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提高地學人才人文素質

2014-10-21 20:07左麥枝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校風校園文化人文

左麥枝

摘要:地學人才的培養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單純的科技型人才已很難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質的新型地學人才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本文從樹立包括人文素質在內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觀、校園文化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作用、校園文化建設途徑等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人文素質;校園文化;地學人才;培養

知識經濟時代,各國競爭最為激烈的是人才競爭。在資源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關注地球、關注資源、關注環境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地球科學在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和先導性地位更加突出。培養一大批具有精深專業技能和深厚人文素質,能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有效解決目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來推進地球科學學科發展、實施國家能源戰略和部署的高素質地學人才顯得尤其迫切。

然而,近年來,在地學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現象,重專業技能,輕人文素質的傾向尤為明顯,導致一味追求“熱門專業”、過于遷就“市場需求”,人文素質教育流于形式。許多的大學生在忙考研、考證的同時,卻信仰迷茫、價值觀扭曲、責任感缺失、心理承受力下降。人文素質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更談不上系統性和科學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比宋乃刭|是大學生諸多素質當中最根本、最基礎的素質,對于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我國著名教育家楊叔子曾指出:面對高新技術的挑戰、學科綜合化發展的趨勢,我國高等教育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過窄的專業教育,局限了學生的學科視野;過重的功利導向使學生的素質培養和基礎訓練受到影響;過強的共性制約使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抑制;過弱的文化陶冶使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底蘊不夠。這些問題不解決,勢必阻礙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

提高地學人才的人文素質是社會發展對新時期地學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樹立包括人文素質在內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觀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形成的文化修養和品格,是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抑制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人的內在品質,表現為一個人的觀念意識、品質情操、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文化修養等,主要是通過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相關知識的學習、熏陶、感悟、培養,使人形成正確的行為態度,理性地處理問題的能力。人文素質的培養與發展是各項素質發展中最根本、最基礎的。

早在19世紀,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威廉·馮·洪堡從古希臘文化中的“完美人性”受啟發,提出了培養“完人”的大學教育培養目標。在洪堡看來,所謂完人,也就是“有修養的人”,即個性和諧、全面發展的人。

英國教育家約翰·亨利·紐曼作為古典教育的支持者,在當時盛行培養“實用”人才的情況下,堅守自由教育的理念和培養通才的傳統。他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紳士”這種“紳士”智力發達,情趣高雅,直率、公正、客觀、舉止高貴,注重禮節。

著名美國高等教育思想家赫欽斯也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就是發展人的理性,養成智性美德,養成最高的智慧(睿智)及最高的善(至善),從而培養出“完人”。也就是說只有具備德、智、善等素質的人才是完人。德國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全人”,而不是培養只具有某一方面知識技能的人。

我國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認為大學培養的學生不僅要能夠勝任社會工作,具有專業知識,智識和通識并重,而且要有健全人格、科學的世界觀和崇高的理想。他的“五育并舉”的教育思想,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育及世界觀教育是他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觀點之代表。他說:“我們試反躬自省,當讀畫吟詩,搜奇探幽之際,在心中每每感到一種莫可名狀的恬適。即此境界,平日那種是非利害的念頭,人我差別的執著,都一概泯滅了,心中只有一片光明,一片天機?!辈淘嗾J為這正是人發展的前提。

二、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校園文化建設是高素質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它對培養和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校園文化是指全體師生共同認可并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它是在長期的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中積淀而形成的并積極作用于全體師生思想和行為的一種持久的精神氛圍。

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形態。物質文化主要是指校園的物質環境,是校園文化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包括學校的校容校貌、設備設施、圖書資料、人文景觀、綠化衛生、娛樂場所等。它所蘊涵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成為影響學生思想感情、道德行為、全面素質發展的重要外部力量。制度文化主要是指行為規范、準則以及人的行為方式。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師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歷史積淀形成的為大家所認同的文化觀念。包括學校的優良傳統、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道德意識、理想信念、審美情趣、心理素質等。一所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都屬于這一領域。

三種文化的融合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風、院風、班風。這種風氣凝聚成一所大學獨特的校園文化,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激勵積極向上的信心、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等都有著重要作用。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途徑

