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語否定的認知模式探究

2014-12-25 01:10敬應奇
關鍵詞:描述性真值例句

敬應奇

一、元語否定

(一)定義

最早提出元語否定(metalinguistic negation)這一概念的是Ducrot,用以區別描述性否定(descriptive negation)。后來Laurance R.Horn進一步研究認為,元語否定具有非真值函數性質,是一種標記性否定或外部否定,它否定的是先前話語(包括表達形式),而不是否定命題。否定算子有兩種用法:一是描述性真值函數否定;二是元語否定,否定的并不是語句的真值。元語否定可以用以下結構表示:“I object to U.”U指的是先前話語。具體區別如下例:

A:We saw two gooses in the zoo.

B1:We didn’t see two gooses;we saw two ducks.

B2:We didn’t see two gooses;we saw two geese.

傳統的真值否定觀認為,B1否定的是語句的真值條件,即否定“看到兩只鵝”這一事實,屬描述性否定。B2否定的是先前話語,并不是否定事實(或命題)本身,而只是否定“goose”一詞的復數形式,因而否定的并不是語句的真值,屬于元語否定。本文拋棄傳統的真值否定觀,采用圖形—背景是否發生置換作為區分元語否定和描述性否定的標準。涉及的元語否定是對先前話語的否定,且導致了圖形—背景的轉換,起著凸顯的作用。

(二)形式特點

基于圖形—背景理論對元語否定的形式重新構建。先前的陳述性語句用P表示,且P作為圖形出現,其背景則是P’,即“不是P以外的其他表達”,但是背景P’常為人們所忽視或隱去,圖形與背景存在相關性。在特定語句中,背景P’可以是陳述性語句本身固有的、可推導的隱含義,如預設。也可以是在特定語境下才具有的臨時性背景含義,如The performance is good.對于聽者來說,如果覺得表演簡直完美,十分精彩時,會不自然地覺得“good”一詞難以表達表演的出色程度,并會認為說話人覺得該表演只是“good”,而沒有達到“perfect”的程度。此時“good”便有了“not perfect”或“not excellent”的隱含義,這只是對于特定聽話人在特定語境下,為了更加精確地表達才具有的臨時性隱含意義,而對于隱含義的否定就產生了元語否定,它將原來隱含的意義凸現出來,使得圖形P與背景P’發生置換。

描述性否定表示為﹁P(“﹁”表示否定,下同),而背景P’保留不變,圖形和背景的位置并未改變。有時描述性否定句后面會出現與先前陳述性語句相獨立或對立的小句Q,用于補充說明。而在元語否定中,原來的圖形和背景的位置發生置換,并分別被否定,構成“﹁P;﹁P’”的形式。P 變成了背景,而 P’成為圖形,圖形被凸顯出來。由以上闡釋可知,元語否定常由兩個小句構成,彼此存在相關,用逗號、分號或破折號等連接,共同構成完整的元語否定句。具體形式如下:

A:P(P’)

B1:﹁P(P’);Q

B2:﹁P;﹁P’

二、元語否定與描述性否定的本質區別

Horn認為描述性否定否定的是句子的真值條件,而元語否定具有非真值函數性質,存在語用歧義。沈家煊認為否定的是句子的適宜條件。筆者認為元語否定與描述性否定的區別并不在于真值的否定。首先,真值條件是邏輯學中的概念,將其用來判斷語句命題的真假,顯然擴大了真值條件的適用范圍。有些語句,如預設否定很難判斷真假。其次,邏輯學本身對于真值是否二分存在爭議。有的人堅持二分邏輯,即對任何命題都只有兩個可能的真值,“真”和“假”。也有一些人堅持多值邏輯,如三值邏輯,認為存在“真”“假”和“不真不假”。因此,邏輯學中對于真假的觀點也有所不同。最后,真值往往會隨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改變而不同,如“這張桌子有半身高”。對于一般人來說,完全可以理解且認為是真實的,但是對于木匠或者設計師來說這種表達是不精確的,或是不真實的。此外,高航指出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發音的一大區別在于是否帶有卷舌音/r/,在美國發音不帶/r/音,會被認為不地道。而在英國,交流時帶了/r/音反而會被認為是錯誤的,或是不真實的。因此,真值是動態的,很難以此作為區分元語否定和描述性否定的依據。

