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儒家“用財有制,節之以禮”的用財思想

2014-10-21 20:07王貞
數字化用戶 2014年20期
關鍵詞:禮義儒家

王貞

【摘 要】早期儒家以孔、孟、荀為代表,在肯定消費作為人的本性同時,強調從禮制出發,國家的財政支出和社會各階層消費行為都應嚴格遵照等級名分的禮制規定,倡導以禮義節制消費欲望,以禮義規范消費行為,以禮義決定侈儉取舍的倫理等級消費觀。以“用財有制,節之以禮”為中心,早期儒家的用財思想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不斷補充和發展,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消費思想體系,在中國經濟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些閃光的經濟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儒家;禮義;節欲;用財;侈儉

本文擬以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荀子為重點,對儒家用財思想的主要論點及在生成和演進中的特色進行闡釋和分析,以進一步認識儒家倫理思想在用財即消費問題上的發揮和表現。

一、富貴之欲,禮義節之

先秦儒家并不否認人皆有欲的合理性,但是都主張要用反映名分等級的社會倫理道德規范對人們的生理欲望和消費需求進行節制,保證國家的財用支出和人們的生活消費符合禮義的限定和要求,從而維護等級社會秩序的穩固以及不同社會群體的之間的和諧。

在節欲問題上,荀子的思想尤具特色,也是其用財思想的主要論題。他一方面也承認人生而有欲,“若夫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保ā盾髯印ば詯骸罚┻@些欲望是人類性情的一種表現,屬于客觀事實,它們具體表現在:

今人之性,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人之情,食欲有芻豢,衣欲有文繡,行欲有輿馬,又欲夫余財蓄積之富也;然而窮年累世不知足,是人之情也。(《荀子·性惡》)

在荀子看來,一方面人們的吃穿等消費欲求是與生俱來的自然客觀本性;另一方面,這些消費欲望還具有無限性,也就是說人們的消費欲望會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擴大,而且會因“不知足”而永無止境。因此,他認為人的欲望雖是秉承自然的天性,但追求欲望滿足的行為必須受到理性的支配與節制,以實現“治亂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避髯又鲝堃浴岸Y”來調節人的欲望,就可以使無盡的欲望得到限定,對不能消除的欲望予以節制,所謂“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闭菑娜说挠蟪霭l,荀子針對但當時社會情勢,提出“制禮明分”,以在社會倫理道德規范上對人的消費欲望進行限定和節制。

二、用財之道,禮義為本

禮義在古代具有極大的社會作用。禮規定了不同社會群體的等級名分,并依照等級名分對人們的經濟地位和經濟行為進行規范,義又以內在的道德追求對人們自身的經濟活動和經濟行為進行約束。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十分強調禮義的重要,在用財上積極推崇社會倫理制度和道義的規范和約束,以禮義作為衡量用財之量和度的根本。

荀子提出用財以禮,將等級消費觀進一步細化和深入。他還主張用等級消費來處理“欲”與“物”之間,也就是消費與生產之間的矛盾。荀子認為社會群體之間因為身份和等級地位的不同,各自的消費也應該有所差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物品供應滿足社會的整體需求。在此意義上,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當然是人情之所同欲,但如果人人都從天子之欲,“則勢不能容,物不能婚也?!?(《荀子·榮辱》)因為“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矣?!?(《荀子·富國》) 如果人們的消費等級并無區分,那么在自然欲望的驅使下其消費需求也會不斷膨脹,一旦滿足不了供應,必然會導致社會紛爭甚至國家滅亡。對此,他提出以禮調節社會經濟生活,以禮制為核心來劃分不同社會群體的消費等級,這樣才能“養人之欲、給人之求”,實現社會經濟生活的和諧。這顯然繼承延續了孔孟儒家的等級消費思想,引導不同階層的社會成員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調節消費欲望,使不同等級的人各得其宜,從而達到消除爭亂,物、欲平衡的目的。實質上是為了維護以統治階級的消費欲望為主導的等級消費格局,但荀子把按等級消費看做是處理“欲”與“物”的矛盾的手段,以調劑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矛盾,一定意義上說已經看到了生產對消費的決定作用。

三、侈儉取舍,禮義為先

崇儉節用,是古圣先賢的共同理想。要財源不竭,必須以節用為保證,否則難免會入不敷出。但是與墨家不同,在侈儉問題上儒家是以等級名分制度作為判定依據的。強調“奢不違禮,儉不傷義?!痹蕉Y即為奢,循禮才是儉,而且雖然尚儉,但并不是有悖禮義的過度節儉,儒家強調以反映等級名分的禮義為標準的節用消費觀。

荀子總結和發展了孔孟以及先秦其他諸子學派的學術思想,提出了更為辨證的侈儉觀。他認為在經濟活動中應嗜欲有節,用財有制。即使統治階級也不能超越禮義的限定而貪求侈靡享樂,只有“強本節用”,才能實現真正的富國裕民。同時他還認為節儉是為了有備無患,為將來消費做準備?!白銍?,節用裕民,善藏其余?!?(《荀子·富國》) 即倡導國家應依禮節用,使人民手中保留充裕的剩余產品以備將來改進和發展再生產,只有“節用裕民,善藏其余”才能“固本”,提高社會生產率。他在《荀子·榮辱》提到:

今人之生也,方知畜雞狗豬彘,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絲帛;約者有筐篋之藏,然而行不敢有輿馬。是何也?非不欲也,幾不長慮顧後,而恐無以繼之故也?於是又節用御欲,收歛蓄藏以繼之也。是於己長慮顧後,幾不甚善矣哉!

人民盡管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消費條件,但是卻依然崇儉節用而不消費殆盡,這是從長遠考慮以待將來再生產之用,否則如果過度消費就會使財源陷入枯竭,對再生產具有破壞作用。所以說,荀子節用為本的思想雖然也從禮制出發,但是能夠把消費與再生產聯系起來,強調消費積累對再生產的制約作用,不僅相對于先秦其他思想家前進了很大一步,而且在封建時代也是具有很大先進性的經濟發展理念,將儒家的消費思想在封建倫理等級消費基礎上又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綜上所論,儒家圍繞社會倫理道德規范,形成了禮義為中心,用財有制、節之以禮的消費思想體系。它在本質上是為鞏固新興地主階級的統治,維護封建社會的等級秩序服務的,體現了傳統倫理規范對社會消費的等級要求。儒家的用材思想是在自然經濟下形成的傳統消費模式,其節用、克儉等消費理念難免會在時代和階級籠罩下帶有消極性和保守性。但作為最早的消費思想,經過孟荀等儒學家的發展,在歷史的演進中已經逐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消費思想體系,在中國經濟思想史占據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其中蘊含的辯證經濟理念,諸如處理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矛盾、消費推動再生產的運行等,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仍然具有借鑒作用。

猜你喜歡
禮義儒家
知命
儒家信觀念的涵義演變及其社會生活基礎考察
涂人何以為禹
麟溪水長流
《論語》中的誠敬之道
關于倫理道德的再思考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茶道
貝淡寧:儒家重視對社會的責任
愨:在禮義中涵養性情的君子人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