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人格障礙研究進展

2015-01-20 22:25董亞歌杭榮華
中國療養醫學 2015年7期
關鍵詞:人格障礙陽性率雜志

董亞歌 杭榮華

大學生人格障礙研究進展

董亞歌 杭榮華

人格障礙是一種與社會適應息息相關的心理疾病。本文著重從人格障礙的陽性率、人格障礙患者或人格障礙傾向者的特點、人格障礙的易感因素等方面進行綜述,并且總結了人格障礙治療的一些方法。

大學生;人格障礙;綜述

在變態心理學中,將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定義為一種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系的異常行為模式,這種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使個人的人格特征明顯偏離了正常人格以及其所生活的文化[1]。在DSM-Ⅳ診斷系統中,人格障礙是指一個18歲以上的成年人在認知內容、情緒發放、沖動行為控制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異常。這種異常行為通常開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長期發展至成年或終生。

有文獻報道[2-3],中國在校大學生人格障礙陽性率為5.92%~6.40%。大學生由于經常待在學校這個相對簡單的社會環境中,他們在人格發展方面會有一些不足,容易導致各型人格障礙的發生。而人格障礙是不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大學生群體又是祖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承擔者和接班人,培養出人格健全、能適應社會的合格者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對近幾年有關大學生人格障礙的文獻進行綜述,以便大致了解大學生的人格狀況,從而為預防大學生人格障礙發生、提高大學生人格素質提供參考。

1 現狀及特點

1.1 人格障礙的陽性率 通過閱讀文獻發現,大多數調查顯示人格障礙陽性率遠遠高于之前的數據。鄧曉峰[4](2010)對某一傳媒學校2 002名低年級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強迫型人格障礙陽性率達到了59.5%,依賴型人格障礙的陽性率最低卻也達到了11.5%;黃燦澤等[5](2010)從3 227名本科生檢出293名人格障礙陽性者,陽性率為9.1%;黃上上等[6](2010)調查的693名大學生中,表演型人格障礙的陽性率為26%,邊緣型人格障礙為18.6%。金瑩等[7](2013)對82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人格障礙陽性率為40.7%。

但也有一些研究和之前的陽性率保持基本一致的水平:陳燕芬等[8](2011)對1 745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有4.58%的大學生達到了人格障礙的檢出分數。土文珍等[9](2013)對1 205名某高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人格障礙陽性率為6.30%,他們又進一步對人格障礙陽性者進行確診,患病率為2.49%。朱麗亞[10](2014)也對2 205名大學生人格障礙患病率進行了研究,得到的人格障礙患病率為2.5%。

1.2 人格障礙的特點 在對人格障礙現狀進行調查的同時,一些學者也探討了人格障礙傾向者的一些特點。

1.2.1 防御方式 項錦晶等[11](2010)的研究發現邊緣型人格障礙傾向大學生多使用否認和投射等不成熟的防御機制。吳青枝[12](2012)發現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傾向大學生與正常組學生相比更傾向于使用潛意顯現的防御方式,并且在消耗傾向上也顯著高于正常組學生,但很少使用反作用形成的防御機制。

1.2.2 認知功能 Williams BT等[13](2007)認為分裂型人格障礙(SPD)患者是否在社會認知功能上存在缺陷尚待解決。后來李惠等[14](2010)對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進行面孔識別程度的研究發現,SPD患者的面孔表情識別能力與正常組相比受到一定損傷,有理由認為他們的認知功能有某種缺陷。

1.2.3 自尊特點 金瑩等[15](2013)對人格障礙傾向大學生的自尊研究發現,他們自尊較低且脆弱,高條件自尊是人格障礙傾向大學生的典型特點。金瑩等發現強迫型人格障礙組同學的條件自尊和不穩定自尊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依賴型和回避型人格障礙傾向組的外顯自尊及防御性較正常組低,但不穩定、條件化程度較高。

2 影響因素

2.1 創傷經歷 Fred等[16](2004)和Jack等[17](2005)發現,童年期虐待和忽視對成年后的人格有重要影響。黃燦澤等[5]認為大學生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其在童年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創傷經歷。劉文俐等[18](2011)也認為童年期情感虐待、不良的親子關系模式和父親控制過嚴的教養行為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危險因素。彭詠梅等[19](2011)的研究結果顯示,兒童期虐待和依戀對B群人格障礙傾向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并且兒童期虐待還通過依戀間接影響B群人格障礙傾向。

2.2 家庭及父母教養方式 黃上上等[6]的研究發現,人格障礙的形成與父母教養方式有關,父親或母親控制與關愛可以預測一些人格障礙傾向的發生。陳哲等[20](2011)的研究表明,不良的教養方式容易導致孩子反社會性格的形成;而經歷過虐待的大學生也會更容易形成暴力性格;不安全依戀的形成也會導致后來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形成。王利平[21](2012)認為嬰兒期的不良依戀形式、缺乏家庭正確教養、父母管教嚴格或者不適當的表達是發生人格障礙的重要原因。認知歪曲、自我效能感低以及童年期創傷也是人格障礙的易感因素。土文珍等[9](2013)而單親家庭以及父母關系不和睦是人格障礙發生的重要因素。蔡蓉等[22](2011)的研究表明情感虐待、母親角色倒置、對母親憤怒、父親控制、對父母消極評價對B群人格障礙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2.3 社會交往及其他因素 陳燕芬等[8]發現家庭環境、童年期經歷以及社會交往對人格障礙形成有很大相關。如對自己評價低、父親心理健康情況差、家庭沖突多、父母不和或有輕生行為等都是使大學生患人格障礙的易感因素。吳亮等[23](2013)對社交范圍研究發現,交往范圍越小,在分裂樣、回避等人格障礙維度得分越高;其對大學生上網時間也做了研究,發現日均上網的時間越長,反社會的人格障礙維度得分越高。