筆者認為,元語否定區別于描述性否定的最本質特點在于發生了圖形和背景的轉換,且圖形和背景存在相關性。不管是描述性否定還是元語否定都存在圖形和背景,只是在描述性否定中,大多數背景(或隱含)被人們忽略或者被默認為是真實的,否定只是對圖形本身的否定,并不涉及背景。但在元語否定中,原來隱去的背景被凸顯出來,并加以否定。例如:

A:Tom has stopped smoking.

B1:He has not stopped smoking.

B2:He has not stopped smoking;he has never smoked.

例中的圖形指的是“Tom has stopped smoking”這件事,背景(或預設)是“Tom once smoked”,常被忽略或者被默認為是真實的。B1屬于描述性否定,否定的是圖形本身,而并沒有否定“Tom once smoked”這一隱含的背景。B2則是元語否定,它將原來的背景凸現出來加以否定,即“He has never smoked”,而原來的圖形部分置換成了背景并加以否定,從而實現了圖形—背景的互換,突出了圖形(原來的背景)。

三、元語否定前后兩個否定算子的差異

元語否定前后兩個小句的否定算子否定的對象不同。前面的否定算子常以否定圖形的形式出現,且多表現為作用于小句的謂詞,即為“S+not+V+…”。例如,That boy does not look like Jimmy,that is Jimmy(那個男孩不是看上去像吉米,那就是吉米)。但是,其真正否定的對象應該是對應的肯定陳述中圖形—背景的位置關系,而不是謂詞。而且否定算子not??梢猿殡x出來,形成“not+ ‘S+V+…’”的結構,如上例抽離出否定算子后變成 “It is not‘he looks like Jimmy’”(不是他看上去像吉米)。

后面小句的否定算子否定的是先前話語的背景部分,作用于謂詞。否定算子not不可以抽離出來。如,I did not regret inviting him;I did not invite him at all.(我不是后悔邀請他,而是我根本沒有邀請他)后面小句中的not直接作用于謂詞invite上,不可以抽離出來。在現實的交際中,后面的小句多以肯定的形式出現,表達更為直接。

四、元語否定的分類

本文根據范疇間的相互關系,對元語否定重新分類。在肯定的陳述中,P是圖形,P’是背景且常被隱去;而在元語否定中,P是背景,P’是圖形,圖形—背景發生互換,原來的背景P’被凸顯出來。P與P’是相互關聯的,這種相關性是圖形和背景的內在聯系所決定的,P與P’相互襯托,凸顯出圖形。根據這種相關性可將元語否定分成形式相關的元語否定和意義相關的元語否定兩類。

(一)形式相關的元語否定

形式相關主要是指元語否定的兩個小句間,或圖形與背景間,僅涉及到語言的形式層面而不是意義方面的相關,如語音、詞法、句法方面的關聯。幾乎所有形式上的否定都屬于元語否定。這種基于形式相關的元語否定,并不是否定意思,而只是對于表達形式的否定,凸顯或強調的也只是語言的表達形式。例如:

(1)We don’t eat tom[eitouz];we eat tom[a:touz].

(2)We didn’t saw the hippopotamuses;we saw the hippopotami.

(3)That is not “he like sweet food”;he likes sweet food.

