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論文摘要中的元話語對比研究

2014-12-03 11:26周岐軍
外語學刊 2014年3期
關鍵詞:人際語篇話語

周岐軍

(重慶科技學院,重慶 401331)

學術論文摘要中的元話語對比研究

周岐軍

(重慶科技學院,重慶 401331)

近年來,元話語在學術寫作領域受到廣泛關注。學者們分別從不同的體裁入手,探討元話語在語篇中的組織功能及其人際意義。元話語作為“關于話語的話語”,是發話人意向性的言語表征。元話語研究不僅可以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學術語篇,也可以在一定意義上為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提供參考。本文對比分析文理科學術論文摘要在元話語使用上的異同,以期揭示元話語在文科學術寫作中的特點,為學術摘要的寫作與教學提供新的參考。

摘要;學術論文;元話語;對比研究

1 引言

摘要(abstract)是學術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也是論文被檢索或收錄的重要依據。專業的讀者大多通過閱讀摘要來判斷是否有閱讀全文的必要。因此,摘要通常被視為一種獨立的體裁(genre),是“一種對文件內容的精確的、簡化的表現方式”(AHSI 1979:1),是“迷你版的論文”(Day 1988:34)。也正因為如此,摘要在學術寫作研究(academic writing study)中才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既要在300字內陳述自己的主要觀點與發現,又要盡可能使自己的表達能夠被讀者所接受。這就要求作者慎重考慮語言的選擇問題。元話語(metadiscourse)作為“關于話語的話語”(discourse about discourse),不僅可以組織語篇、外顯作者的交際意向(communicative intention),同時也可以溝通讀者來實現互動的功能(Williams 1981)。本文對比分析文理科學術期刊論文摘要中元話語的使用情況,嘗試發掘元話語在摘要中的組織與人際功能,以期為學術摘要的寫作與教學提供參考。

2 元話語研究反思

“迄今為止,元話語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對學術語篇的考察”(付曉麗 徐赳赳 2012:260)。近年來,學者們也逐漸意識到元話語研究領域的局限性。Peterlin(2008,2010)等學者將注意力從元話語的本體研究擴展到翻譯領域。他們從限定成分等人際元話語的次范疇入手,對分別用英語和斯洛文尼亞語撰寫的論文進行對比,發現英譯文本中元話語的展現形式遠不及原文中豐富。Abdollahzadeh(2011)從跨文化的角度對比分析了英美作者和伊朗作者在英語論文結論部分中元話語使用的情況,結果發現二者在互動元話語使用上存在明顯的差異。隨著元話語在學術書面語種研究的深入,學術交流、學術會議以及學術講座等口語中的元話語使用情況逐漸引起學者們的關注,如Mauranen(2010)和Adel(2010)等。此外,除了開發更多的學術語篇研究角度之外,Abdi(2002)和Dahl(2004)等學者還將元話語研究拓展到新聞語篇、招聘廣告和經濟類語篇當中。本研究嘗試從學科對比的角度出發,探究元話語在文理兩科學術論文摘要中使用的異同,以期從跨學科的角度挖掘元話語的使用特點,完善現有的元話語研究。

3 研究模式

3.1 元話語的概念

元話語的概念最早是語言學家哈里斯(R. Harris)在1959年提出的,后經威廉姆斯(J. Williams)和克里斯莫(A. Crismore)等人的批判與發展而逐漸成為英語寫作領域的研究重點。近年來,學者們吸收相關領域的思想精華,采用系統功能語言學和篇章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來改進元話語的研究模式,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1989年,克里斯莫將元話語分為命題態度(propositional attitude)、語篇意義和人際意義3個層面。1993年,他受到韓禮德(M.A.K. Halliday)3大元功能的啟發,將元話語的分類模式改為篇章元話語和人際元話語兩個范疇(Crismoreetal. 1993)。2006年,阿黛勒(A. Adel)根據雅克布遜(Jakobson)的6種語言功能進一步提出反身元話語(reflexivity metadiscourse)的概念,認為應當從篇章、作者和讀者3個方面綜合地來考察元話語。

