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招投標中存在的主要法律問題及對策

2014-12-25 01:25董永利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法律問題工程對策

董永利

【摘要】 目前我國在工程招投標階段中出現了很多違法違規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工程招投標法律法規約束引起的。文章論述了工程招投標中的違規操作,提出建立相應法律,堵塞漏洞;加強執法力度,避免不法行為的出現;同時提出了對招投標方式積極創新,建立完善市場體制的建議。

【關鍵詞】工程 招投標過程 法律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TU723文獻標識碼: A

工程中的招投標制度的建立對于維護我國建筑行業的公平競爭起到了積極作用,可以促進建筑企業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不斷縮短建設工期,實現投資效益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國在經濟市場轉型過程中,對具體操作的細節掌握不夠準確,導致在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出現許多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對建筑行業的健康秩序產生沖擊。因此,為了保證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積極有效措施,解決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改進工程招投標制度,進而規范工程招投標過程中的招投標行為。

一、我國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1.1招標單位出售招標文件時,故意抬高價格

對招標文件進行編制的工作具有很強的復雜性,因此若投標單位想要獲取重要信息需支付很高的工本費,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問題在于有些招標單位的招標文件定價過高,超過國家制定的標準,另一個問題是不管投標單位中標與否,它們對已經收取的工本費都是概不退還的。在成本上給投標單位造成了負擔,并且影響各單位的競標熱情。

1.2招標項目的化整為零和規避招標

盡管我國相關法律中已明確規定不得對法律規定招標的工程規避招標或者化整為零,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這些現象時有發生。規避招標是指對于應按照法律程序進行招標的項目,不得隨意直接發給有關系的承包商、供應商等內定單位,從而規避法律對其的約束。有些單位公然違反法律中所規定的對工程招投標進行公開、誠實信用及公正的規定,依舊違反規定進行操作,從而導致有些招標單位認為可以不進行招標就能中標,進而給規避招標制造更多的發生機會。

1.3使用合法程序在招投標中弄虛作假

在實際招投標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單位利用真實合法的程序進行虛假招投標。這些單位或許對有關程序中的規定沒有深入了解,但往往為了同一目的違背程序規定,破壞法律嚴肅性。所謂虛假招標實際上就是做好表面工作,蒙蔽大眾,進而獲取自身利益。例如,在對工程實施招投標的過程中,雖然業主已經制定出評標辦法,并已通過審核,但卻因為一家投標公司的關系運作,使原來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被破壞,使得業主不得不在臨近開標前,修改評標的辦法,故意使該單位中標。這件事的發生嚴重違反我國相關法律對招投標工作的規定。再例如:某地區進行招標,從二十幾家單位中最終選出三家,最后招標單位為了能夠快速做出決定竟然使用一些不著邊際的方法做決定,投標單位往往要靠運氣才能中標,這就嚴重破壞了法律的嚴肅性,并違背了我國法律中指出的規定。

1.4合同過于形式化

我國招投標法中規定,中標的通知書具有很強法律約束力,其主要對象就是中標人。通知書中規定,中標人的中標價格就應為工程建設的承包價。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卻并非如此,很多中標人在各方壓力下,往往簽訂一些合同條款,這些條款中的內容與中標的招標文件有一定的差距,直接影響著國家整體利益。而由于監管部門往往忽視對實施合同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從而致使合同逐漸趨于形式化,毫無實際意義。

1.5地方保護

我國招投標法中規定,對于必須招標的項目,其招標文件的發出時間與投標人提交競標文件之間的時間應不少于二十天,但在實際過程中,有很多招標人隨意縮短投標時間,從而導致外地競標單位無法及時編制出投標文件,再乘機索取高額交易費和招標管理費;并加強對外地競標單位的審批力度,從而加以限制。

1.6盲目壓價

目前由于我國建筑市場的供大于求現象的出現,使得在整個經濟市場中招標單位占據著優勢地位,有些招標單位往往利用本身的這種優勢隨意壓價,而對于想要中標的單位來說就不得不讓利,甚至有的單位還出現了墊資的情況,此外,有些招標單位在實際過程中還對施工單位采取不合理的資金結算方式,從而導致工程競標價低于平均水平。但對于施工單位來說,為了能夠保障自身利益,避免虧損現象的出現,就被迫使用一些劣質材料,從而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

1.7假借一些資質較高單位的名義進行投標

根據我國招投標法中的規定,投標人必須滿足一定的要求后才能進行投標工作,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為了滿足法律對投標人的要求,很多施工單位往往假借有資質的單位的名義進行投標,而中標后只需向這些單位繳納一定的費用就行,但那些單位除了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外,在工程實際實施過程中并沒有做出任何貢獻,從而嚴重影響了工程最終質量。

二、 招標中出現問題的原因

2.1 建設體制問題

我國現行的建設體制中,通常情況下,項目法人都不是項目的真正法人,他們一般是各級政府公共財政的委托代理人,所以,在法律上他們擁有一定的彈性空間,法律對他們的約束力不強,再加上目前建設單位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責任體系,無法將責任歸到個人,從而導致工程效益及質量對他們沒有制約作用,在評標定標及資格審查等工作中,僅能用道德對其約束,無法用法律進行強制。

2.2 沒有明確依法招標項目的范圍

我國招標法中對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制定了標準:一是具有公共關系的大型基礎設施;二是一些使用國家資金進行投資或由國家融資進行的項目;三是由一些國際組織或外國政府援助、貸款的項目。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人們往往無法明確這些工程與其他類型工程間的界限,所以極大可能產生爭議。

2.3 沒有明確中標標準和依據

我國招投標法中明確規定出中標的必要條件,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一些招標單位濫用私權,致使中標依據及標準變得模糊,使其他中標單位無法明確中標的必然條件。