例(1)中的否定并不是說我們吃的不是 “西紅柿”,而是對西紅柿一詞的發音進行的否定,也不是對語句意思的否定。同樣,例(2)否定的是hippopotamus一詞的復數形式,屬于詞法的否定,并不涉及意義。例(3)的元語否定針對的是語句的主謂一致問題,屬于語法范疇的否定,并沒有否定語句的本身意思。

(二)意義相關的元語否定

這里的意義相關有著較為寬泛的含義,不僅指語義,也包含語用層面的含義,即在特定語句中的含義。否定常在不同的范疇間發生,范疇的不同位置關系構成了不同的否定。而兩范疇間的位置關系主要有重合、包含、交叉、對立和獨立等五種。

在描述性否定中,與其對應的肯定范疇是相互對立或獨立的關系。如,“I have eaten the breakfast.”和“I haven’t eaten the breakfast.”范疇間是相互對立的關系。再如,“That man in a red cap is Jack.”和“No,that is Allen.”兩個范疇是一種相互獨立的關系。在元語否定中,也會涉及不同的意義范疇,范疇間是包含或交叉的關系,但其中的范疇特性往往會被凸顯出來。在語言否定中并不存在范疇完全重合的情況,一方面不存在完全相同的表達,哪怕意思極其相近的表達,多少也會存在差別;另一方面,否定因差異而存在,如果沒有差別,否定也就不存在。因此,根據范疇間的位置關系可以將意義相關的元語否定進一步分為意義包含和意義交叉兩類。

1.意義包含

元語否定涉及的不同范疇間形成的是一種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或稱為上下義關系。其中一個范疇包含著另一個范疇,比如,fruit和banana之間的關系就是一種上下義間的關系。fruit的范疇包含有banana的范疇。在語句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關系。例如:

(1)I don’t regret inviting him—I didn’t invite him at all.

(2)A:Who was that woman I saw you with last night?

B:That was no woman;that was my wife.

(3) It’s not warm;it’s hot.

在語句 (1) 中,“I regret inviting him”包含“I invited him”這一前提含義,盡管在元語否定中前提并不存在。(2)A中woman意義上包含有wife,或者說所有的wife都是woman,可見意義上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但在元語否定中強調的是wife這一關系,這在先前話語中被隱去或是被否定了,也就是說(2)A中隱含著那位woman不是wife的意思。這一隱含或背景內容,在元語否定中被凸現出來,并加以否定。(3)中的warm在意義上也包含著hot,只是這里強調的是熱的程度,得以凸顯。

2.意義交叉

元語否定的范疇意義也存在交叉的關系,也就是說不同范疇間,既存在不同之處,也存在相同之處。在元語否定中,既可以凸顯個性,也可以強調共性。例如:

(1)Ireallybelievewedon’tlose.Wejustdon’twin.

(2)They didn’t have a baby and get married—they got married and had a baby.

(3)I’m not a “colored lady”—I’m a black woman!

(4)Some men aren’t chauvinists;all men are chauvinists!

(5)I haven’t deprived you of my lecture on negation;I’ve spared you it.

(6)He is not a man,but a beast.

(7)It is not a gift——it’s a little token of my affection!Happy birthday!

例句(1)—(5)凸顯的是范疇間的差異,而例句(6)(7)則凸顯的是兩者的共性。例句(1)中指向的是同一事件或事實——我們失敗了,但是側重點不同,強調not win而不是lose。例句(2)中“他們結婚、他們有小孩”這一事實是一致的,不同之處在于,凸顯的是先結婚后有小孩這一順序,或者說元語否定指向的是“and”一詞的順序含義。例句(3)指向的是同一個描述對象,但是其中的社會規約含義有所不同,其中的歧視色彩被否定了。例句(4)表達的范疇存在重疊,但是又不相同,“some men are chauvinists”含有例外的情況,而“all men are chauvinists”則無一例外。例句(5)中deprive和spare兩詞都有“奪去”的意思,但是deprive剝奪的多是好的事物,而spare多是免去不好的事物,這一隱含的差異被凸顯了。在例句(6)和(7)中否定的范疇間固然存在差異,但是否定的效果最主要是為了強調彼此的共同之處。man和beast本沒有太多意義的交集,但是例句(6)中,兩者共有的“殘忍、無情、麻木等”含義被凸顯出來了。例句(7)中gift和a token of my affection意義上也本該截然不同,一個具體,一個抽象,然而在特定的語境中又共有“祝福、美好、關心”等含義,這一隱含義也在元語否定中得以凸顯。例句(6)和(7)其實也是一種隱喻用法,不同范疇間存在相似性,從一個范疇映射到另一個范疇之中,同時也含有本體和喻體。鑒于本文主要探討元語否定的用法,對隱喻用法在此不作深入研究。

