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模式探析

2015-03-19 14:03張晁賓庹繼光
新聞愛好者 2015年1期
關鍵詞:辟謠謠言受眾

□張晁賓 庹繼光

當前,網絡謠言肆意傳播,極大地損害了互聯網安全環境,也損害了媒體的輿論引導力。面對謠言,只有及時辟謠,才能有效凈化網絡環境,保障他人合法權益和互聯網公共安全。2013年8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這些網絡名人提出了網民應遵守的七項原則,業界稱之為“七條底線”。它的出臺,意在引導公民理性上網、逐步杜絕網絡謠言的產生。但是,人們不可能指望“七條底線”能在短時期內徹底消除網絡謠言,辟謠平臺的構建和完善仍然是網絡謠言治理機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環節之一。

從2013年開始,國內多地嘗試采用平臺聯盟的形式,通過優勢互補、信息整合進行辟謠,如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浙江媒體網站聯合辟謠平臺、河北網絡辟謠平臺、內蒙古網絡辟謠平臺、新疆互聯網辟謠與舉報平臺、湖南省互聯網辟謠平臺等,其中湖南省互聯網辟謠平臺于2014年8月20日正式成立,宣稱自己是“國內第一個集論壇、微博、微信等傳播渠道于一身的辟謠平臺”,開通后將擔當起涉湘“網上謠言粉碎機”的重要職能。本文將以湖南省互聯網辟謠平臺為例,分析辟謠平臺如何在網絡謠言治理方面充分顯示其優勢,同時針對其存在的缺陷提出自己的管見。

一、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的架構

(一)不同傳播渠道和終端的聯合

謠言是一種特殊的輿情,它是指某些信息在未被證實之前,大量、肆意、廣泛地傳播,并伴隨著虛假、炒作等特點,給社會帶來負面輿論環境的傳播現象。網絡謠言已成為社會公害,不僅損害社會誠信,破壞公共秩序,影響正常社會生活,而且嚴重干擾網絡傳播秩序,直接危及到我國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在此背景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它能夠構建起技術手段聯合、資源共享的平臺,可以快速地、深入地打擊網絡謠言。

當前,新媒體逐漸成為網絡謠言新的擴散空間。新媒體的發展,使得謠言的生產具有集聚化特點,謠言的傳播具有裂變式、廣泛式、快速式的特點。2013年9月底,中國社科院中國輿情調查實驗室在北京、上海、廣州、沈陽、武漢等五個城市所做的關于整治網絡謠言輿情的專項調查顯示,公眾接觸網絡謠言的最主要渠道是網絡論壇和微博,其次是QQ聊天、微信、人人網等社交網絡。[1]這說明,當前網絡謠言日益呈現社會化傳播特征,謠言傳播渠道廣,涉及網站、論壇、微博、微信、郵件等,謠言通過不同的傳播渠道和終端傳播,已經彌漫了整個網絡空間。

目前,國內各網絡聯合辟謠平臺大都針對謠言傳播的不同渠道,設立了相對應的辟謠欄目,如湖南省互聯網辟謠平臺針對網絡論壇、微信、微博等不同的傳播渠道,分別進行不同的分層辟謠,而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還針對手機傳播渠道,開設手機垃圾短信的辟謠欄目,新疆互聯網辟謠與舉報平臺還開設暴恐音視頻舉報頻道等。

由此可見,治理網絡謠言需要實現各種不同傳播渠道之間的聯合,全方位查找謠言的傳播渠道和源頭,并在第一時間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辟謠,已然成為各地網絡辟謠工作機構的共識。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聯合多家傳統報紙媒體和北京電視臺《一辨真偽》節目形成互動,新疆互聯網辟謠與舉報平臺主要以漫畫新聞和暴恐音視頻舉報臺為特色,河北網絡辟謠平臺更是以地區劃分式公布河北省各地舉報電話,而浙江媒體網站聯合辟謠平臺以深度調查謠言視頻為特色,湖南省互聯網辟謠平臺則將謠言以統一的形式進行匯集,再以統一的數據在平臺上進行呈現。

