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感染性休克行正規擴容法與非正規擴容法的療效觀察

2015-01-20 23:43楊軼男
中國醫藥科學 2014年23期
關鍵詞:感染性休克小兒

楊軼男

[摘要] 目的 觀察小兒感染性休克行正規擴容法與非正規擴容法的療效。 方法 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兒感染性休克患者共84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予非正規擴容法治療,對照組予正規擴容法治療;觀察治療前后兩組血液中各相關指標水平及患兒健康狀況與器官衰竭情況;觀察患兒治療相關指標情況。 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血Na+濃度(125.43±10.67)mmol/L、Cl-濃度(98.31±10.02)mmol/L,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SOFA及APACHEⅡ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病情穩定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小兒感染性休克行非正規擴容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離子指標值,療效顯著。

[關鍵詞]小兒;感染性休克;正規擴容;非正規擴容

[中圖分類號] R720.59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3-14-03

感染性休克是兒科常見的危急重癥,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患兒機體內部,引發炎癥介質的大量釋放,導致患兒發生急性的器官功能衰竭[1]。目前,臨床針對感染性休克患兒的搶救治療以液體復蘇為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方式。由此,本研究分析小兒感染性休克行正規擴容法與非正規擴容法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兒感染性休克患者共8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42例,男女比例24︰18,年齡32~12歲,平均(5.67±1.28)歲;臨床表現:驚厥38例(90.48%);毛細血管的再充盈時間3~4s 31例(73.81%),≥5s 11例(26.19%);尿量0.5~1mL/(kg·h)34例(80.95%),尿量<0.5mL/(kg·h)8例(19.05%);收縮壓70~90mm Hg 23例(54.76%),<90mm Hg 19例(45.24%)。對照組42例,男女比例22︰20,年齡2~11歲,平均(5.07±0.64)歲;臨床表現:驚厥36例(85.71%);毛細血管的再充盈時間3~4s 29例(69.05%),≥5s 13例(30.95%);尿量0.5~1mL/(kg·h)36例(85.71%),尿量<0.5mL/(kg·h)6例(14.29%);收縮壓70~90mm Hg 25例(59.52%),<90mm Hg 21例(50.00%)。兩組患兒年齡、性別、臨床表現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獲得內蒙古醫科大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診斷標準

依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分會急救學組于2005年修訂的《感染性休克診斷標準》進行診斷。(1)皮膚顏色改變:皮膚花紋、唇周紫紺、面色白灰;(2)意識變化:出現萎靡、煩躁、昏迷或驚厥等;(3)尿量<1mL/(kg·h);(4)毛細血管的再充盈時間≥3s;(5)代謝性酸中毒,血壓降低;(6)脈搏、心率加快;上述六項癥狀符合任意三項即可確診[2]。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癥狀符合臨床診斷標準者;監護人同意治療方案者;無相關用藥禁忌證者[3]。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肺、腎、胃腸道功能障礙者;原發性血液系統疾病史者;羥乙基淀粉過敏者;不配合治療方案者;心理或神經疾病患者[4-5]。

1.4 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行抗感染及原發病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兒予正規擴容法治療:輸入膠體液或生理鹽水15~20mL/kg(時間30~60min)以維持患兒血壓,降低HR;繼續輸入30~50mL/kg膠體液或生理鹽水6~8h,消除患兒的皮膚花紋,恢復四肢溫度。予甘露醇(濃度20%)緩解腦水腫,予NaHCO3糾正患兒酸中毒;予肝素預防DIC;待擴容完成行NaCl(濃度0.9%)配合一定量的葡萄糖控制血鉀與血糖[6]。

研究組行非正規擴容法,輸入膠體液及生理鹽水20mL/kg(時間15~20min),依據患兒臨床的具體情況變化重復輸入2~3次。NaCl溶液(濃度0.9%)加入適量肝素進行輸液以預防DIC、糾正休克。輸入膠體液及生理鹽水5~10mL/(kg·h) 6~8h之后換為一定量的NaHCO3融合150mL半張含鈉液糾正患兒酸中毒,補充胰島素、葡萄糖及KCl(濃度為0.15%)控制血糖。

1.5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液中Na+、Cl-及pH等相關指標值;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兒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情況(依據APACHEⅡ評分系統進行評分,分值與預后效果呈反比)及器官功能衰竭情況(依據SOFA評分系統進行評分,評估取每日最低分,分值與預后效果呈反比);觀察患兒穩定時間、補液量及住院時間等治療相關指標情況[7-8]。