五、元語否定的認知模式分析

(一)圖形—背景模式

丹麥心理學家魯賓約設計出了著名的人臉/花瓶幻覺(Face-Vase Illusion),后來被完形心理學家借鑒運用到對知覺組織的研究之中,重點論述了視覺和聽覺輸入是如何根據凸顯原則來組織的。他們認為主體的知覺認識往往包括圖形和背景(figure and ground)兩部分信息,人們傾向于在背景中感知圖形。在聽覺感知領域有個例子:在聽鋼琴音樂會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意識到鋼琴演奏的部分比管弦樂隊的伴奏更為顯著。在感知的視覺領域情況也很相似,我們觀看一個人跳高時,目光會跟隨著跳高運動員的動作,而不是停留在橫桿或地面上。Talmy首先將圖形—背景理論運用于認知語言學研究中,他認為圖形是一個運動的或概念上的可動物體,它的場所、路徑或方向可被視為一個變量,其特別的價值是凸顯。背景是一個參照體,它本身在參照框架中是固定的,相對于這個參照體,圖形的場所、路徑或方向得到特定描寫。

圖1 人臉/花瓶幻覺

由圖1可知,人們看到的要么是花瓶,要么是兩張人臉,而不可能同時看到兩者。而且在觀看較長時間之后,兩種看圖方式之間可以隨意地轉換。但是,我們不能同時看見花瓶和人臉,這背后隱藏著的就是一種被稱為主體/背景分離(figure/ground segregation)的現象。Ungerer&Schmid指出,人臉/花瓶幻覺其實是一個性質非常特殊的例子,因為它允許所謂的“主體/背景的反轉(figure/ground reversal)”。

王寅認為圖形好像是位于背景之前被凸顯出來,而背景好像在圖形之后或多或少地向后延展,有時甚至被人忽視或隱去。因此,圖形在認知中占優勢,是最為明顯的成分,成為注意的焦點;而背景相對于圖形來說在認知中不占優勢,凸顯程度較低,可作為認知上的參照點。同樣,語言在被認知的過程中被分為優勢和次優勢,即圖形和背景。優勢的信息常被凸顯出來,為人們所注意;而次優勢的內容則常常被人忽視或隱去。

(二)圖形—背景模式與范疇

圖形和背景本身也屬于范疇,具有范疇的性質。圖形范疇占優勢,被凸顯出來,而背景范疇處于次優勢的地位,常常被忽視或隱去。但圖形與背景又同屬一個更大的范疇,也就是由圖形和背景構成的完整圖像。而在這個更大的范疇中,圖形依舊具有凸顯性,背景則被忽視或隱去。本文將圖形和背景視為兩個范疇,范疇間存在相關性。

認知語言學認為范疇間的關系并不是二分的,即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范疇的邊界往往是模糊的,相鄰的范疇間并不是由嚴格的邊界截然分開的,相反,范疇的成員間往往相互滲透、交叉。因此,范疇間是相互聯系、相互關聯的。

本文中范疇間的相關性主要是指形式相關和意義相關兩種。前者包括語音、詞法、句法等方面,僅僅是語言形式方面的相關。后者包括范疇間意義的重合、包含、交叉、對立和獨立五種相關。對于范疇包含和交叉的范疇間,多會導致元語否定;而對立和獨立的范疇間,多會發生描述性否定。