(二)不同媒體和社會組織的聯盟

眾所周知,大量的謠言滋生與公共事件和突發事件有關,從一定程度上說,辟謠實際上是辟謠信息和謠言在爭搶傳播時間,辟謠信息如果能趕超謠言的傳播,便能快速遏制謠言的傳播和蔓延。而要想盡快發布辟謠信息,必須各部門進行合作、共享,才能節約處理謠言信息的時間,提高辟謠的效率,人民網此前曾提出辟謠的“黃金四小時”原則,而許多人認為辟謠信息應當更加迅速。

目前,各地陸續建立的辟謠平臺均以媒體聯合和媒體聯盟為基本特征,合作方包括網絡管理部門和各種形式、類別的媒體等,彼此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及時共享線索,協同調查,迅速消弭謠言的傳播空間,構筑起有效的網絡謠言防堵體系。

二、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的優勢

(一)多樣的辟謠形式,培養網民理性思考,自主消解謠言

傳播謠言的網民具有理性思考因素缺失的特點,這種缺失包括三個方面:1.缺乏社會責任意識,忽視了謠言信息對社會公共秩序造成的影響的思考。比如,本來不相信謠言的人,在謠言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即使明知是謠言,也會參與謠言的傳播,甚至會添油加醋,使謠言更為“合理化”,以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對謠言將信將疑的人,當謠言與自己無關時,可能會將謠言作為談資,無意中對謠言進行傳播,不相信謠言的人也會變成謠言的傳播者。2.欠缺道德素養意識。如相信謠言的人,往往在謠言與自己的利益相關時,表現出巨大的傳謠熱情,準備用公眾的力量捍衛自己的利益?;蛘咴谥{言與己無關時,表現出一種幸災樂禍的心理。3.缺乏獨立思考意識。從眾心理往往帶給人們相信謠言的壓力,當周圍的人都相信某個謠言時,一個人通常被迫隨波逐流,以證明自己與周圍人的一致性,這種從眾心理往往導致謠言的擴散。

因此,只有提高公民的理性思辨能力,才能改變受眾的信謠心理因素,從而轉變傳播謠言的心理機制,遏制住謠言的擴散和傳播。

當前,網絡上的信息魚目混珠、真假難辨,面對海量的信息,受眾具有盲目性。辟謠信息要提高在第一時間的有效傳播,除了辟謠信息的真實性、證據性之外,還要創新形式,吸引更多受眾眼球,及時將受眾的注意力資源由謠言傳播轉移到了解辟謠上來。

目前,國內辟謠方式一般采用在官方網站、官方微博發布辟謠信息和處理重大事件結果,或者采用電視直播的形式,播放辟謠消息和證據的取證過程。不過,這些信息和視頻是碎片化的、分散的,有的信息還有官話、套話的特點。

相比之下,湖南省互聯網辟謠平臺利用平臺共享的優勢,紅網負責網頁設計、內容搭建、數據整合,新浪湖南負責微博辟謠,騰訊大湘網負責開辟國內首個微信辟謠渠道,華聲在線、金鷹網、星辰在線、尚一網、衡陽新聞網、鳳凰網湖南頻道提供辟謠信息。在辟謠方式上,整合了圖片、視頻、文字、數據、圖標、漫畫等形式,以豐富的姿態吸引著各種受眾的喜好。如2014年8月18日,針對網傳玩手機致癌的謠言,在標題的連接上采用漫畫的形式恰當地解釋了該謠言的核心內容。

(二)多渠道把住謠言源的關口,遏制網絡謠言的群體聚集和事件

網絡謠言是網絡群體性事件形成的主要誘因,網絡謠言對網絡群體性事件具有催化作用,對網絡謠言的治理與引導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安全。[2]因此,治理網絡謠言要深入網絡聚集的群體。

當前,微博、微信的隨機性較強,主要以單向關注的弱關系為主,易于人群的集結。弱關系成為網絡社區的核心關系。[3]可見,網絡謠言的傳播具有群體性擴散的特點,隨著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廣泛使用,這些平臺已經成為人們結交朋友、鞏固人際關系的重要工具,但社交媒體中形成的朋友圈經常也是謠言群體傳播擴散的基本群體,而朋友圈的謠言擴散,易于激發群體性事件。

