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問題研究

2014-10-21 20:07陳錦生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激發學習動機高職院校

陳錦生

摘要: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受中國歷來官本位思想的影響,社會、家長和學生本人都對高職院校存在一定偏見和誤解,加上高職院校大都是??圃盒?,學生就業壓力大,且生員大都來自農村,經濟條件差等幾方面的原因,使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問題突出。本文從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問題的表現和特征入手,給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指導,思想政治教師隊伍提升素質等對策,對解決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問題大有幫助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學習動機;培養;激發;高職院校

一、學習動機的培養

(一)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習動機的產生。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于需要,需要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源泉。學習動機的培養,是使學生從沒有學習需要或很少有學習需要,到產生學習需要的過程;是使學生把社會的需要和教育的客觀要求變為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把已經形成的潛在的學習需要充分調動起來。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教育對學生的要求不同,因而反映在學生頭腦中的學習需要也不同。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應當重視研究學生的需要,尤其是學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學生需要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應有的滿足,并通過采取一些強化和訓練手段使學生掌握一系列認知和行為策略,使之內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覺性、堅定性、自制力、有恒性等學習品質。

因此,教育在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時,要考慮選擇有效的強化物即選擇學生喜歡、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動來強化其學習動機。如對希望得到獲得獲獎證書的學生,教師僅給予獎學金未必能有效強化其行為。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若教師一味以學生的喜愛作為有效強化物的標準,則會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善于選擇適當的強化物來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矯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們學習動機的產生。

此外,還可以利用原有動機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學習需要。即在學生沒有學習需要的情況下,引導學生把從事其它活動的動機轉移到學習上來。這時就需要教師創造條件,并引導學生把學習興趣轉移到學習中來。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使學生的學習動力持久化。成就動機是學生學習毅力的源泉,使學生的學習動力永不枯竭。成就動機強的人,對成功感到驕傲,對失敗卻不那么沮喪。他們的情緒積極健康,對未來成功希望的估計比較高。而成就動機弱的人則相反,他們對成功沒有多大的追求,卻非常害怕失敗,思想負擔重,焦慮程度高,心情壓抑,對未來成功的希望估計偏低。雖然追求成功和回避失敗都能促進人去學習,但在心理上的作用卻不同。追求成功使人振奮,積極進取,樂學好學,學習效果也好;回避失敗使人焦慮壓抑,消極被動,怕學厭學。同時,成就動機也是刻苦和自覺學習的動力。因此,應教育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動機。

(三)培養學生因努力而成功的歸因觀。人們把成功和失敗歸因于何種因素,對以后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性有很大影響。同樣,學生對學習結果的成敗歸因,對學習行為也會產生影響。學生的成功與否是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當學生完成更某一項學習任務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成敗歸因,引導學生找出成敗的真正原因。這時,可以通過觀察學習法:即學生觀察模仿歸因榜樣,學會正確歸因;還可以通過團隊討論法:即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學業成敗的原因,由一名受過訓練的教師或管理人員進行引導,指出歸因誤差,鼓勵符合實際的歸因;第三個就是可以采用強化矯正法:即教師根據學生情況,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對有歸因偏差的學生以暗示和引導,鼓勵作出正確歸因的學生,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歸因。

當學生關注自己努力時,他成功了將歸因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失敗了歸因于自己努力不夠。這種歸因方式對于培養學生內在動機,形成認識失敗,面對失敗不會受環境影響的正確態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有著重要作用。

(四)培養學生的認識興趣。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認識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一般認識興趣或求知欲強烈的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會忘記疲勞,精神振奮,思維活躍。當學生對某事物具有興趣時,這種興趣就會驅使他積極地從事這方面的學習活動,從而獲得比別人更多的知識,能力也更強。

二、學習動機的激發

(一)幫助學生設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結果,是奮斗的方向。學生沒有學習的目標,導致學習的盲目和被動狀態是所有學習問題的潛在因素。因而,設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顯得尤為重要:不僅使學習目標具體化,讓學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學習目標的難度也適合學生的能力,通過其自身的努力是可以達到的,更能夠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同時也要注意確立特殊的學習目標:即目標的近期性和縮小化。因為一個長期性的學習需要通過特殊目標的實現而得以落實。

(二)創設問情境,采取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啟發式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是用教師嚼爛的知識“喂”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己概括出結論,而啟發的關鍵在于創設一種問題情境。所謂“問題情境”就是創設一種使學生產生疑問,并渴望得到答案,經過一定的努力能夠得到解決的學習情境。在這種情境中最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認知好奇心是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的核心,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因此要想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必須考慮信息量的水平和大小。

(三)采取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新穎的東西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所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和變化,可以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另外,在保證教學內容新穎的前提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徑。因此,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發揮創新意識,運用發散性思維教學模式。如:根據課堂內容的難易程度,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以及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運用討論法、實驗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新穎豐富,讓學生成為一種樂趣,把學習變成一種愉悅的需求,機器學生的求知欲。

(四)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鼓勵學生的進取精神。競爭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爭活動,學生的成就動機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學習毅力也會有所增加。學生都有進取心。這種進取心往往在學習競爭中表現得更為強烈。與此同時,為了保證競爭對動機的激發產生積極作用,避免不良后果,應注意以下幾點:1、競爭內容應多樣化,以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使每個人都有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2、在多種競爭形式中,應以團體競賽為主,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協作精神,又有利于集體精神的培養;3、競賽活動要適量。競賽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學生的情緒緊張度,產生一定心理壓力。因此,競賽不應過于頻繁,競賽題目也不宜過難;4、按學生的能力等級進行多指標競爭,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結果的反饋應及時。這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及時調節學習程序,加強其自身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動機。值得注意的是:反饋的內容應包括學生對教師課堂提問的回答、課外作業和各種考試結果,并且使學生知道什么是得到反饋結果后的正確反映,隨時讓學生了解距離自己頂的學習標準有多遠;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不能單純看其其分數的高低,還應從各個學習環節上發現其可取之處,并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和上進心。

三、總結

目前,我國高職學生中確實存在很多學習倦怠的現象,如果不及時糾正和引導,必將對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造成阻礙,要消除高職學生學習的倦怠現象,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向上性,除了要積極發揮學校的作用,更是需要社會、家庭、個人等多方面共同配合。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思考,勤于探索,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熊春錦著.《道德教育貴修身》,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12.

[2] 唐漢衛編.《現代道德教育專題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9.

[3] 朱小蔓主編.《道德教育評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猜你喜歡
激發學習動機高職院校
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激發中職學校旅游酒店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探
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方法
培養想象力,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