(三)元語否定與圖形—背景模式

筆者認為元語否定其認知模式的實質是圖形—背景模式的轉換性。圖形和背景密切相關,共同構成完整的圖像,這種相關具體表現為形式和意義層面的相關性。正因為兩者的相互聯系,才使得彼此通過否定發生互換,從而將圖形凸顯出來。元語否定將原本作為背景的內容凸顯或強調出來,實現圖形和背景的互換,從而達到特定的表達效果。這種背景多半在先前話語中作為隱含內容(包括前提隱含)出現,常被人忽視或將其默認為真實的,而元語否定指向的是原本作為背景被人們忽視的部分,將其凸顯出來,與原來的圖形發生置換。

(四)元語否定的認知模式分析

根據否定范疇的相關性,本文將其分為形式相關和意義相關。形式相關主要指字面層面的關聯,并不涉及意義。意義相關主要有包含和交叉兩種。下面對各個類別的元語否定的認知模式進行解析。

1.形式相關的元語否定

關于形式上的元語否定,多是針對語音、詞法、句法等字面層次,而不是對表達的意思進行否定。也就是說,指向相同的表達對象,只是采用不同的語音、詞匯或語法,當然這在具體語句中表達的意思沒有區別或是這一區別沒有被凸顯出來。例如:

A:He called the PO-lice.

B1:He didn’t call the PO-lice/police.

B2:He didn’t call the PO-lice;he called the po-LICE.

例中B1是描述性否定,否定的是“他報警了”這一事實。而B2屬元語否定,否定的僅僅是police一詞的發音,并沒有對事實進行否定。其具體認知模式見下圖:

圖4 元語否定認識模型

張楠認為 “Not otherwise” 指的是 “not anything else”,即為只有當前表達是正確的,而不是其他任何表達。認知語言學中有這樣一種假設:人們通常將當前表達默認為是說話人選擇的最為確切的表達,否則他/她就不會選擇這一表述。因此,人們在表達某一概念的同時,也隱含著不是其他概念(not any other concept)。這一隱含常作為背景出現,常被人忽視或隱去。在特定語境下,這一隱含會被凸現出來,并加以否定,這就形成了元語否定。由圖2可知,肯定句He called the PO-lice中的圖形是“He called the PO-lice.” 背景是 “Not otherwise,including ‘not the po-LICE’”,圖形和背景范疇間存在形式上的相關。在圖3中,否定僅僅作用于圖形部分,而沒有否定背景。但是,圖4很明顯置換了圖2中圖形和背景的位置,將原本的圖形換成了背景,而背景換成的圖形加以凸顯出來。元語否定前面的小句否定了圖2的圖形,后面的小句否定了圖2的隱含背景“not the po-LICE”。最終構成完整的元語否定,強調了police一詞的發音。

2.意義相關的元語否定

意義相關的元語否定可分為兩類:意義包含和意義交叉。意義包含主要指否定的范疇間存在意義上的上下義關系。意義交叉指的是否定范疇間存在共性,而元語否定凸顯的可以是共同點,也可以是不同點。

在意義范疇包含的元語否定中,圖形和背景范疇存在一種上下義關系,兩范疇間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通過元語否定,將范疇間的共性作為背景,突出的是范疇的差異性。例如:

A:That movie is good.

B1:That movie is not good.

B2:That movie is not good;it’s great.

在以上例句中,great也就是very good,可以算作good 的一種程度強化,范疇“good”包含范疇“great”,意義上存在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B1否定的是good本身,認為電影“not good”,意義上是相互對立的。而B2否定的是good一詞的強度,認為great才合適,屬于元語否定。在特定語境下,聽話人會覺得:說話人采用了“good”一詞,說明他認為電影沒有達到“great”的程度,否則他/她應該用“great”來表達。對這一隱含的否定,需要采用元語否定。具體認知模式如下:

圖5 元語否定認識模型

圖6 元語否定認識模型

圖7 元語否定認識模型

圖 5 的圖形是“That movie is good”,背景是“Not otherwise,including‘it’s not good’”。圖 6 的描述性否定,僅對圖形本身加以否定,背景部分并未涉及。而圖7的元語否定,將原來圖5中的圖形和背景置換了位置,并分別加以否定,突出了good和great之間的程度差異。

在意義交叉的元語否定中,既可以突出個性,也可以強調共性。對于突出差異性的元語否定,其認知過程與意義包含的元語否定相似,在此不贅述,僅就突出共性的元語否定作為實例進行解析。例如:

A:This is a diploma.

