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新時期創新我國農業推廣體系的對策分析

2015-03-19 21:44呂馳偉浙江海洋學院浙江舟山316022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年6期
關鍵詞:農業推廣多元主體信息服務

呂馳偉(浙江海洋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2)

?

關于新時期創新我國農業推廣體系的對策分析

呂馳偉
(浙江海洋學院,浙江舟山316022)

摘要: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這四化成為人們關注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的焦點和熱點,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推廣作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路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我們急需明晰農業推廣的內涵,準確把握其特點,全面剖析當前存在的客觀問題,另一方面,我們還需開闊思維,創新方法,抓住新型城鎮化建設這一歷史機遇,努力提高農業推廣事業發展境界,進一步創造農村新貌、改善村民生活、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使命和任務.

關鍵詞:農業推廣;信息服務;多元主體

1 新時期農業推廣概述

自進入農耕社會以來,農業推廣就成為一種社會活動活躍于歷史的舞臺,而伴隨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農業推廣的內涵同樣得到了巨大的豐富和完善.在現代農業科技的推動下,實現農業現代化逐步成為各國農業發展目標,而農業推廣正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基本路徑和必然選擇.弄清楚新時期農業推廣的內涵,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實現農業現代化.

1.1新時期農業推廣內涵解析

什么是農業推廣,其定義尚無定論.通常情況下,狹義理解農業推廣可以為指導最基本的農業生產活動,也就是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方法把科研院校的研究成果傳授給農民,讓他們將其應用于生產的實踐活動,其重點在于讓農業改良技術和農業科技得到推廣.事實上,廣大發展中國家基本處于此階段和水平,也就是傳統農業階段.廣義的定義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在農村社會中,針對農場和農戶的切實需要而開展的農村社會教育活動,其內容更為豐富,包括農業技術和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的方方面面,是具有教育特色的實踐活動,也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階段.現代農業推廣則是指基于本國農業現代化、商品化和企業化實現的客觀實情,指導農民如何在農業生產競爭中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益的高層次活動,具體為給予市場、金融、管理、政策等多方面的信息咨詢服務.

我國作為農業發展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在面對國內外環境不斷變化的敏感重要時期,該如何妥當定位農業推廣,關系著未來我國的農業安全和農村穩定的重大利益,因此,新時期的農業推廣必須具有中國特色和科學性.筆者以為,新時期的農業推廣應該是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為指導,通過教育培訓、技術服務、咨詢開發等方式方法,推廣普及農業新科技、新知識和新信息,提高農業生產力和農民綜合素質,從而惠及農業、農村、農民的社會實踐活動.

1.2新時期農業推廣的特點

農業推廣,作為一種實踐性和目的性很強的活動,往往具備很多特性,對這些特性的準確把握有助于我們更好理解現階段我國農業推廣存在的問題和提出解決對策.那么,農業推廣究竟有哪些具體的特點呢?

1.2.1新時期的農業推廣具有價值鏈特性

其價值鏈屬性具體表現為科技效益、社會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作為農業科技成果和農業生產的鏈接橋梁,農業推廣能夠起到挖掘農業潛在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者科學文化素質,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維護農村社會安定和諧,提升黨和政府形象的巨大作用.

首先,具有極大的科技價值.農業科研成果用于指導農業生產,一方面增加農業產出,另一面也推動了農業科技的更進一步發展和飛躍,而農業推廣恰恰是兩者的紐帶,通過這一中間媒介的作用,可以有效實現農業科技和農業生產活動的良性互動,以求共同持久發展進步.實踐是最好的檢驗師,通過農業推廣,科研機構的農業科技成果將會得到檢驗和完善.通過對既用農業科技的檢驗,不僅可以淘汰那些不適應甚至有害于生態環境、成本較高的應用技術,還可以進一步提出改進意見和完善建議,更深一步的開發農業科技潛能.與此同時,農業

生產活動還為農業科研提供源源不斷的研究內容,探索出更有實踐價值的課題和領域.

其次,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價值.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最直接效果就是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增加農業產量,實現經濟創收.農業推廣,推廣的不僅是技術,傳播和擴散的還有學習方法、科技的重要性等觀念,通過與技術人員的交流與溝通,農民往往會見賢思齊,從心理和行為上向技術人員學習.因此,它還是一種教育活動,其教化功能對農民的綜合素質都大有裨益.另外,這還會加強城鄉之間的聯系,促進社會安定和諧.農村社會會通過農業推廣活動感受到城市、政府和黨的關心與幫助,這就加強了他們的心理認同和滿足感,增加了社會的穩定和諧度.

