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民國旗人報刊小說家程道一考論

2014-12-11 05:37··
明清小說研究 2014年3期
關鍵詞:旗人演義

··

清末民國旗人報刊小說家程道一考論

·李玉寶·

清末民國的社會動蕩,是近代報刊誕生、發展的良機。在帝國首都北京產生了一批白話報刊及以“吃小說”為業的旗人小說家,程道一就是他們中很著名的一位。程道一著述甚豐,但受社會動亂及小說題材反映社會的廣度和深度難與時代脈搏相契合之影響,他的很多作品沒有保存下來。文章對其經歷、作品進行了考辨,通過考辨指出,在王朝陵替、滄海桑田的歷史背景下,程道一的作品承接滿族民間“說古”傳統,對剛剛成為“昨天”的民族輝煌,借用“消閑”的體式,“演義”著天崩地裂時代旗人的歷史體認,其作品在“大中華”視域下蘊含著深厚的愛國之情和微妙的家國之思。

程道一 清末民國 報刊小說 消閑演義 說部

一、引言

旗人會“說話”,已是公論。胡適、周作人及鄭振鐸等大家都曾論及,而最好的注腳是進入文學史的曹雪芹的《紅樓夢》、文康的《兒女英雄傳》和老舍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巨著。除此之外,清末民初的帝國首都北京還曾出現過難以計數、沒有進入文學史家視野的白話報刊及在這些報刊之上刊登的旗人報刊小說作品。據管翼賢《北京報紙小史》(《新聞學集成》第六輯)記載,旗人最早辦的報紙有:《公益報》、《進化報》、《大同報》、《京師公報》、《官話政報》、《國華報》、《群強報》、《燕都報》及《愛國白話報》等。在這些旗人所辦報刊及其他北京的白話報刊周圍,聚集了一批以“吃小說”為業的旗人作家。這些旗人,家庭出身不一、教育背景各異、政治立場有別,但他們都非常熟悉老北京百姓的生活,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流及警察、妓女、各級官吏等都曾成為他們關注的對象,他們操著地道的京話,敘說著下層百姓的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在他們或平靜或激昂的敘述中,社會的滄海桑田、京師的風土人情盡收眼底。

或許是由于這些旗人作家沒有踏準時代的脈搏,沒有搭上標簽著“啟蒙”、“救國”的文藝專列,他們的作品成為后人“遺忘的角落”而難以進入文學史家的視野。但作為天崩地裂時代一種曾經的歷史存在,在近代傳媒剛剛興起的清末民初卻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種文化現象(這一現象異軍突起、人數眾多),尤其這一報刊群體的主角由原來的主統族群變為二等公民時,這種現象更值得后人關注。今天,對清末民國的旗人報刊作家研究已成為一個新的研究“增長點”,不少專家學者涉足其中。有學者指出蔡友梅(損公)、徐劍膽、楊曼青、文實權(市隱)、文子龍(睡公)、丁竹園(國珍)、王泳湘(冷佛)、穆都哩(辰公、儒丐)、時感生、湛引銘、耀公、錢一蟹、尹虞初等報刊小說家多為旗人①。除此之外,還有一位以清代歷史題材為主的旗人報刊小說家活躍在清末民國的小說界,他就是程道一。有關程道一的著作,后人知道最多的是《消閑演義》。其實,除此之外,程氏還有很多作品沒有為人所認識到。本文擬就他的生平經歷、有關作品及在作品中呈現出的思想動態、價值取向試做考證、分析。

二、程道一是位旗人作家

《明時演義》是林紓在民國期間的北京抄寫的一部報章小說合集,現存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小說表面看來寫的是晚明崇禎一朝及南明小朝廷的歷史演義,實則卻是一部清代開國帝王的“建國大業”古代版:借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的天賜良機,順治帝、多爾袞等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縱橫捭闔,進占北京,進而逐漸逐滅各地的反清勢力,最終定鼎中原,統一華夏。作者在行文過程中,常常以說書人的口吻,將視角由“明末清初”轉換為“清末民初”,借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褒貶,寄寓自己深深的故國之思。也就是在這種時空轉換中,《明時演義》中透露出了作者的有關信息。據筆者考證,其作者就是民國時期的報人小說家程道一,該文刊于民國時期的北京報刊②。