3.2 元話語的研究模式

海蘭德(K. Hyland)認為,元話語是一種社會行為,屬于功能維度,“用于體現語篇中互動意義的反身表達”(Hyland 2005:25)。他強調元話語在作者建構語篇和讀者解讀語篇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元話語“既可以幫助作者體現自己的觀點,又將語篇與特殊共同體的成員聯系起來”(Hyland 2005:25)。海蘭德還提出元話語的3條基本原則:(1)元話語與話語的其他命題范疇不同;(2)元話語體現語篇中蘊含著的作者與讀者互動;(3)元話語僅指話語內部的關系(Hyland 2005:8)。首先,元話語不增加句子的命題內容,而是發話人主觀態度的體現。它“可以用來支持命題內容,還可以使命題內容在擁有共同體背景知識的讀者看來連貫、明晰并有說服力”(宮軍 2010:86)。其次,除表意功能外,語言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人際互動。在很大程度上,互動意向表達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意義被受話人接受的效果。元話語作為作者主觀意向表達的重要承載者,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傳遞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意向。最后,元話語也具有一定的語篇組織功能。它可以建構語篇內部的邏輯關系,展現作者的思維過程,并指引讀者按照作者設想的方向去理解語篇。由此可見,早起的海蘭德支持克里斯莫(1993)的劃分模式,認為元話語主要分為語篇和人際兩大類。但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海蘭德更傾向去突出韓禮德3大元功能整體作用、不可分割的特點,重新將元話語分為交互元話語(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和人際元話語(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兩大類。交互元話語保證語篇結構的連貫、內容的流暢以及讀者能夠按照作者的期望來理解語篇,主要包括過渡成分(transitions)、框架標記(frame mar-kers)、內指標記(endophoric markers)、依據(evidentials)和編碼標記(code glosses)5小類;人際元話語主要是體現作者的個人觀點以及其對命題內容的評價,是發話人在語句中的形象表達,可分為限定成分(hedges)、增強標記(boosters)、態度標記(attitude markers)、自我指稱(self mentions)和承諾標記(engagement markers)。海蘭德(2005)根據這一分類,考查了國外6個學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給出了各類元話語的詳細列表。盡管阿黛勒、牟來恩(A. Mauranen)和達芙芝(Dafouz)等人都相繼在批判海蘭德(2005)分析模式的基礎上從各自的角度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但是目前為止,海蘭德的框架還是學界公認度最高的分析模式。

4 語料描述

《文本與對話》,原名《文本》(Text),由著名話語分析學者范戴克創辦于1981年,是篇章分析領域的代表性刊物,近五年的影響因子為0.663,平均影響因子為0.397?!蹲匀弧穭摽?869年,近五年的影響因子為35.248,平均影響因子為38.597。他是自然科學類的綜合期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本文以知名國際語言學期刊《文本與對話》(TextandTalk)和著名國際科技學術雜志《自然》(Nature)為研究對象,從2012年至2013年發表的文章中各選取30篇建成子庫,并將二者結合建成摘要對比語料庫。該語料庫總類符數為3155,總形符數為11122,類符/形符比(TTR)為28.36。其中,《文本與對話》的摘要語料庫(以下簡稱T庫)類符數為1673,形符數為7105,類符/形符比為23.55;《自然》的摘要語料庫(以下簡稱N庫)類符數為1482,形符數為4017,類符/形符比為36.89。

5 數據結果與討論

筆者根據Hyland(2005:218-224)給出的元話語列表分別對自建摘要對比語料庫進行檢索,分別統計出交互元話語和人際元話語中各小類內元話語的出現頻次,在此基礎上對比文理科學術摘要中元話語使用情況的異同。根據Hyland(2005:218-224)的列表,交互元話語包括過渡成分48個、框架標記74個、內指標記20個、依據7個和編碼標記26個,共計175個;人際元話語包括限定成分101個、增強標記64個、態度標記66個、自我指稱11個和承諾標記81個,共計323個。

5.1 交互元話語對比

在T庫中,過渡成分出現23個,共出現218次,出現頻次最高的前5位分別為and,also,but,while和rather。其中,and出現149次,約占過渡成分出現總次數的68.34%,遠遠高于其他成分。在N庫中,過渡成分出現15個,共173次,出現頻率最高的仍為and,共124次,其次為but,also,however和thus。在框架標記方面,Hyland將其進一步細分為順序標記(Sequencing)、階段標記(label stages)、目的標記(announce goals)和話題轉移標記(shift topic)共4類。其中,T庫中共出現框架標記13個,共26次,4小類依次分別出現7、3、2和1個。N庫中,框架標記共出現7個,共出現10次,各小類分別出現5、1、0和1個。內指標記有些是與框架標記重合的,如in the chapter X和in part X等,其主要功能是指涉文章內容的結構內容。摘要是文章內容的精煉與概括,通常不涉及具體方面,因此內指標記在摘要中的出現頻率很低,在T庫中出現3個,N庫中出現2個,均為1次。依據主要是“表明所陳述的觀點的出處”(Thomas & Hawes 1994:129),以使讀者了解作者對該觀點的評價。因此,這類標記在摘要中出現的頻率也非常低,在N庫中沒有出現,在T庫中出現1個,為according to,共出現2次。編碼標記是交互元話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類型。T庫中出現9個,共53次;N庫中出現6個,29次。

