,慨嘆人生際遇。宗婉作為這一時期女性文人的代表,在思想上更推崇女子參與讀書治學活動。她認為讀書作詩只為抒發真情感,結交知己。她在贈女甥詩中,多表現自己與女甥之間的情感交流。如《始平女甥雁序凡六其伯姊早歸歸梧罔司馬來儀》,作為長輩兼師長,宗婉欣喜于她們或幸運而生,或好夢春華,皆有好歸處,不負自己的期望。詩人追昔嘆今,昔日朝夕相伴,而今不得相見,使得宗婉日日牽掛,表達了詩人對諸女甥的思念及憐愛之情。

宗婉丈夫早逝,為生存,亦為撫養二子,在里中開課教授女弟子,其辛苦可見一斑?!陡惺緝蓛骸分邪秃藢鹤拥囊笄衅谂?,期望孩子努力治學,不枉自己的辛苦教導,寄希望于他日能有“展眉時”。

宗婉寄贈晚輩詩還有幾首悼亡之作,從中可能看出詩人心靈深處那種刻骨銘心的追悼,情感悲痛,哀哀難語。組詩《哭陸楚娟女甥寶琛十八首》敘述了寶琛女甥自出生至離世的一生經歷。初生時,集萬千寵愛,幼時聰明伶俐,本應有大好年華和美好未來,然戰亂使其離鄉背井、親人離散,羈旅途中的日夜憂思終至疾病纏身,家人的憐惜也未能換回香魂一縷,一個聰明嬌俏的小女兒就此在戰亂中香消玉殞。詩人以深摯的語言表現了對寶琛女甥的痛惜、憐愛之情,同時從側面反映出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詩中包含詩人喪失親人的悲哀和對戰爭的控訴。又如《悼云兒兒字阿云生二十一日而殤》,全詩以極度傷感的筆觸描寫痛失愛子的悲痛與惋惜?!安试埔咨⒄娉勺?,悔把兒名喚作云”二句,傳達出詩人以“云”稱兒的悔恨之情。云兒的早夭,帶給詩人精神上的巨大打擊,使詩人無以釋懷,以至于“喘殘余息徹宵聞”,悲痛至極反無淚,一心專注于為夭子裝殮,所謂“惟我傷心轉無淚,為兒檢點殮時裝”,這是怎樣的悲哀!那些“藥沈淋漓杯滿案”的存在,必然使她“斷腸處處”。

三、讀書治學的期許勉勵

讀書治學,是古代家庭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漢代劉向曾感嘆:“三姑之德,亦甚大矣!”可見中國古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作為母親、長輩,宗婉深諳知識的重要性,在教導晚輩的過程中,她注重培養晚輩刻苦學習的精神、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優秀的品德修養。對于晚輩中才情甚高者,宗婉總是不吝贊賞、鼓勵。在教導晚輩學習上,宗婉曾作詩多首,或滿是贊賞、惜才之情,或為示范、教授文化知識。宗婉在治學上,以身作責,在言傳身教中培養晚輩們的學習態度。宗婉作詩贊賞晚輩的文學成就,組詩《題龐鐵生表甥鐘瑚添香館詩集》中鮮明地表現了對表甥鐘瑚才情的肯定,贊賞之意溢于言表。如“不是此心太傾倒,除君無可與談詩”、“最是難消知己感,祝君早到鳳凰池”,表現了詩人與鐘瑚表甥之間的情感,已超出了長輩對晚輩的教導之情,更有知己相交之情。同時,詩中也表現了詩人對鐘瑚表甥前程的祝愿。宗婉還善用典故表達對后輩才情的贊賞,如“試問伊誰堪伯仲,杜樊川與玉溪生”、“每羨謝庭生玉樹,常期御座撤金蓮”,分別以唐代詩人杜牧、李商隱、東晉政治家謝安三人來稱許鐘瑚的不凡才情,亦欲借此來教導晚輩勤奮學習,樹立以古人為師、以賢人為師的學習態度。此外“愛月怕云籠月色,惜花愁雨損花枝”一聯中的“怕”、“愁”二字,表現了詩人對龐鐵生表甥才情被埋沒的擔憂,“愛”、“惜”二字表現了詩人對鐵生表甥的憐惜之情,同時詩中又含有作者的勉勵、鼓勵之情。