最后,還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毋庸置疑,新時期農業推廣,推廣的是先進、科學的生產技術,與初級階段相比,更有生態觀念和意識.我們傳統的生產模式是粗放型經營,對生態的毀壞往往是根本性的,既破壞生態環境又沒有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先進農業的推廣,不僅使農民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還可以保護生態生產環境,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根基.①

1.2.2新時期農業推廣具有內容的專業性和全面性

進入新時期,我國的社會發展環境發生了極大轉變,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更為深刻尖銳,穩定與和諧重于泰山.那么,這也就要求關乎三農事業建設成敗的農業推廣活動有更高的領悟和含義,推廣不僅是專業性的,還要具有全面特質.也就是說,在現階段,我們不僅以推廣農業科技為中心,向農民傳授新科技、新方法,開展生產培訓,提高其生產技能和農業生產力,我們還需著眼于未來,加強農村青少年素質教育,為新型農民打下根基;同時,還需進行法制宣傳和時政教育,培養農民的法律意識和愛國思想,與時俱進,關心國家大事;開展文化活動,進行素質教育,增強農民的自我管理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

1.2.3新時期農業推廣主體的多元化

近十多年來,全社會對農業、農村、農民給予了無與倫比的關注,農村社會也吸引了大量有志學者、青年、企業的根植農村,為農村社會的繁榮獻智獻力.政府部門是農業推廣活動最主要推動者,為農業推廣提供政策支撐、資金保障、組織準備和人力物力安排,可以說,政府力量的參與直接推動著農業推廣活動的發展.眾多農業科研機構和院校作為智力資源提供者,扮演者關鍵性角色,技術人員則是最直接與農民互動交流的群體;除此,參加的還有市場的力量,如農業企業,農資商等等,總的說來,就是專家、政府、企業,基層推廣組織、農科機構組成的多元主體農業推廣.

1.2.4新時期農業推廣方法的多樣性

根據農業推廣學,我們知道農業推廣方法,一般說來有大眾傳播法、集體指導法和個別指導法.每種方法適用條件不一,需要視情況而定.大眾傳播法具有權威、高效的特點,它非常適合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和應用;集體指導法的目標群體統一,易于反饋交流;而個別指導法是一對一的交流方式,技術人員與農戶通過電話咨詢、訪問等方式單獨溝通,具有相當強的針對性,效果顯著.每一種方法各有利弊,這就需要農業推廣人員考慮周全,結合技術、農戶和自身的多面條件,選取最有利的推廣方法.除卻上述三種傳統的推廣方法,在互聯網技術飛躍的現階段,農村也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農業推廣的方法也急需富有時代感,將推廣方法延伸到網絡科技,做到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

1.2.5新時期農業推廣形式的開放性和選擇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農業推廣就是一種溝通,表現為農戶、技術人員、農業科技成果等不同要素之間的流通和輪轉,而這種溝通兼具開放性和選擇性.一方面,農業推廣人員在不同渠道的支撐下,就農業科技信息公開透明的傳授講解,或是一對一,或是一對多,無論方法如何,這個過程都是開放暢通的;但是另一方面,農業推廣溝通的開放性不是無方向的,而是農業推廣人員和農民從一定的需要出發,各自對對方有選擇②.這也就是說種溝通并非是盲目的,而是有所選擇,有所偏愛的,因為無論是農業推廣人員還是農戶,從自身實際需求出發選擇相應的項目,才是新時期農業推廣的特色.不加選擇,不顧實際,只會招致抵制和失敗,良好的推廣效果也就無從談起.

1.3新時期我國農業推廣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就目前看來,在現階段,我國農業推廣體系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如下:

其一,農業推廣信息服務資源匱乏.信息是農業推廣的根本之所在,而當前,我國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處于較低層次,在采集信息標本的過程中,不規范行為時有發生,因而重復率偏高;再則,既有信息資源之間缺乏有效的高度整合,呈分散和碎片化布局,共享程度過低;而農業網站的真正功能尚未得到發揮,尚停留在通知復制、傳播信息的階段,能夠真正指導農業生產的信息相對偏少,并且過時信息較多,及時性、專業性不足,網站的信息服務職能沒有完全體現.

其二,基層農業推廣組織機構單一.當前,我國的農業推廣基本上為政府的一元化模式,也就是政府行政命令式決定農科項目,為農科研機構提供科

研經費,待產出科研成果后,經基層的農推組織引進給農戶,從而提供給市場.但是,這種模式的弊端卻是顯而易見的,比如:由上至下的行政官僚制的運作流程,效率較低,易造成政策失真,無法真實掌握農戶和市場的需求,產生資源浪費、供需矛盾等問題.

