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當代詮釋

2015-01-30 07:27韓丹丹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長沙410000
中國民族博覽 2015年11期
關鍵詞:精神家園信仰中華民族

韓丹丹(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當代詮釋

韓丹丹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重要依托,是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夯實中華民族文化基礎,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構建進行當代詮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建構和諧網絡文化;培育科學的信仰體系。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價值核心;文化主導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內容和文化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在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價值多元化、社會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重要依托。

一、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內涵

關于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概念界定,學界說法不一,“要素說”、“功能說”、“交集說”等均有存在。本文提到的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指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存實踐中自覺形成的各族兒女共同依托、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價值觀念、情感態度和文化精神的總和。其實質是中華兒女堅信不疑的,將其視為生存之根本、生命意義之所向的,以理想、信念、信仰為核心的精神文化體系。它在精神層面將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徹底區別開來。

從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特定內涵來看,它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一個民族在其共同的地域上進行經濟、文化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質基礎上形成的,本民族所特有的情感、習俗、行為和思維方式。它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全球化時代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源泉。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豐富的文化,建構了我們世代生存的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是13億中華兒女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是56個民族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如若失去它,民族成員之間就失去了 共識和認同的根據。江澤民同志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保?]

(二)包容性

中華文化在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積極借鑒融合中外各民族精神文化精華,儒家的“仁、愛、禮、智、信”,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近代西方先進的民主文化都蘊含其中,最終構建了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中國文化體系??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就是中華民族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現代文化思想和外來積極有益文化的結合物,所以,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在其文化心理上的開放性以及高度的包容性體現于此。

(三)時代性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歷史的存在,也是現實的存在,是歷史與現實的凝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這一時代性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優良的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這種傳統和精神對當代的我們不斷地發生作用,形成我們置身其中的家園。另一方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發展。當代所呈現的新的實踐需求,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前行的動力,催生著中華文化新的變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形成過程與當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聯系密切,是民族當時的生存狀態,與時代發展的進程保持同步,這就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當代詮釋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當代詮釋”問題即為“如何構建”問題。當代社會,人類精神家園的建設遠比物質家園的建設復雜、艱巨。我們在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過程中要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在滿足人民群眾迫切需要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新期待的基礎上,來建設豐富多彩、昂揚向上、幸福美滿的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一)價值目標: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個民族的延續和發展、一個國家的社會系統正常運轉以及社會秩序的正常維護都需要共同的價值目標。共同的價值目標不僅可以照亮中華民族前進的道路,也能點燃中華民族奮斗的希望。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即“四個方面”以及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三個倡導”: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八膫€方面”以及“三個倡導”均明確表明了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公民的價值準則。

黨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保?]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睔v史事實表明,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有新的民族精神孕育。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這面大旗的指導下,產生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構建只有以二者為指導綱領,才可以與時俱進,生生不息,中華民族才能有未來。

(二)文化根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必須要依托自身已有的文化傳統。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幾千年不斷適應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長期社會實踐中,我國各民族形成了56種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以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為主要內容的中華民族精神。二者凝聚了每一個民族的情感和生存智慧,承載了其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生活軌跡。中華各民族培育的56種風格迥異的物質文化與獨特的中華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團結提供了共有的文化根基和精神紐帶。黨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需要弘揚中華文化。各民族之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格局,是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前提。

當代社會,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緊緊依托中華民族文化, 認真挖掘各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并將其發揚光大。在遵循中華民族文化發展規律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合理引導,科學保護,堅持保護與開發相結合,重點凸顯有利于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相關內容,如倫理文化、審美文化、家庭觀念、國家觀念等。在保護中提升,在提升中凝聚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不斷延續。

(三) 文化主導:構建和諧網絡文化

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了國際互聯網,自此之后,我國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人們的生存方式、組織方式、交往方式也日益得到改變,隨之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文化性形態—網絡文化。網絡文化是一種精神文化,它具有自身特有的語言體系、規范制度和價值觀念,具有開放性、世界性、平等性等獨特性質,可以快速、廣泛地促進中華民族文化和外國優秀文化之間的整合、交融,它應當且必須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檢驗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成效的重要試金石。網絡文化所具有的綜合性、世界性和超前性的特點決定其發展現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精神文化發展的最新成果,但是它的缺陷也反映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存在的問題,例如,我國傳統文化受到沖擊,動搖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根基。

