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文學編輯的嘚啵嘚啵嘚——《編輯小語》雜談

2015-01-04 02:30
文學港 2014年9期
關鍵詞:閱讀者小語藝術性

作為藝術的寫作,其實也簡單。不就是在白紙上寫上黑字嘛,就像美術家在一種材質上涂抹上另一種材質。因此,關鍵就落到這樣的一個問題上了:紙上怎樣來排列文字。文學寫作的藝術性是完全依賴和產生于這種文字的排列和組合的。人類現有的語種雖多,但好在文學家往往只精通一種就夠創造奇跡了。一個語種的詞匯也并不多,翻翻詞典字典一類就可得到數量,而許多文學大師也并不是以自己掌握的文字數量來征服讀者的。那么,文字的排列之中到底有什么呢?除了小學二年級就已經在學的將它們分分段落,段落之中再夾上大約七八種標點符號。

不管是使用紙張還是鍵盤,碼字真有那么難嗎?再想想,還真有這么難吶。

文字排列之中會產生藝術性,這種藝術性就像一種魅氣。魅氣就像是氤氳,她會慢慢迷漫過來,包裹過來,但卻是肉眼無法看到的。同時也不如一陣可以聞到的花香,因為花的馥郁畢竟還是在風中。如果語言僅僅只有朗讀時發出的一種音頻的話,那么,魅氣,就只能是閱讀者經過朗讀才能被穿透被吸納。這股魅氣是寫作者在文字的排列過程中嵌入其間的,誰也看不見摸不著,只有當閱讀者翻開書頁,一字一句地掃視下去時,她才會出現,她才會被閱讀的人吸入心內,引起心靈的反應。這種魅氣的有無是判斷文字藝術性的有無的證據,文字魅氣的強弱同樣是評判其藝術性高下的依據。當然,魅氣的嵌入與還原在作者與閱讀者之間的關系還需有許多復雜的細分。如此簡言之,完全是因為我想在這兒將自己所做的編輯工作同樣以一言而蔽之。我以為,做一個文學期刊的編輯,每天讀不同人所碼成的被冠以不同文學樣式的文字,其要訣就是感覺魅氣。就像一位品酒師與他的工作,調動自己身體的所有與“品”相關聯的器官。

《編輯小語》中有不少文學寫作的批評文章。在寫那些文字時,我總是告誡自己一定不要站在酒的生產商,經銷商,消費者的位置上說話,而要把文字的藝術之魅氣說出一些道道來,并且盡可能地說得準確,說得清晰明白,還不知道自己的那種器官夠不夠用呢。書中大約有十幾個篇目是分別評介鄞州當下活躍的作家的,這些文章都是從單個的寫作人入筆,并且僅以作品論作品,這樣做就是要保持一個編輯人的敏感與專注,以及自尊。

仔細想想,專事的文學編輯其實是一個非常邊緣化的工作。單就從業人員來說,在當今我國,其數量可能少于開飛機的,少于省部級干部;就其工作的對象而言,有作家,文學作品閱讀者,出版人,書商,和其他;就其工作的性質而言,一個文學作品的評判者——他沒有新聞編輯那樣可以接受專業的新聞學學科的熏陶,沒有評判的法律依據或行規,也沒有ISO標準。記得好像是去年的一次省作協內刊聯盟會議上,有編輯曾談到過編完一期刊物之后寫編輯語有些費神,不知道該寫什么怎么寫。說完,就有另一個編輯接上說,寫編輯語最簡單了,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怎么寫的就怎么寫,又沒有標準的!我雖然偏向后者,但前者的困惑也是感同身受的。有時候一冊編完,心中積聚的要說的話語已經不少,于是便可順暢地一蹴而就;有時候,掩卷而思,總是不知道該說些啥才是這一期的緊要,也就犯愁。

一個編輯做完了一期的工作,本該有冤的訴冤,沒話的退朝,但是作為一個已經被固定的刊物格式一般卻不能這么做,就如雁過留聲,狗來撒尿,總得做個記號什么的。放在本子前面的,叫“卷首語”,放在末尾的,叫“編后記”,都是慣例。不過這都不是關鍵,要害之處仍是寫點什么和怎么寫,如果擺在前面的,是“內容提要”,排在后面的,也是“內容提要”,幾期以后,肯定乏味。更倒胃口的是,本想先聲奪人的,卻弄出個花架子,被讀者生出哄騙的嫌疑;本想弄個圓圓滿滿的,卻也畫蛇添足,讓讀者徒生一譏而。編輯語與一期的總體內容貼得太緊的,就會啰嗦;離得太開的,就會無聊。要找到一個不偏不倚的位置,在一個不緊不松的時機,款款地端出一盆與大餐完美相配的水果,能夠餐前開開胃,餐后留回味,讀者就滿意了。如同一臺戲的序幕與尾聲,沒有則罷,有了,就必須緊扣劇情。