其三,農業推廣人才不足.農業推廣,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擁有土肥、植保、園藝、農技、栽培等專業知識的人才是最基本的隊伍建設.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很多具有專業才能的農推人員并非人盡其才、物盡其能,而是流失到非農部門,對人才的引進機制也不夠健全甚至缺失,如此,在基層農推組織,往往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除此,精于管理、經營和技術的合作社帶頭人也十分匱乏,農村合作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技術人員手把手的傳授,自身創新能力嚴重欠缺.

其四,農業推廣法律體系缺位.農業的基礎性地位不用質疑,依法保證農業的健康、持久發展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而我國在農推立法方面,卻顯得有些滯后,使得農業推廣過程中遭致很多問題和糾紛,影響農業推廣的效率和農業的正常發展.法律體系的缺位,在人們法制觀念漸強的現代社會,顯得尤為急迫.

2 新時期農業推廣創新體系的建構

面對我國存在的客觀問題和農業推廣事業的極端重要性,我們繼續完善、創新我國農業推廣體系,以適應新時期的要求和社會的需要.

2.1進一步發展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農業推廣模式

事實上,早在2006年,我國農業推廣體系的第二次改革中,就明確提出要逐步構建“多元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培育多元化服務組織”的要求③.經過幾年的實踐,雖然在技術領域實現多元供給,但是多元主體間的不協調運作,帶來了很多問題和矛盾,各個主體的優勢難以發揮,也無法滿足日益強勁的農業科技服務需求.因此,我們繼續破解這一困境.

2.1.1科學定位各參與主體職能

在多元化的農業推廣體系里,主要參與者有農科研所、農業合作組織、政府推廣部門以及涉農企業等,這些組織各有所長,各司其職,具體職能定位如下:農科研所作為推廣人才和農業科研成果的主要提供者,農業合作組織則是各種資源向下傳輸的中間環節,它把來自其他組織的資金、人力、生產信息、農業技術等匯集整合,待組織社員學習消化后,以輻射形式擴散至其他農戶,指導生產;

政府部門主要是擔任政策制定者,以扶持農推事業的發展;涉農企業則是對農產品做出深加工和銷售,為農戶提供終端服務;農業科技終端機構的定位則在于農業市場的檢測者和反饋者,為農業生產提供準確的需求信息.

2.1.2建立多元主體協調運行機制

多元主體協調運行,職能明確,分工合理,權責清晰是前提也是標志,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建立“1+N”式協調機構,就我國的現實國情而言,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其他組織共同參與的農推模式更具現實操作性.在這一模式的運作機理是“一元主導、多方參與、合作競爭、有條不紊、彼此監督、共生共贏”.

具體看來,政府主導重大惠農政策的推出執行,重大科研項目的資金扶持;涉農企業積極擔當市場化程度高的農業技術推廣的責任;對于公益性和社會性較強的科研成果,則需酌情而定,若由農科研所進行試點繼而擴大,則需要在政府的財力支持下,由基層組織加以推廣,若由農業中間機構負責,則政府就需要適當涉入,保證后續試點工作的順利展開;還必須注意的是,農業合作社之類的經濟合作組織,是農戶與科研院所、企業的銜接平臺,還必須充分重視和調動它們的積極作用.最后,市場經濟的競爭特性隨處可見,因此,我們還要明確各個參與主體的權益,調動其積極性,以高質高效的服務惠及農業推廣實踐.

2.2完善農業推廣信息服務體系

農業信息是最具價值和農民最迫切需要的資源,沒有良好的農業信息服務,農業推廣工作寸步難行.

2.2.1大力開發有效農業信息資源

當前,我國農業信息大多是由下而上、一一呈報而得,這種方式無論是效率還是效度都不太高,難以滿足區域內農民的信息要求,在加上農業部門間的信息流通通道的堵塞,有限信息資源的共享互通就更加困難.因此,破除不同涉農部門組織之間的條款分割和信息壟斷,實現信息的流動性和及時性、準確性就十分重要.首先,打破信息壟斷、低效采集的局面,實現農業信息的公開透明化,各主體兼容共享;其次,健全由鄉級至省級的信息采集系統,各級涉農組織都可以實現零阻攔式的永久享用;第三,采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對既有信息進行在加工,充實農業信息內容,增加真正有用的市場、決策和基層信息,少一些宣傳新聞;第四,建設開發省級農業信息數據庫系統,實現農業信息的全面化、網絡化和便捷性,讓信息共享言符其實.

2.2.2提高農業信息服務隊伍和使用者素質

一方面,建立高素質的農業科技推廣隊伍④.這支人才隊伍是農業推廣的中堅力量,是根本,因此,必須嚴守準入關,切實保證農業信息服務人員的水

平和能力.在發達國家,農業推廣人員資格準入制度有著良好的實踐效果,在這一制度下,能挑選出一批精干實用的技推人才,大大提高農業推廣的效率和效度.但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人才激勵機制,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另外,還可嘗試性的與高等院校采取合作辦法,利用高校平臺培養專業精通、實踐能力超強的技術人才和專家隊伍.

