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思維下的民族認同研究
——以“僚人家園”為例

2015-02-24 02:45楊惠林朱振華
紅河學院學報 2015年5期
關鍵詞:壯語家園網民

楊惠林,朱振華

(紅河學院人文學院,云南蒙自661199)

互聯網思維下的民族認同研究
——以“僚人家園”為例

楊惠林,朱振華

(紅河學院人文學院,云南蒙自661199)

文章主要探討互聯網背景下的少數民族的民族認同,主要的內容涉及到民族認同在互聯網中呈現出怎樣的趨勢與指向,如民族文化借助互聯網這一有效平臺,獲得了文化再生與文化再造的機會。另外,民族文化借助網絡媒介可以獲得經濟利益,同時在商品交往過程中,傳播與推廣了本民族的文化,文化成了一種獨特的經濟資源,這些都對少數民族形成積極的民族認同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互聯網本身所具有的匿名性特征,指點江山、討論政策,易引起一些負面效應,這在無形中強化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識,同時也削弱了他們對國家的認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互聯網;民族認同;傳統媒體;公民意識

一 問題的提出

認同這一問題最早由弗洛伊德在心理學領域展開研究,隨著社會的進步、政治與民族的多元化、認同問題得到更多的學者關注,采用不同的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回應與審視,引發了關于認同問題研究的熱潮。本文主要關注在互聯網媒體視閾下民族認同的內容、特征,以及互聯網對民族文化的影響。進而探討少數民族利用互聯網等電子媒體在少數民族的民族認同中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大眾傳媒在推動經濟發展、政治文明、社會進步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眾傳媒是傳播政治認同、維系民族認同的最重要的平臺與工具。大眾傳媒在形成共識、號召公眾、增強凝聚力、形成和推進合法化的社會變革,促進社會的向前發展等方面都承擔著極為重要的責任。大眾傳媒傳遞給公眾的價值、態度、信仰與認同,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心理與行為的反應,甚至是整個心理變化過程。[1]

二 研究方法

如果你理解傳播,你就理解了這個時代。隨著媒介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不僅豐富了媒介文化傳播的內容,而且改變了人類文化傳播的形態。媒介正逐漸滲入我們的生活中,拉近了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距離?!巴ㄟ^時——空分離和時——空凝縮,‘地球村’應運而生。一方面是本土生活越來越受到遠處事件的‘遠距作用’;另一方面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意識異常凸顯。我們——他者、本土——異邦、民族性與世界性等范疇,不再是抽象的范疇,而是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盵2]

(一)樣本選擇

“僚人家園”這個全國最大的壯族門戶網站,被視為“僚人家園——壯族、布依族、岱儂族的共同論壇。這個網站始于2007年,發展到今天,“僚人家園”聚集了4萬多的壯族網民。他們以“僚人家園”作為促進交流、加強溝通、傳承文化的有效平臺,以僚人語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紐帶,開拓廣泛合作的渠道;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僚區語言文化保護傳承、經濟長足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為目的,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

(二)內容分析

“僚人家園”是壯族網民自發組建的一個宣揚本民族文化的媒介平臺,內容涉及到民族情況、民族語言、民族宗教、民族服飾、民族飲食、民族習俗等等方面的內容。這對于了解和傳承壯族民族文化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效應。我們知道,民族是建立在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的經濟生活、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理素質等特征的基礎之上的。在這其中,民族語言、民族文化、民族意識成為識別與判斷民族身份時的最為重要的幾個維度?!傲湃思覉@”中有很大一部份內容涉及到了這幾個方面的內容(見下表):

表1 “僚人家園”網貼統計表

三 互聯網在民族文化中的功能與作用

(一)民族文化的宣揚與保護

因為之前沒有專門的壯語頻道或是壯語電視臺,人們了解與學習壯語主要依靠父母或是長輩。在這網站建立之后,他們把這一網絡平臺當作學習與推廣壯族語言及文字的最為重要的媒介平臺。一些網友自己制作語言、文字教程課程視頻以供其他網民下載學習與交流。其中也有相當部分在積極探討傳承與保護民族語言的有效途徑時取得了比較一致的看法:呼吁政府建立專門的壯語頻道或是壯語電視臺。我們曾在這個網站上做過調查和訪談,從我們統計中也可以直觀的看出“家園”已經成了壯族網民宣揚與傳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平臺。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關注的領域也比較廣。主要包括語言、文字、風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化學術等方面。在這一方面,尤其是語言、文字與文化學術方面的引發的關注與討論最為常見。我們的訪談也表明語言文字這一民族身份最重要的標識是他們最為關注的焦點。隨著現代化社會的高度發展,任何一個民族都深入卷到這一發展大潮中,一方面他們渴望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能帶來本民族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另一方面,融入現代化社會進行交流與交際,這就不可避免的帶來了民族語言的消亡。有網民說:“即使他們自己在一起,也不怎么說本民族的語言了,就是在家里,父母與孩子也不怎么說本民族的語言,尤其是住在城里的人家?!?/p>

