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安置小區的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措施探析

2015-02-10 09:58郭云飛
黑河教育 2015年2期
關鍵詞:教育措施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

郭云飛

[內容摘要]城市安置小區的學齡前兒童存在衛生習慣較差、規則意識欠缺、心理自私冷漠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園教師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與家長勤溝通,雙向育人;合理要求,循序漸進;矯正錯誤,激勵上進;留心觀察,多加鼓勵;以身作則,成為表率。

[關鍵詞]安置小區;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教育措施

一、研究背景

學齡前兒童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從零起步,可塑性強,但缺乏約束意識,自控能力較差。幼兒園階段既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又是容易受不良行為習慣影響的危險時期。如果不注意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會給孩子未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

二、城市安置小區的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的不足之處

1.衛生習慣較差

由于城市安置小區學齡前兒童大都來自老城區和城鎮落后地區,很多孩子不太注意個人衛生,生活習性較為散漫。在剛入園時,很多孩子會亂扔紙屑,亂丟垃圾,甚至隨地吐痰,還有些孩子的衣服污跡斑斑,鼻涕隨手用袖子擦,用嘴咬指甲,頭發亂糟糟,長時間不洗澡,身體有異味。

2.規則意識欠缺

城市安置小區居民由農民轉為市民,身份轉變容易,但行為方式卻不易改變,農村生產生活中的隨意性、無規則性、孤立性在新環境下常常會產生不適應,致使他們的孩子也常常表現為行為自由散漫、難以約束。很多幼兒在入學后還像在家里一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以“打”“搶”“鬧”的方式來解決;有些幼兒隨便在教室里走動,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3.心理自私冷漠

城市安置小區居民學歷相對較低,一般以初、高中文化程度者居多,現代育兒理念較為欠缺和落后,對孩子多采用專制型和放任型教養方式,致使孩子在情緒方面容易激動,對待他人比較自私,缺乏同情心和大愛情懷,身邊的小朋友需要幫助時表現得比較冷漠。

三、城市安置小區的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措施

針對城市安置小區的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的特點,本園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幫助孩子們養成規范、正確、健康的行為習慣。

1.家園溝通,雙向育人

在孩子入園之前,幼兒園安排帶班教師上門走訪,與孩子和家長面對面談話,初步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脾氣性情,同時也使孩子能夠盡快了解老師、親近老師,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為今后開展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孩子入園以后,在送園和接園時老師每天都應與家長進行短暫的交流,相互通報孩子在學校和家里的情況,細心感知孩子的點滴變化。我園教師還借助校訊通平臺和櫥窗展板向家長們宣傳一些衛生知識,介紹良好習慣養成的方法;經常召開家長會,教師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愉快地聊天,相互討論,談談孩子的優點和缺點,交流育兒心得和經驗,轉變育兒思想。

2.合理要求,循序漸進

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教師向幼兒提出的要求應隨幼兒接受能力的增強而逐步提高。幼兒剛入學的時候,可以向其提出一些學習方面的要求,如上課的時候要安靜地坐好,不防礙別人等。接著提出關于社會行為方面的要求,如待人要有禮貌,看到老師、阿姨要問好,接受人家的禮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幫助要道謝等等。如果教師對幼兒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或者要求過高,難以完成,幼兒就會對自己的能力喪失信心,并且對教師的話產生懷疑,不再信任教師。教師在向幼兒提出每一個要求時,事先都要經過周密考慮,做到要求合理。

3.矯正錯誤,激勵上進

幼兒往往是從細小的過錯中慢慢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情:有些幼兒容易發脾氣,躺在地上拼命用兩只小腳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兒想玩某些玩具時,就要求別人無條件地給他……對這些行為教師不能采取姑息縱容的態度,聽任其發展。如剛上小班的幼兒吃飯不專心,東張西望,吃得很慢,隨著幼兒之間交往的不斷增多,吃飯時講話的現象也多了起來,這時教師不僅要給予幼兒適當的提醒,更要想方設法激發幼兒的上進心,使幼兒變被動為主動,自覺遵守紀律。

4.留心觀察,多加鼓勵

老師與幼兒交流的過程中,要處處留心觀察,努力發現和挖掘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特長,多組織活動,讓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當幼兒有一點小成績時,老師要及時、公開地給予他們各種精神和物質鼓勵。每學期結束之時,可以評選優秀寶寶、進步寶寶、禮貌寶寶、勤勞寶寶、能干寶寶等等,通過評獎引導幼兒積極、快樂、健康地成長。

5.以身作則,成為表率

幼兒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們模仿的最直接的對象就是老師,對老師的言談舉止觀察最細、感受最強,而且會不加選擇地模仿老師的言行。對幼兒來講,老師的話就是“圣旨”。因此,老師要注意從自身做起,嚴于律己。凡要求孩子們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不讓孩子們做的,自己也千萬不能違反,一旦不小心違反了,應在孩子們面前坦誠認錯,及時改正。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事情上,教師都應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幼兒的表率。

參考文獻:

[1]王曉芬,莊云.3-6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同伴交往能力的發展特點[J].學前教育研究,2012,(9).

[2]周全,崔筱波.南京市外來務工子女學習習慣的調查研究[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1,(8).

[3]林莉.外來務工子女學前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教育界,2012,(24).

[4]徐亞娟.家園共育靠三“心”[J].幼兒教育· 教育教學,2013,(1).

(責任編輯 趙永玲)

猜你喜歡
教育措施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討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怎樣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學齡前兒童第一恒磨牙應用窩溝封閉劑預防窩溝齲的臨床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