1.6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SPSS18.0軟件包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血液中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Na+、Cl-及pH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液中各指標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其中Na+值(125.43±10.67)mmol/L、Cl-值(98.31±10.02)mmol/L,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相關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OFA評分及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研究組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穩定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感染性休克由感染灶中胞壁產物、毒素、微生物等入侵血液循環引起,嬰幼兒由于機體免疫功能較差,體質較弱,易受到有害毒素感染,發展至感染性休克后可能導致患者代謝系統紊亂,組織細胞缺氧及缺血,最終導致臟器功能衰竭,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相關研究表明,感染性休克致人死亡的機率達40%~85%,由此臨床對該病癥的治療給予了相當程度的重視,治療過程主要采取清理原發感染灶、提升血管活性、合理用藥(糖皮質激素、抗生素、胰島素等)補充血糖及血容量,同時配合進行營養支持[9-10]。本研究選取84例感染性休克患兒,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42例予非正規擴容法治療,該治療方式針對感染性休克患兒受疾病影響表現出的絕對或相對性血容量不足,進行了血容量擴充治療,以提升患兒血量循環功能,取得一定療效。

觀察兩組患者血液中各指標水平,可得經治療,研究組患者的血液中Na+離子濃度為(125.43±10.67)mmol/L、Cl-離子濃度為(98.31±10.02)mmol/L,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38.36±12.05)mmol/L與(102.17±12.41)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研究組患兒的機體代謝平衡性與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均較高,該結果與楊素梅的相關研究結果相符[11]。產生上述結果的原因是非正規擴容法將正規擴容法的輸液時間由30~60min變為15~20min,并相應增加輸液次數,以加快輸液速度,從而能夠更加快速地為患兒補充血液容量,更好地改善患兒的血量循環狀況,有效實現調節并穩定患兒機體循環、糾正代謝紊亂的目的。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兒SOFA評分與APACHEⅡ評分的結果,可得治療后研究組的SOFA評分(9.37±4.26)分,APACHEⅡ評分(15.42±6.25)分,均低于對照組的(9.42±3.05)分與(15.78±6.89)分,但差異不明顯。上述結果說明研究組患者的預后情況相對較好,但應用膠體液或晶體液對患兒進行復蘇治療對患兒的預后及存活率無顯著影響。相關研究證實,在復蘇治療中,若液體的使用量滿足充盈壓的水平后,其對組織灌注水平的恢復作用相同,由此可知兩種治療法均能夠控制患兒病情,改善患兒預后[12-13]。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相關指標,可得研究組患兒的病情穩定時間及住院時間更短,說明非正規擴容法治療感染性休克患兒見效更快,效果更顯著。上述結果與非正規擴容法的快速輸液相關,由于提升了單次輸液時間,減少了單次輸液量,因此該治療方法糾正患兒缺血、缺氧情況更加快速,同時能夠有效抑制患兒臟器缺血缺氧情況,迅速恢復受損器官功能,有利盡早出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治療過程中患兒可能出現心源性休克或肺水腫,因此應當強化對血流動力學各指標的監測,降低各類并發癥的發病率。

綜上所述,小兒感染性休克行非正規擴容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離子指標值,有利盡早出院,療效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昱.不同液體療法在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J].當代醫學,2013,19(16):26-27.

[2] 溫曉艷.不同液體對感染性休克早期液體復蘇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3):61,63.

[3] 吳德軍.不同液體療法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56例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1):39-40.

[4] 盧永康,袁平根,梁暉,等.不同液體療法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7C):52.

[5] 徐盈,鐘玲,陳國兵,等.不同液體選擇對膿毒性休克早期復蘇及預后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3,42(20):2352-2358.

[6] 何先弟,汪華學,吳強,等.不同液體早期復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研究[J].臨床急診雜志,2012,13(6):400-403.

[7] 金益梅,黃愛蓉,何時軍.小兒感染性休克死亡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0):2382-2384.

[8] 楊素梅.小兒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療效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8-59.

[9] 宋瑞娟,李小蘭,宋瑞華.小兒感染性休克診治分析[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2,26(6):444-447.

[10] 李曉冰.小兒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療效的探討[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1,31(1):89-90.

[11] 楊素梅.小兒膿毒性休克液體復蘇治療研究進展[J].吉林醫學,2013,34(15):3019.

[12] 王靜.感染性休克12例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5):95-96.

[13] 楊素梅.小兒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療效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8-59.

