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疆民族地區信教群眾工作探討
——以云南省德宏州為例

2015-02-12 16:17楊曉蘭
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信教群眾工作

楊曉蘭

(德宏州社會主義學校,云南 芒市 678400)

邊疆民族地區信教群眾工作探討
——以云南省德宏州為例

楊曉蘭

(德宏州社會主義學校,云南 芒市 678400)

邊疆民族地區廣大信教群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是實現邊疆繁榮發展、團結穩定的積極力量。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這既是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更是構建邊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重要條件。做好信教群眾工作,最重要的是尊重他們的信仰,依法維護宗教信仰的自由和權利,杜絕排斥、歧視信教群眾的錯誤行為。

邊疆民族地區;信教群眾;工作探討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云南工作時指出“云南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雹?中共云南省委“關于認真傳達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的通知”,2015年1月24日。德宏特殊的地域、州情、縣情、民情,使自我發展面臨的社會治理難度較大,如何做好信教群眾工作,更好地發揮信教群眾在推進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社會和諧、邊境安寧中的積極作用,夯實“沿邊特區、開放前沿、美麗德宏”的社會基礎,為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注入新活力,亟待理論實踐探索。

一、邊疆民族地區信教群眾工作的重要性

宗教的存在,是以大量群眾信奉為前提的,“宗教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必須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把做好信教群眾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③ 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3月17日。。信教群眾是人民群眾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與普通群眾只是在信仰上存在差異,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則,全面落實好黨的宗教方針政策,需要我們把尊重信任、爭取團結信教群眾放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的高度來認識,放到鞏固黨在邊疆的執政基礎,確保民族地區團結穩定、和諧安寧的高度來謀劃,放到建設“沿邊特區、開放前沿、美麗德宏”,構建邊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大格局中來思考。

(一) 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的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管理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說到底是做群眾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習近平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專題研討班結業式上講話;2011年2月23日。

做好群眾工作,是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踐行黨的宗旨的客觀要求,是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維護執政安全的內在要求,是維護改革發展穩定成果的現實需要,更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促進邊疆發展穩定、民族團結和諧的必然選擇。據不完全統計,德宏州信教人數占全省總人口的1/3,德宏州信教群眾占其總人口的41.09%,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道教等俱全,宗教場所遍及全州多個鄉村,近幾年來信教群眾的增多及信教差異性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影響民族團結的隱患因素。宗教信仰與民族和諧、邊防鞏固、村民自治、文化教育、群眾脫貧等問題相互交織,更具敏感性和復雜性。做好宗教領域群眾工作,引導各族群眾科學信教,依法參與宗教活動,正確維護信教權益,自覺抵制毒品危害,顯得現實而緊迫。

(二)做好信教群眾工作,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現實需要

把云南建設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既是黨中央對云南的關懷,更是對全省各族群眾的希望與要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地處祖國西南邊陲,2014年末總人口126.4萬人,其中占總人口的60.02%;境內居住著2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9.8%,其中傣、景頗、德昂、阿昌、傈僳五個主要世居民族占總人口的47.8%,是全國30個、云南省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在全州信教人群中,少數民族信教者占83.7%,農村信教者占79.3%,有的傣族村寨甚至90%以上的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景頗族、僳傈族則以信仰基督教為多。各民族間民風習俗不一,信仰各異,民族、宗教、邊境、貧困等問題相互疊加,既帶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也使得各民族之間及宗教事務管理難度較大。推進邊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實現各民族的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需要我們加強和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根本在于做好信教群眾工作。