(一)建設優美的校園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的教育應當使每一堵墻都說話”。健康優美的校園環境就像是一部立體的、多彩的教科書,它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心靈、激發靈感、啟迪智慧。

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幼兒教育在校園環境的建設方面可謂先行一步了。來到一所正規的幼兒園,你會發現不論是室內室外、也不管是墻上還是地上,教師們為幼兒創設著一個又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探究園地,這里一個游戲角,那里一個試驗桌。孩子們無論走到哪里都能被激發起游戲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

在校園環境建設上,我們應該打破機械靜止、一成不變的模式,賦予它豐富的生命力。盡量多地開辟出能讓學生進行學習、探究和實踐的園地。在校園整體規劃設計、學校大門、圍墻、標志性的雕塑等方面,都應該充分體現學校特色、時代氣息。在較顯眼的位置開辟學生的作品展示欄,陳列學生的美術作品、書法作品、電腦作品等,為他們提供展示才華、實踐創新的平臺。中國地質大學校園內的“院士長廊”是一處很好的人文景觀,引導學生領悟其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常常能對學生產生意想不到的深遠影響。

寄情于山水,融美于心田。優美的環境能陶冶性情,使人愉悅,讓人凈化,對于人格的完善、人生境界的提升乃至整個校園文化的建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教師隊伍是傳播大學文化的主體,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關鍵。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人們常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來贊譽教師。建設一支既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又有崇高的人格魅力的教師隊伍對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已故地質學家池際尚教授就是這樣一位楷模式的教師。中國地質大學著名校友溫家寶在第21個教師節前夕發表的九·九講話中深情說道:“老師給我們講的每一堂課在我們心日中留卜多么深刻的印象,甚至終生難忘。我的晶體光學就是池際尚教授講的,她不是僅僅講一堂課,而是整整給我們講了半年。至今,我都清清楚楚地記得她的音容笑貌,她講得是那么清楚、那么深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劉寶珺給母校來稿中說道:“池老師對我的教育關心是全面的,她是我的楷模,對于我的成長有深刻的影響。我從她那里學到了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地質學家,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毕癯仉H尚這樣樂于奉獻、甘為人梯的教師,無疑會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影響和感染,對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起著重要作用。

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師德、廣博的知識,高度的敬業精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等優秀人文素養,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效應。

(三)加強校風學風建設

校風和學風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校風是學校在長期辦學中形成的內在特征和風格,它會持續影響全校師生員工的思想言行。學風則是指一個學校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等。校風學風建設是學校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加強校風、學風建設,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和生活秩序,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完成學校培養人才的任務。

如利用新生軍訓對學生進行組織紀律、愛國主義教育,通過系列新生入學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愛校、愛專業、遵守校紀校規的教育。結合“五四青年節”、“七一”、“國慶節”、“九一八國恥日”、“一二九運動紀念日”和寒暑假等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活動,開展社會實踐、演講比賽、社團活動、青年志愿者、科技文化藝術節、“挑戰杯”大賽等活動,提高大學生的奉獻精神、服務社會的能力、交際表達能力、科技創新能力,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滲透到各類活動中去,讓學生充分發展個人興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良好的校風和學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幫助學生以豐富的知識武裝頭腦,以美好的情趣陶冶性情、以高尚的道德升華人格。

楊叔子先生說過:“沒有科學進步,人類將永遠愚昧;沒有人文教育,人類將墜入科技進步帶來的文化黑暗及社會滅亡的深淵?!币虼?,對地學人才的培養不能單單關注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而更應該注重地學人才人文素質教育。21世紀教育注重的是培養復合型的新型人才。21世紀地學人才應該是具有較高人文素質的新型地學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蔡元培研究會.蔡元培全集(第一卷)[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李玲,楊龍.校園文化與高素質人才培養[J]. 福建預科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5),6,1.

[3]萬清祥,陳華榮.高校面向西部培養特色人才的思路與對策[J]. 理論月刊,2010,(6):37-39.

[4]姚文貴,鄭常青.從哲學的角度認識地學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規律[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7):28-32.

猜你喜歡
校風校園文化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校風的理性思考與感性表達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淺析當前提高小學德育藝術教育工作實效性的主要對策
人文社科
寫人文的寫作方法
淺談高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