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神經功能與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概述

2015-02-20 08:08黃東芬韋振東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2015年1期
關鍵詞:植物神經心律室性

黃東芬 韋振東

(廣西河池市人民醫院,廣西河池547000)

?綜述及其他?

植物神經功能與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概述

黃東芬 韋振東

(廣西河池市人民醫院,廣西河池547000)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性心律失常,又可稱作生理性心律異常,主要是指患者發生心律失常,其臨床癥狀主要為:缺乏可解釋性的生化異常、形態學改變,它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系統疾病。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心律變異性和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之間的關系,冠心病自主神經系統和室性心理失常,以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自主神經和室性心律失常,現一一綜述如下。

植物神經功能;冠心??;室性心律失常;關系

心律變異性即HRV是現階段臨床衡量植物神經功能的唯一定量非侵入性指標。其下降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近幾年來,國內外醫學專家們對于心律變異性和冠心病病變程度的關系研究頗多,但是對心律變異性和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關系的研究較少[1]。鑒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心律變異性和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之間的關系,以深入了解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與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之間的關系,為臨床有效防治冠心病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提供相應的理論參考。

1 心律變異性和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之間的關系研究

魏明月,方玲[2-3]等人將13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分成A級、B級以及C級三個級別,通過采用頻域與時域的分析方法分析三組和心律變異性之間的關系。結果:時域的相關指標即SDNN(總體標準差)、SDANN(均值標準差)、PNN50b(正常的竇性心律R-R間期低于50ms的個數在指定時間段內全部正常竇性心律R-R間期個數中所占比),上述三項指標和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程度有負相關關系。這表明副交感神經張力時域指標都是隨著室性心律失常程度的嚴重而不斷降低,患者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程度越嚴重,其室性心律失常月嚴重。周麗程[4]等人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進行分析發現:均值標準差是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保護因素,其越高說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越輕。

神安煌[5]等人通過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心律變異性下降可能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者狹窄引起的心肌長時間缺氧、缺血,進一步對化學感受器、心室壁機械產生相應的刺激,然后由心-心反射活動促使患者心臟植物神經調節的均衡狀態發生改變,降低對心臟的調節作用,再影響到關心病患者心臟內交感神經抑制感受器,降低了心臟副交感神經活動,促使交感神經活動占據主導地位。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越嚴重,其心率變異性下降越明顯,并且冠心病室性心律失?;颊叩男穆勺儺愋悦黠@較低,這說明了冠心病者有交感神經興奮、心臟部位神經功能異常以及副交感神經張力降低的情況。徐瑋、饒世俊[6-7]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副交感神經張力的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系數的提高在其心率失常發生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患者心律失常時認真記錄交感神經中樞以及分布至心臟的節后纖維發現產生了癲癇發作樣的不正常放電。

高寒梅[8]從解剖學的角度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心臟異位節律起源點位置的交感神經纖維密度較高。韓健,楊靖宇[9]等人依照自主性室性心動過速患者室性期前收縮頻度和HRV改變存在緊密聯系,發現副交感神經具有穩定心肌電生理性的作用??偠灾?,冠心病患者的機體會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進而可能會降低心率異常性,降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發生概率。

2 冠心病自主神經系統和室性心理失常

鄒暉,靳玉宏[10-11]通過研究發現很多冠心病患者的心臟性猝死有一定的時間特點,通常在白天清醒狀態下與深夜睡眠狀態下相比,室速有明顯增多跡象,這從側面上說明了心臟自主神經之間的平衡失去調節以至于室性心律失常(VA)的晝夜節律發生變化,可能和患者在早晨剛從睡眠中清醒,迷走神經興奮驟然轉變為交感神經激活相關。血漿兒茶酚胺變多,心肌消耗氧其的數量提高,心臟收縮程度進一步升高,心率越來越快,并且在這段時間內患者所從事的體力活動、情緒變化進一步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導致交感神經的張力發生變化,進一步釋放出更多的茶酚胺,以至于心肌纖維自律性異常增加,而患者的心肌電活動則處于非常動蕩的狀態,導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現。說明了冠心病患者出現急性心臟性猝死、或者急性心肌梗死等相關疾病的晝夜時辰規律,以及為什么患者在(6~12)點時間段內發病率最高的原因。

