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的meta分析

2015-01-27 12:28王愛芹孟明珠孔麗娜趙錫鵬
中國衛生統計 2015年5期
關鍵詞:醫學類醫學生檢出率

王愛芹 孟明珠 孔麗娜 趙錫鵬

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的meta分析

王愛芹1孟明珠1孔麗娜1趙錫鵬2

目的 評價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及其時間和地區分布特征。方法 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維普(VIP)數據庫、PubMed和ScienceDirect數據庫,收集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狀況的文獻,對納入的文獻進行資料提取和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17篇文獻,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的合并值為17.1%(95%CI:12.2%~22.0%);低、中、重度檢出率分別為10.7%、4.2%和2.7%;男性焦慮檢出率高于女性;二、三年級的焦慮檢出率較高,四、五年級較低;隨機抽樣的文獻合并檢出率高于未采用隨機抽樣的文獻。自2000年始,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增長速度逐漸加快;在地區分布上,中西部地區要高于東部地區。結論 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水平較高,近年來檢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中西部地區要高于東部地區。

醫學 大學生 焦慮 meta分析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節奏的加快,工作、就業、人際關系的壓力隨之而來,這給當今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醫學類大學生以后的職業類型決定了其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有研究顯示焦慮已成為影響醫學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發現焦慮與自殺意念具有高度相關性,已成為抑郁之外的又一自殺的高危因素[1-3]。準確評估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患病情況,對提高醫學類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殺率和制定相關心理干預政策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現階段有關醫學類大學生焦慮檢出率的研究受限于樣本量、地域、量表等因素,難以獲得具有代表性的結果。因此,本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對以往的研究進行整合分析,同時對醫學類大學生焦慮檢出率的時間變化趨勢和地域差異進行統計描述,以期為提高醫學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衛生、教育相關干預措施的實施提供參考依據。

資料與方法

1.文獻檢索:以“醫學”、“醫學生”、“焦慮”、“SAS”為檢索詞,檢索年限為2000-2014年,在中國學術文獻總庫(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VIP)數據庫進行檢索。外文數據庫則選取PubMed和Science Direct數據庫,以“Medical student”、“anxiety”、“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為檢索詞進行全文檢索。同時,通過檢出文獻追溯其他可能符合入選標準的文獻。

2.文獻納入和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文獻研究類型為現況研究;②研究對象為國內院校醫學相關專業的在校大學生;③文獻應以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為主要研究內容,且能給出焦慮檢出率的數據或可以間接計算焦慮檢出率的數據;④文獻選用的調查量表應為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文獻應明確指明量表評定標準:采用4級評分,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50分以下為正常,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2)排除標準:①研究對象為特殊群體(如貧困醫學生、災區生源等)或研究時間為特殊時間段的研究(如考前、實習階段等);②數據存在明顯錯誤,或不能提供完整信息的文獻;③沒有給出SAS量表準確評定標準的研究;④綜述、報告類研究。

3.文獻篩選:首先通過閱讀文獻標題和摘要進行初步篩選,然后對通過初篩的文獻全文閱讀,進行二次篩選,最后根據納入排除標準確定納入的文獻,此過程由兩名研究人員獨立進行,存在爭議時協商達成統一意見。

4.文獻質量評價:采用美國衛生保健質量和研究機構(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推薦的評價橫斷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的標準,此標準包括11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別用“是”、“否”、“不清楚”作答,分別計2分、0分、1分對納入文獻進行評價。

5.統計分析:采用 Stata11.0和excel軟件進行數據的提取和處理分析,計算效應值,繪制森林圖,進行敏感性分析和發表偏倚分析。同時用Stata軟件分別計算不同時間段和地區的檢出率數據并用GraphPad Prism 5.0軟件繪制圖表。

結 果

1.基本特征 共檢索文獻1403篇,其中中文文獻1084篇,英文文獻319篇。經兩次篩選后,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中文文獻17篇[3-19],英文文獻0篇。納入文獻總樣本量13389人,樣本量最大的2770人,最小的63人,見表1。

2.合并效應值和森林圖

Meta分析參照王佩鑫等[20]的方法進行,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納入文獻的異質性較高(I2=98.6%,P<0.01),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的合并值為17.1%(95%CI:12.2%~22.0%)。各文獻的焦慮檢出率及95%置信區間見圖1。

