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的認知研究

2015-02-28 11:06馬楊娟
現代語文 2015年21期
關鍵詞:心智虛構主體

□馬楊娟

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的認知研究

□馬楊娟

運動事件包含運動主體、背景、運動和路徑四個內部組成部分,還包括方式和原因這樣的外部伴隨事件。通過對延伸路徑虛構運動和真實運動的語義成分進行對比,探討兩種運動之間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產生的原因。研究虛構運動大大豐富了認知語義學和認知語法的研究,使英語中的運動事件系統更加完整。

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真實運動語義成分

一、引言

Talmy在TowardaCognitiveSemantics(VolumeΙ):ConceptStructuringSystems和TowardaCognitiveSemantics(VolumeП):TypologyandProcessinConceptStructuring這兩部專著中提出了兩個重要概念:虛構運動(fictive motion)和運動事件(motionevent)。通常我們所理解的運動事件本身包括真實運動和虛構運動。但筆者認為,Talmy提出的運動事件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真實運動,未將虛構運動考慮在內。真實運動真實存在,以靜止的物體為參照物;而虛構運動則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它以心理空間的方位運動或變化來描述物理空間中靜態物體的方位。例如:

(1)Theroadrunsalongthecoast.(Matlock,2004)

(2)Therocksliddownthehill.(束定芳,2008)

例(1)和(2)均以無生命的物體作為敘述的主體。但通過分析可知,例(1)中的道路是不可移動的,之所以用運動動詞對其進行描述是因為以人的視線焦點的移動來看道路,其實并未產生真實運動。例(2)中巖石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滾落下山,其位置由山上移動到山下,發生了真實的運動。

二、虛構運動的提出

人類語言具有主觀性和客觀性,這直接決定了語言表達中真實和虛構的存在。事物的狀態有兩種:運動與靜止。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可知靜止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運動狀態。因此,理論上存在四種不同形式的語言表達,即真實靜止、虛構靜止、真實運動、虛構運動。目前國內學者李福印、嚴辰松、李雪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真實運動(即運動事件)的研究,對虛構運動的研究則不足。

Talmy(1975)首先注意到這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并命名為virtualmotion,之后又對其進行了更加系統而深刻的研究,并將其更名為fictivemotion。Talmy(2000)認為,虛構運動是指以動態事物為基本參照點的結構來系統而廣泛地描述靜態場景的語言現象。他指出虛構運動是語言描寫的普遍現象,并對虛構運動進行了系統地分類研究。根據運動路徑的特點,可將虛構運動分為以下六種:發散路徑型(emanationpaths)、圖形路徑型(patternpaths)、相對框架運動型(frame-relativemotion)、臨現路徑型(adventpaths)、指示路徑型(accesspaths)和延伸路徑型(co-extensionpaths)。Talmy指出,虛構運動的產生源于客觀世界中的真實運動在人們認知域上的投射。他以人的感知能力為基礎,把虛構運動現象界定為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一個確切動體沿著某一路徑進行某種形態的運動,而這一運動本身在認知主體可感知的限度之內。

Langacker(1987)用心理掃描(scanning)理論解釋虛構運動現象。他認為,概念化主體通過對事物進行心理掃描來建立該事物的概念化,而該事物的物理位置其實是保持不變的。但概念化主體并未察覺到自己是在一個自己想象的路徑上移動,在這個過程中概念化主體的角色完全是主觀的,因此以“主觀位移”命名。Fauconnier(2002)把虛構運動解釋為真實運動在靜態空間關系上的投射,即動態和靜態兩個空間概念整合的過程。Matlock(2004)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了英語虛構運動的表達過程。目前國內學者對虛構運動的研究處于介紹、引進國外理論的階段,并在此基礎上對英漢兩種語言在虛構運動表達方面進行了對比研究,但對這一現象的稱呼不統一。例如,李雪(2009)稱之為“想象性運動”;范娜(2011;2014)稱為“虛構運動”和“虛擬位移”;李秋楊(2012)稱為“虛擬位移”。在充分了解運動事件的基礎上,本文主要探討了真實運動與延伸路徑虛構運動之間的語義成分的差異以及認知視角下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產生的原因。

