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眾平臺在傳播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15-02-15 07:41譚紅云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510545
學周刊 2015年31期
關鍵詞:傳播學賬號公眾

譚紅云(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510545)

微信公眾平臺在傳播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譚紅云(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510545)

在媒介融合的語境下,高校教學手段應追求創新、與時俱進。微信公眾平臺是新媒體發展大環境下的產物,它不僅對社會生活帶來了沖擊,而且為高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注入了新鮮血液。傳播學教學因其課程的特殊性,對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事物的應用研究顯得尤為迫切。文章將探討微信公眾平臺在傳播學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以及具體實例分析,并歸納其應用的積極意義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期促進微信公眾平臺在傳播學教學中的深入應用。

微信公眾平臺傳播學教學應用

微信公眾平臺,簡稱weChat。曾命名為“官號平臺”和“媒體平臺”,最終定位為“公眾平臺”[1]。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是基于微信已有的億級用戶,它要進一步挖掘自己用戶的價值,為這個新的平臺增加更優質的內容,創造更好的黏性,形成一個不一樣的生態循環。微信公眾平臺主要進行消息推送、品牌傳播與分享,具備群發、自動回復和二維碼訂閱等功能,它能為用戶提供各式各樣的新鮮資訊。教學是一種有組織的雙向傳播活動。傳播學教學就是要善于將整個教學活動納入傳播系統當中去,在傳播活動中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領悟傳播真諦。微信公眾平臺對于傳播學的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一、微信公眾平臺在傳播學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一)微信平臺優勢

1.微信2015用戶表現卓越

圖1 2013-2015微信用戶數量變化趨勢

微信已不僅只是一個充滿創新功能的手機應用。它已成為中國電子革命的代表,覆蓋90%以上的智能手機,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

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移動應用對接數量超過85000個,微信支付用戶則達到了4億左右[2]。大學生對于智能手機的使用尤為熱衷,因而也是微信公眾號的目標受眾。

2.大學生是微信主要使用人群

圖2 微信的用戶年齡分布

年齡方面,微信用戶平均年齡只有26歲,97.7%的用戶在50歲以下,86.2%的用戶在18-36歲之間。大學生群體亦在主要使用群體年齡層里。

職業方面,企業職員、自由職業者、學生、事業單位員工這四類占據了80%的用戶。

以上數據均可顯示,大學生群體是使用微信的主力軍。另外,有25%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55.2%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大學生群體對于微信的使用普及度以及頻率都相對較高,對于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課堂教學有了一定的可行性基礎。

(二)微信公眾平臺操作的簡易性

對于普通個人用戶來說,想要踏入微信社交圈的門檻相對較低,只要具備手機號或者是QQ號,就可以免費注冊一個微信號,微信公眾賬號的申請同樣方便簡易。作為個人來講,我們能選擇的微信公眾號類型是“訂閱號”。首先登陸微信官方網站:http://weixin.qq. com/,再點擊網頁中的“立即注冊”字樣,并按頁面提示要求,輸入郵箱地址和登陸微信公眾平臺的密碼,之后再點擊“注冊”,隨后在注冊郵箱將收到一條激活鏈接,點擊此鏈接激活賬號。微信公眾平臺致力于打造真實、合法且有效的品牌推廣平臺,因此,在申請公眾賬號時需要提交個人真實的身份信息,在后臺審核通過便可完成注冊。

(三)傳播學教學方式多樣性的需求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學科[3]。因而傳播學的教學除了需要從教科書的理論出發,還需要結合實踐教學方式,才能促使這門學科的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作為傳播學教學輔助手段,既可以讓學生對所熟悉的自媒體工具有更進一步的應用實踐,又能使學生高于課本,從實踐中尋找傳播的真諦。

二、微信公眾平臺在傳播學教學中應用的實踐案例

我在所在學校擔任《大眾傳播學》的專業課教學,在本學期課時內容講到“傳播的宏觀效果理論”之時,先安排了兩個課時的理論教學,然后將所修該課程的兩個班級(新聞采編和中英文秘方向)各劃分為六個小組進行實踐課安排。課時內容是“用所學的傳播學理論分析近期的熱點新聞事件”,該實踐課的操作便是依托微信公眾平臺開展。我申請了一個微信公眾賬號,名為“閑話多說”。(二維碼詳見圖3)將該賬號在教學班級中共享,每小組每天在完成微信內容編輯后進行推送。在12個小組分別完成推送后,各小組代表在課堂內進行實踐心得分享,包括傳播學理論的選擇、熱點事件篩選的過程、微信平臺操作的難易、實踐操作的收獲等方面。學生的部分實踐成果如圖4所示。

