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關節前脫位坐位復位法及其解剖學基礎

2015-01-31 10:10韓七十三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年2期
關鍵詞:效果顯著前臂解剖學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肩關節前脫位坐位復位法與解剖學基礎。 方法針對臨床工作中的27例具有肩關節脫位癥狀的患者,骨科醫生通過坐位復位技術對其進行治療。 結果 通過對肩關節脫位的患者進行坐位復位法治療,25例一次性就復位成功,另外2例經過兩次復位成功,此方法效果顯著。 結論 了解肩關節相關解剖學知識與掌握復位技術,對治療和改善肩關節前脫位有很大幫助,坐位復位法值得推廣。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2.039

作者單位:137400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蒙醫醫院骨科

Anterior Dislocation of Shoulder Joint Seat reset Method and Its Anatomical Basis

HAN Qishisan ( Inner Mongolia xingan league said discussion. Right banner hospital , Xingan league 137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sis the anterior dislocation of shoulder joint seat reset method and anatomical basi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work, 2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shoulder joint dislocation were under the treatment through seat reset technology by orthopaedic surgeons. Results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 joint dislocation by seat reset method, 25 cases succeeded and 2 cases after two reset successful, this method was effective. Conclusion Shoulder joint relevant anatomy knowledge and master reset technology, was great helpful to improve treatment and anterior dislocation of shoulder joint, seat reset method wa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Seat reset method, Reset technology, Anterior dislocation of shoulder joint, Anatomical basis

肩關節脫節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病癥,尤其是前脫位,脫位發生率近人體脫位部位的一半 [1]。在肩關節活動時,肱盂關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般的,將肱盂關節脫位定義為肩關節脫位 [2]。在肩關節脫位后,肱骨往往從下滑出,造成前脫位現象。臨床上,骨科醫生多采用坐位復位法幫助患者使其復位,可以達到“原路返回”的良好效果。

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7例具有肩關節脫位癥狀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比例為18:9,年齡在15~70歲之間,平均年齡(35±5.8)歲。病患中,喙突下脫位有19例、鎖骨下脫位2例、盂下脫位6例,無胸腔內脫位;并且右側脫位為16例、左側脫位為11例。所有患者經X線片證實,均符合疾病納入標準。

2 方法

醫師可先安排患者坐在靠椅上,將患肢跨在靠背上,并使胸部緊貼靠背。為保護腋窩內神經部分的血管不受損傷,可在腋窩處墊上紗布墊或者棉花,厚度以患者舒適為宜。如果靠背過高,可將患者臀下墊高。一切準備工作妥當,可進行治療。醫師先將患者患側的肘關節屈曲90°,前臂向外旋轉,患者掌心保持向上狀態,上臂向外展開大約20°即可。同時,助手需扶住靠椅和患者,將其位置固定,方便治療。如果患者是右肩關節脫位,醫師可在助手幫助下,右手握住患者腕部,左手緊握患者前臂近段,慢慢向下牽引,持續過程中力度不可過猛,應逐步增加牽引強度。在實施復位時,可輕搖肩關節,再逐漸減輕按壓,可幫助肱骨頭回復原位。操作完成后,應通過觀察畸形情況、直尺實驗、搭肩實驗及拍片情況等確定是否復位成功。如果患者是左肩關節脫位,醫師的手法相反,即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把住患者前臂近段,其余同右肩。

3 解剖學基礎

肩關節活動時,主要以肱盂關節、胸鎖關節、肩鎖關節、肩胸關節的活動為主。由于肱盂關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將肱盂關節脫位定義為肩關節脫位。肱骨頭近似球體,關節盂則較小較淺,因此關節頭只有四分之1/4~1/3可被容納,增加了肢體的運動幅度。但同時,關節穩定性需附近的韌帶與肌肉來維持。肩關節囊較為松弛且薄,其滑膜層膨出后可增加肌腱活動。在關節囊的上壁,喙肱韌帶、肌腱交織并匯入纖維層,與囊后壁、前壁的肌腱共同增加關節穩固性。在旋轉范圍增大時,肱骨頭往往前突,關節囊前壁被壓,肱骨頭從下面滑出,發生常見的前脫位。

4 結果

通過對肩關節脫位的患者進行坐位復位法治療,25例一次性就復位成功,另外2例經過兩次復位成功,此方法效果顯著。

5 討論

肩關節前脫位可根據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喙突下脫位、鎖骨下脫位、盂下脫位、胸腔內脫位四種類型 [3]。常見并發癥有骨折、再脫位、血管損傷、神經功能損傷、和韌帶損傷等。如胸腔內脫位和鎖骨下脫位主要由強度較大的力量造成,因而一般伴有骨折癥狀,而骨折亦為其常見并發癥。治療肩關節前脫位的方法非常之多,Bosley法、Kocher法、外旋法、Milch 法、Stimson法、Hippocrates法、牽引-對抗牽引法、自我復位法等,本文選擇了坐位復位法對患者進行治療。主要由于它有以下優點:因為牽引力是順地球引力,力量實施時能夠保持均勻持久;可以避免在患者的面部附近操作的局面和采用足蹬法過程中床位高低不方便調整的缺點;患者坐在靠椅上,醫師與其助手方便施力 [4]。在施以坐位復位法之前,醫師應認真觀察患者X線片,必要時應在麻醉情況下治療或者進行手術治療。對肌肉較為發達的患者,做局部麻醉較為穩妥。而對年老體弱的患者,動作應緩慢輕柔,避免其他額外損傷。如果患者沒有傷口,可以通過噴灑適量酒來分散其注意力。綜上所述,醫師可利用坐位復位法用較小力量較為方便地治療脫位,效果顯著,并發癥少,疼痛感小。

猜你喜歡
效果顯著前臂解剖學
《鐘世鎮現代臨床解剖學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發行
前臂完全離斷再植術后持續康復護理對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
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項目“龍杞3號良種繁育及栽培技術推廣與示范”建設示范效果顯著
前臂長度測量值偏差對前臂骨密度值的影響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人體解剖學
『我能移動鈣』效果顯著 拔得頭等
太極拳側行步運動解剖學分析
棉桶更換機器人前臂有限元分析及拓撲優化*
復合微生物肥料在番茄上的減肥增效試驗
CBL結合微課在神經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