三、真實與虛構運動

(一)運動動詞的詞匯化模式

Talmy(1985;2000)指出,運動事件包含了運動主體、背景、運動和路徑四個內部組成部分,還包括方式和原因這樣的外部伴隨事件。運動主體和背景往往通過名詞或名詞短語等名詞性成分來表現;而其他語義成分,如運動、路徑、方式和原因,則是通過動詞(運動動詞和附加語)來體現。他根據運動動詞的認知要素或語義成分總結并歸納出三種詞匯化模式類型。第一種類型:運動+方式/原因,例如英語中的“run、walk、push、blow”等。這類動詞通常被稱為“方式動詞”。在運動事件描述中,其路徑需要借助于附加語,即介詞、副詞等小品詞來表現。絕大多數印歐語言(羅馬語除外)屬于這一類型,英語最為典型。第二種類型:運動+路徑,例如英語中的“enter、ascend、descend”等,這類動詞通常被稱為“路徑動詞”。屬于這一類型的語言有法語、羅馬語、日語、韓語等,以西班牙語最為典型。第三種類型:運動+運動主體,英語中此類動詞的數量較少,如“spit、rain、snow”等。Atsugewi和Navaho語也屬于此類型。

(二)真實與虛構運動的語義成分對比

根據Talmy(2000)對運動事件的描述,可知:絕大多數真實運動中包括運動主體、背景、路徑和方式。那么這些語義成分在延伸路徑虛構運動中是否都能得以體現,真實運動與延伸路徑虛構運動間到底有何差異呢?

1.焦點能否移動

真實運動中的運動主體具有移動性,既可以是有生命的人和動物,也可以是無生命的石頭、鉛筆等可移動的物體;而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的運動主體均為無生命且不具有移動性的物體,如山川、河流、道路、建筑物等。而且根據李秋楊(2012)的研究可知,虛構運動的主體可分為現實位移主體和假設位移主體兩種。例如:

(3)Thepencilrolledoffthetable.(Talmy,2000)

(4)Ithrewthepencilintothegarbagecan.(自擬)

(5)ThetrailgoesfromElPortaltoYosemite.(Matlock,2004)(延伸路徑虛構運動)

2.背景能否移動

就背景而言,真實運動的背景是靜止不動的,而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的背景既可以是靜止不動的,也可以是運動的。例如:

(6)Thenapkinblewoffthetable.(Talmy,2000)

(7)Thefencegoesfromtheplateautothevalley.(Talmy,2000)(背景運動)

(8)Thetunnelgoesthroughthemountain.(自擬)(背景靜止)

3.動詞中有無“路徑”

根據Talmy的CognitiveSemantics(VolumeП):TypologyandProcessinConceptStructuring,我們可知真實運動中使用的運動動詞可分為三類:運動+原因/方式、運動+路徑、運動+主體。由此可見,真實運動在表達時,路徑可有可無。而Matsumoto(1996)發現英語延伸路徑虛構運動表達中的路徑信息必須要表達出來,如果運動動詞不包含路徑信息則必須用一定的副詞或介詞短語來表現,否則句子不成立。例如:

(9)Thebottlefloatedalongthecanal.(束定芳,2008)(包含路徑信息)

(10)Ispatintothecuspidor.(束定芳,2008)(不包含路徑信息)

*(11)Theroadbegantorun.(Matsumoto,1996)

(12)Theroadbegantorunalong/straighttheshore.(Matsumoto,1996)

4.動詞中有無“方式”

真實運動中的運動動詞本身可以包含方式,若運動動詞不包含方式,但想表現出來,可通過在句中添加介詞短語等手段來表現運動的方式。而描述延伸路徑虛構運動時,若運動動詞為方式動詞,則表達不成立;除非該方式動詞包含了一定的路徑信息,例如“ramble、wander、roam”等方式動詞本身包含了路徑信息,因此可用于虛構運動中。例如:

(13)Itrainedinthroughthebedroomwindow.(束定芳,2008)(不包含方式)

(14)Therockrolled/slid/bounceddownthehill.(束定芳,2008)(包含方式)

*(15)Theroadwalks/speeds/hurries/stridesthroughthepark.(Matsumoto,1996)

(16)Thepathrambles/roams/wandersthroughtheforest.(Matsumoto,1996)

四、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產生的原因

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的產生主要涉及人的心智路徑、心智掃描和視線焦點的運動過程。本節將從這三方面來探討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產生的原因。

(一)心智路徑與心智掃描

R.W.Langacker(2008)在CognitiveGrammar:A BasicIntroduction一書中區分了兩種心理掃描能力:順序掃描(sequentialscanning)和總體掃描(summary scanning)。他在書中將順序掃描定義為一種認知處理方式,其中一系列狀態的表征方式呈順次轉換,其本質是非累加性的;而總體掃描則被定義為一種認知處理方式,其中各成分狀態以累加性方式激活,由此一個復雜結構的各個側面呈共存同現狀態。順序掃描與總體掃描的本質區別在于對事件進行心智處理時是測定時間的方式不同,即對應于某一場景不同部分的掃描事件是同時激活的還是順次激活的。