在明末漢人看來,多爾袞簡直與殺人魔無異,但程道一卻對他贊賞有加,稱其“雄才大略”、“攝政王謙恭和藹,真令人欽佩”③。剃發于當時漢人而言是極可恥的事情,但多爾袞略施小計就使得全北京人輕松、高興地接受了。文章寫道:

(多爾袞接受百姓送上的牛羊果品等禮物)應對極謙,收禮道謝,前云:“敝軍初臨故都,未經效力,先要爾等破費,實過意不去,因爾等出于至誠,不能不收,卻之不恭受之有愧了。但本國出師,原為救民水火,保全安寧,秋毫無犯,只令百姓遵令剃發這件事,爾等不得抗違才是?!贝蠹乙娕e動嚴肅又異常和藹,較李闖天淵之別,又不奪人產業,大家皆便順從,都愿剃發歸降,萬眾一心,多爾袞大喜,一起一起接見百姓。④

程道一用滿帶敬仰、欣賞的筆調說人們“樂得剃發歸服”,并且這種剃發歸服是“萬眾一心”。對統治中國二百八十多年的滿清帝國,程道一認為人民是心向往之的:

一般人民及老鄉各人提起來總仍念大清國好?!阋f道共和好處,老鄉親們腦筋真算是悖謬家,也別想勸導得化,便是蘇秦、張儀復生亦難勸化,雖說鄉老愚謬,也未嘗不是當初栽培下的德行所致了。⑤

程道一借鄉親之口道出了他對共和民國極端排斥、對前清極度留戀的保守態度,他所說的“一般人民”和“老鄉”應是前清遺老或大部分旗人而已。

除了政治上的保守外,程道一對民間盛傳孝莊皇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說極為不滿:

這么看起來,天后下嫁攝政王之事焉能辦的到呢?豈非糊談?但《清外史》、《清秘史》、《清朝誼義》等書全含糊記載。其事非報上小說與他種不同,須要主持公道,明正是非,方能盡報紙的天職?!f這段故事,不但要說,還要痛說。諸位要注意,此次來京的這位太后就是老人提起來都稱為開國的圣母,硬說下嫁攝政王,如何說得下去?即以前清家法之嚴而論,這件事簡直子虛烏有。⑥

由程道一對前清的贊美、留戀及他對“孝莊皇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說”強烈的抵制可知,他應該就是一位旗人作家。

三、程道一生平著述考

(一)從事幕僚及刊物的創辦、編輯和創作時期

程道一在庚子事變那年就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榮祿手下的“營務處”任職,于當時北京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情況非常熟悉。營務處是清末訓練新軍的機構,由于當時總督、巡撫多親自統兵,因此各省設營務處,以道、府級的文官充任總辦、會辦等,負責軍營的行政事務。新建陸軍、毅軍也設有營務處。直隸總督榮祿是當時拱衛京畿的清軍精銳“武毅軍、甘軍、新建陸軍、直隸練軍、直隸綠營”的總帥。⑦對高舉“扶清滅洋”旗幟的義和團是剿還是撫,清朝最高層分成勢若水火的兩派,載漪、奕劻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主張利用義和團削弱洋人,而尚書許景澄和袁昶卻堅決反對,后許、袁被害死。臨死時,袁昶憤怒地對監斬官刑部侍郎景灃說“他兩人死后,不出旬日,洋兵必然打入京師”。景灃說道:“只此一言,足知他是漢奸無疑了?!睂Υ?,作者寫道:“這是著者親聽這位景侍郎所說的?!碑?900年庚子事變中北京城被打破時,慶王奕劻、端王載漪及榮祿當時正在營務處督理前線戰事,程道一用非常細致的筆觸畫出了他們束手無策時的窘相,并說道:“著者當時正在營務處中住班,身臨其境?!雹嘤沙痰酪坏挠H歷親訴可知,他在庚子事變前后是直隸總督屬下營務處一位級別較高且具有一定軍事素養的文職人員。

《灰中犯》八回,即是由懶儂編述,癡公(癡公是程道一的號,這在《消閑演義》正文外邊頁標得很清楚)校訂出版的,民國2年(1913)由北平華盛印書局發行,鉛字本,附彩色圖兩大葉⑨。周越然《版本與書籍·稀見小說五十種》曾著錄。據此可知,程道一最晚在1913年即開始從事報刊的編輯工作了。