他們希望媒介在傳承與保護民族語言、民族文化時能發揮作用,受訪者認為在現代社會依托于民族語言上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步消逝,呼吁政府與媒介介入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其中一個網民說:“現在沒有專門的壯語頻道,我們希望有關部門建立壯語頻道來專門教授壯族語言?!绷硗庖粋€在新疆上學的廣西壯族大學生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說:“在農村,很多農民朋友都不聽不懂漢語,看電視就是看畫面,或許是為了讓電視通一下電,壯語電視頻道對他們了解國事家事絕對有好處?!盵1]

另外,從這個論壇的宗旨也可以看出壯族網民對建立壯語頻道的急切性。這個論壇的管理者也認識到大眾傳媒對于保護與傳承民族語言及其文化的重要性。從“僚人家園”的章程來看,促成僚語電視頻道、電臺頻道的開通,促進僚文新聞、雜志、網絡等媒體體系的形成,最終促進僚區社會各個層面僚語文字的應用和繁榮,是這個論壇的首要目標。

(二)論壇的商業功能——民族文化的商業價值

從我們的統計來看,這類民族文化主要集中在一些有形的物質文化符號上,如壯族民歌制作成光盤,帶有民族文化印跡的民族服飾、食品、特產和一些精巧的手工藝品等。這些民族符號借助網絡平臺獲得了文化再生與文化再造的機會,獲得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很好地傳播與推廣了本民族的文化。如民族民歌,一些喜歡唱歌的網民不斷的推介民歌音樂,同時也在這個網絡社區介紹與推廣自己,希望借助這個平臺來宣傳自己,同時對本民族的民族文化起到一定的推廣與宣揚作用。

民族文化只有在發展中傳承,在保護中傳承。只有民族文化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利益,只有少數民族能從民族文化中獲得利益時,他們才有可能自覺的進行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所以如何在少數民族文化與少數民族利益兩者之間進行平衡就顯得至關重要。只有保證少數民族的利益,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對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的自覺性。我們的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利益的考慮,把民族文化的創造者少數民族排除在外,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容易引發民族沖突與民族矛盾,不利于民族團結與社會穩定。曾有學者激進的認為政府的不介入就是對民族文化最大的保護。雖然說得有些片面,但也有一些道理。政府往往把民族文化當作發展當地經濟的一道特色菜,并沒有把發展民族文化作為最首要的目的。

(三)論壇的集聚功能——民族認同得到了強化

由于中國的媒介都是由政府管控的,長期以來,少數民族沒有溝通、表達、了解的媒介平臺。隨著媒介技術的進步,一些少數民族的知識分子出于傳承與保護本民族文化的目的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網站。諸如“xx家園”、“百度貼吧”等網站與論壇。

他們依附于這些網站傳播民族文化的同時,也在討論國家的公共政策。這些政策大多關于各少數民族利益的政策,如教育政策、計劃生育政策、經濟發展政策等等,討論這些政策究竟給他們帶來了怎樣的利益與影響。

在這些論壇與網站中少數民族網民不僅僅是討論他們個人的問題,而有些議題是關乎到國家的公共政策與公共事務。這些政策有著他們共同關注的焦點,由此有了共同的話題,也正因為這些共同的

關注點與意見,強化了他們的族群認同。

這些問題的解決從理論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依靠個人的力量沒有辦法解決的。因此,討論和一些看似像發牢騷的話成了一種共同發泄沮喪情緒的方式,同時這些評論和討論還在社群中起到了團結、調侃、諷刺與娛樂的作用。[1]

應該說,“經濟全球化的強勁滲透力量,使得地緣政治和區域經濟共同體進一步復興和崛起,而信息、網絡、通信及交通的全球化的發展則更有效地促進了地緣意識、族群或民族認同意識,文化認同意識的強化趨勢,公民身份與國家認同意識出現了削弱、分化的現象?!盵3]

四 反思:互聯網對少數民族及其民族認同的影響

(一)加強對少數民族媒介人員的培養與培訓

由于傳統媒體中少數民族常常缺席,而傳統媒介的編輯、記者由于不了解與理解少數民族文化,也因此帶來對少數民族文化誤讀與膚淺表達。同時由于在媒體中缺少少數民族自己的編輯與記者,媒介在表達與呈現少數民族時并不會將少數民族的文化置于核心的位置。如廣西電視臺的壯語節目,一是時間短,二是時間晚,三是僅僅限于語言的傳授??梢哉f這樣的節目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的。因此,要保護文化的多樣性發展,必須要有多樣化的媒介編輯隊伍。這樣對民族文化內容的多樣性、深刻性、意義性才能發揮最為關鍵的作用。

在媒介內容實踐中,一些民族地區一般都有建立自己的媒介平臺。但由于這些土著精英沒有掌握現代媒介技術,本民族的學者與知識精英是被媒介排除在外的,即使有,也是剛畢業少數民族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缺乏系統、深入的了解與把握。這樣的民族產品是不大可能受到歡迎的。因此就容易形成媒介對“他者文化”的“他者”表達。

