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男醫生如何為女患者看病

2015-02-04 02:30倪方六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4年12期
關鍵詞:女病人男醫生女患者

倪方六

中國古代醫生診療有望、聞、問、切四法,即所謂的“四診”。在講究“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社會,男醫生如何為女患者看???

女患者不能隨便找醫生看病

古代醫生基本上都是男性,在儒家倫理占主導地位,講究“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的背景下,古代一直有“女病難醫”、“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的說法。特別是皇帝后宮的女病人,男醫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得再重,也不能隨便請男醫生進宮去為女患者看病。而且,歷朝歷代都有規范后宮女人就醫行為的規矩。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1372年)六月特別規定:“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宮?!笨梢?,嬪妃生病只能根據病情讓醫生開藥方,即所謂“以證取藥”。其實,朱元璋如此這般,根本上還是考慮后宮女人的隱私。

民間女性同樣有封建禮教的禁錮,女子生病特別是患了婦科疾病往往羞于啟齒,或語焉不詳。有的女病人寧愿病死也不愿意公開隱私。元明善的《節婦》中,記載了一位乳房生瘡潰爛的寡婦馬氏,由于拒絕男醫生治療,最終喪命。

男醫生不能接觸女病人肌膚

古代看病,有“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種就醫模式?!白叱鋈ァ本褪侨メt生家里就診,但女人生病了,更多是“請進來”,把醫生領到家里看,以方便醫生的望、聞、問、切。這時候,女病人仍不能直接給醫生看,要用東西“隔”一下,以遵從“男女授受不親”的信條。

普遍的情況是,家人會在病床前設紗帳,也有的在閨房外掛帷,醫生透過紗帳觀察女病人的氣色、舌象等,完成“望診”的程序。

光“望”當然不行,“四診”環節中,最重要的是“切”。切診,即號脈,又稱把脈,摸捏病人的手臂號脈象。而古代女人非常忌諱手讓別的男人摸,被陌生人摸了算是“失貞”。但不摸如何切診?醫生會戴上手套,或是用薄紗罩在女病人的手臂上,然后才出手號脈。

明代名醫李在《醫學入門·習醫規格》中,總結出一套古代醫生行醫的行為準則,其中提到給女患者看病的如下注意事項——

“如診婦女,須托其至親,先問證色與舌及所飲食,然后隨其所便,或證重而就床隔帳診之,或證輕而就門隔帷診之,亦必以薄紗罩手;寡婦室女,愈加敬謹,此非小節?!崩钸€特別指出,遇到女病人家庭困難,醫生要“自袖薄紗”。

“懸絲切脈”并不靠譜

李所說的,是為一般女病人醫治時的注意事項,如對隱私要求更高,隔紗掛帷都不允許,那么怎么辦?首先是找女醫生。但女醫生畢竟不多,男醫生的水平遠遠高于女醫生,所以對重要女性病人還得請男醫生。

不過,男醫生即便再德高望重,面對女病人也要回避,傳說他們常用的診斷方法是“牽線切脈”,也叫“懸絲切脈”。所謂“牽線切脈”,是用絲線一頭固定在女病人的手臂上,另一頭由醫生遠遠牽著,通過絲線的信息傳導,完成“切診”過程。當時清代的宮廷御醫就是這樣為慈禧太后看病的。據臺灣學者張哲嘉《婦女醫案的性別論述——以慈禧太后的醫案(1880-1881)為例》一文,有一次慈禧患病臥床,一陳姓御醫為其診治便是隔著帷帳“牽線切脈”:讓宮女將一根絲線的一端扣在太后的手腕上,陳御醫牽著另一端。慈禧太后服了陳御醫據脈象開出的幾劑藥,病好了。實際上,陳御醫事先已從宮女和太監那里獲得慈禧的病情,“牽線切脈”只是做個樣子。

“懸絲切脈”對醫生的醫術和臨床經驗要求很高,但并不靠譜。為提高對女病人的診斷,有的醫生發明了一種女性身體模型,讓女病人自己指證何處不舒服,這樣的診斷很有針對性,既避免了男女肌膚直接接觸的尷尬,保護了隱私,又提高了診斷的可靠性。

選自《北京晚報》

猜你喜歡
女病人男醫生女患者
20男醫生演義
同形異構:勞倫斯與吉爾曼筆下的“女患者”
醫生感謝病人
少吃五個
德庸醫擅自拔人7顆牙
你思想有問題!
男產科醫生,你介意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