目前,網絡群體謠言的傳播通常是復合式和組合式的,大眾媒體和網絡構筑起交叉旋渦,推動了一些謠言急速在社會上傳播,而要遏制群體性謠言的傳播,就必須從源頭上遏制住謠言。但網絡作為開放的網狀傳播系統,缺少嚴格的選擇和信息監控,一直缺少像傳統媒體一樣的“把關人”,這是導致網絡謠言等不實信息和虛假信息能夠廣泛自由傳播的主要原因。

因此,各媒體要強化媒體“把關人”的角色意識,增強媒體社會公器意識,規范信息制作、強化內部監管機制。特別是要加強對采編流程的管理,對明顯的網絡謠言進行及時主動的刪除。要針對論壇、社區、微博等互動欄目強化管理,建立關鍵詞技術篩選機制等,把好平臺、渠道的“第一道關口”,斬斷謠言的傳播鏈條,真正起到網絡謠言“過濾器”和社會情緒“減壓閥”的功能。湖南省互聯網辟謠平臺聯合了本省9家網站,有利于對網站上、微信上、微博上的謠言信息進行監管,及時刪除涉及謠言的帖子、屏蔽虛假信息等。

三、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的完善

目前,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大多采用與其他媒體聯動的格局,其他媒體為辟謠平臺提供了大量的謠言信息。但是,這種格局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因為大量辟謠信息轉載于其他媒體,平臺更像一個滯后的謠言信息資料收集庫、查詢庫,其主動性、獨立性體現不夠。如何提升網絡辟謠平臺的影響力、關注度、震懾力、權威性?筆者嘗試提出如下建議:

(一)采用遞進式的信息發布形式,提升平臺的震懾力

有學者認為,謠言傳播通常經歷4個階段,分別是形成期、高潮期、衰退期和拖尾期。針對這樣的特點,發布辟謠信息應該卡準謠言傳播的階段,使辟謠信息及時發布于謠言的形成期和高潮期。

目前,在聯合辟謠平臺上,針對重大事件的辟謠信息發布明顯滯后,有的謠言進入到拖尾期時,平臺才發布辟謠信息,嚴重降低了辟謠信息的影響力,難以收到應有的社會效應。如2014年9月26日,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發布 “九江修水現 ‘鉤蟲豬肉’?經查證實系謠言”的信息,其源頭出現在8月下旬,修水縣全豐鎮傳出“市場新鮮豬肉有鉤蟲”的謠言,而在9月10日,修水縣畜牧水產局動物衛生監督所對豬肉進行了取樣檢測,結果并沒有發現異常。延遲半個月后,該辟謠新聞才在平臺上滯后發布,不僅未能起到消弭謠言的效果,反而在客觀上增加了人們不安全、不穩定的心理時間,效果適得其反。

從理論上說,辟謠應當把謠言扼殺在謠言傳播的形成期和高潮期,最大限度地化解其社會危害。但是,有的謠言比較頑固,其衰退期和拖尾期很長,針對重要的謠言事件,發布辟謠信息應采取遞進式的形式,進行分層辟謠。

遞進式的辟謠包括快訊式辟謠和深入式辟謠??煊嵤降谋僦{就是以及時的信息進行辟謠,可以在第一時間卡住謠言傳播的形成期和高潮期。深入式辟謠就是對謠言事件的追蹤報道、深入報道、解剖經典案例、舉一反三,減少謠言傳播衰退期和拖尾期的時間。

