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我國近10年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的評析

2015-02-14 01:36張予南
少年體育訓練 2015年7期
關鍵詞:論文教學模式體育

崔 瑩,張予南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對我國近10年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的評析

崔 瑩,張予南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體育教學模式作為將體育教學理論轉化為體育教學實踐的中介,在當今學生身體素質持續下降的環境下,不得不引起體育工作者的注意。本文旨在總結近10年(2005~2014年)體育類核心期刊有關教學模式論文的科研成果,找出其中的聯系與不足,加以說明,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試圖為今后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和我國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新思路。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我國體育類核心期刊2005~2014年間公開發表的有關體育教學模式的98篇論文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從中國知網上輸入“體育”“教學模式”關鍵詞,時間限制在2005~2014年,文章來源限制為核心期刊(16種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共搜索到98篇論文;查閱有關體育教學模式的論文、書籍。

1.2.2 數理統計法對該98篇文章發表時間與數量、論文選題類別、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方面進行分析與整理。

1.2.3 邏輯分析法對教學模式論文呈現出來的現狀深入挖掘,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合理建議,試圖為今后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思路。

2 結果與分析

2.1 近10年體育教學模式研究在時間及數量上的分布特征

2005~2014年發表在我國體育類核心期刊有關體育教學模式的論文共有98篇。從圖1中可以看到有關教學模式的論文起伏大,2007年達到峰值23篇,之后呈下降趨勢,2012年僅有1篇,2013年、2014年略有回升,但篇數仍很少。

這里再以北京奧運會為節點把它們分成兩撥(2005~2008年和2009~2014年)進行比較,奧運會前,2005~2008這4年時間里總共有63篇,占到了總數的64%;奧運會之后,2009~2014這6年時間里總共有35篇,占到了總數的36%??梢?,備戰北京奧運會4年的周期里,對研究教學模式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教育是一項沒有終點的活動,需要持之以恒的決心。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2 近10年體育教學模式研究選題的特征

對近10年體育類核心期刊搜到的98篇論文選題所研究的主要對象進行分類,可以概括為教學模式理論研究篇、大學教學模式研究篇、中小學教學模式研究篇、中外比較研究篇、綜述教學模式篇。其數量分布如表1。

2.3 近10年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

2.3.1 理論篇研究成果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共有16篇,占到總研究的16%。此研究主要體現在對教學模式概念、哲學思想下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與新課標的關系、教學模式在實踐應用中的誤區等方面的科研。

圖1 近10年論文分布折線圖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教學模式概念我國尚未定論,呈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教學模式的發展出現多而不專的、泛而不精的趨勢。

表1 論文選題分類

從中國文化中儒家思想對教學的解析可以看到,儒家生命思想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不僅是在養生方面注重培養,而且很在意強健體魄的修身藝術,并強調身體鍛煉要持之以恒。在借鑒西方哲學的系統論、建構主義視野下的教學模式研究中,契約學習模式值得深入探究。這種模式注重學習者的個性差異以及個人原有經驗與生活方式,對人自身發展是極其適用的。

新課標與教學模式關系表現為前者對后者有一定的直接影響,后者隨著前者的出現,需適當的做出一些調整。這是教學模式開放性、條件性、功能性、目標性、針對性的特質所在。這也是要求課標要科學合理,做好導向的職能。

2.3.2 大學篇研究成果大學教學模式的研究占到了總研究的71%。從數量上可以看到,大學教學模式的研究較其他方面是具有明顯優勢的。而且內容豐富,層次深。其中“三自主”的教學模式,即自主選擇體育課程、自主選擇上課時間、自主選擇上課教師得到廣泛的認可,教學效果也較為理想。這種形式不僅某種程度上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特長的發展,也是在督促教師對教學設計要下功夫,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本課程。教學相長,兩全其美。另外,強調學生個性發展類教學模式、社會適應能力發展類教學模式、身體素質類等教學模式,都凸顯出了“以學生為本”教育思想,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中“學長助學”模式,更為典型。以社團組織的方式,自主參加體育活動,大帶小,屆屆相傳,對學生合作、組織、適應、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都是很好的鍛煉。

2.3.3 中小學篇研究成果中小學的教學模式數量比較少,僅有7篇。主要集中在學生發展智力與情感的研究,包括合作類教學模式和自主學習類教學模式。其中有2篇是涉及初中女生情緒方面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以及通過體育鍛煉調節不良心理狀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體育運動作為一種調節學生心理的手段,有效、實用,值得挖掘與普及。

2.3.4 中外比較研究成果中外教學模式比較的論文研究占到總研究的4%。從中得出,我國體育教學較國外體育教學,存在較大差異。社會適應能力發展類的教學模式有待提高;體育教師質量、數量與別國有差距;對身體遇到突發性事物怎樣處理沒有涉及。譬如,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一旦出現摔倒的情況,怎樣保護自己使傷害減小到最少,像這樣的教育體育課程是可以教授的。