B1:This is not a diploma.

B2:This is not a diploma—it’s a new life.

在上例中,A是一個肯定陳述,B1對其進行否定,diploma和not diploma之間構成對立,屬于描述性否定。而B2是元語否定,雖詞義上diploma和new life之間并不存在共同點,但是在具體的語句中,兩者共享“憧憬、成功、美好”等共同含義,故而意義上存在交叉。其認知模式如下:

圖8 元語否定認識模型

圖9 元語否定認識模型

圖10 元語否定認識模型

圖8表明了圖形是“This is a diploma”,背景是“Not otherwise,including‘it’s not a new life’”。在圖 9的描述性否定中,否定的是圖形本身,背景并未被否定。而在圖10中,原來的圖形、背景發生轉換,分別被否定。否定的并不是diploma本身,而是diploma和new life之間的差異,強調的是兩者的共同之處,因而屬于元語否定。

六、結論

其一,元語否定與描述性否定的本質區別不在于真值條件,而在于是否發生了圖形—背景的互換。描述性否定僅作用于圖形本身,并未改變背景部分。而元語否定使得圖形與背景發生互換,并分別被否定。

其二,根據范疇間的相關性,將元語否定分為形式相關的元語否定和意義相關的元語否定。前者主要針對語音、詞法、句法等層面,幾乎所有形式上的否定都屬于元語否定,尤其是語音、語法層面。后者主要依據范疇意義上的關系,可進一步分為意義包含與意義交叉兩類。元語否定,既可以凸顯共性,也可以強調差異性。

其三,元語否定認知模式的實質是圖形—背景模式的轉換性和凸顯性。本文結合具體實例,對元語否定的認知模式進行了深入解析。

[1]Blackmore,D.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M].Oxford:Blackwell,1987.

[2]Burton-Roberts N.On Horn’s Dilemma:Presupposition and Negation[J].Journal of Linguistics,1989,25.

[3]Carston R.Metalinguistic Negation and Echoic U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5.

[4]Horn L R.A Natural History of Negation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5]Horn L R.Metalinguistic Negation and Pragmatic Ambiguity[J].Language,1985,61.

[6]Noh E J.Metarepresentation:a Relevance-Theory Approach[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0.

[7]TalmyL.FigureandGroundinComplexSentences[M]//Greenberg J H.Universals in Human Language Vol.4.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8]Ungerer F,Schmid H 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9]高航.元語否定的認知語用分析[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2).

[10]何春燕.語用否定的類型及使用動機[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 .

[11]姜宏.現代俄語否定范疇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7.

[12]李子榮.作為方法論原則的元語言理論[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13]劉龍根,崔敏.“元語言否定”的多維闡釋[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6(3) .

[14]劉乃實.先設和元語否定[J].外語學刊,2004(3) .

[15]沈家煊.“語用否定”考察[J].中國語文,1993(5) .

[16]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17]張逵.英漢元語言否定對比芻議[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1996(1).

[18]張楠.元語否定的認知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07.

猜你喜歡
描述性真值例句
虛構人名的內涵意義分析*——描述性理論面臨的挑戰和反駁
10kV組合互感器誤差偏真值原因分析
淺析獨立主格結構在大學英語四六級段落翻譯中的運用
好詞好句
好詞好句
好詞好句
真值限定的語言真值直覺模糊推理
一種基于英文網頁描述性信息的摘要算法
好詞好句
滾動軸承振動速度的乏信息真值估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