根據以上統計所得的數據,對比兩個子語料庫,發現:(1)T庫中共使用交互元話語50個,302次,占其總類符的2.98%,總形符的4.25%;N庫中共出現30個,214次,分別占其總類符的2.02%,總形符的5.33%。由此可見,文科摘要使用交互元話語的頻率略低于理科,但其使用的交互元話語更為多樣,類型多于理科。(2)在高頻詞方面,T庫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交互元話語為and、or X、()、also、but、while、rather、such as、because和however;N庫中分別為and、but、or X、-、also、however、thus、()、whereas和first??梢妰煞N期刊中出現的高頻交互元話語具有很大的共同性。這說明在基本的邏輯關系表達上,二者對話語材料的選擇基本一致。(3)我們對平均每篇文章使用交互元話語的數量進行了統計,T庫平均每篇10個,N庫平均每篇7個,可以為文理兩科學術摘要的寫作提供參考。(4)在各小類的對比中,其他4類沒有體現出明顯的不同。但是,依據標記在N庫中沒有出現,可見理科摘要的寫作更突出作者自身觀點的陳述。

5.2 人際元話語對比

作者通常使用人際元話語來體現自己的意向與目的,旨在文章中體現自己的存在性。同時。人際元話語也是“作者個人觀點的體現記憶對命題內容的評價,目的在于使作者在相應的話語共同體中收獲理想的語言形象”(宮軍 2010:87)。

“限定成分突現作者的主體性地位,是信息以觀點而不是事實描述的狀態呈現出來,為受話人提供協商的空間,也為主體間性提供可能性”(Hyland 2005:53)。T庫中出現限定成分30個,共65次,N庫中出現19個,共34次。兩個子庫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都是may。與限定成分的功能相反,增強標記旨在加強作者對陳述內容的確定性,突出作者對內容的信心,增加文章的說服力。T庫中出現增強標記15個,共34次;N庫中共出現增強標記10個,共18次。態度標記是作者情感因素的表達,不屬于理性判斷的范疇。因此,盡管海蘭德總結出66個態度標記,但是在T庫和N庫中分別僅出現3個和2個,出現的次數均未超過10次。自我指稱標記是學術話語中使用特點最明顯的元話語之一。海蘭德總結出的自我指稱標記共11個,包含第一人稱到第三人稱單復數的各種情況,但是本研究的語料中兩個庫中共同出現的有I,we,our和us,T庫中出現1次the writer,N庫中未出現第三人稱。在使用的頻次上,N庫中,第一人稱復數主語we出現48次,遠遠高于T庫的16次,與之相反,第一人稱單數主語I在N庫中僅出現1次,在T庫中卻出現13次。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理科在自我提及時表現出的不同,這也是有關學術摘要寫作討論中的爭論不休的問題。承諾標記,也叫涉入標記,主要作用是外顯受話人的存在,使讀者具有參與感。T庫中出現承諾標記27個,共出現48次;N庫中出現承諾標記20個,共39次。

根據對人際元話語統計所得的數據,對比兩個子語料庫,發現:(1)T庫中共使用人際元話語80個,190次,占其總類符的4.78%,總形符的2.67%;N庫中共出現55個,153次,分別占其總類符的3.71%,總形符的3.81%。由此可見,文科摘要使用人際元話語的頻率略低于理科,但其使用的交互元話語更為多樣,使用的元話語類型多于理科。(2)在高頻詞方面,兩個子庫中使用次數最高的都是we,不同的是,T庫中第一人稱單數主語I出現13次,位列第二,而N庫中僅出現1次。這表明,理科雜志在摘要寫作中更強調研究的客觀性,多以復數人稱的方式呈現研究結果。另一方面,從客觀情況看,由于理科研究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而這些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使得最終發表的文章也多為大家合作的結果。這樣理科摘要中使用復數人稱指稱自己也是對客觀情況的描述。(3)人際元話語中有些動詞是帶有時態性的,如suggested和demonstrates等。在這種具有時態性的人際元話語使用中,N庫傾向于使用現在時,而T庫大多采用過去時。事實上,有關摘要時態的選擇問題,很多學者都進行過論述,對摘要時態選擇的問題也是眾說紛紜。本文從學科劃分的角度對摘要中時態的選擇問題進行了實證性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文理科在摘要中時態的選擇上具有各自的特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學術寫作具有典型的學科性特征。對此,我們將另文專述。