圖3 微信公眾平臺二維碼

圖4 傳播學理論解讀熱點事件

三、微信公眾平臺在傳播學教學中應用的效果研究

微信公眾平臺的操作在傳播學教學中的應用屬于嘗鮮之舉。然而其帶來的效果亦是可喜的,從學生反饋和課堂學習效果來看,其積極作用有如下表現。

(一)學生熱情高漲,鞏固理論知識

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諸如“沉默的螺旋”“培養分析”“知識溝”等傳播學理論比較晦澀難懂,光從書本或靠課堂講解,學生多半會一知半解。然而在此次的實踐教學中,各小組成員對于傳播學的理論進行了非常詳盡的解析,從其微信公眾平臺內容的編輯以及課堂心得的分享都可以看出他們對于理論的扎實掌握。并且在自己成功首秀人生的第一次微信推送后,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增強,熱情高漲。

(二)微信推送即時,實現移動學習

微信公眾平臺一旦將內容推送,已關注該賬號的用戶就會即時收到訊息,具有同步的特性。大學生群體對于手機這一移動媒體的使用頻率高,因此微信訊息的到達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學生便可通過手機客戶端獲取傳播學的理論知識,實現了隨時隨地地在線學習。

(三)掌握新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

微信的高普及度也催生了一系列的工作崗位,諸如微信營銷、微信運營等工作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微信公眾平臺的編輯和運營,實則提高了學生自身的微信操作能力,為其將來擇業提高了相應的競爭力。

當然,對于首次嘗試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在傳播學的理論教學中,或多或少會存在一定的問題,現歸結如下。

一、微信公眾號推廣力度不大,用戶量少

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實踐教學中發現,學生對于該微信公眾賬號的推廣力度稍微欠缺。截至2015年7月5日,其用戶數不破百,這個數量是相對偏少的,說明其傳播范圍僅局限在班級群體中,沒有進行大力度的推廣。

二、微信公眾平臺運營中斷,任務型操作

此次實踐操作的最大問題表現在,學生對于該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僅僅是在教師的任務安排下進行。在完成實踐教學任務之后,學生沒有對其進行不間斷的維護與運營,其傳播鏈中斷。任務型、階段性操作特性明顯,不具有長期性。

綜上所述,傳播學的教學需要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傳播理論寓于實踐教學中,也從實踐應用中參悟傳播的內涵。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用使得傳播學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較為完美的融合。其傳播的高效即時性、高度的傳播到達率以及傳播新技能的培養使得學習者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然而,將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較好的輔助教學方式應用在傳播學教學中,還需要經過時間的洗禮和考驗,從教者和學者雙方下工夫,保證其傳播的連續性。

[1]微信公眾平臺[EB/OL].http://baike. baidu.com/link?url=g5BhEdgJtmfk06I7lObpTSS sInNjc7pqmlY9XyrJxOFQpX6Lqf408ly9NJcFyd 2plIa00bIx29Gb-tn1nzRN_K.

[2]2015微信用戶數據報告[EB/OL].http: //www.jieju.cn/News/20150701/Detail777723. shtml,2015-07-01.

[3]李彬.大眾傳播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9).

(責編 張亞欣)

Inthecontextofmedia convergence,teachingmeansinuniversities should pursue innovation,advance with the times.Micro-channel public platform is the product of a new media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which not only has an impact on the social life,but also injects fresh blood for the diversewaysofteaching.Communication Scienceteachingisparticularlyurgentin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hings under IT environment because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course.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icro-channel public platform to spread the teaching of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specific case studies,and summarize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ir applications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ublic micro-channel communicationplatformforin-depth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weChat;Communication Science;teaching application

譚紅云(1988-),女,碩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媒介素養、傳播基礎理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教師。

猜你喜歡
傳播學賬號公眾
彤彤的聊天賬號
公眾號3月熱榜
施詐計騙走游戲賬號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2016央視春晚“咻一咻”的傳播學解析
傳播學視閾下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的培養研究
相遇中的“傳播”:傳播學研究反思
大數據的傳播學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