3 展望

通過對目前文獻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對于大學生人格障礙的陽性率相比于過去大大的增加了,而對于其易感因素的預防我們卻做的不夠。人格障礙是一種由于長期的積累形成的心理疾病,在治療上是需要時間比較長的,并且并沒有專門的針對性的治療,但是也不乏有成功的案例。黃婕[24](2010)、李聽等[25](2012)分別對人格障礙患者進行了心理咨詢工作,雖然用時較長,但是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治療方面由于病患可利用資源因素或者治療上的不便,我們在對有人格障礙傾向者的關注也是不夠的。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人格障礙的成因及預防干預措施進行研究,促進其人格的健康發展。

[1]劉新民.變態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73.

[2]黃悅勤,李立明,劉秀芬,等.理工科一年級大學生人格障礙及其危險因素的現狀調查[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0,33(1):44-46.

[3]劉秀芬,孫建功,黃悅勤.人格障礙與學業研究成就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6,6(3):122-124.

[4]鄧曉峰.大學生人格障礙調查研究[J].科協論壇,2010(4):80-81.

[5]黃燦澤,宋東峰,欒融融,等.邊緣型人格障礙大學生的童年期創傷經歷特征[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3):228-231.

[6]黃上上,唐衛東,陳志偉.大學生人格障礙傾向及其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J].心理,2010(9):165-166.

[7]金瑩,盧寧.C類人格障礙傾向大學生的自尊異質性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2):220-223.

[8]陳燕芬,張迪,寇長貴,等.大學生人格障礙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1,27(9):1077-1078.

[9]土文珍,石華孟,王小同,等.某高校文科一年級學生人格障礙現況及其危險因素調查[J].溫州醫學院學報,2013,43(2):130-132.

[10]朱麗亞.探析大學生人格障礙的形成因素與實施對策[J].創新教育,2014(17):206-207.

[11]項錦晶,李巍,申荷永.邊緣型人格障礙大學生的潛在防御機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4):275-278.

[12]吳青枝.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傾向大學生防御機制及對策研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2):34-38.

[13]Williams BT,Henry JD,Green MJ.Facial affect recogni-tion and schizotypy[J].Early InterventPsychiatry,2007(1):177-182.

[14]李惠,陳增堂,唐云翔,等.分裂型人格障礙大學生的社會認知功能[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4):270-274.

[15]金瑩,盧寧.人格障礙傾向大學生的自尊異質性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3):422-425.

[16]Fred A,Dante C.Child maltreatment and emergent personality or-ganization:perspectives from the five-factor model[J].Journal of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04,32(2):123-145.

[17]Jack W.Maltreatment and trauma: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abused children fr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Child and Ad-olescentSocialWork Journal,2005(22):3-4.

[18]劉文俐,陳哲,蔡蓉,等.青少年邊緣型人格障礙傾向的早期家庭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2):218-220.

[19]彭詠梅,陳哲,蔡蓉,等.童年期虐待、依戀與青少年B群人格障礙傾向關系的結構方程模型[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1):63-65.

[20]陳哲,付麗,彭詠梅,等.父母教養方式、兒童期虐待、依戀與反社會人格障礙傾向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2):212-214.

[21]王利平.大學生人格障礙成因及干預綜述[J].教育與職業,2012(17):68-69.

[22]蔡蓉,陳哲,彭詠梅,等.工讀學校與普通學校學生B群人格障礙篩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1):69-71.

[24]黃婕.大學生偏執型人格障礙的心理輔導案例報告[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3(5):46-48.

[25]李聽,吳磊.體育專業大學生偏執型人格障礙心理輔導案例報告[J].北京文學,2012(9):248.

Personality disorder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disease which is closely linked with social adaptation.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ositive rate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sposing factors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or personality disorder tendencies,and it also summarizes some treatment methods for personality disorder.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ity disorder;Review

2015-04-13)

1005-619X(2015)07-0697-03

10.13517/j.cnki.ccm.2015.07.010

241000 皖南醫學院南校區

①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皖南醫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②201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13YJA840005)

杭榮華

猜你喜歡
人格障礙陽性率雜志
兒童心理虐待與自戀型人格障礙傾向的關系:成人依戀的中介作用
破傷風抗毒素復溫時間對破傷風抗毒素皮試陽性率的影響
視頻宣教結合回授法對肺結核患者病原學陽性率的影響
探究攻擊型人格障礙伴抑郁癥患者的人性化護理
抗核抗體譜IgG 檢測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應用分析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三不穩”“一沖動”
東方養生雜志征稿函
破傷風抗毒素復溫時間對破傷風抗毒素皮試陽性率的影響
雜志介紹
扶貧雜志走進“兩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