(收稿日期:2014-10-21)

2.3 兩組患兒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穩定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感染性休克由感染灶中胞壁產物、毒素、微生物等入侵血液循環引起,嬰幼兒由于機體免疫功能較差,體質較弱,易受到有害毒素感染,發展至感染性休克后可能導致患者代謝系統紊亂,組織細胞缺氧及缺血,最終導致臟器功能衰竭,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相關研究表明,感染性休克致人死亡的機率達40%~85%,由此臨床對該病癥的治療給予了相當程度的重視,治療過程主要采取清理原發感染灶、提升血管活性、合理用藥(糖皮質激素、抗生素、胰島素等)補充血糖及血容量,同時配合進行營養支持[9-10]。本研究選取84例感染性休克患兒,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42例予非正規擴容法治療,該治療方式針對感染性休克患兒受疾病影響表現出的絕對或相對性血容量不足,進行了血容量擴充治療,以提升患兒血量循環功能,取得一定療效。

觀察兩組患者血液中各指標水平,可得經治療,研究組患者的血液中Na+離子濃度為(125.43±10.67)mmol/L、Cl-離子濃度為(98.31±10.02)mmol/L,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38.36±12.05)mmol/L與(102.17±12.41)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研究組患兒的機體代謝平衡性與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均較高,該結果與楊素梅的相關研究結果相符[11]。產生上述結果的原因是非正規擴容法將正規擴容法的輸液時間由30~60min變為15~20min,并相應增加輸液次數,以加快輸液速度,從而能夠更加快速地為患兒補充血液容量,更好地改善患兒的血量循環狀況,有效實現調節并穩定患兒機體循環、糾正代謝紊亂的目的。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兒SOFA評分與APACHEⅡ評分的結果,可得治療后研究組的SOFA評分(9.37±4.26)分,APACHEⅡ評分(15.42±6.25)分,均低于對照組的(9.42±3.05)分與(15.78±6.89)分,但差異不明顯。上述結果說明研究組患者的預后情況相對較好,但應用膠體液或晶體液對患兒進行復蘇治療對患兒的預后及存活率無顯著影響。相關研究證實,在復蘇治療中,若液體的使用量滿足充盈壓的水平后,其對組織灌注水平的恢復作用相同,由此可知兩種治療法均能夠控制患兒病情,改善患兒預后[12-13]。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相關指標,可得研究組患兒的病情穩定時間及住院時間更短,說明非正規擴容法治療感染性休克患兒見效更快,效果更顯著。上述結果與非正規擴容法的快速輸液相關,由于提升了單次輸液時間,減少了單次輸液量,因此該治療方法糾正患兒缺血、缺氧情況更加快速,同時能夠有效抑制患兒臟器缺血缺氧情況,迅速恢復受損器官功能,有利盡早出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治療過程中患兒可能出現心源性休克或肺水腫,因此應當強化對血流動力學各指標的監測,降低各類并發癥的發病率。

綜上所述,小兒感染性休克行非正規擴容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離子指標值,有利盡早出院,療效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昱.不同液體療法在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J].當代醫學,2013,19(16):26-27.

[2] 溫曉艷.不同液體對感染性休克早期液體復蘇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3):61,63.

[3] 吳德軍.不同液體療法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56例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1):39-40.

[4] 盧永康,袁平根,梁暉,等.不同液體療法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7C):52.

[5] 徐盈,鐘玲,陳國兵,等.不同液體選擇對膿毒性休克早期復蘇及預后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3,42(20):2352-2358.

[6] 何先弟,汪華學,吳強,等.不同液體早期復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研究[J].臨床急診雜志,2012,13(6):400-403.

[7] 金益梅,黃愛蓉,何時軍.小兒感染性休克死亡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0):2382-2384.

[8] 楊素梅.小兒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療效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8-59.

[9] 宋瑞娟,李小蘭,宋瑞華.小兒感染性休克診治分析[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2,26(6):444-447.

[10] 李曉冰.小兒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療效的探討[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1,31(1):89-90.

[11] 楊素梅.小兒膿毒性休克液體復蘇治療研究進展[J].吉林醫學,2013,34(15):3019.

[12] 王靜.感染性休克12例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5):95-96.

[13] 楊素梅.小兒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療效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8-59.

