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教學的德育教育

2014-10-27 03:30小達娃次仁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德育小學教學

小達娃次仁

摘 要:育人要從小抓起。今天的少年,好比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才能發育滋長,成為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勇于獻身的一代新人。他們是否健康成長,關鍵在于人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 德育 教學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古今中外教育家無不重視德育??鬃釉疲骸暗茏尤雱t孝,出則梯,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彼髮W生必先致力于道德修養,然后才學知識。小學是孩子們人生中必要的一個學習階段,對人的一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更應該做好育人工作。所以‘在我們對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的貫穿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德育工作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讓我們的孩子邁好人生第一步,讓未來的社會多一份安定和諧。

一、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自主讀書的習慣

閱讀是文化積累和文化建構的重要途徑,對人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要在小學階段就養成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注重知識的積累。要樂于讀書,愿意和書交朋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杜絕閱讀不健康書籍、看不健康光盤、瀏覽不健康網站。

2.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小學生讀寫姿勢要端正,會正確執筆,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頭,執筆處離筆尖一寸。書寫時要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潔凈,不亂用涂改液和修正紙。

3.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認真、獨立、按時完成作業,是進一步理解、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環節。認真、獨立、按時地完成作業,對于培養學生的意志、學習態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勞動態度都具有一定的潛在影響。要堅持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完成并細心檢查作業:注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

二、教育學生要有正確的行為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座、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對小學生來講,要養成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的習慣: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自覺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

2.誠實守信的習慣

對一個人來說,“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人格力量”。對小學生來講,誠實守信,就是要他們明白說了就要努力去做: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緣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3.尊重他人的習慣

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一樣,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從小學階段起,應該培養學生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自己的家庭情況不能隨便告訴別人等方面的意識和素養。

4.守時惜時的習慣

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從而養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這就要小學生明白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放學后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

5.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目前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小學生要養成愛惜學習用品,不在課本上亂寫亂畫,不隨便撕扯作業本。不隨便向家長要錢,不亂花錢買零食、玩具等;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浪費飯菜;節約用電、用水,做到人走燈滅,水龍頭用后隨時關緊開關;對自己、他人、集體的財物要愛護,輕開關門窗,輕拿輕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亂寫、亂畫、亂貼等好習慣。

三、學會感恩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感恩優良傳統的國家?!暗嗡?,涌泉相報”,歷史上流傳的許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體現。孝敬長輩是一個人應有的良好品質。然而,如今的孩子徜徉在幸福里,不懂得體恤長輩的辛苦?!段覐哪睦飦怼?、《家庭的親情》等課,激活了學生心底曾經被忽視或漠視的美好情感,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悉心撫育體現了真摯的感情。作為晚輩要以純真的感情和實際行動尊敬和熱愛長輩,如進出家門主動招呼,結合“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給他們寫一封信、為他們過個節等,以此報答家人對自己的辛勤付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的教誨,在教學《我們敬愛的老師》一課時,我們可以通過一組組鏡頭,讓學生了解教師工作的繁忙,從心里感激老師為他們付出的勞動。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學習表達自己對教師的感激之情。

四、嚴格管理,用心管理

應經常在班里講解遵守校規校紀的重要性,不能放縱學生,要下一定力量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對生病的學生要從生活上給予關心,讓他感到溫暖。實踐證明:這樣做效果往往較好。此外,要知人,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教師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學生也了解、熟悉教師,二者之間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能為班級各項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一線教師,我明白:教育的真諦是愛,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最優化發展。我們必須遵循教育規律,認真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材。

總之,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品德,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實現是任重而道遠的,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對小學生做深入、細致且耐心的工作。德育課堂應當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教給學生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方法,培養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從培養學生道德入手,無私地奉獻愛心,組織好各項活動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動之中,從小處著手,把品德教育貫穿于學生的一日活動之中,一定能將今天的小學生培養成為明天跨世紀的建設者。

猜你喜歡
德育小學教學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