分層分析:以焦慮程度、性別、年級和抽樣方法作為分層因素進行分層分析,結果顯示,醫學類大學生的焦慮程度有明顯的梯度性,焦慮程度越嚴重,其焦慮檢出率越低;男性焦慮檢出率(20.5%)略高于女性(18.8%);二(26.5%)、三(26.6%)年級的焦慮檢出率較高,四年級的焦慮檢出率最低(22.1%);抽樣方法對合并檢出率存在較為明顯的影響,選用隨機抽樣的文獻合并檢出率較高(20.2%),見表2。

3.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的時間變化趨勢

因納入的文獻較少,因此本文從2000年開始,以3年為一個時間段來計算合并檢出率。結果顯示,自2000-2002年段始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的焦慮檢出率呈逐漸上升趨勢,由2000-2002年段的8.7%(95%CI:3.8%-13.5%)升至2012-2014年段的29.7%(95%CI:11.5%-47.9%)。自2000-2002年段始,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的焦慮檢出率的上升速度逐漸加快,見圖2。

4.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的地區差異

本研究納入的文獻中有11篇給出了樣本來源地區,按地區分別計算合并率,結果顯示,焦慮癥狀檢出率東部地區(15.9%)低于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較為接近,分別為20.5%和21.6%。見圖3。

5.敏感性分析及發表偏倚分析

本文納入文獻的質量評分較為均衡和集中,介于10分~14分,以10分為界計算合并率,合并焦慮檢出率分別為15.4%(95%CI:8.4%~22.4%)和19.0%(95%CI:11.9%~26.1%),與原結果相比差別不大。同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計算的合并檢出率14.0%(95%CI:13.5%~14.6%)與原結果比較變化亦相對較小,說明本研究結果較為穩定。

采用Begg法和Egger法對納入的17篇文獻進行發表偏倚分析,Begg檢驗P=0.108,Egger檢驗P=0.162,均大于0.05,提示不存在明顯的發表偏倚。

討 論

為保證納入文獻結果的可比性,本研究將納入文獻選用的量表限定為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并對量表的評定標準進行了限定,保證了結果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本文納入的17篇文獻焦慮癥狀檢出率存在較大差異,較低者僅為3.7%,較高者卻高達39%,現階段尚缺乏代表性的結果。本研究總的合并檢出率為17.1%(95%CI:12.2%~22.0%),說明我國醫學類大學生存在著較高水平的焦慮現象。同時,唐慧等[21]發現我國大學生抑郁情緒的檢出率高達29.3%,醫學類大學生則更高??梢娢覈t學類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問題,應該引起衛生、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單個率的meta分析不可避免的存在較高水平的異質性,本研究除選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外,還從多個因素來進行分層分析,以降低異質性對結果產生的影響。醫學類大學生輕、中、重度焦慮癥狀檢出率分別為10.7%、4.2%和2.7%,呈明顯遞減梯度性,以輕度焦慮為主,提示我們應盡早采取干預措施,避免有焦慮情緒的大學生癥狀加重,提升干預效果。男性與女性焦慮癥狀檢出率差別不大,而年級則對焦慮檢出率產生影響,檢出率隨年級增長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二、三年級較高,四年級最低,推測是由于二、三年級是醫學生課業最繁重的階段,也是大學生步入成熟的一個轉變期,因而具有較高的檢出率,當升入高年級后其心智趨于成熟,課業壓力相對降低,同時專業實習階段使得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與外界交流,從而焦慮檢出率有一定的降低。但本研究五年級的畢業班的焦慮也較低(23.2%),這與李杰等[22]對在校畢業生的研究結果不符,考慮可能與年級分層納入文獻較少,存在一定的偏倚有關。抽樣方法對最終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提示后期相關研究應盡量采用隨機抽樣。