延伸路徑虛構運動本身是不存在的,之所以能夠存在的一個原因是客體參與其中,并對不具有移動性的位移主體進行心智掃描,形成心智路徑。以“Theroadbeganto descend.”為例,利用Langacker的“心理掃描”來分析:路本身是靜止不動的,但客體對其進行了心智掃描,并在心理上形成了一個心智路徑,感覺到路開始為下坡路,因此產生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筆者認為,順序掃描和總體掃描雖有區別,但在延伸路徑虛構運動中,客體在進行心智掃描時將這兩種方式結合從而產生了虛構運動,并在心中形成了不具有移動性的位移主體的運動路徑。

(二)視線焦點的轉變

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的運動主體既可以是虛擬想象的,也可以是實際存在的。運動雖然是虛構的,但實際上卻有明顯的感知依據,這一感知依據主要來自于人的視覺。李秋楊(2012)根據虛構運動的視覺體驗和觀察者是否參與到運動事件之中的關系將虛構運動分為三種情況:主體參與的虛構運動、主體缺位的虛構運動和視角變化產生的虛構運動。本文主要討論的是第三種——視線焦點變化產生的延伸路徑虛構運動。

Bolinger(1988)認為語言植根于人的身體動作,人類有聲語言的發展有很多在最初階段跟身體,特別是和視覺感知密切相關??臻g和視覺經驗在形成其他認知概念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最初就是空間和視覺的動物”(Langacker,1987)。由此可見,視線在運動中具有重要作用。筆者認為,之所以會有真實運動和虛構運動是由于二者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即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的描述者從不同的視角來看不具有位移性的物體。觀察者以自己的視線焦點為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的背景,使得主體隨著客體視線焦點的移動,發生位移、產生運動。雖然運動實際上并不存在,但這毫不影響人們感受它的動態效果。

五、結語

本文主要通過將真實運動和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的語義成分進行對比,從而找出兩者之間的差異。其中,主要的差異在于延伸路徑虛構運動中的路徑信息是不可或缺的,而方式信息被排除在外,除非其中包含一定的路徑信息;真實運動的背景是靜止不動的,而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的背景既可為靜止不動的,也可以是運動的。筆者在此基礎上從心智路徑、心智掃描和視線焦點的角度分析了延伸路徑產生的原因。筆者認為對延伸路徑虛構運動的研究大大豐富了認知語法和認知語義學中的運動事件,使其更加完整,也為運動事件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1]Bolinger,D.AspectsofLanguage[M].NewYork:Harcourt BraceJovanovich,1988.

[2]Fauconnier,G.&M.Turner.TheWayweThink:Conceptual BlendingandtheMind'sHidden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Books,2002.

[3]Langacker,R.W.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Vol.1 &2)[M].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87.

[4]Langacker,R.W.Concepts,ImageandSymbol:TheCognitive BasisofGrammar[M].Berlin:MoutondeGruyteer,1990.

[5]Matlock,T.Fictivemotionascognitivesimulation[J]. MemoryandCognition,2004,(32):1389-1400.

[6]Matsumoto,Y.SubjectivemotionandEnglishandJapanese verbs[J].CognitiveLinguistics,1996a,7,(2):183-226.

[7]Matsumoto,Y.Howabstractissubjectivemotion?A comparisonofcoveragepathexpressionsandaccess pathexpressions[A]InA.E.Goldberg.Conc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andLanguage[C].Stanford.CA:CSLI Publications,1996b:359-373.

[8]Talmy,L.TowardaCognitiveSemantics:ConceptStructuring Systems[M].Cambridge:TheMITPress,2000.

[9]Talmy,L.TowardaCognitiveSemantics:Typologyand ProcessinConceptStructuring[M].Cambridge:TheMIT Press,2000.

[10]范娜.英語延伸路徑虛構運動表達的路徑及方式[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06-109.

[11]范娜.漢英指示路徑虛擬位移對比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1):15-19.

[12]李秋楊.“以動寫靜”——虛擬位移事件的主觀性體驗[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2,(1):71-75.

[13]李秋楊,陳晨.虛擬位移表達的空間和視覺體驗闡釋[J].當代修辭學,2012,(2):46-52.

[14]李雪.英漢語言表達中“想象性運動”的認知闡釋[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9,(2):130-135.

[15]束定芳.認知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馬楊娟浙江杭州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311121)

猜你喜歡
心智虛構主體
《發現大腦:誰開啟了我們的心智之旅》書評
默:從人生態度到審美心智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虛構
虛構的鑰匙
融媒時代,如何正確地“非虛構寫作”
技術創新體系的5個主體
甘露珠寶 匠心智造,創新引領未來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懷舊風勁吹,80、90后成懷舊消費主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