程道一最早的著作是民國4年(1915)由森寶書局鉛印發行的《同光遺事》二卷(上,下冊),32開162頁,1915年8月北京森寶書局出版。記述清代同治、光緒兩朝政事。有熱河政變,天津教案、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等。書中對慈禧、光緒事記載較詳。⑩《同光遺事》主要篇目有:《關于懲辦載垣肅順端華之諭旨》、《慈禧之感舊》、《僧親王之殉難》、《天津教案始末》、《德宗之事跡》、《關于覲見禮節吳可讀之條奏》、《慈禧始終信任醇王及當時之諭旨》、《翁同龢罷相之原因及其回籍之余聞》、《戊戌變法之諭旨》、《文悌奏參康南海及政變之諭旨》、《關于匪亂時榮祿致許應骙書》、《聯軍進窺北京之余聞》、《德使克林德被戕及醇親王赴德始末記》、《光緒帝崩逝余聞遺詔》、《慈禧太后之遺詔》等34篇。這些篇目中,“諭旨”、“遺詔”之類篇目較多,足以說明程道一確實對朝政內情非常熟悉。

據此可知,在此之前,程道一就已經開始從事歷史小說的創作了,并且以后他所有的著作基本上都是清代歷史題材。

1916年12月,程道一創辦了《鴻聞拔萃月刊》。該刊物文言、白話并用,經理、編輯由程道一兼任,發行人為宛平人關少階,印刷人葉志芳。發行所設在北京南柳巷永興寺森寶書屋內,刊物由琉璃廠華盛印書局承印。該刊1916年11月21日批準備案。期間由《鴻聞拔萃月刊》社刊行的程道一著作有:

軼事小說《香妃》一冊,32開40頁,民國十年(1921)由鴻聞拔萃社第二十二期再版,鉛印本。

《清代遺事擷華》,32開100頁。分“咸同遺事”和“清世朝野軼聞”兩卷,收《僧親王大戰洋兵于??凇?、《通州議和僧王夜擒巴夏里》,《慈禧后主戰之遺聞》,《同治帝歿后立嗣問題》,《林則徐禁鴉片之紀要》,《乾隆帝巡幸江南紀》等26篇。

《乾隆巡幸江南軼事》,32開40頁,集清乾隆六下江南時的遺聞奇事,不分章節,后附《南巡返駕之余聞》。本書又名《打江南圍》。封面二有乾隆皇帝像。本書作者藏有,惜乎唯闕版權頁,故不知出版年。

《清世朝野軼聞》二卷。已佚?!肚⊙残医陷W事》中說到鹽商供奉,爭強俱進,其獻媚之術,愈見其工時說:“媚悅之者,日進不已。不獨造作巧幻,供奉極奢,然尤有奇而又奇,不可思議者,前于《清世朝野軼聞》(上下卷)中均兼述一二。茲再接連演述。此一卷中皆述乾隆南巡軼事,故即名為《乾隆巡幸江南軼事》,惟是書編首載在第二卷《朝野軼聞》之末,未閱第二卷《朝野軼聞》者,可購閱之?!?《乾隆巡幸江南軼事》卷首)此處“第二卷《朝野軼聞》”當為上文提到的“《清世朝野軼聞》兩卷”中的下卷。內有篇目20回,主要記載清朝封疆大吏如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劉銘傳、塔齊布、剛毅及其他忠勇之臣的逸聞軼事。

《吳孚威傳》,鴻聞拔萃社編印,32開60頁,有圖像,吳孚威即吳佩孚,本書介紹其生平事跡。前有說略。已佚。吳佩孚生于1874年,逝于1939年。據此可知,程道一當于30年代末時還健在。

《暗殺潮》,中篇記事小說,32開88頁,主要寫清末革命黨人暗殺清朝官吏的事情。

《清代野記奇聞》,短篇小說集,32開94頁。收有《順治帝與董鄂貴妃遺事》、《康熙帝夢明太祖》、《康熙字典案始末記》等16篇短篇小說。

紀事小說《清代野叟秘記》,卷首附有世宗雍正之御容。已佚。作者在《乾隆巡幸江南軼事》扉頁所做的廣告中說:“是書所記雖屬舊聞,而稗家私乘亦足以助趣。編中所述皆雍乾間遺事異聞?!渲惺论E甚多曲折變幻,幽眇離奇,尤令閱者拍案驚異。洵小說中之特出也?!笨梢?,集經理、主編、編輯與一身的程道一,為了提高刊物的發行量,也通過“廣告”奮力推銷自己的作品。