“交際不僅僅是信息、物品或者服務的交換,也包括交際雙方的個性、態度和設想的互動。無論是寫作還是言說,只要是產生意義的過程都不會是中立的,通常伴隨著發話人的興趣、地位、觀點和價值?!?Hyland 2005:3-4)“人際元話語不僅標識發話人對命題內容和受話人的態度、情感與評價,同時也有助于構建互動雙方之間的關系,以此建立主體之間的協商關系”(魯英 2012:54)。

6 結束語

作為主體意向的表現方式,元話語既體現了主體性的存在,也強調了主體間的互動。更重要的是,主體通過使用元話語建構與客體之間的互動,在體現主體間性的同時,凸顯了客體在交際中的重要地位。盡管是在學術語篇這種強調研究客觀性的文體中,元話語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交互元話語具有語篇組織的功能,另一方面,人際元話語可以體現作者對研究發現的態度與評價。這些都對研究過程以及研究成果能得到讀者更好地理解,以便增強研究的誰服力。本文分別以國際知名期刊為代表,對比研究了文理兩科學術論文摘要在元話語使用上的異同,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有關摘要寫作中人稱與時態選擇方面的爭論,但是在具體動詞和名詞選擇等細節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入,我們將通過后續研究逐漸完善學術語篇中元話語的跨學科對比研究。

付曉麗 徐赳赳. 國際元話語研究新進展[J]. 當代語言學, 2012(3).

宮 軍. 元話語研究:反思與批判[J]. 外語學刊, 2010(5).

劉 輝. 學術論文摘要的目的連貫模式研究[J]. 外語學刊, 2013(1).

魯 英. 政治語篇中的人際元話語研究[J]. 外語學刊, 2012(5).

謝 群. 商務談判中的元話語研究[J]. 外語研究, 2012(4).

Abdi, R. 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 An Indicator of Interaction and Identity[J].DiscourseStudies, 2002(2).

Abdollahzadeh, E. Poring over the Findings: Interpersonal Authorial Engagement in Applied Linguistics Papers[J].JournalofPragmatics, 2011(43).

Adel, A. Just to Give You Kind of A Map of Where We Are Going: A Taxonomy of Metadiscourse in Spoken and Written Academic English[J].NordicJournalofEnglishStudies, 2010(9).

AHSI.AmericanNationalStandardforWritingAbstracts[Z]. NY: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1979.

Crismore, A., R. Markkanen & M. Steffensen. Metadiscourse in Persuasive Writing: A Study of Texts Written by American and Finnish University Students[J].WrittenCommunication, 1993(10).

Dahl, T. Textual Metadiscourse in Research Articles: A Marker of National Culture or of Academic Discipline?[J].JournalofPragmatics, 2004(36).

Day, R. A.HowtoWriteandPublishaScientificPape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Hyland, K.Metadiscourse:ExploringInteractioninWriting[M]. London: Continuum, 2005.

Hyland, K.Metadiscourse:Mappinginteractioninacademicwriting[J].NordicJournalofEnglishStudies, 2010(9).

Mauranen, A. Discourse Reflexivity-a Discourse Universal? The case of ELF[J].NordicJournalofEnglishStudies, 2010(9).

Peterlin, P.A. Translating Metadiscourse in Research Articles[J].AcrossLanguageandCulture, 2008(2).

Peterlin, P.A. Hedging devices in Slovene-English Translation: A corpus-based study[J].NordicJournalofEnglishStudies, 2010(9).

Thomas, S. & T. Hawes. Reporting Verbs in Medical Journal Articles[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 1994(2).

Williams, J.Style:TenLessonsinClarityandGrace[M]. Boston: Scott Foresman, 1981.

【責任編輯謝 群】

AContrastStudyofMetadiscourseinAbstract

Zhou Qi-ju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Nowadays, metadiscourse has been widely researched in academic writing studies. The researchers discussed the organizing function and interactional meaning. As the discourse of discourse, metadiscourse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speaker’s intention. Its study not only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academic text better, but also can provide some advices for academic writing. This paper contrasts the usage of metadiscourse in abstracts between art and science, in order to find the features of metadiscourse in the abstracts of art. Therefore it can give some guides to academic writing and teaching.

abstract;research article;metadiscourse;contrast study

H0-05

A

1000-0100(2014)03-0114-4

2013-04-27

猜你喜歡
人際語篇話語
畫與理
中日能源語篇中語言表征的對比研究
《語篇理論與教學應用》評介
微信聊天自我表揚的人際和諧管理研究
基于語篇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人際自立特質、人際信任與合作行為關系研究
《漫漫圣誕歸家路》中的敘述者與敘述話語
搞好人際『弱』關系
雷人話語
雷人話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