2.3.5 綜述篇研究成果在體育類核心期刊中僅搜索到1篇對1994~2003年教學模式研究的綜述性論文。該論文總結出,教學模式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與關注的課題,存在概念不規范、分類不科學等問題;教學模式應朝著提高學生認知能力、體育能力、教師加大情感投入與反思力度的方向發展。邵偉德、尚志強對教學模式的綜述,反映出了前人的成果與不足,并啟示后人對教學模式進行研究的思路與方向。

2.4 近10年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4.1 理論研究深度不夠體育教學模式的定義存在表述不盡相同的狀況,這會使得體育教學模式發展時分支多,主干不集中,體系不健全,出現“喧兵奪主”、“跑偏”的狀況。常有將某一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當成體育教學模式,如“終生體育教學模式”;將教學目標理解為教學模式,如“發展運動能力的教學模式”;將教學方法理解為教學模式,如“程序教學模式”;將體育教學模式與教學風格混為一談,如“樂趣教學法”等。對體育教學模式屬性、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等方面沒有研究涉及。

2.4.2 研究內容不夠全面在大學體育教學模式中鮮有對運動技能類教學模式的研究。掌握一門運動技能對一個人建立終身體育運動的思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方面的研究應該深入。體育教學模式是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的,所以要注重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三維”的和諧發展。要想能夠堅持體育鍛煉,掌握一門體育項目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中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研究單一。在青少年體質下降的環境下,體能訓練類的教學模式應該浮出水面,為改變這種現狀提供理論支持。但是,中小學的教學模式研究中沒有涉及到此方面的研究。

2.4.3 “西體中用”沒有“入鄉隨俗”中外比較的論文研究中,指出了中國與他國的優缺點。優點要繼續發揚,但是摒棄缺點而直接套用他國的形式是不合適的。所閱讀的文章中出現過諸如小學采取“小班(約20人)授課”方式,人少教學質量高,但就現在的情形看,我國達不到。應該就中國國情考慮合適的方式,使其真正達到為我所用的效果。

2.5 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方向

2.5.1 重視運動技能教學模式對形成“終身體育”觀念的促進作用運動技能教學模式在我國有著較為久遠的發展歷史。新中國成立后,體育成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渠道。在那個急需改變“東亞病夫”形象的年代,學校體育促進了新形象的建立。全國學校體育開展地如火如荼,為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運動技能教學模式備受爭議,也被很多學校拒之門外。這是由于技能教學往往給人以枯燥、難、危險等感受,老師排擠,學生也不喜歡。其實,這種現象與我國小學、初學、高學、大學體育教學斷層有關。如果學校體育教學有一個自下而上的體系,能夠系統地教授學生技術,學生既不需要一直重復同樣的內容,還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改變現狀,教師可通過模仿式、程序式、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施教。當然這里所說的技能并非是極高的水平,滿足學生運動需要就可以。

2.5.2 加大心理發展類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運用的力度隨著人類自我認識的提高,對健康的理解也不在局限于身體,還包括心理以及社會適應。學校作為青少年的聚集地之一,對學生身體與心理影響是深遠的。所以,學校營造一個科學、合理的教育環境是十分必要的??山⒅刂橇εc情感,促進個性發展教學模式,如情景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模式、發展主動性教學模式、領會式教學模式、快樂—成功教學模式;也要建立側重學生合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如分層分組教學模式、小群體教學模式。

2.5.3 體能訓練類教學模式將在落實“健康第一”的理念中發揮有效作用體能是滿足一般生活和工作需要、行業需要、提高運動技戰術水平,全過程比賽需求并創造優異運動成績和表現所必須的各種身體能力的綜合。良好的身體能力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身體健康的標志。體能訓練往往與枯燥乏味相聯系,也使得學校體育一直強調“興趣式”主宰的教育?!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有助于學生較長時間地從事熱愛的體育運動。但是一味地強調興趣與快樂,忽視身體素質的訓練,是不正確的。學校體育應秉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行體育活動。在體能訓練中融入有趣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體質,促進身體健康。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 論

體育教學模式是體育教師將理論知識作用于實踐的渠道,應該受到體育工作者的重視。從數量上看,自2007年之后,體育類核心期刊上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數量明顯減少,2012年僅有1篇,之后有所上升但數量仍少。這種現狀出現不是因為教學模式已達到完善的地步,而是某種程度上體育工作者的忽視所致。從內容上看,教學模式的概念存在表述不盡相同的情況,科學性的定義有助于更深層次的研究,對教學模式的價值與作用、屬性等研究任重道遠;高校類研究數量多,內容豐富;中小學研究不容樂觀。建立適合我國學校體育的模式,仍需努力。

3.2 建 議

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體育的執行者,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教學模式的價值,深刻認識教學模式在教學工作上起到的作用。學校體育對青少年身體發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加大對中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教學模式應該朝著科學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實踐中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依據對象特點采用合理模式,忌生搬硬套,把體育課堂模式化。放眼世界,吸取國外精華、借鑒他人之長,達“西體中用”之效。

G807.4

A

1674-151X(2015)07-021-03

2015-06-03

崔瑩(1991 ~),在讀碩士研究生。

張予南(1960 ~),教授,碩士。

猜你喜歡
論文教學模式體育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本期論文英文摘要
本期論文英文摘要
我們的“體育夢”
本期論文英文摘要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2013年5—12月最佳論文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