(二)1921年前后在《小公報》報館做編輯時期

《小公報》1919年8月1日創刊,社長季紹權,編輯程道一,社址南柳巷,白話小報。該報1934年10月被北平市政府“勒令永遠???。王文彬編著的《中國現代報史資料匯輯》稱《小公報》的“‘緊要新聞’是剪用別報的。所刊各種小說,占去三分之一的篇幅?!菡f’和‘警世諧文’兩欄,??┦妨?,迎合遺老遺少的趣味?!彼f的??摹笆妨稀焙汀坝线z老遺少的趣味”的小說即包括程道一的作品,主要指《消閑演義》?!断e演義》1921年前后連載于《小公報》。主要是對有清一代歷史事件的演義,洋洋灑灑數十萬言,以致常被當成《清史演義》。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記敘清王朝開國的《明時演義》(上、下冊)、《鴉片戰爭演義》(原書的第32至36回,寫鴉片戰爭;第42至44回,寫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失和戰史》(節錄《消閑演義》中敘述中法戰爭事的兩回,在本集中不分回)、《中東之戰》(節錄《消閑演義》中51、52回)及《庚子事變演義》?!陡邮伦冄萘x》詳細記載了朝鮮戰事的起因、豐島海戰、平壤戰役、大東溝海戰、遼東戰役、威海慘敗、馬關議和及馬關條約的簽訂、三國干涉還遼、臺灣軍民反割臺斗爭等重大歷史事件,筆力酣暢,人物刻畫基本忠于歷史原貌,算是比較成功的。對此,阿英評曰:“關于這一戰役(庚子之役——作者注)完全具講史性質之小說……史實最稱豐富,主要人物有一定深度的刻劃,卻是寫成最晚的《消閑演義》里庚子的部分,但觀點立場,卻并無多大進步,引用文件也太多?!?/p>

此外,程道一的作品還有:

《和州大冤獄》標“慘情小說”在1923年8月12的《順天時報》上開始連載,迄1923年9月11日畢?!俄樚鞎r報》1901年10月由日人創刊,北京出版。

《花瓶外史》于1931年11月17日在《中報》刊出(未知是否連載)?!吨袌蟆酚诿駠?0年五月二日在上海創刊。

《洪大經略奏對日鈔筆記》一冊,72頁。此書是順治朝洪承疇的奏對,順治視其為治國至寶,上有御批,后順治將其授于攝政王多爾袞。該書后輾轉流傳,成為某清朝“逸老”的家藏秘本,程道一托人介紹,才婉轉鈔來,“記者(即程道一——作者注)崇拜敬仰之余,特擇其切要者數百條,印刷成冊,以供諸世”(見該書《序》)。

程道一還曾擔任過白話小報《六更公報》的發行人。該報1917年5月28日創刊,由共和演說團團長李六更創辦,李兼任經理,編輯主任趙中鴿(前奉天稽勛局局長、眾議院候補議員),印刷人李義(晨鐘報印劇室經理)。發行所設南柳巷永興寺森寶書室。

綜上可知,程道一,號癡公,宛平(現北京豐臺)旗人。庚子事變前后在京畿衛戍部隊下的“營務處”做高級幕僚。清政府倒臺前后開始從事報刊編輯工作,并開始小說創作。1916年11月創辦《鴻聞拔萃月刊》,身兼經理、主編和編輯,該刊民國11年(1922)時還存在。在辦刊的同時,身兼《小公報》編輯,并在其上連載代表其創作成就的《消閑演義》系列小說,連載時間約在1921年前后。在辦刊、做編輯的同時,曾給《順天時報》、《申報》、《中報》等多家刊物投稿;有記載吳佩孚生平的《吳孚威傳》。程道一20世紀30年代末時應還健在。