為了使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發揮其應有的“強大力量”,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加強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一方面,明確網絡文化發展目標。我國網絡文化發展必須要以維護和弘揚社會主義制度為根本目標,以提高個人的民族認同感、責任感為根本出發點,堅持網絡文化的發展必須要為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服務。另一方面,加強網絡監管機制建設。充分利用網絡自身優勢,堅持內部行業自律與外部社會監管相結合,上層政府監管與下層公眾監督相結合,構建立體化的網絡監管機制,在具體實踐中能夠切實踐行 “內外”監管與“上下”監管的統一,[3]從而鞏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存在和發展的社會根基。

(四)靈魂之鈣:培育科學的信仰體系

當代美國學者丹尼爾·貝爾說:“現代主義的真正問題是信仰的問題,用不時興的語言來說,它就是一種精神危機?!保?]信仰是人類的靈魂,是人類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動。信仰決定和支配著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根本上影響著人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作用于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進程?!靶叛鍪莻€人心靈的寄托和行為的支柱;對社會心理而言,它是人們精神生活的核心;對民族心理而言,它是凝聚國民心智的民族精神?!睕]有信仰的文化是不可信的,沒有民族是沒有靈魂的民族。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如果我們抽掉信仰因素的作用,就很難想象共產黨能夠打敗國民黨??梢?,信仰是一個民族聚合的核心,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只有培育科學的信仰體系,才能夠抓住中華民族現代精神家園的思想靈魂。

然而,伴隨著整個社會的日益開放和物質,人們精神生活的理想境界逐漸變得日益世俗,外在性的物質需要與內在性的精神追求、價值追求與真理探索開始出現矛盾,此時信仰被世俗弱化,對人生所起的引導和制約作用變得蒼白乏力。放棄崇高只能用不崇高來代替,于是,迷信、邪教被當作信仰理所當然地出現。恩格斯說過:“即使是最荒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類的本質的永恒本性,盡管反映得很不完備,有些歪曲?!钡沁@種不完備的甚至歪曲顛倒的導航,會使人們失去道德規范的約束。人們就會在歪曲的精神信仰中失去共有的精神家園。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的、開放型的社會,中華民族的信仰應該是一個多元開放的體系。這個體系具體表現為:從信仰的客體角度來說有,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堅持的信仰、部分人持有的信仰、對某種社會性價值的信仰以及對人生終極意義的信仰。就信仰的主體來看,存在宗教信仰者、無神論信仰者、非信仰者和無信仰者。多元開放的信仰體系的存在是一個客觀事實。為了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我們需要尊重這種客觀事實,也需要培育這種具有包容性的科學的信仰體系。中國當下的信仰主要有宗教信仰、道德信仰、法律信仰、共產主義信仰等,其中,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信仰以科學真理為基礎,信奉能被實證的科學命題,主張將之內化為自己的信仰后可以用來指導自己的行動。[5]它鼓勵人們提高自我價值,豐富自我本質,它是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理想性和超越性的統一,是值得我們堅持的科學信仰。所以,我們應該以涵蓋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信仰為主導信仰,在建設該信仰的基礎注重其他信仰的引導和培養,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在科學信仰層面的多元建構。

[1]江澤民.江澤民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139.

[2]賈白帆.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視閾下的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構建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04(4).

[3]劉建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幾點認識[J].前進,2009(4):40.

[4]趙惜群,蔣娟.網絡文化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東疆學刊[J].2011,04(28,2).

[5]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北京:三聯書店,1989:74.

[6]劉建軍.馬克思主義信仰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9.

G41

A

韓丹丹(1986-),女,河南商丘人,講師,法學碩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

猜你喜歡
精神家園信仰中華民族
馬克思主義信仰與當代中國人精神家園的構筑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園
——評《湘鄂渝黔邊區少數民族藝術研究》
與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論信仰
鐵的信仰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