1.迅速植入社交平臺,強制散布辟謠信息

通常,謠言信息發布于受眾注意力聚集的地方,辟謠信息也應該廣泛傳播于社交平臺或網民聚集的地方。目前,聯合辟謠平臺辟謠信息的來源主要有二,一是轉載自各大媒體,二是本平臺二次加工后形成的辟謠信息,但處置后的辟謠信息散布范圍只限于該平臺自身,如湖南省互聯網辟謠平臺雖然開通了微博、微信辟謠等欄目,但只是將通過審查后的辟謠信息公布于該平臺,缺乏借助合作網站發布的機制。如果受眾沒有關注該平臺,該辟謠信息則很難受到重視,這就大大降低了該平臺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筆者建議,針對重大重要的謠言事件,網絡聯合辟謠平臺應該首先制作快訊式的辟謠信息,信息編碼極其精簡,主要以報道辟謠事件的甄別、處理結果為主??煊嵤降男畔摷尤刖W絡聯合辟謠平臺和本謠言事件調查組織和媒體的署名,還應該增加網絡聯合辟謠平臺的鏈接模式,通過和騰訊、新浪等的合作,采用強制式的彈窗廣告模式,植入QQ、微博、微信等空間,使受眾不斷地接受辟謠信息,這樣才能增強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的關注度,擴大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的影響范圍,及時快速地把謠言扼殺于形成期和高潮期。

2.深入剖析謠言案例,引導公眾自主鑒別

謠言具有頑固、長期存在的特點,針對頑固性謠言衰退期、拖尾期長的特點,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應該對受眾進行深入引導,通過對受眾媒介素養的培養,達到識別謠言、舉一反三的最大效果。

對于重大重要的謠言事件,快訊式的辟謠信息固然可以傳遞結果,但無法讓公眾知悉其中的內情,這就使得辟謠平臺必然要擔負起深入剖析謠言的職責,而不是單純羅列辟謠信息,以達到引導受眾、提高其識別謠言能力的“授漁”效果。

湖南省互聯網辟謠平臺開設有 “經典案例”欄目,但只是簡單羅列案例。如2014年8月20日上海外籍乘客地鐵暈倒,有謠言傳出“無人幫扶”,網民信以為真,瘋狂轉載。湖南省互聯網辟謠平臺針對這起案例,只簡單轉載《參考消息》上的信息,沒有對該事件的謠言源進行曝光,沒有深入分析該事件成為謠言的原因,也沒有向人們提供今后遇到這種謠言事件時的處理辦法等。今后出現類似的網絡傳言,人們依然難以鑒別它是否真實,很可能會繼續傳謠。

當下,網絡謠言層出不窮,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應該對受眾進行引導,使受眾具備理性思考、質疑能力,對于陌生人發出的信息、尤其是違反常理的信息,應當首先運用自己的知識和常識儲備進行甄別,而非隨意轉載或傳播,這樣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更進一步,辟謠平臺還有必要培養網民主動參與網絡辟謠的意識,對于自己存疑但缺乏判斷能力的信息,可以向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進行舉報或質疑,由媒體出面核實、協調調查此事,使信息最終得以證實或證偽,增強網民對信息了解的確定性,化解他們內心的“信息熵”。

(二)構建專業性辟謠秘書團隊

1.網絡警察刪帖,消除謠言的噪音流

“謠言的噪音流”就是各種帶有謠言、流言、假新聞或有害的評論和信息的自身傳播。謠言的噪音流是謠言傳播的源頭,更是謠言傳播的內容,因而也是辟謠的首要對象。對于謠言的噪音流,辟謠機構要及時消除。

網絡警察擔負著保衛網絡安全、保障網民各項合法權益的職責,面對網絡上出現的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的傳言,網絡警察應當給予重點關注,主動求證,一旦確認這些傳言屬于謠言,網絡警察應及時刪帖,消除謠言信息的傳播基礎,如謠言在傳播時已經通過多人進行轉載、轉發,可以對這些轉載的信息進行集中統一強制刪除。有些網絡謠言的傳播背后有網絡水軍的推動,而網絡水軍屬于網絡犯罪,網絡警察更有責任對此類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各地現行的互聯網辟謠平臺,幾乎都是多個網站聯動,因而必須構建一個快速通道,使網絡警察查實網絡謠言后下達的刪除或禁言指令,能同步傳達到共同體內各網站,最大限度發揮網絡警察的作用。

2.記者調查追蹤,疏通辟謠的信息流

調查性報道具有新聞的深度性,是指事實的深度性和報道形式的深度性,以及調查本身的深度性。因此,深入挖掘出新聞事件背后的新聞真相,不能僅僅滿足于把新聞事件如實報道出來,也不能局限于一般的常規采訪模式。在深度報道中,記者要靠腿去跑,靠眼去看,靠耳去聽,靠嘴去問。[4]可見,深度報道體現了記者的看家本領。

