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讓語文教學綻放異彩

2015-03-02 09:09張紹清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胡家回族學校吉林長春130500
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15年6期
關鍵詞:熏陶多媒體情境

張紹清(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胡家回族學校,吉林 長春 130500)

信息技術讓語文教學綻放異彩

張紹清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胡家回族學校,吉林 長春130500)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使其憑借其特有的形象性與感染力,給課堂注入了許多鮮活的血液。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課件,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的效果,使學生耳目一新,真正進入視覺、聽覺與觸覺等多種感官并用的情境,讓語文教學煥發了新的生命活力。

一、真實情境,讓語文教學浸染學生情感

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生強烈探求欲望的“敲門磚”?!扒橐晕镞w,辭以情發”,“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說明“境”與“情”的關系。通過多媒體創設與課文有關的情境,可增強學生學習的情趣,使學生受到“情”的渲染,達到情感的共鳴。如教學《匆匆》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匆匆”的含義,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讓學生受到情感的渲染。教學開始,用多媒體放一段學生們從一年級到五年時各種活動的照片(入隊、班會、隊會、大課間、六一節演出、校運動會、軍訓等等活動),讓學生說說看過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們說:“我感受到了我們的日子過得很快樂,讓我們很留戀,但是它再也回不去了”;“我覺得五年的時光過得很快,匆匆而逝”……同學由自己的切身體驗理解了“匆匆”的含義,“情”就被直接而有效地渲染了,那么學生對“文”的領悟就會真切而深刻。

二、范讀聲音,讓語文教學熏陶學生的朗讀

語言文字作為客觀世界的符號,具有抽象性、概括性。任何語言在有聲的世界里都是有溫度的、有感情的。有些文章的內容運用多媒體課件的音頻能夠恰如其分地浸染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范讀的情感基調中感受文中表達的情感,能夠很好地熏陶學生朗讀感悟能力,能夠恰如其分地彌補語言文字的不足,為語文教學提供聲情并茂、視聽結合的客觀世界的表象,將抽象、概括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具體、可感的東西,使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聯系,化難為易。執教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一課時,這篇文是很好地用虛聲來讀的范例。說實話,作為語文老師,有時我們的朗讀水平不是很好的,我就用信息技術下載課文范讀的視頻,反復讓學生聽三遍,學生們就受到了熏陶,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從而也就能夠很好地把握文章讀的基調。會讀了,同學們也就會感悟了,能夠感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了,同學們讀得就更好了。整篇文章在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讀中達成了教學目標。

三、形象感知,讓語文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名家的優美散文,這些散文所描繪的畫面,有些是學生熟悉的,而更多的是學生未曾謀面的。由于地域的原因,像這樣的文章僅靠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有限的想象難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學生美的熏陶也是膚淺而無力的。因此在教學中,可充分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例如,在教學宗璞的《西湖的綠》時,我就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在“雨中的印記”的音樂中欣賞西湖十大勝景,讓學生“雨中訪靈隱、漫步蘇堤、花港觀魚”的視頻中領略西湖與眾不同的綠。讓語文教學充滿景的震撼、聲的召喚、文的感染,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感受美,繼而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利用信息技術理解突破教學中的難點,使教學中的難點迎刃而解了。

四、展示自我,讓語文教學促進學生預習

要學會學習,必須首先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預習習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教師們在課堂教學前先向學生布置一系列相關的任務,很多同學都會借助互聯網、多媒體資料等來查找,在查找的過程中,學生就有了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如此反復,使學生逐步養成課堂預習的習慣,與此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查找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學習《田園詩情》《長城》 《三峽之秋》 《林?!?《九寨溝》 《桂林山水》《頤和園》等文章時,課前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課上網收集資料,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制成ppt,然后到課堂上匯報。這樣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興趣濃厚地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課堂上同學們也都充滿自信地踴躍展示自己的作品。這也符合了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p>

張紹清,吉林省吉林市九臺區胡家回族學校校長,小學高級。研究方向:中小學管理。

猜你喜歡
熏陶多媒體情境
用藝術熏陶家風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藝術熏陶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如此熏陶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護患情境會話
護患情境會話
古箏走進課堂 接受民族音樂熏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