做一個文學編輯的樂趣也許正好契合了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既要守規矩又不能循規蹈距,既要在規則之中又要突破規則。

《編輯小語》不是一本事先有設想有規劃,作為“一本書”來系統寫作的,她是事后以一個綱目將散的文章得以貫串而成的一本書,所以她僅是一部“集子”。這本集子有些雜,是我編《梁?!菲诳吣甓嗖坏桨四陼r間里的一些短小文章的合集。除了作為一條主線索的《梁?!飞系木庉嬚Z和前面提到的文學批評文章以外,還有一部分是自己動手,作為一個作者寫就的。這部分的文字大約可提到的是“第五輯”中的《腿腳靈,好爬嶺》《一條俄羅斯香煙》《兩個奶奶》《天地之間有個神》,這組文章是應約而寫的,原意要求寫社區結對幫困的好人好事。所以文中的素材都是經過采訪的有生活真實的,人物也有原型并且用了真名。交稿之后,暗下有些得意,覺得把一個原本屬于報告文學類型的材料寫成了具有小說特征的東西,也算有點嘗試?!暗诹嫛崩锏摹肚锕饫铩芬彩?,那次是市作協組織去余姚鹿亭采訪,我分到的任務是寫鄉里的一個美術基地。我虛構了人物,人物環境和故事,其他,如地點,場景都是依實地而落筆,使得小說的特征越加凸顯。后來稿子發過去,被斃了。心里不覺沮喪,想,嘗試還是不成功。再最后看到成書,發現編輯還是把它編了進去,又竊喜,原來還是沒失敗呢。還可以提到的是《母與子》《槍》和《一日永恒》,這幾個文字我想從前面說的魅氣的角度提起。另外《那些匠人們呢?》《哪里來的,這些石頭?》《一罐煮熟的菱角》我想從旅游散文的角度提起,因為讀得比較多的這一塊的來稿,有感于許多文章總是見不到真情實感,而見到的景又都是實景,照搬導游詞,將旅游線路從頭到尾走一遍而已。

就如許多教練員裁判員都是運動員出身,一般文學編輯應該也都有自己寫作的經歷和經驗,但一般情形下個人寫作盡可以集中在一個坑里埋頭深挖,而文學編輯,尤其是一家小期刊的編輯可能就需要更多的瞻前顧后,寫作的十八般武藝至少都要領會一下。因此,我的雜得益于我的工作。當然有時候讀著別人的文字,讀著讀著難免手癢,乘著興致就隨意碼出來了?!毒庉嬓≌Z》的雜,主要表現在對于題材的處理以及對文字表現的既定能力的一種沖擊和反叛,這種雜可能正是我個人寫作經歷的一個縮影。我對文學藝術的偏愛,來者不拒,只要是有點出新的。我的寫作實踐一直來規模不大又不成體統,往往是感覺和理解在先,動筆則甚為拖后,大多還在動筆之后就懈怠了,覺得既然已有感覺和理解,訴諸于紙上不就無須著急嗎。在《梁?!肪庉嬋紊系钠呱习讼聜€年頭里,能有這本小書呱呱而啼,實屬不易,由此而證明自己抱有的毅力和人生道路上的成熟,當然亦無不可。

文學藝術就是文字藝術,玩寫作就是玩文字。舍此無他。

話這么說了,但有時候總不免就此側向或反向思考。就《編輯小語》也不止一次與高人或商討或爭執過,類似有這樣的一個小問題:文學的樣式,或者直接說是體裁為什么說來說去也就只有這么三大樣,小說詩歌散文?我們人類這么偉大,這么富有探索和創造能力,在如此漫長的歷史經歷中,就拿不出個成千上萬種?

不過,再想想,覺得還真只有這么三大樣呢。

猜你喜歡
閱讀者小語藝術性
為什么有些人能成為終身閱讀者
鏡頭中的閱讀者
論“三者”教會學生“用腦”寫作文
淺談日語文學的創作背景對當今閱讀者的影響
數學課堂提問七要
淺析老齡化背景下公園小品設計
溫馨小語
溫馨小語
甜蜜的夢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