(三)做好信教群眾工作,是實現中緬邊境睦鄰安寧的迫切需要

德宏三面與緬甸接壤,有503.8公里的邊境線(占中緬邊境線2185公里的23%),全州5個縣市,有4個處在邊境線上(僅梁河縣無邊境),邊境鄉鎮占全州鄉鎮總數的42%,全州宗教工作重點鄉鎮占鄉鎮總數的76%,邊境一線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30.47%。緬甸的撣族、克欽、勃歐、阿薩姆等民族與德宏的五個世居少數民族同語同俗,跨境而居;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緬民間文化交流(尤其是跨境民族間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南向戰略”的實施,使德宏又一次從改革的“末梢”變為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前沿”。伴隨著對外開放與經貿、文化交流合作的愈加擴大,邊境沿線的少數民族出入境頻繁,多元文化交融交鋒的現象越加明顯,境外宗教情況錯綜復雜,一些西方敵對勢力以鄰國為基地、依托周邊地區,采取包食宿、包學費、包往返路費、包零用錢等手段,大肆培植宗教骨干;信教地區多是邊境村寨、經濟較落后,信教者普遍存在“婦女多、老人多、低文化層次多(小學、初中文化)”的現象,有的境外宗教組織為邊境村寨建教堂、送資料、給經費、教民族語等,以多種方式發展教徒,拉攏群眾;中緬邊境地區貧困、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的潛在因素較多,極易成為西方勢力影響或滲透的目標。民族分裂主義勢力越是千方百計利用宗教進行分裂活動,西方敵對勢力越是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我們越要高度關注宗教問題的群眾性特點,越要加強信教群眾的工作,增強信教群眾對境外文化滲透的辨別力與抵抗力,形成反分裂、反滲透的強大力量。

(四)做好信教群眾工作,是凝心聚力推進試驗區建設的重要保證

宗教在廣大信教群眾中極具號召力和凝聚力,能構成一種非常強大的社會力量,處理得好,可以對社會發展和穩定產生積極作用,處理不好,就會帶來消極影響,甚至是破壞作用。當前德宏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試驗區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改革發展處于爬坡、轉型的艱難時期,社會治理面臨的問題錯綜復雜,做好信教群眾的工作,把廣大的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積極倡導宗教和諧理念,推進信教與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群眾之間,以及宗教與社會之間和睦相處,彼此尊重、團結合作,利于形成共謀發展的合力。

二、做好邊疆民族地區信教群眾工作的基本點

毛澤東同志曾告誡我們,群眾中有那么多人信教,我們要做群眾工作,不能不懂得宗教,他強調“我們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滅宗教,不能強制人們不信教。不能強制人們放棄唯心主義,也不能強制人們相信馬克思主義。凡屬于思想性質的問題,凡屬于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人民出版社,1957年。我們要牢記“宗教無小事”,積極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信教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探索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提高組織、宣傳、服務、引導信教群眾的本領。

(一)遵循宗教的客觀規律

宗教是人類古老的社會文化歷史現象,在世界各個民族、各個國家普遍并長期存在。由于宗教問題涉及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關系,涉及大多數人的精神追求及其深厚感情,因而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國際性、民族性及群眾性特點。美國哲學家、史學家威爾·杜蘭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說:“宗教是一種很難定性、不易評判的社會現象:一方面,它與人類文明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聯系,并造就出眾多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和具有崇高道德力量的偉人;另一方面,在人性的偏執、社會的罪惡、種族的仇視中,也經常能看到宗教的陰影,宗教又常常成為社會動蕩、沖突、甚至戰爭的助力?!贝苏撌龇从沉俗诮叹哂袃芍匦?,宗教信仰既是個人的事,又因為有宗教團體、宗教儀式和宗教場所等,故而有社會公共事務的性質??茖W管理宗教事務,既要注意抑制宗教中的消極因素,更要善于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

較長一個時期,我們對宗教的負面因素看得多,認為“宗教是麻醉人們的精神鴉片”,“是虛幻的東西”,對宗教問題十分敏感、謹慎,甚至避而不談。然而宗教信仰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客觀存在,且信眾逐年增加。究其原因,既與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有關,也與國際因素相聯。正確認識我國社會存在的宗教問題,必須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關注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的新變化,正視宗教所具有的道德約束、心理慰藉、終極關懷及幸福追求等功能為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宗教的民族性、群眾性特點越加彰顯。要擅做“為我所用”之事,就要承認宗教存在的客觀規律(即 “五性”),克服 “不想管、不愿管、不敢管”等心理因素,重視發揮好宗教在社會和諧中的潤滑劑作用。在邊疆民族地區尤其是宗教重點鄉鎮,不能簡單地把信教與否當作政治問題,不因為群眾信教而與之疏遠,提防他們,而是要更加主動地走近他們,更好地去了解、把握其思想動態和意愿訴求,切忌簡單地用行政方式對他們發號施令,更不可做有傷其宗教感情之事。