四、《消閑演義》:中華民族認同與“說古”轉型期的時代見證

(一)《消閑演義》是中華民族形成期的自覺性的生動注腳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橋梁和紐帶。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綿延五千余年而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原因在于華夏文明強大的民族輻射力和向心力,其輻射力最初以中原文化為中心向外傳輸,擴大著華夏文明的影響;其向心力不斷吸附著周圍的弱小民族,使其逐漸成為中華文明之輪上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逐漸產生出新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爸腥A民族”最終作為一種文化積淀,深入到各民族的血脈和骨髓中是在近代,確切地說是從鴉片戰爭至民國初期,這一時期是“中華民族”形成的自覺時期。程道一等旗人作家則用其作品驗證著這種自覺。

程道一作品中最成功、影響最大的是以清代歷史為題材的《消閑演義》。近代論及報刊文學、軍事文學及北京文學的書籍都會提到這部著作,可以說,《消閑演義》是描寫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的最成功之作。小說在對清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演義”中,作者深厚的中華民族認同感、強烈的愛國之情流溢在字里行間。程道一對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的殉國者、愛國者滿懷景仰、熱情歌頌,而對官僚弊政,卻憂心忡忡。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從滿族子弟中選取人員編練新式陸軍,用以保衛京畿。但“前清時代,不管這人知兵不知兵,只要人情大,就能叫他統帶兵馬……著者素好憂心時局,當時我看到這朝廷忽然這樣練兵,來頭絕非善狀,萬一中外開爨,這些練兵不用說令他開赴前敵,就是叫他開出防堵,這些位領兵人員管保都擔負不了?!睆闹锌梢姵痰酪坏囊磺粦n國情懷。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從此,西方列強闖入中國沿海城鎮,金甌開始殘缺。對此,作者憤激地說道:“為此一場兵禍,遂弄得海氛迭起,貽毒百年,堂堂華夏,竟被外人窺破,把我五千年的文明古國,看得一錢不值”(《消閑演義》第32回《七將軍平定匪亂,八卦教紛擾宮廷》)。雖同為旗人,程道一對穆彰阿與琦善勾結,陷害林則徐一事就十分鄙視:“一般奸臣屈害忠良,藉事逞能,是第一拿手,要叫他去辦外交,抵御洋兵,便嚇得屁滾尿流?!?《消閑演義》第43回)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程道一沒有狹隘的旗人與非旗人之別,他衡量一個人是否愛“我中國”,標準是愛國主義。作者在行文中,常常在“中國”前冠以“我”作為定語??梢钥闯?,程道一早已擯棄一般狹隘民族主義者保守的華夷之見,而接受了體現“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的“我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拔迩甑奈拿鳌弊鳛榧~帶使滿、漢兩個民族彼此認同,彼此融合,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命運共同體。清末著名立憲派干將楊度就認為,和漢族聯系最密切、文化最接近的滿族在清朝后期已經同化到“中華民族”中去了。不惟滿族有此認同感,即大部蒙古族亦復如此。辛亥革命后不久,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活佛等在俄國策動下宣布“獨立”,而內蒙古的哲里木盟10旗王公等在長春兩次舉行東蒙古王公等會議,反對外蒙古“獨立”,商討贊成五族共和、擁護民國。1913年初,在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又召開了西蒙古王公會議,內蒙古西部22部34旗王公一致決議“聯合東蒙,反對庫倫”,其在會后的《西盟會議始末記》中聲明:

蒙古疆域與中國腹地唇齒相依,數百年來,漢蒙久成一家?!颐赏抵腥A氏族,自宜一體出力,維持民國,與時推移。

自鴉片戰爭至民國初期,國家雖屢遭劫難,但國難興邦,國難極大增強了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這一時期是中華民族認同的自覺期,而《消閑演義》即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形象地印證著這種自覺!

(二)《消閑演義》是滿族早期“說古”傳統在新的歷史轉型時期的代表之作

從人類文化發生學的角度分析,世界任何民族都需要將自己族群世代累積的知識、經驗、技能等精神財富代代傳承下去,這是人類社會文化傳遞的必經階段,也是口頭文學產生的社會基礎。滿族說部作為滿族先民集體歷史記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積淀,在文字出現前的荒蠻蒙昧世代,它既是娛樂活動,更是教育活動,是對本族人民進行民族教育、歷史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形成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

