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品的邊界

2015-01-17 12:22青禾
生活文摘·養生版 2015年6期
關鍵詞:保健品膳食保健

青禾

在中國,“保健品”是一類很特殊的商品。一方面,許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時尚女性趨之若鶩,不惜血本,希望從中獲得“治病強身”、“美容美體”的功效。另一方面,許多知識層次稍高的年輕人,尤其是迷戀保健品老人的子女,又斷言“所有的保健品都是騙子”,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

中華文化中有“補”的深厚傳統,無論是古代進貢給皇宮的高端補品,還是現在流行的冬蟲夏草之類的滋補藥材,無不說明了這一點。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人們有了更多的錢來關注健康。于是,“保健品”成了一個興盛的行業。

在中國,“保健品”是一類很特殊的商品。一方面,許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時尚女性趨之若鶩,不惜血本,希望從中獲得“治病強身”、“美容美體”的功效。另一方面,許多知識層次稍高的年輕人,尤其是迷戀保健品老人的子女,又斷言“所有的保健品都是騙子”,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保健品到底是什么樣的一類東西,我們又該如何來看待它們呢?

保健品主要指保健食品,也包括一些保健器械。GB16740-97《保?。üδ埽┦称吠ㄓ脴藴省返?.1條將保健食品定義為:“保?。üδ埽┦称肥鞘称返囊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p>

看到了嗎,首先它是一種特殊的食品(但它還是食品,不是藥品),其次只適用于特定人群,最重要的是,它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但問題是,“保健品”這個名稱本身就有很大的誤導性。消費者喜歡“想當然”,這個名稱正好產生了“吃了它就會有保健功能”的暗示。當然,商家更樂意推波助瀾,甚至多數保健品在宣傳中有意無意地強調治療功效。在國外,它們被稱為“膳食補充劑”,就很中性——正常膳食之外的補充而已。

市場上的保健品五花八門,形形色色。食品科普作家、科學松鼠會成員云無心將保健品分為兩類:一類是人體所需要的微量營養成分,比如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鐘型,少了影響健康,多了也影響健康,在“充足”與“過量”之間有一個緩沖范圍。營養均衡的目標,是使得這些營養成分的攝入量在那個范圍內。不同的食物含有這些營養成分的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所以“全面均衡”的食譜就很關鍵。

但絕大多數人都不是營養師,也不可能照著營養師們開出的食譜去吃飯,所以很多人總是擔心自己缺這缺那。其實這些營養成分“充足”與“過量”之間的緩沖范圍都比較大,普通人只要注意飲食多樣化,參考一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大致安排自己的飲食,基本上不用擔心缺什么的問題。

另一類保健品不是人體必需的,人們補充它們是希望獲得“保健功能”。這類產品以各種動植物“精華”“提取物”為代表,通常以“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癌”“降血脂”“減肥”等等功能為號召。這類產品處于管理上的灰色地帶——它們通常有一些“初步研究”所支持,但在科學上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更像一種“信則靈”的狀態。

這一類產品面臨的兩個問題是:第一,“功效”有多少科學證據的支持?第二,即使有“科學證據”支持,有多大效果?這就是保健品的一個死結。幾乎所有的保健品,在宣傳時通常會夸大和扭曲事實來忽悠公眾——差別只是夸張程度而已?;谶@種夸張,才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天價”“神奇”的保健品。

在講究送禮的中國,保健品甚至成了一種大規模的社會文化,每當我們逢年過節想送長輩禮物時,常常想到的就是保健品。前幾年某保健品狂轟濫炸式的電視廣告,讓國民記住了“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xxx”,很多人買了送過長輩,但它到底對身體有什么作用,其實多數人并不清楚,陷入了臆想式的“應該對身體有好處吧”,反正只是送個情分。更過分的是另一保健品廣告,“xxxx,,送爸爸,送媽媽,送哥哥,送姐姐,送爺爺,送奶奶,送老師,送阿姨……”,總之你所有的親朋好友都被數了個遍,真是周(sang)到(xin)體(bing)貼(kuang)啊。

保健品行業已經成為了醫藥產品之外最大的健康產業。然而,由于發展過快、過熱,這個行業呈現出較為混亂的局面,不少商家的急功近利,以及虛假宣傳情況嚴重,一個本該如日中天的朝陽行業,卻陷入了消費者普遍的信任危機中。

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廣告法》和《食品安全法》,都特別強調,保健食品廣告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不得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需;并應當顯著標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說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兩部新修訂法律,直指保健品宣傳中最常見的幾大謬誤:宣稱可以治療某種疾病,尤其是針對老年人常見的三高;宣稱是人體保健所必需;甚至宣稱可以代替藥物治療……當然,法律的制定,還需嚴格的監督執行,才能將保健品宣傳關進法律的籠子。

對待保健品,應該理性看待。保健品沒有宣傳的那么好,也并非都是“騙子”。像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抗氧化劑等等類型的“膳食補充劑”,的確是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它們的意義在于:如果你不能做到飲食全面均衡,以至于缺乏某些微量營養成分,那么“補充”這些東西確實有助健康。但不要期待獲得額外的“健康功能”。

守住法律不要踩線,守住良心不要欺騙,守住質量不要濫造,這是保健品的邊界。這個邊界守好了,才能真正迎來保健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才能讓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和消費者,都走在陽光下,而不是躲著隱蔽的“會議室”里欺騙和營銷!

猜你喜歡
保健品膳食保健
保健品知識ABC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一)
口耳相傳的“保健品”可不敢亂吃
保健品“網上忽悠術”揭秘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秋天膳食九字訣
今年過節你買保健品了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