(二)堅持尊重與引導相結合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們黨一項長期的宗教政策,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尊重和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正視信教群眾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等特征,在做信教群眾工作中,不僅要注意講政策,更要注意講感情,不把信教群眾視為落后的群體,經常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滿足其合理的信仰需求,不搪塞他們的正當訴求,使信教群眾真正感受到能帶領他們創造幸福生活的是黨和政府,而非任何宗教和“神”的力量。

通過各種媒體、多渠道、多形式地在邊疆農村信教群眾中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公民道德和宗教政策法規等教育,增強信教群眾的國家意識、國民意識、國土意識、國防意識及法治意識,確保廣大信教群眾同黨和政府在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行;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信教群眾的政治覺悟,引導他們在關注局部、個人、眼前利益的同時,兼顧全局、長遠、集體的根本利益,鼓勵信教群眾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在發展生產、勤勞致富、改善生活條件上;引導廣大信教和不信教群眾之間相互尊重、團結合作,堅決制止在信教和不信教、信這種教和信那種教、信這一教派和信那一教派的群眾之間制造糾紛,甚至挑動爭斗,損害各民族間的團結。

有重點地開展邊疆農村宗教問題專項調研,深入了解農村宗教現狀、發展趨勢,突出矛盾及隱患,引導信教群眾積極投身農村改革發展,自覺抵制邪教等歪理學說的誘惑;在信教群眾比較集中的邊境村寨,特別要注意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與引導,培養他們信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的意識,盡可能地抵制各種有神論思想侵蝕他們的世界觀,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注重發揮宗教團體及宗教骨干的橋梁紐帶作用

宗教教職人員是信教群眾中的核心群體,他們不僅在精神上與普通信教群眾緊密相連,更對信教群眾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思想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則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需要邊疆各級政府從戰略高度切實解決好邊境村寨有寺無僧,或由外籍教職人員主持的問題,以務實之舉加強邊疆民族地區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尤其是中青年宗教骨干的培訓力度,努力培養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群眾中有威信、關鍵時刻起作用的宗教代表人士隊伍,確保宗教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教人士手中。

加大對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負責人培訓,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宗教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現代管理科學等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其自養的能力、管理能力及處理世俗事務的能力,更好地發揮他們在宣傳政策、協調關系、溝通思想、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大力弘揚宗教在愛國愛教、服務社會中的獨特優勢,支持宗教界人士在關愛弱勢群體、捐資助學、賑災救災等方面發揮應有作用,引導各宗教團體在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范圍內開展宗教活動;引導宗教團體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增強善款使用透明度,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及廉潔辦教的水平。

(四)關注宗教領域民生的改善與保障

習總書記指出“要依法保障信教群眾正常宗教需求,穩步拓寬信教群眾正確掌握宗教常識的合法渠道”。*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講話。邊疆幾大宗教存在時間長,且大部分寺廟、教堂位于邊遠郊區或山間田野,建設標準低,設施較陳舊,正規教職人員少,僅能提供基本的宗教服務,每逢重要節日和民俗節日,一些寺廟、教堂人滿為患,安全隱患較多。為此,我們在城鎮布局、民族文化保護、旅游文化產業項目等規劃、建設中,應適當地統籌兼顧信教群眾較多的偏遠村寨一些寺廟的修繕,通水通電通訊通路中的實際困難,盡可能地消除現有宗教場所安全隱患;適時兼顧城鎮信教群眾開展宗教活動的場所需求,合理布局場所建設,依法保護宗教資產,積極為寺院、教堂修繕、安全設施改善,提供必要的協調、溝通等便捷條件;鼓勵、支持宗教活動場所開展各種學習培訓活動,把黨的宗教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延伸到那里,融思想教育于宗教活動之中,更好地發揮思想引領作用。