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從2000年開始呈逐年上升趨勢,由圖2可見,2000-2002年段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僅為8.7%,而在2012-2014年段則升至29.7%,增幅高達241.4%;同時,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檢出率的增長速度正逐漸加快,2000-2008年9年間僅增長了7.2%,而在2009-2014年6年間增長幅度就超過了9.3%,可見我國醫學類大學生焦慮問題正日趨加劇。通過計算不同地區的焦慮癥狀檢出率發現,我國中西部地區醫學類大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情況較東部地區嚴重,可能由于中西部地區經濟條件較差,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干預投入不夠所致,但從圖3中也可以發現,現有的研究中有關東部地區焦慮癥狀檢出率的樣本量較小,可能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本研究嚴格按照文獻的納入排除標準來進行文獻篩選,敏感性分析和發表偏倚分析顯示結果穩定,不存在明顯的發表偏倚,結論可靠。但本文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①由于納入的多篇文獻并未給出分年級和焦慮程度的文獻,因此無法獲取較為可靠的分層檢出率;②受限于單個率meta分析的特點,本研究的異質性較高,建議后期研究中對納入文獻加以限定,降低異質性;③由于缺乏2003-2005年間符合條件的文獻,故時間趨勢變化分析缺失此時間點的數據。

[1]李秀,柳海.醫科大學生考試焦慮性別差異研究.中國學校衛生,2000,21(3):192.

[2]孫月吉,劉啟貴,姜潮,等.66例完成自殺者的心理剖析.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2):190-193.

[3]韓立娟,劉玉娟,耿麗偉,等.大學生焦慮、抑郁與自殺意念的相關研究.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32(1):134-137.

[4]黃娟,靜進,蘇曉梅,等.某醫科大學在校學生焦慮狀況.中國學校衛生,2001,22(6):555.

[5]張玉山.某醫科大學生焦慮與抑郁狀況應對方式研究.中國學校衛生,2001,22(2):157.

[6]王宇.醫科大學本科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與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中國醫科大學,2002.

[7]徐麗梅,關衛屏,魏孝琴,等.醫學院校低年級大學生焦慮、抑郁調查分析.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10(1):24-25.

[8]王艷芳,楊翠華,潘集陽.廣州地區某重點高校醫學生焦慮狀況的調查.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2):220-221.

[9]金喆,翟德春,潘秀丹,等.醫科大學生抑郁和焦慮情緒調查.中國校醫,2006,20(6):599-600.

[10]魏俊彪.醫學生焦慮和抑郁及相關因素研究.新鄉醫學院學報,2006,23(6):550-552.

[11]李書平,王燕,馬璟.臨床醫學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59-61.

[12]劉宇蘭,鄒婉婧,張巍.臨床專業與護理專業本科生心理狀況調查分析.現代護理,2007,13(31):3038-3039.

[13]肖海兵,王芳,孫圣剛,等.不同層次醫學生睡眠狀況及其與精神因素的相關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2):146-148.

[14]馮天義.醫學生心理焦慮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0,21(7):786-788.

[15]胡存明,李長瑾.大學生網絡行為與抑郁焦慮的關系.醫學與社會,2010,23(11):89-90.

[16]蔣德勤,姚榮英,袁長江,等.蚌埠市在校大學生抑郁和焦慮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衛生研究,2011,4:541-543.

[17]潘欣,師惠芳,康瑩.漢族、少數民族醫科大學生焦慮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2):1503-1505.

[18]高燕.陜西省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壓力源與應對方式的調查研究.第四軍醫大學,2012.

[19]楊傳維,施申超,賈閃閃,等.醫學院校大學生焦慮、抑郁與自殺意念相關性研究.新鄉醫學院學報,2012,29(11):840-842.

[20]王佩鑫,李宏田,劉建蒙.無對照二分類資料的Meta分析方法及Stata實現.循證醫學,2012,12(1):52-55,64.

[21]唐慧,丁伶靈,宋秀麗,等.2002-2011年中國大學生抑郁情緒檢出率的Meta分析.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9(5):965-969.

[22]李杰.醫學類獨立院校畢業生就業焦慮現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2,15(8c):2826-2827.

(責任編輯:劉 壯)

1.山東大學齊魯醫院(250012)

2.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猜你喜歡
醫學類醫學生檢出率
QCT與DXA對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檢出率的對比
安寧市老年人高血壓檢出率及其影響因素
基于大數據醫學類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探析
——以莆田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為例
醫學類普通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長程動態心電圖對心律失常的檢出率分析
醫學生頸痛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
以醫史學史料為載體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
新媒體視域下醫學類高職生醫德教育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山東產品抽查:文胸嬰幼兒服裝不合格率居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