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有居民海島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2015-03-27 15:58史雪鳳孫紅龍超何偉宏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15年1期
關鍵詞:海島居民

史雪鳳,孫紅,龍超,何偉宏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環境工程中心 廣州 510301)

1 概述

廣東是海島大省,海島數量居全國第三,海域空間遼闊,毗鄰港澳,鄰近印支半島、面向東南亞,扼西北太平洋至東南亞、印度洋各國交通要沖[1],區位優勢突出。全省擁有1429個海島,干出礁956個,分屬沿海30個縣、市和市轄區,東起汕頭南澳縣南澎列島,西至湛江雷州市赤豆寮島,北抵潮州饒平縣東礁嶼,南達湛江徐聞縣二墩。

廣東省的有居民海島48個,占全省海島總數的3.4%,包括縣級海島3個、鄉鎮級海島14個、村級海島31個;其中距離大陸海岸線10km之內的海島占90%,離大陸海岸線最遠的屬珠海大萬山島,離岸距離為30.6km。全省有居民海島戶籍人口約87萬,常住人口約26萬;島嶼陸域總面積1322km2,占全省海島總面積的82%;岸線長1342.10km,占全省海島岸線的55%。

2001年以來,我國海島相關報道多停留在全國和地方海島宏觀概述[1-22],或針對無居民海島[23-35],對有居民海島的詳細調查分析研究尚無。有居民海島作為我國有居民行政管理區域的一部分,與陸地區域一樣,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在發展區域經濟,尤其是在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經濟試驗區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受到各界重視與關注。廣東省有居民海島是國家實施南海大開發的強大后方基地,更是廣東自身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可持續發展陣地[23]。本研究通過對廣東省有居民海島進行系統地資料收集,并根據48個有居民海島的問卷調查結果以及9個有代表性海島(汕頭南澳島、珠海外伶仃島、陽江海陵島、湛江硇洲島、潮州汛洲島、江門茫洲島、湛江北莉島、惠州大三門島和小三門島)的實地考察情況,分析了影響海島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居民生活等重點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旨在為海島可持續發展和綜合管理提供支持。

2 有居民海島現狀調查

2.1 海島管理問題

2.1.1 有居民海島管理體制不健全

不同于無居民海島集中統一管理體制,有居民海島主要實行分散管理。由此,造成管理上各自為政,自成體系,導致難以消除的管理弊端。目前廣東省有居民海島的管理涵蓋了諸多同級部門的管理職責,缺乏協調統一和信息共享機制,常常因利益關系影響行政決策和行政執行,難以達到有效管理。

2.1.2 有居民海島管理法律制度不完備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和《全國海島保護規劃》頒布實施以來,廣東省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海島管理措施,但在落實海島管理政策時仍需給予細化或補充,如歷史用島、國防用島問題,亟須出臺地方行政法規或規章,提高海島政策法規在實際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另外,廣東省尚未出臺關于海島功能區劃和保護與利用規劃的綜合性法律或政府規章,無法及時對海島的管理、保護和開發工作做出指導,使得海島發展缺乏功能規劃導向。

2.2 社會經濟問題

2.2.1 海島經濟基礎薄弱

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利、生態環境脆弱等原因導致海島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大部分海島開發程度不高,資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發展速度明顯落后于濱海地區和大陸。特別是村級海島,不僅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生活設施落后,且資源優勢不明顯,生態環境脆弱,常年經受臺風和風暴潮影響,難以吸引適合海島發展的資金注入。據統計,2012年廣東省有居民海島人均GDP 29714.9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8979.38元,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4324.53元和30226.71元),與陸地經濟差距較大。

2.2.2 海島產業結構不合理

廣東省大多數中、小型有居民海島以第一產業中的傳統捕撈為主,高位養殖和深水養殖為輔,兼有少量種植業,少數資源優勢突出、人口數量較多的大型海島才有相應的海島第二、三產業,并且大多是依托漁業的水產品加工業、漁具制造業、漁船修造業和服務業[2],缺乏新興低碳產業。

