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氏家訓》:古今家訓第一書

2014-11-17 02:24鐘岳文
月讀 2014年4期
關鍵詞:顏之推顏氏家訓家訓

◎ 鐘岳文

《顏氏家訓》:古今家訓第一書

◎ 鐘岳文

如果拿“你家的家風是什么”問顏之推,他會答:“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鳖佒疲?31—595)是我國古代著名家訓著作《顏氏家訓》的作者?!额伿霞矣枴吩趥鹘y中國是本很有名的書,享有“古今家訓,以此為祖”的美譽。

《顏氏家訓》為什么會受到歷代的推崇?

《顏氏家訓》共七卷二十篇,內容十分豐富,主要論及家庭倫理教育及治家的方法、品德教育及修身治學的方法、為人處事及養生的方法,以及各種文化知識。這些基本適應了長輩教育子孫立身處世的需要,特別是它繼承和發展了儒家“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思想,力主“治國有方、營家有道”的實用型新觀念,并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因此,后人認為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化的家訓著作,堪稱家訓之祖。

此書受歡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平易近人的行文風格。顏之推用語通俗樸實,接近當時的口語。在寫作方法上,他運用各種修辭,使文章深入淺出,深得人們的喜愛。

縱觀歷史,顏氏子孫在操守與才學方面不乏驚世之人。僅以唐朝為例,像注解《漢書》的顏師古,書法為世楷模的顏真卿,凜然大節、以身殉國的顏杲卿等,都令世人對顏家印象深刻,更證明了其祖所立家訓效用的顯著。于是,歷代對《顏氏家訓》都有著極高的評價,這部書能廣泛流傳,與其擁有如此高的社會評價不無關系。

直到今天,書中關于家庭倫理、道德修養、為學為人等方面的內容仍有借鑒意義。例如,顏之推認為長輩應盡早培養子女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等到已經養成惡習再去糾正那就太晚了。而且提出家教的關鍵是父母,父母的行為和教育方法對子女的成長影響很大,必須把愛子和教子結合起來,切忌“無教而有愛”。他還十分強調環境對人成長的意義,希望后輩能夠謹慎交友,要向榜樣學習。在家訓中,他用極為推崇的語言記錄了賢人的事跡,目的就在于此。

顏之推為什么要編這樣一部家訓?

顏之推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時期。當時,門第觀念根深蒂固,在此影響下,世家大族都希望族人能具有美好的品德、淵博的學識以及良好的個人修養,以使家族發揚光大。而南北朝又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亂世中能保全家族的最穩妥方式就是文化傳家。因此,家中的父兄長輩常將自己的處世之道和原則用紙筆記錄下來,傳授給自家子弟,希望他們能夠以此為鑒,安身立命。這是編寫《顏氏家訓》的客觀條件。

從顏之推個人角度說,在他九歲的時候,父親過世,其兄長“有仁無威,導示不切”的教育方式導致他“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成人后的顏之推深深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為使后輩不重蹈覆轍,他將自己一生的經驗教訓寫成文章,留給后人,這便有了《顏氏家訓》。

為什么會有“家訓”類著作出現?

家訓是中國傳統宗法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指的是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后代修身、治家、睦親、處世、教學、婚姻、擇業、仕宦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一般來說,家教是直接的教育,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不必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在家訓的規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以及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會形成一種家庭風尚,這就是家風。

家訓著作的產生,首先與古人對社會秩序的體認有關。在古人看來,先確立家內秩序,方能建立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抖Y記·大學》中說“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就是基于這種社會責任。為調和家庭內部矛盾,規范家庭成員的言行,維護家內之禮,族長或家長就要制定家訓,寫于家譜中,懸掛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需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就要受到家法的懲罰。

另外,由于古代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這就使家庭成為兒童社會化最重要的教育場所。而家庭教育的文本就是家訓,一部好的家訓對家族的生存延續往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著名家訓知多少

1. 袁采與《袁氏世范》

宋代人袁采從小受儒家思想影響,為人才德并佳。在任溫州樂清縣縣令時,他撰寫了《俗訓》一書,用來踐行倫理教育。后來,有人認為這部家訓不僅可以施之于樂清一縣,而且可以“遠諸四?!?;不僅可以行之一時,而且可以“垂諸后世”“兼善天下”,成為“世之范?!?,于是建議將此書改為《世范》,《袁氏世范》由此得名。此書共三卷,論及父子、兄弟、夫婦、子侄等各種家庭成員關系的處理,闡明了家人族屬和睦相處的準則,縱論了立身、處世、言行、交游之道,提供了持家興業的經驗,被譽為“《顏氏家訓》之亞”。

2. 陸游與《陸游家訓》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所寫的家訓不長,只有86個字,反映了他的家教思想。陸游認為家長要注重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在行為規范上要對孩子加強良性約束,這對今日中小學教育尤具啟發作用。

3. 朱柏廬與《朱子家訓》

明末清初教育家朱柏廬著有《朱子家訓》,又稱《治家格言》。這部書以“修身”和“齊家”為宗旨,通篇勸人要勤儉持家、明辨是非,讀書要志在圣賢,做官要心存君國。作者采用對仗的手法敘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處世方法,讀起來瑯瑯上口,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等名言,至今仍廣為流傳。

4. 曾國藩與《曾國藩家書》和《曾國藩家訓》

《曾國藩家書》和《曾國藩家訓》是晚清名臣曾國藩寫給四位弟弟和兩個兒子的書信,內容涉及治家、為學、處世等多方面。曾國藩十分重視對晚輩及子女的教育,他的家書全面反映了其教育之道,其中的精髓八本、八寶、三致祥、四字訣,至今仍具借鑒意義。

除上述外,中國古代的家訓名篇和著作還有很多,像漢代劉向的《戒子歆書》、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唐太宗的《帝范》、狄仁杰的《家范》,等等。值得一提的還有明代袁黃(號了凡)的《了凡四訓》,此書是為教戒兒子袁天啟而作。書中作者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現身說法”,說明了人完全可以掌握和改變自己的命運、以求多福的道理,目的是讓其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改過遷善。

家訓精神的現代傳承

成功的教育,需要關注人的心靈成長。但學校教育多以知識傳授為主,對心靈的關注不夠,而家訓恰恰能從一個側面彌補此空白。

然而,因為受時代的限制,古人家訓雖有樹立基本價值觀、培養行為規范的作用,但其中也充斥著男尊女卑、因果報應等腐朽的封建觀念。因此,今天我們在讀古人家訓時,要注意結合時代的需要進行取舍。

此外,家訓方法上也要創新。不應再像以前封建社會那樣,板起面孔來教訓孩子,而要體現平等、民主的理念。在傳播載體上,可以運用現代工具,比如電子郵件、短信、即時貼、微博、QQ等,而且行文可以親切一些,語言要精短一些,讓孩子愿意看,看得進去,想得真切。

今日,我們弘揚傳統家訓應與時代緊密銜接,從中汲取積極向上的精華,做好個人,服務社會,振興國家,這樣才能讓傳統家訓精神在新時代散發出新的光輝。

猜你喜歡
顏之推顏氏家訓家訓
顏氏家訓
張載家訓不只是橫渠四句
傳統家訓里的廉政觀
職業工作與休閑生活
傳統家訓滋養新時代兒童成長
家訓伴我成長
《顏氏家訓》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研究
《顏氏家訓》家庭教育觀對當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顏氏家訓千古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