(二)學者充當輿論領袖的角色

在我們對樣本進行統計時發現:本民族的文化本民族的學者與專家最有發言權,也最受網民的歡迎。在“僚人家園”里許多網民自覺建立了本土學者對本土文化推介的專欄。這些學者或是資深專家、或是剛涉入該民族研究的初學者,都能得到他們最大程度的歡迎與尊崇。

在媒介領域如果能夠發揮這些學者尤其是本族專家的作用,讓他們充當輿論領袖,引發輿論、引導討論,把握方向,傳播的效果可能會大不一樣。

(三)新舊媒介“雙管齊下”

上面已經論述到媒介技術的變化帶來了傳播格局、傳播關系的改變與變化。很多學者也對網絡的多元化表達陳述了自己的擔憂。由于技術的原因,網絡并沒有界線與界限。它改變了時空結構,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傳受關系。原先建立在地理結構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也隨之而改變。造成了身與心的分離,由于身的不在場,網民自由言說、大膽表達,去中心化成了網絡表達中最主要的表征。這樣也最容易促成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進一步發展?;ヂ摼W上的許多討論小組都是通過一種共同的認同感而團結在一起的,因此,“一種可能合理的假設是,類似于互聯網的環境很可能造成群體極化的強烈傾向,因為群體成員感覺到群體的某種認同感”。[4]

任何一個社會與國家都需要有核心價值觀、主流意識形態。只有這樣才能指明方向,引導輿論。只有充分肯定與發揮傳統媒體的這些傳統優勢。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地處邊疆的少數民族接觸、了解到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主流價值、主流文化等等,國家認同的產生與發展,大多是大眾傳媒宣傳與教育的結果。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傳統媒介的引領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意識形態宣揚的有效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媒介技術的進步,信息傳播已呈多樣化、多元化表達的趨勢。了解與授信息的渠道與平臺并不僅限于某一個單一的平臺,所以融合或是整合傳播就成了當下最主要的傳播趨向。因此,要凝聚共識、協調行動,強化國家意識,只有通過新舊媒體統一戰線、協調立場、制造共同話題進行議程設置,這樣才能避免公民與社會之間的認知產生沖突的矛盾,進而才能更好的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強化國家認同。

(三)公民意識的培育與培養

公民意識是公民個人對自己在國家中所處地位的自我認識。其主要包括參與意識、民主意識、責任意識與法律意識。要在社會中形成共識、達成共識、整合社會輿論,加強公民意識的培育與培養才是正確的做法。

媒介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與社會、人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傳統社會中的傳播關系與格局也因此而改變,進而改變了傳受之間的關系,網民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生產者、信息意義的制造者。同時由于網絡的匿名性也規避了網民言論的風險,網絡雖然在最大程度上賦于了網民言論自由的一個全新的空間,但同時也遮蔽了網民對社會、對國家應有的責任。因此,要對公民進行公民意識的培育與培養,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公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建言獻策,強化他們的社會認同與國家認同感。而另一方面,要加強網民的法律意識與社會責任意識的教育,讓其理性發言,審慎表態。

[1]楊惠林.大眾傳媒與壯族的民族認同[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2][美]約翰·菲斯克.電視文化[M].祁阿紅,等譯.北京:商務印刷館,2010.

[3]祁進玉.群體身份與多元認同[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296.

[4][美]曼紐爾·卡斯特.網絡星河:對互聯網、商業和社會的反思[M].鄭波,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04.

[責任編輯張燦邦]

The Internet under the Thinking of National Identity——“ZHuangzu People Home”, for example

YANG Hui-lin,ZHU Zhen-hua
(Humanities college of Hong he university,Yunnan Mengzi,661199,China)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rne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thnic identity of ethnic minorities,mainly involves the content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Internet presents how trends and pointing,Such as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platform effectively,get the chance to cultural regene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addition,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aid of network media can obtain economic benefits,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commodity exchanges,commun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e,culture is a unique economic resources,these are ethnic identity of ethnic form positive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However,due to the anonymity of the Internet itself characteristics,scale,to discuss policy,easy cause some negative effect.This is virtually strengthened the nation’s national consciousness,it also weakened the country’s identity,must cause enough attention.

Internet;National identity;The traditional media;Civic consciousness

G206

A

1008-9128(2015)05-0075-03

2015-01-23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大眾傳媒與滇南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構建研究(14YJC860033)。

楊惠林(1976-),男,云南曲靖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新聞理論、媒介與民族文化傳播。

猜你喜歡
壯語家園網民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的家園
家園
壯語電視新聞制作創新探析
尋找失落的家園
網民低齡化 “小網蟲”的明天誰來守護
壯語故事會引人入勝
有關公路,網民有話說
綠家園
云南河口壯語地名的語言文化解讀
壯醫常見病癥名稱考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