另,《金縷曲·題家書鋤侄維城小揖山樓詩稿》是宗婉《夢湘樓詞稿》中僅有的一闋贈晚輩詞,其詞風溫婉細膩,既包含了長輩對晚輩的贊賞、欣喜之情,又有知己相遇的感動?!坝|撥靈機成一片,好句劈空飛墜”,表現了對書鋤侄才思敏捷的贊賞?!拔乙嘤啄甑⒋笋?,小阮居然勝我”二句,更表現了詩人對書鋤侄耽于詩書的精神鼓勵和非同尋常的才情贊賞,有“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感慨,透露出詩人與書鋤侄之間亦師亦友的融洽關系。

四、淡泊寧靜的人生氣度

清朝中期,社會動亂,起義、叛亂不斷,宗婉就是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戰亂中,經歷了城破家亡、骨肉離散、羈旅漂泊,最終被迫定居異鄉的人生悲痛。在這一經歷中,宗婉的人生觀念、態度、追求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宗婉在對晚輩的教育上體現了獨特的教育理念,在人生態度的教育方面更是表現為追求自由、個性的發展和淡泊寧靜的人生氣度、淡薄名利的人生追求。清代的社會動亂,為佛、道思想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文人們不僅追求儒家的正統思想,亦追求佛、道的淡泊、無為。在宗婉看來,建功立業并不是此生必達的目標,而能夠擁有豁達的氣度、淡泊的情懷,才是人生的最大追求。因此,在宗婉寄贈晚輩詩中總能讀到一種寧靜、淡泊的豁然之氣。如《題月鋤侄緇衣小影》中用緇衣、釋子、飛錫等佛教用語,表現詩人超脫世俗、逍遙出世的人生態度,同時借此勸導月鋤侄拋棄世俗桎梏,在文學上尋求一種“心游萬物,思接千載”的人生境界?!拔乙喁E狂同小阮,愿隨飛錫渡滄溟”,借用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事典,希望月鋤侄亦能崇尚老莊之學,清靜無為,這也是遭遇亂世者自然而然的想法。她在詩中多次運用這一典故,更多的是借阮咸狂傲不羈的人生態度來抒發自己內心所尊崇的超然物外的氣度。宗婉以此詩贈與后輩,并借此典故,期望后輩能夠不為世俗所累,樹立淡泊寧靜的人生態度,擁有豁達豪放的人生氣度。

對宗婉來說,對后輩的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对娰涱}為兒輩擬作》中借沈朝初的典故來教導后輩不要盲目追求富貴,要潔身自好,懂得享受生活?!对侬B官字韻書示葵兒》中借伍子胥、趙壹典故直刺現實,意在教導后輩懂得藏拙,能屈能伸,且為人正直磊落;在治學上有所成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在交友接物上能夠做到隱忍,向賢人學習;要清廉奉公,安守本分。

總之,宗婉在贈晚輩詩中以溫婉細膩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體現了江南閨秀文人所獨有的溫柔與傷感,其詩歌以凄涼哀怨為基調,而兼有豪放剛正之氣,表現出獨特的魅力。(作者單位: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

注釋:

①蕭紅.《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見《蕭紅全集》第927頁,哈爾濱出版社,1991

②蕭紅.《呼蘭河傳》見《小紅小說全集》第549頁,時代文藝出版社,1991

③~⑤蕭紅.《生死場》見《蕭紅全集》第56~60頁,哈爾濱出版社,1991

⑥蕭紅.《生死場》見《蕭紅全集》第75~76頁,哈爾濱出版社,1991

⑦~⑩蕭紅.《呼蘭河傳》見《蕭紅全集(下)》第751~753頁,哈爾濱出版社,1991

{11}蕭紅.《蕭紅文集》第62頁,哈爾濱出版社,1991

參考文獻:

[1]蕭紅.蕭紅全集[M].哈爾濱出版社,1991

[2]林賢治編注.蕭紅十年集(上、下)[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3]李漢平.一個真實的蕭紅[M].東方出版社,2011

[4]壽靜心.女性文學的革命——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5]王彬彬.關于蕭紅的評價問題[J].中國現代文學叢刊.2011(8)

[6]劉潔.中國女性寫作文化思維嬗變寫作[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7]劉勇,孔慶東,程光煒,吳曉東,郜元寶.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8]呂新.追求生命的真意——論蕭紅作品的生命意識[J].浙江學刊.2001(5)

[9]林瑩.中國當代女性文學鑒賞[M].東華大學出版社,2008

[10]唐弢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二)[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11

猜你喜歡
解讀詩歌
詩歌不除外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詩歌是光
詩歌島·八面來風
新時期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個案解讀
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特色的解讀
解讀日本攝影家植田正治的擺拍寫實現象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詩歌論
詩歌過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