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組建設及合作學習實施案例分析

2014-10-27 03:30任莉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分組同伴設計

任莉

一、做好準備工作,保證合作的順利進行

1.有效分組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在分組時為了方便,常常把同桌的兩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或前后四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但是,這種合作比較牽強,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合作的不夠深入,小組之間的差異明顯。那么如何分組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1)小組合作學習往往變成一些成績較好、反應較快的同學的“一言堂”,其他學生缺少思考的空間和發言的機會。(2)小組討論時,多數學生只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愿意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或者認為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沒有討論的必要。(3)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成為被動接受者,逐漸喪失了討論的信心和興趣。

為了避免如上問題,有些合作實驗中嘗試用同質分組。即按學生的性別、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格特點相近的進行分組。研究發現由于學生興趣相近,組內合作十分融洽,組內討論十分熱烈,組內競爭轉化為組間競爭和組間交流。

2.教學中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他們需要知道為什么要進行合作,合作學習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標,如果目標不明確,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如“整式的乘除” 這一節課,涉及了11個問題,教師讓全班小組合作了11次,每次小組都不知道要合作什么內容,而且都是如閃電般幾秒后就讓學生進行匯報、展示,使學生無所適從,一堂課中是教師主導下的小組活動。如果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就明確小組的任務,并在小組合作完成后進行考查,那么就會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二、創造合作的機會——情境創設

問題情境和教學方案的設計是否合理,將直接關系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問題的設計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戰性、探索性、開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學內容設計得具有實驗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然而,許多教學內容和問題并不直接適合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進行篩選、重新設計。

1.問題情境設計

設計問題情境,應具有層次感、探索性、開放性、可操作性,讓它具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可行性。由于開放性的問題本身具有多種答案,因此,在合作學習的環境下,學生可以集思廣益,相互交流與溝通,碰撞出不同的思維火花,可以體現出不同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所采取的不同的解決策略。

2.教學方案設計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要選擇學生樂于接受的,有價值的數學內容為題材,引導學生實驗、實踐并嘗試發現,親歷知識的形成。數學實驗、嘗試發現、社會實踐等探究性較強的教學活動更適合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如:《制成一個盡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這一課題的學習,需要學生綜合本學期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得對相關知識與方法的進一步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在探索什么情況下,無蓋正方體的體積會較大時,要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分工合作、討論研究,通過理性地計算、直覺地判斷,歸納出初步結論。在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必須積極參與、認真討論、密切合作,才能達成目標。又如:學完扇形統計圖之后,可以引導學生設計“生活垃圾、消費結構、校園綠化”等專題。將學生按異質分組,進行實地調查、訪問,把獲取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合作完成課題的研究。也可以組織小組編制數學報,辦報過程就是學生收集加工信息、交流討論、創新的合作過程,在這個小組活動過程中,數學的知識得到了運用,個人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發展。

3.把握合作時機,提高合作效率

一節課老師在引入時設計的問題引起了組內的分歧,使討論顯得必要,首先必須達成組內的意見一致;然后學生們的答案與老師的期望產生了矛盾,激起學生們的疑惑和找出產生矛盾的原因的欲望,教師再次把握住了這個合作的時機。當然這些時機和機會大多需要老師事先設計好,使得合作討論自然而又必要,而不是生硬的插進來的。

三、對學生的指導

1.根據合作內容給學生充足的時間

一般需要討論的問題或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務都是難度較大、比較復雜的,所以教師應估計好所需的時間,讓討論和合作盡量充分,達到一定效果,不然就有變成了走形式。

2.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討論合作的時間進行巡視指導和收集信息

教師在巡視時不要停留于形式,隨意地與學生交流幾句,而應利用這段空隙對每個小組的合作給予指導,比如可以幫個別小組再次明確任務、強調合作規范,或者在小組內出現障礙而無法繼續時給予一些提示,或者幫助學生精煉語言等等,使得每個小組的合作能順利有效地完成。另外,教師在巡視時還應盡可能掌握每個小組的情況,比如在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較好的值得提倡的做法等可以在小結時提出,再比如一些開放性問題,學生都得到了哪些不同的結論,避免在提問或展示時的重復。

所以在對小組進行指導時,可以通過抽查了解目標達成的情況和困難之處,使教師能對后面學生的回答作出預見,更有效地解決,如果沒出現可作為補充。

四、建立同伴間良好的依賴關系

社會心理和應用行為的研究表明,合作關系增強了組員間的相互協作,人們在合作環境中比在競爭的和個體化的環境中有更多的相互幫助行為。在大衛·約翰遜等所著的《合作學習的原理》[2]一書中對同伴關系的重要性有這樣的描述:

(1)無論學生間的第一印象和態度如何,合作學習的學生比競爭或個人學習的學生會發展建立更多的彼此承諾和關懷。合作學習班級的學生更喜愛老師,覺得老師在學術和跟人方面更支持和接受他們。(2)個體與同伴相互作用時,他們可從對方身上直接學到一些從成年人身上學不到的態度、價值觀、技巧及信息。在他們互相作用中,個體認同朋友所具有的令人羨慕的能力并模仿彼此的行為。(3)個體常常缺乏獲得成功所需要的忍耐力。同伴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期望、指導和強化。(4)學生通過與同伴的相互作用學會以正確的觀點,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和問題。(5)同伴比任何其他社會因素更能影響學生對教育的渴望。在教學中,通過與同伴的合作學習可使同伴的關系成為有意義的互依。合作學習時,學生體驗到歸屬感、接納、支持和關懷,學習并實踐保持互依關系所需的社會技巧和社會角色。(6)達成共同目標的共同努力促進心理健康和社會能力,而且組員心理越健康,他們就越能致力于共同努力,也就越能創造、建立和維持包括關心和承諾在內的關系。

所以在小組合作中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甚至比合作結果更重要。

五、制定合理的評價方式

能否用好評價機制是關系到合作學習成效高低的關鍵。一種是小組合作完后的及時評價。

另一種是長期的過程性評價,如富陽永興中學的孫迪如老師,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了20年的合作學習教學探索,他圍繞學好數學所需的一些基本方法和途徑設計了一套全方位指導學生學好數學的評價表,使得合作學習不僅僅是組織形式上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而且有一定的評價機制作保障和推動,從而使學生從捆綁式的不自覺的合作行為走向了自覺行為。

猜你喜歡
分組同伴設計
BUBA臺燈設計
尋找失散的同伴
嘿,這歡樂的日子!
分組
有種設計叫而專
每個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個分組叫“爸媽”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落地
設計之味
好主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