近年來,海島漁業經濟發展面臨三大“瓶頸”:一是由于近海漁業資源的衰竭、雙邊漁業協定的實施、遠洋捕撈成本的加大等因素導致海島地區傳統捕撈業發展空間日漸萎縮,很多漁民被迫轉產轉業,如珠海外伶仃島、江門茫洲島、惠州小三門島等原居民陸續選擇棄島登陸打工;二是由于受自然環境制約,廣東省海島養殖業普遍存在養殖品種較少、產值產量不穩定、漁民增收困難等問題,如湛江北莉島居民養殖蝦(占92%)、魚、貝類為主要的經濟來源,但由于近岸海水污染日趨嚴重,蝦苗成活率已不足50%,加上島內海堤老化、缺失,易遭海水倒灌沖毀養殖塘,常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三是目前海島養殖缺乏統一規劃,某些熱門養殖品種在局部地區發展過快、規模過大,養殖單位過于集中,超出海域自凈能力,進而導致海域污染、水質下降和養殖病害頻發等問題,影響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近年潮州汛洲島附近海域的網箱養殖屢發“死魚”事件,就源于海水水質較差、網箱養殖密度過高引發的大量刺激隱核蟲導致的細菌繼發感染,類似情況也曾在湛江、陽江、惠東等海水網箱養殖魚類中暴發過。

2.2.3 海島建設資金短缺

目前廣東省有居民海島的基本建設經費主要來自政府財政,但由于地方政府財政資金不足或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往往不到位,而大多數村鎮級海島建設管理經費投入更少,也很難被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去,導致海島居民缺少必需的生活、生產基礎設施,難以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據統計,全省44%海島反映資金問題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52%海島存有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資金不足情況,主要體現在改善交通、供水、供電及修建海堤等方面;另外,由于資金遲遲不到位,茂名大洲島、潮州汛洲島、湛江東海島和硇洲島等島上污水處理設施被擱置。

2.2.4 海島人口結構不合理

由于海島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生存條件和人居環境相對艱苦,海島人口流失嚴重,人才資源匱乏,人口結構不合理。目前人口結構不合理已成為海島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近年來海島常住居民不斷減少,以江門茫洲島為例,其原戶籍人口712人,現常住人口僅370人,原有小學已停辦;而惠州小三門島上居民自20世紀90年代起多遷往澳頭鎮定居,其原戶籍人口407人,現僅剩100余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80%)。由于工作環境、待遇以及生活條件等方面的因素,海島對人才吸引力明顯不如陸地地區,并且海島地區自己培養的人才也多流向大城市,島上經濟發展極為緩慢。

2.3 生態環境問題

2.3.1 島體及植被破壞嚴重

據調查統計,廣東省有居民海島的島體及植被破壞程度較為嚴重,部分海島島體破壞面積所占比例高達20%~30%,如潮州海山島、珠海外伶仃島、湛江南三島、硇洲島、北莉島等;島內植被破壞程度達20%~45%的海島有湛江南三島、硇洲島、北莉島、冬松島、公港島、土港島、金雞島等。

目前,較為常見的漁業生產、港口建設、旅游開發等開發活動,及島上亂采石料、砍伐植被,到處挖砂更甚者采取炸島、炸礁等破壞力極大的活動,對海島的地形地貌及植被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導致海島水土流失,基巖裸露,易產生山體滑坡、塌陷等自然災害及造成近岸海域、航道、港池的淤積。以珠海外伶仃島廢棄采石場為例,長年的砂石開采使得向海側山體基巖裸露,植被完全破壞,且該采石場未經治理放置加劇水土流失,原本采石場下岸灘的基巖海岸外擴成灘,蛻變為砂質海岸,部分砂石受海流作用,淤積至東側港區,政府每年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清淤整治。