當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受眾對一條信息不再是僅僅簡單地去了解它的客觀事實,而是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所以說,記者對新聞的追蹤報道可以滿足受眾對信息客觀全面的需求,辟謠平臺調查記者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提供 “辟謠的信息流”,對謠言事件的發生、發展及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展開詳盡的客觀性報道,人們從辟謠的信息流中可以獲得關于該謠言事件的所有客觀事實,增進對謠言本身的了解,并對謠言的傳播規律也有所認識。

其實,部分受眾對辟謠信息起初也持質疑態度,而如果辟謠信息不全面客觀,人們對辟謠信息仍持懷疑態度,“辟謠信息流”依然處于被阻塞和封閉的狀態。媒體要疏通“辟謠信息流”,就要客觀、全面、連續地開展辟謠,使得自己提供的辟謠信息能讓人信服,從而流暢傳播,人們對謠言事件的了解能夠更客觀全面。浙江媒體網站聯合辟謠平臺 《深度調查》欄目2014年9月28日發布視頻《如何鑒別牙膏成分》,針對微信朋友圈傳播的“看牙膏底部彩條,便知牙膏成分”的傳言,記者進行了追蹤調查。記者首先在街上進行隨機采訪,發現在微信上看過該條信息的人大部分相信該謠言,隨后,記者在超市進行調查,對牙膏的底部彩條進行實際調查,發現確實存在不同顏色的底條,而且兒童牙膏大部分是黑色彩條。記者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就這點來說網友的傳謠符合實際情況,但是網友所說的“不同顏色對應不同成分”是否屬實?記者邀請專家進行解釋,發現牙膏底部彩條只是牙膏加工制作時封尾識別標志,和成分毫無關系,證實該傳言不實。通過該視頻可以看出,這一深度調查將“通過牙膏底部彩條識別成分”謠言的產生源頭,在網上流傳的情況,人們對該謠言的意見、態度、評價,以及生活中牙膏底部彩條信息、專家的解釋和評價,圍繞該謠言事件,向受眾展示了一個全面、客觀的報道,使得辟謠的信息流傳播通暢,受眾并沒有產生對辟謠信息的質疑、誤解、不信等現象,體現了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3.專家學者及時回應,阻斷謠言的影響流

“謠言的影響流”是指人們面對一條謠言時,自己作出的判斷和評價,分為三種態度:相信、不相信、半信半疑。這三種態度僅僅是謠言對個人本身的影響,隨著持有這三種態度的人對謠言的不停傳播,謠言的影響流傳播到網絡群體和組織,謠言日益擴大化。

“辟謠的影響流”則指通過記者、專家、學者或權威部門對該事件發布意見、態度、評價和看法,對謠言進行影響和改變影響,產生的信息流動狀況。對于一些具有專業性、行業性特點的謠言,記者或媒體一時難以回擊,就應及時邀請專家、學者或權威部門出面,組織和發布相應的辟謠信息,迅速改變人們的信謠和傳謠態度及觀點。謠言之所以廣泛流傳,很大程度上在于外界對于真實信息不熟悉、不了解,辟謠信息如果能正面回擊這些謠言的核心內容,對信謠和傳播謠言者的態度和行為的改變作用會非常大,辟謠的影響流對謠言的影響流沖擊力也更大更強,能從根本上達到消弭謠言的效果。

[1]劉瑞生.微傳播時代的網絡謠言特征與應對策略[EB/OL].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3/1230/c229589-23976960-5.html,2013-12-30.

[2]張傳香.網絡群體性事件中謠言的成因與治理引導[J].新聞愛好者,2014(4):78-79.

[3]方興東,張靜,張笑容,潘斐斐.基于網絡輿論的微信與微博傳播力評價對比研究[J].新聞界,2014(15):41.

[4]李瑞峰.深度報道呼喚記者專業素養[J].新聞愛好者,2014(8):86.

猜你喜歡
辟謠謠言受眾
中國使館駁斥荒謬謠言
“最強辟謠101條”引發質疑
當謠言不攻自破之時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關于拍賣的辟謠
謠言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謠言大揭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