我們要以“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契機,深入開展“服務群眾、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活動,實實在在地為信教群眾解難事、做實事、辦好事;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幫助宗教工作重點鄉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組織和支持信教群眾積極發展生產,并在資金、項目、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積極協調州市(縣)民政部門、省內外慈善機構以及相關鄉鎮(街道)等,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醫療救助、五保供養、流動困難信教人群救助管理制度,及時緩解困難信教群眾突出性、暫時性困難,讓信教群眾從一件件具體實事中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經常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切實關心宗教界人士的生活,努力解決宗教教職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幫助他們解決編制、經費、辦公條件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五)提升服務信教群眾的能力水平

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宗教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復雜,宗教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增強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宗教事務管理部門和工作者只有熟練掌握黨的宗教理論和政策,準確把握國情省情州情縣情,擁有做好宗教工作和處理好宗教事務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科技等知識,才能結合實際,深入貫徹落實好《宗教事務條例》,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和為宗教界提供服務有機結合,切實解決邊疆宗教事務管理中存在的不愿管(怕太敏感)、不敢管(怕太復雜)、不會管(方法不對)的問題。

增強戰略思維,更好地謀劃如何維護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更好地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更好地建立健全宗教事務管理的體制機制,更好地圍繞信教群眾開展宗教活動的合理訴求做好服務工作,更好地找準宗教工作與黨和政府中心工作、重點工作的結合點,更好地提升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能力,整合社會力量共同推動宗教事務的健康發展。

增強辨別能力,嚴格區分境外宗教滲透和宗教界的正?;顒?,鼓勵和支持宗教團體在獨立自辦、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促進中緬及東南亞、南亞民族民間文化的交流合作,使我國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得到國際社會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把抵御滲透同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結合起來,同提高全體信教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結合起來,警惕和反對任何利用宗教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論和行動。

強化民主管理,推進政務、村務公開透明運行。凡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城鄉低保、救災救濟、醫療救助等各項社會救助工作,都及時向社會公示,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減少群眾的顧慮和懷疑,確保公平公正;進一步加強對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大眾傳媒,特別是對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管理和利用,充分發揮它們在宣傳、教育群眾中的引領作用。

提升宗教事務應急管理能力。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宗教的特點,深入調查研究,關注不確定因素,排查不穩定動向,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完善宗教工作應急管理機制,增強做好宗教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妥善處理或防止各類矛盾疊加升級,嚴防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問題制造事端。

(六)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確保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

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宗教事務部門綜合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發揮宗教工作領導小組、宗教工作聯席會議等組織機構的領導和協調作用,突出統戰、民宗、基層組織、公安等部門的管理職能,形成維護、引導、管理、服務的良好運行機制。

針對信教群眾主要集中在基層、鄉村的實際,加強基層宗教工作,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宗教工作網絡,落實州、市(縣)、鄉(鎮)、村四級工作責任,將宗教工作延伸到鄉鎮、落實到村(社區),做到抓到基層、落到實處。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拓展鄉村黨員活動室功能,豐富農村文化活動,更好地發揮黨員干部在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推進鄉風文明和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先鋒模范作用;結合中央“八項規定”的落實,切實加強和改進職能部門作風建設,克服和糾正“四風”問題,真正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公務形象。

總之, 做好信教群眾工作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好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在推進邊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實踐中,促進各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學習,增強信教群眾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努力實現邊疆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筑牢黨在邊疆的執政根基。

責任編輯:蒲 躍

楊曉蘭,女,云南省德宏州社會主義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基層組織建設。

D633

A

1671-2811(2015)02-0077-05

猜你喜歡
信教群眾工作
多讓群眾咧嘴笑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學校教育支持系統視角下信教大學生的理性回歸
不工作,爽飛了?
“因病信教”:中國農民的宗教心理及其發展
選工作
宗教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
父母信教影響子女入團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