2.4 處罰成本低

目前我國對于一些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弱,投入成本較低,這就使得很多各行專家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而成為各大承包商及供應商的代言人,其私下涉及的交易就可想而知。但我國目前招投標法中并沒有對這些專家設定相對應的法律責任,從而無法對他們的違法行為進行制約。

2.5招投標過程中的串標行為

串標行為主要分為兩種,其一,招標者與投標者的串標,這種串標行為是招標者在確定投標對象之后,幫助投標者打壓競爭者,破壞公平投標的違法行為。這種串標行為主要表現在招標者為特定投標者建立特殊投標條件,排除其他投標者的競爭,并在招投標過程中通過特殊途徑傳達招標者的想法。這種違反招投標公平原則的違法行為不僅危害其他投標人利益,還會對投資項目造成損害;其二,招標者的串標,主要表現在投標者提前約好,形成同盟共同壓低或提高報價,當一方獲得競標后給予另一家充足的好處。這種串標行為是當下最主要的違法行為,是造成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出現法律問題的原因之一。

2.6招投標過程中存在違規操作

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違規操作主要表現在招標文件價格過高,由于編制招標文件需要花費巨大的財力和物力,導致投標單位需要交納高額的招標文件費用,并且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對投標單位的工本費進行報銷,打擊了許多投標單位的積極性,不利于投標企業的積極參與。

2.7利用合法程序采取虛假招投標

這種違法行為主要表現在參與招投標企業往往可以按照合法的程序進行招投標,而招投標的結果卻是虛假的。比如某地市在進行基建項目的審核時,對合同款的標價為2000萬,而實際的工程款只需要1500萬,讓人難以捉摸的是,投標人與招標人都了解這種情況,卻不進行阻止,追究原因發現,這項工程屬于地方的基礎工程,建設資金方面可以得到國家的補助,如果合同金的金額越大,地方政府獲得的補助金就越多,可以減少地方政府的資金投入,為此,不惜冒著違法的危險,將已經完成的基礎工程建設也列入其中,來獲得更多的補助金

3 招標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3.1完善相關法制建設

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出現法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政府部門的不規范操作,因為在建設工程項目中,政府既是立法者和監督者,又是最大的受益者,加之監督機構的缺失,導致政府部門在進行招投標工作時難以有效的遏制腐敗問題。雖然近幾年我國取得了一定的反腐成績,但是,仍然無法有效控制招投標中的腐敗現象,因此,必須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改進,讓違法者遵紀守法。此外,相關研究者可以借鑒國外優秀的成果和經驗,并引進先進的研究方法,促進法律體系的完善。

3.2促進招投標過程的公平

目前,在招投標過程中出現串標的主要原因要歸結為攔標價的公開,以及在對投標材料的綜合評定過程中過分注重對經濟標的審批,致使招投標雙方一旦串通就會決定經濟標的評價標準,導致違法行為的出現。因此,為了杜絕違法行為的出現,政府部門可以鼓勵投標企業跨區域投標,并且改革評定方式,采用符合標準的最低價。只有采用這種公平的招投標方式,才能促進招投標過程的公平,徹底杜絕串標這種違法行為,讓所有投標方公平競爭,促進建筑行業的和諧發展。

3.3 明確中標標準

我國招投標法中規定,最佳的中標價格并不是投標中出現的最低價格。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符合招標文件中的規定;二是競標價格不能低于工程的市場成本價,也就是說,所謂最佳價格就是在保證工程質量及工期的條件下所選擇出的最低合理價。對于如何判斷其是否低于成本價,一直是困擾相關部門的難題,目前根據我國國情具有以下兩層含義:一是企業自主報價時企業個別成本的表現,所以其自主報價應高于個別成本;二是企業在進行投標時的自主報價可以比社會平均的成本價高,而對于目前社會的平均成本價應通過標底價格反映出來。

3.4 明確關鍵詞

比如工程的關鍵性或主體這樣的關鍵詞。根據我國招投標法中的規定,工程主體及關鍵性的工作不能出現分包情況,并應在相關文件中加以標出,指出主體及關鍵性的工程應采用什么樣的標準,由哪個部門實施,例如工程項目投資額的多少應由監督機構加以確定,并明確指出何為主體,何為關鍵性工程,這些界定均有監督機構來明確,企業本身不可自己劃定,決定分包。

結語 以上就是在工程招投標中存在的主要法律問題及對策。顯然出現的問題遠不止這些,由法律問題引起的固然占據著比較大的比例,但在體制方面相關人員也不應忽視,若出現有法不依或是違法不究的現象,那么法制只能過于形式化。促進招投標制度的健全,不僅可以促進建筑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還可以為招標方提供最好的供貨商,為招標方選擇最優的合作伙伴,優化資源配置,節約物力和財力。為此,政府部門要清醒的認識到招投標制度的重要性,在招投標過程中嚴格按照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工作原則,進行招投標工作,促進建筑行業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丹丹.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主要法律問題研究[J].河南大學,2012-05-01. [3]裴萬輝,竇予華.當前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中存在的問題[N].河南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3-04-15.

[2] 曹富國.中國招投標法原理與適用[J].北京機械工業,2009,(10).

[3] 劉飛.工程招投標中存在的主要法律問題及對策[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4] 劉爾烈,朱建元.工程建設項目的招標與投標[J].北京人民法院,2008,(5).

[5] 董治.建設工程招投標規范化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2012-05-01.

猜你喜歡
法律問題工程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一圖看懂寧波金融“五強”提升工程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應用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在股權收購中的常見法律問題與風險防范分析
高職院校大學生頂崗實習存在法律問題的成因分析
泛濫的“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