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蕭紅想到黑土地

2015-01-29 20:50張策
中國法治文化 2015年11期
關鍵詞:作家群黑土地蕭紅

文/張策

從蕭紅想到黑土地

文/張策

也許是巧合,最近連續接觸到許多有關女作家蕭紅的資訊。先是看了許鞍華導演的電影《黃金時代》,接著又有幸拜讀了著名教授葉君先生的《從異鄉到異鄉——蕭紅傳》。前幾天,到黑龍江綏化市參加活動,蒙主人盛情邀請,又參觀了蕭紅紀念館和蕭紅故居。不同的藝術感受,重疊的人物景象,蕭紅終于栩栩如生地在我面前站立了起來。

《黃金時代》展現更多的是編劇、導演心中的蕭紅,選擇湯唯來飾演出身東北黑土地的女作家,多少有些偏于柔弱。傳記當然是最公允的,葉教授的細致和精準,實在令讀者嘆服。故居給我的則是自由的想象,走在綠樹成蔭的院落里,恍然間仿佛童年的蕭紅從身邊跑過,留下了一串無拘無束的笑聲,久久地回響著……

最近我常常思考關于地域文化對作家影響的問題。說起來有意思,起緣也是在那片黑土地上,從探討“黑龍江公安作家群”的藝術成就說起。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文化形態豐富多彩,而特定的地域文化,往往既有中華大文化的鮮明特征,也有著特定風土人情造就的地域特點。在黑龍江這塊廣袤的土地上,移民文化、異域文化、抗聯文化、知青文化……在冰和雪的嚴酷塑造下,融會成了一種以豪爽、剛烈、正直、天不怕地不怕為特征的獨特人文性格,進而也形成了有別于其他地域的文化特征。如“黑龍江公安作家群”,作品大多氣勢恢宏,文字風格大刀闊斧,展示出的公安民警形象愛憎分明、勇猛剛烈。他們所描寫的黑龍江公安斗爭生活,也多是波瀾壯闊、起伏跌宕,給讀者以強烈的沖擊感。想想我們所認識的蕭紅和她身邊的東北籍作家群,無不也是如此地性格鮮明、粗糲豪放。蕭紅本人雖是女性,卻始終勇于面對自己的生活,逃婚、戀愛、遷徙、抗爭……在那個風云變幻的年代里,譜寫著屬于自己的挽歌,以31歲的短暫歷程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換一個角度講,蕭紅的悲劇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源于她的性格和她身邊的那些東北人的性格,而這更為文學意義上的蕭紅增添了色彩。

回到當今公安作家群的討論之中。我以為,公安文學的發展,吸收地域文化的營養是題中應有之義。黑龍江公安作家的豪邁、河北公安作家的樸實、湖北公安作家筆下的水汽氤氳、山東公安作家展現的風骨峻峭,都是地域文化賦予公安文化的營養和積淀。有個很有趣的例子,一位著名編輯家拿一部黑龍江公安作家的著作勉勵一位北京的公安作家說:你的作品就應該像人家這么寫。北京公安作家瞠目結舌,私下和我訴苦說:咱北京就沒見過這樣的案子啊。我也不禁啞然失笑,暗想那位編輯家其實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以偏概全地忽略了地域之間的各種差異。而中華文化恰恰豐富多彩,就連刑事案件的發生也會帶著地域的某種特殊性,也折射出地域文化的某種色彩,真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在中國,忽略這種地域的特殊性,往往會在判斷事物上有所失誤,會鬧笑話。穿長衫的孔乙己,飲黃酒吃茴香豆,當然和威虎山上的百雞宴風馬牛不相及,和偵察英雄楊子榮坐不到一個桌子上。這種文化的繽紛多彩,當然也是一種文化特色,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源泉。

余生恨晚,沒有經歷過蕭紅的年代,但有幸在“文化大革命”后的20世紀70年代末,和蕭紅生命中的重要人物蕭軍老先生,在一次文學會議上相識,并且聆聽了他老人家的講話。蕭老那時已是古稀,但仍然精神矍鑠、虎虎生威,說出話來還是聲若洪鐘?,F在回想,如此的壯漢,與蕭紅那樣的女子碰撞出藝術和愛情的火花也是一種必然,而彼此的傷害恐怕也是天意了。如果對比江南一隅的張愛玲與胡蘭成,火的灼痛和水的冷徹心扉,在中國文學的書頁上,留下的是各自的光彩和各自的回味。

(本文作者系全國公安文聯秘書長、著名作家)

猜你喜歡
作家群黑土地蕭紅
法博士之一塊黑土地
保護黑土地刻不容緩
《蕭紅傳》
——一本能夠讓你對人生有另一種認知的書
大學作家群的培育與大學文化軟實力提升研究
——以廣西高校為例
蕭紅:不要在寂寞時做選擇
黑土地上稻花香
地域作家群研究的新樣本
論影像蕭紅的呈現與接受
文學自覺與當代文學發展趨勢——從昭通作家群說開去
摘取黑土地上黃金珠的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