周曉亞,何文博[12-13]根據研究發現:迷走神經主要由減慢心率,促使舒張期供血時間變長,進一步減少患者的心肌氧消耗量,進而對患者的心肌電生理特征發生影響從而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颊咭坏┌l生心肌缺血繼而會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異常,促使心律失?,F象出現。侯應龍[14]等人通過研究發現,心室肌迷走神經纖維的分布非常容易受到損傷、缺血的影響。比如:心內膜下心肌梗死、或者心絞痛,患者缺血部位的迷走神經活動性減弱,進而其交感神經的活動性增強,而迷走神經、交感神經失去了應用的平衡,導師室顫、室速的出現。

3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自主神經和室性心律失常

冉玉琴[15]研究發現:當冠心病患者伴隨有心力衰竭癥狀時其血壓會明顯降低,心輸出量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與此同時氧飽和度會明顯降低,CO2的濃度提高進一步刺激頸動脈化學感受器、壓力感受器等促使交感神經興奮起來。而又心功能障礙的患者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醇系統的被激活會促進交感神經的興奮。從相反角度看,交感神經的興奮會加重心臟負荷,增加耗氧量,而心肌缺血加重心功能惡化構成正反饋。當交感神經處于興奮地狀態下會釋放出一定量的兒茶酚,強烈刺激β腎上腺素,增加心肌內鈣,延遲后除極。此外,α腎上腺素可能受到刺激,進一步延長動作電位,促進早期后除極。

交感神經的興奮會促使傳導以及不應期、不均勻性變化,以至于發生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而太多的室性心律又可能促使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削弱心衰時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降低拮抗功能,增加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誘發致命性心律失常。等人通過深入研究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原因可知,當其左室射血分數低于30%,或者每分鐘室性早搏動的次數>20次時易誘發心臟猝死。而患者心律變異>2500ms是可以較為準確地預測心臟猝死概率。

4 總結

綜上所述,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存在負相關聯系。在患者發病早期調節其植物神經紊亂,在某種程度上可降低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概率。同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還與患者自主神經系統異常、心力衰竭等密切相關,并且隨著醫學家們對心臟電生理研究的逐漸深入,未來將會明確揭示出自主神經、植物神經功能與冠心病室性心律功能之間的關系。

[1] 田國平,譚振清.冠心病患者心率變異性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08,3(10):103-104.

[2] 魏明月.冠心病伴心律失?;颊叩男穆首儺愋?HRV)檢查結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1,7(16):123-125.

[3] 方玲,高潮.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蕩與心率變異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9,4(05):96-97.

[4] 周麗程.空腹血糖受損發生冠心病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8(9):134-135.

[5] 神安煌.冠心病患者的心率變異性及心律失常分析[J].吉林醫學,2013,6(27):223-224.

[6] 徐瑋.冠心病、高血壓患者的心率變異性及心律失常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0,3(5):146-147.

[7] 饒世俊.冠心病合并腦梗死患者心率變異性及心律失常的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1,1(07):55.

[8] 高寒梅,陳娟.冠心病嚴重度與心律變異的關系[J].中國實用醫藥,2010,6(25):246-247.

[9] 韓健,楊靖宇.冠心病患者心率變異性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3(2):64-66.

[10] 鄒暉.血尿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與冠心病心臟性猝死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3,6(11):167-169.

[11] 靳玉宏.2例老年冠心病心臟性猝死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8,8(16):241-242.

[12] 周曉亞.迷走神經刺激對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4(5):97-98.

[13] 何文博.神經節叢消融對心室不應期和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的影響[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1,4(6):119-120.

[14] 侯應龍.自主神經系統與室性心律失常[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9,2(01):75-76.

[15] 冉玉琴.室性心律失常與心力衰竭致猝死的基因早期預測[D].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10.

猜你喜歡
植物神經心律室性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會出現這些征兆
房性自主心律連續奪獲竇性心律的散點圖特征分析
心電散點圖技術在診斷室性并行心律中的應用價值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探究
炎夏躁怒 可能植物神經“糾結”了
無器質性原因的精神神經癥狀久治不愈時,應考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胺碘酮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并發室性心律失常56例臨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惡性室性心律失常臨床分析
室性心動過速電風暴的診治及進展
乙胺碘呋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