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

2014-10-27 03:30李慧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

李慧

摘 要:本文從教學方式的創新方面,引導中學生進行政治課程的學習。提出概念具體化、因材施教的教學舉措,在教學中將新近發生的事實與理論相結合,增強學生的記憶,培養中學生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 理論與實際結合 因材施教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政治性與科學性統一的理論科學。它的內容博大精深的貫穿了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宗教、軍事、外交、國家政黨建設等內容,而這些內容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知半解的,甚至還沒有形成一個認知的模式。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很多農民涌向城市尋找發展,但由于他們自身的低學歷常常不能找到好的工作,只能做一些卑微的工作,面對低收入的同時又要面對城市的大開銷。導致最后,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讀書由年老的雙親照顧。

孩子們從小缺乏父母管教,甚是頑劣和無知;在城市里也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受父母的過分溺愛或父母的忙于工作而疏忽對他們的教導,養成了同學之間的攀比,過分放縱自我,約束力低下。據了解,處于初中階段的孩子大都是13-15歲的孩子,此時的他們對這世界充滿懵懵懂懂充滿好奇,是非分辨能力差,又處在青春期叛逆的關鍵時期,對價值觀等極為的模糊。很顯然初中的政治教學,是孩子們進入社會,從而重新審視這個社會和自身行為的另一扇窗,透過這扇窗看清世界本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洞察未來走向的基礎課程。政治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在我從教多年的經驗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創造合適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整個系統里,教師是整個環節的引導者。我們此時所處的社會,是一個網絡密集、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的時代,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就要加強自身專業化的學習,貫通各個領域的知識面,才能更好的領導孩子。孩子是作為整個系統里的主體,那就要以孩子們為整個系統的中心來展開教學。這就要求我們改變以往以分數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擺脫一知半解的硬背教學模式,解除對學習的畏難和厭倦的情緒。把孩子們從教堂引向生活,通過發現來認知事物,來才獲得知識。

做好對學生作業的講評,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的處理方式。

在課堂上,教師還要有目的性的把生活中近來發生的新聞和課堂相結合。把理論和現實精密聯系在一起,只有理論同孩子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讓孩子愿意的去親近它,而不是排斥。比如這次的一個貴州新聞:五個孩子,在寒冷中死亡。老師可以借題發揮,展開討論,如:為什么在密封的垃圾桶里點燃火柴會導致死亡?為什么他們會躲在垃圾桶里而不回家?為什么他們小小年紀就輟學呢?通過對細節的分析來獲得知識,避免再一次產生類似的危險,并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我救助,讓學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當然,對于教師舉的例子,個人建議在時間上、空間上都應該取其就近的事件來談,因為發生的事件離他們近,更能引起他們的感同身受。確確實實的落實到對孩子良好心理素質的構造上面。

從而使學生能在真實的事件中運用已學的方法進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中學習到新的知識,使學習中遇到的麻木和乏困問題,做到解決,從而讓他們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

二、優化教學目標,發展學生個性

教學目標是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標準,這也是衡量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的標準,也是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每一課的教學都要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實際綜合制定出恰當的三維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適當的努力就能達到,并以此發展學生個性。學習,是為了培養孩子們從善的心智。

君子,尚有可為可不為,與善惡之分。孩子作為國家未來的主人,分辨事物的善惡,也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倘若孩子不懂惡,容易被他人利用,做出損人害己的事來。對于善,又加以排斥和打擊,便會中傷至愛至親的人。盧俊也曾說過:“沒有被實踐的真理,都不能說是真理?!睍系慕虠l也是一樣,你讓一個沒有接觸現實的學生,去懂憲法、去懂經濟理論等,好比你讓一個不知什么氣球的老太爺吹氣球:鼓著腮幫子吹氣球——空忙。那就需要我們把孩子從課堂領到生活中去,培養他們在生活中的實踐創新能力。同時帶領他們多多參加愛心志愿者活動,如福利院、孤兒院等,進行善的根植,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溝通能力,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

三、善于總結,提高學生思考能力

在每次參加社會活動后,讓學生進行一次自我歸納總結,激發他們對問題的歸納能力。更直接的目的是讓他們在發現問題中,提高對問題的思考能力,讓學生自行發覺政治課程學習的重要性。

四、實施因材施教,提高學生主動性

在傳統的教學體系里,老師衡量一個學生的知識掌握是按分數的高低為標準來實行的。對于優秀的學生,他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輔導,而對于成績中下的學生,教師則是任他們愛做什么就做什么去。

面對學生存在的差異,教師決不能僅僅是按分數來衡量。應該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系統的分類,通過分類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也即是說,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針和學習目的,以確保學生能在原來掌握的政治基礎下,獲得知識的吸收和提高。

總之,一切的改革都必須以孩子為中心,這樣才能使改革順利的落到實處,收獲顯著的效果。

猜你喜歡
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初中數學隱性分層教學研究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高中體育特長生培養策略研究
淺談兒童音樂教育方法
創新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實施才情個性化教學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卷首語
因材施教的實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揚長避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