(收稿日期:2014-10-21)

2.3 兩組患兒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穩定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感染性休克由感染灶中胞壁產物、毒素、微生物等入侵血液循環引起,嬰幼兒由于機體免疫功能較差,體質較弱,易受到有害毒素感染,發展至感染性休克后可能導致患者代謝系統紊亂,組織細胞缺氧及缺血,最終導致臟器功能衰竭,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相關研究表明,感染性休克致人死亡的機率達40%~85%,由此臨床對該病癥的治療給予了相當程度的重視,治療過程主要采取清理原發感染灶、提升血管活性、合理用藥(糖皮質激素、抗生素、胰島素等)補充血糖及血容量,同時配合進行營養支持[9-10]。本研究選取84例感染性休克患兒,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42例予非正規擴容法治療,該治療方式針對感染性休克患兒受疾病影響表現出的絕對或相對性血容量不足,進行了血容量擴充治療,以提升患兒血量循環功能,取得一定療效。

觀察兩組患者血液中各指標水平,可得經治療,研究組患者的血液中Na+離子濃度為(125.43±10.67)mmol/L、Cl-離子濃度為(98.31±10.02)mmol/L,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38.36±12.05)mmol/L與(102.17±12.41)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研究組患兒的機體代謝平衡性與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均較高,該結果與楊素梅的相關研究結果相符[11]。產生上述結果的原因是非正規擴容法將正規擴容法的輸液時間由30~60min變為15~20min,并相應增加輸液次數,以加快輸液速度,從而能夠更加快速地為患兒補充血液容量,更好地改善患兒的血量循環狀況,有效實現調節并穩定患兒機體循環、糾正代謝紊亂的目的。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兒SOFA評分與APACHEⅡ評分的結果,可得治療后研究組的SOFA評分(9.37±4.26)分,APACHEⅡ評分(15.42±6.25)分,均低于對照組的(9.42±3.05)分與(15.78±6.89)分,但差異不明顯。上述結果說明研究組患者的預后情況相對較好,但應用膠體液或晶體液對患兒進行復蘇治療對患兒的預后及存活率無顯著影響。相關研究證實,在復蘇治療中,若液體的使用量滿足充盈壓的水平后,其對組織灌注水平的恢復作用相同,由此可知兩種治療法均能夠控制患兒病情,改善患兒預后[12-13]。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相關指標,可得研究組患兒的病情穩定時間及住院時間更短,說明非正規擴容法治療感染性休克患兒見效更快,效果更顯著。上述結果與非正規擴容法的快速輸液相關,由于提升了單次輸液時間,減少了單次輸液量,因此該治療方法糾正患兒缺血、缺氧情況更加快速,同時能夠有效抑制患兒臟器缺血缺氧情況,迅速恢復受損器官功能,有利盡早出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治療過程中患兒可能出現心源性休克或肺水腫,因此應當強化對血流動力學各指標的監測,降低各類并發癥的發病率。

綜上所述,小兒感染性休克行非正規擴容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離子指標值,有利盡早出院,療效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昱.不同液體療法在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J].當代醫學,2013,19(16):26-27.

[2] 溫曉艷.不同液體對感染性休克早期液體復蘇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3):61,63.

[3] 吳德軍.不同液體療法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56例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1):39-40.

[4] 盧永康,袁平根,梁暉,等.不同液體療法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7C):52.

[5] 徐盈,鐘玲,陳國兵,等.不同液體選擇對膿毒性休克早期復蘇及預后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3,42(20):2352-2358.

[6] 何先弟,汪華學,吳強,等.不同液體早期復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研究[J].臨床急診雜志,2012,13(6):400-403.

[7] 金益梅,黃愛蓉,何時軍.小兒感染性休克死亡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0):2382-2384.

[8] 楊素梅.小兒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療效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8-59.

[9] 宋瑞娟,李小蘭,宋瑞華.小兒感染性休克診治分析[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2,26(6):444-447.

[10] 李曉冰.小兒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療效的探討[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1,31(1):89-90.

[11] 楊素梅.小兒膿毒性休克液體復蘇治療研究進展[J].吉林醫學,2013,34(15):3019.

[12] 王靜.感染性休克12例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5):95-96.

[13] 楊素梅.小兒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療效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8-59.

(收稿日期:2014-10-21)

猜你喜歡
感染性休克小兒
小兒難養
被動抬腿試驗評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應性的意義探析
每搏量變異度監測指導感染性休克術中容量治療的應用價值
乳酸清除率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
烏司他丁與血必凈聯用治療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觀察
腎功能障礙感染性休克運用持續血液凈化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
小兒驚厥緊急處理
話說小兒常的肛直腸疾病
容易混淆的兩種小兒紫癜
小兒厭食的簡易療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