作為滿族民間文學重要形式的說古,民間主要有兩種形式:烏勒本(ulabun)和德布達林(debtelin)。德布達林指滿族民間比較古老的敘事詩,在滿族民間流傳并不普遍,而以烏勒本最為有名,影響也最大。烏勒本(ulabun)為滿語,意為“家傳”、“家史”、“講古”、“英雄傳”等,是由滿族先民創作并向本部族內人民傳講的一種反映歷史上滿族部落英雄及成員征戰生活與情感世界的長篇散文體或韻文體的口頭創作。進入清末民初后,滿族在文化上已基本漢化,以說部為主的講唱文學開始衰微,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和異軍突起的報刊文學相結合,產生了新的烏勒本體式,即滿族說部。江帆教授于此所論非常精煉,現摘錄如下:

其時,烏勒本的傳承人已漸由滿族各氏族中熱衷于講古傳統的文化人為主角。此中的一些人由于在朝廷為官,有接觸文書檔案和文獻史料的便利,同時受漢族評書藝術的影響,主動對前人傳下來的烏勒本進行補綴勾連,使原本內容比較單一、形式比較簡單的烏勒本,經不斷的藝術加工,逐漸衍化為首尾相接、情節曲折、內容豐富的長篇傳奇巨制。

江帆稱這種長篇巨制為“傳奇”。程道一的《消閑演義》系列小說就是新形勢下的“新烏勒本”傳奇。之所以說它“新”,是因為承載它的載體是新的,即清末民初的時代傳媒——報紙期刊;運用載體的人也是新的——已經漢化了的、接觸了清室檔案史料的滿族知識分子;形式也是新的——借鑒了漢族章回體演義小說的形式、插入了輕松消閑的“余料”。而內容的性質卻沒有改變,即對有清一代創造了本民族歷史輝煌的民族先輩業績在尊重歷史的情況下適當演義。

一部《消閑演義》就是一部清代滿族帝王將相的開國史、創業史。它以時間為序,以清代重大歷史事件為架構,以清代帝王和滿漢大臣的軼聞遺事為血肉,構成一個渾然有序的說部整體,其表現形式確如富育光先生所稱“趨向話本和評書”?!断e演義》雖和漢族的世代累積型歷史演義類題材作品類似,但又有不同,它更忠于歷史原貌,遵循了本族傳統說部烏勒本尊重史實、不隱飾、不編造的傳統,所敘事件、所寫人物基本忠于歷史史實,經得起時間檢驗。作者在《明時演義》中曾說:“這種《消閑演義》窮搜博采,全都以史記攢入書中”,“雖名演義,還是實事、史鑒采來居多,窮搜博采,煞費經營”。為了增加真實性,作者有時還大段引用“諭旨”、“奏折”等史料,以致被阿英先生批評“引用文件太多”。

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作為記載滿族先民精神財富的烏勒本在新的歷史時期也不得不進行“轉型”。作為政治上的統治民族,滿清統治者能調動一切社會資源來梳理、銘記本民族的精神記憶和歷史遺產,這樣烏勒本就失去了存在的政治基礎,使它只能以娛樂的形式存在于邊遠地區的鄉村、部族中,文化記載、歷史記憶和教化功能已大大退化;社會危機的加深、時代傳媒的蜂起、對世俗文化的旺盛需求都迫使烏勒本的近代形式——滿族說部選擇新的表現形式,而北京、旗人等字眼是它千變萬變也離不了的“宗”,它只有將根深深扎入北京的市民文化、旗人文化中,才能獲得成長的營養和長久的生命力。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才出現了像《消閑演義》這樣的描寫清代歷史題材的洋洋巨著以及眾多的其它寫北京市民生活的旗人作品。從這一意義上說,近代京旗文學其實是滿族傳統“說古”在形式和內容方面向現代轉型過程中的一種過渡。

注:

① 程光煒《都市文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頁。

② 參看拙文《林紓抄本小說〈明時演義〉考述》,《北京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

⑦ 劉春蘭《榮祿與晚清軍事》(碩士學位論文),臺灣國立政治大學,2002年,第39頁。

⑨ 潘建國《古代小說文獻叢考》,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344頁。

責任編輯:倪惠穎

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

猜你喜歡
旗人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滿族八旗被革命
從《茶館》、《正紅旗下》的共性管窺老舍對于旗人社會的思想轉變
《三國志演義》的“知遇”之感
清代東北駐防官兵裝備與操演槍械狀況考
晚清東北旗人的婚姻與死亡風險關系探析
逐鷹演義之戰三英
最燦爛耀眼的那束光芒——《長征演義》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