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民信息使用能力的專業培訓.要承認是的客觀事實是,我國大部分農民的信息使用能力相對較低,對農業信息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信息培訓,教會農民使用信息就成為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又一重要環節.在培訓內容上,首在加強農民的信息意識,包括辨別、捕捉、利用等;其次,教會農民獲取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包括電腦、電話、報刊、電視等;在培訓方法上,應以提高干部信息素質為著眼點,將現階段正在開展的教育活動實行有機結合,以此增強干部的信息輻射作用;同時,借助農業院校、農家書屋、“三下鄉”活動等平臺,邀請技術專家和學者開展專題講座,傳授新技術、新方法.

2.3健全農推法律規范機制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等法規已經頒布實施,農業推廣朝法制化目標又近了一步,但是這離完善的法律規范體系還有很大的距離,這就要求法制工作者不斷研習農業推廣實踐,制定出真正指導規范農業推廣活動的法律規章制度.在立法層面上,除了宏觀的《農業技術推廣法》外,還需一部具體的實施辦法或者細則,而各省市也還需結合實際出臺適合當地情況的規章,以此構建起相對完善的農業推廣法律體系;在執法層面上,執法部門不僅要嚴格執法,加強監督,還應加強對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最后,立法保障財政對農推事業的投入也是不得忽視的重要內容,以全方位為農業推廣護航.

2.4拓寬農業推廣融資渠道

完善的農業推廣體系不僅需要完備的信息服務系統和參與主體的協調參與,更離不開充裕的資金.新時期的農業推廣必須在原有基礎上,拓寬農業推廣的融資渠道.總體說來,就是要始終堅持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要資金來源,并立法設定每年用于農業推廣上的經費在GDP中的比重值;其次,必須建立多元融資渠道,農業推廣不只是關乎國家利益興衰,也關乎這每個國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這項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因此,除卻國家的投入,我們還需積極鼓勵市場力量的加入,讓私營企業、投資機構等利用社會閑散資金直接投入于農業生產、流通領域;另外還可創造性的實施間接融資,以有償服務的形式,吸引社會力量的加入,不斷發展和壯大農業經濟實力,助推農業推廣事業邁入新臺階.

2.5創新農民農業教育

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與農業生產率息息相關,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和技術培訓.一則是要充分認識到這一教育事業的重要性,通過教育學院和專題教育等形式提高農民的技術運用能力;二則是要認識到這一建設事業的長期艱難性,因為培訓對象往往既淳樸又保守、既務實又狹隘,所以,這就要求在培訓過程中,應以顯著成果信息吸引農民,加大他們對農業科技知識的向往.一方面,我們需要對農民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術培訓教育,當前農業生產方式已發生了根本性巨變,一條龍式經營早已成為決勝于在農業市場的關鍵和重要前提,這就對農民的要求更高,因而,我們可以在縣、鄉兩級建立專業技能培訓中心,健全農業技能培訓體系;另一方面,我們還需進行家政教育,通過生動活潑的培訓方式,傳播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理財知識,引導農民逐漸樹立起現代生活觀念.

3 結語

農業興則國家旺,農業的戰略地位必須得到毫不動搖的堅持和鞏固.在我國進入社會不斷變革和國際環境風云變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完善創新農業推廣體系這一宏偉而重大的任務,顯得越發刻不容緩,它不僅需要政府科學的決策、大力的支持和投入,還需要市場的靈性和社會的智慧,以及無數農推人才的奉獻與努力,只有上下一心,共投大業,才能完成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強國的夢想.

注釋:

①吳建平,高建華.農業推廣及其價值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9(25):12249.

②付文杰,彭泉開.試論農業推廣溝通的特點和要領[J].宜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3(04):64.

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國發〔2006〕30號).

④張湘.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現狀及創新思路[J].天津農業科學,2008(2):62.

參考文獻:

〔1〕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國發〔2006〕30號).

〔2〕張湘.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現狀及創新思路[J].天津農業科學,2008(2).

〔3〕吳建平、高建華.農業推廣及其價值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9(25).

〔4〕付文杰,彭泉開.試論農業推廣溝通的特點和要領[J].宜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3(04).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 260X(2015)03- 0056- 04

猜你喜歡
農業推廣多元主體信息服務
構建多元主體聯動的城市危機信息溝通機制
非全日制農業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改革建議
黑龍江墾區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發展研究
公共圖書館科技創新服務探析
農業高校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研究
試論大數據下的現代科技館科普服務創新
基于價值共創共享的信息服務生態系統協同機制研究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論法治建設中的政府治理文化
多元主體協同:網絡輿情治理新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