2.3.2 海島自然岸線及景觀破壞加劇

據調查統計,海島岸線受破壞程度嚴重的海島有潮州汛洲島、湛江南三島、硇洲島、北莉島、公港島、土港島、金雞島等,其中南三島岸線受破壞情況最為嚴重達14km;海島景觀受破壞程度嚴重的有潮州汛洲島、湛江硇洲島、北莉島、冬松島、公港島、金雞島等。

隨意棄置固體垃圾、擅自開發等人為活動使海島岸線及自然景觀不斷遭到破壞。調查發現陽江海陵島一處港池沿岸已被隨意亂倒的建筑垃圾向海側填出十幾米,占用岸線長達100m余,嚴重破壞了自然景觀;盲目挖掘蝦塘的湛江北莉島岸灘侵蝕最為嚴重,海水入侵深度達幾十米甚至上百米,導致該島面積已縮小近1/5,目前侵蝕較為嚴重的南側、西北側海岸已逐漸逼近農舍,對島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威脅。

2.3.3 海島岸灘及周邊海域污染程度有增無減

據調查統計,海域及岸線受污染程度嚴重的海島有潮州西澳島、汕尾小島、湛江北莉島、冬松島、公港島、金雞島、六極島。

海島及周邊海域環境日漸惡化,一是沿海地區陸源污染物排放入海、海洋開發與海上運輸中污染物泄露等現象,導致海洋和海島環境遭到嚴重污染;二是島上固體垃圾和污水無序排放對海島岸灘及周邊海域造成污染。大量垃圾被隨意丟棄在岸灘及近岸海域,受海風和潮流帶動四處擴散,嚴重污染海域環境;另外,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海也加劇對周圍海域環境的污染。實地考察中發現,一些海島如陽江海陵島、湛江硇洲島等漁港及岸灘上垃圾遍地,水質發黑,臭氣沖天,污染程度極其嚴重。

2.4 生活基礎設施問題

2.4.1 缺乏往返大陸的固定渡輪,碼頭相對簡易

廣東省有居民海島中通過建堤連陸的有9個,如陽江海陵島、汕尾施公寮島、珠海淇澳島等;連橋通陸的有18個,如惠州黃毛洲、鹽洲、湛江東海島等;其余21個海島均為離岸海島,如珠海外伶仃島、江門茫洲島、湛江硇洲島等,其中鎮級及鎮級以上海島基本開通了往返于大陸和海島間的固定渡輪,但大多數村級海島尚未開通,島民前往臨近陸域須自駕漁船,不僅出行不便,且存有交通安全隱患。

另外,大多數海島碼頭相當簡易,部分村級海島甚至未修建碼頭,上下船只能憑借堤岸、礁石或沙灘;碼頭停泊水域水深條件嚴重不足,漁船需乘潮而入,或靠小排筏來回駁接,停泊、出行相當不便。

2.4.2 島內道路硬化程度不高,運輸工具滯后

廣東省一些建堤或連橋海島有連陸公路,如潮州海山島的海山公路、湛江東海島的東海公路、汕頭達濠島的達濠公路等;建車渡碼頭的海島有島內公路,如汕頭南澳島的南澳環島公路、江門上川島的上川公路等;但海島上主要的硬化道路是一些簡易水泥路,大部分屬戰備公路。調查發現,全省多數有居民海島內道路狹窄,硬化路面覆蓋率不高,大部分村級海島仍以泥沙路為主。如潮州汛洲島、江門茫洲島、惠州小三門島等僅村內有硬化道路,而村莊到碼頭及勞動場所之間的道路均為泥沙路,崎嶇不平,難于行走。

由于多數海島未與大陸建堤或連橋,加上島內道路硬化程度不夠,機動車輛寥寥無幾,島民普遍依靠摩托車,部分村級海島甚至只靠步行。此外,大多數村鎮級海島物資運輸主要通過原始的方式——人力或畜力。以江門茫洲島為例,島上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建筑材料全靠人力輸送,施工中人力消耗相當于陸地的幾倍甚至數十倍之多。

2.4.3 淡水資源嚴重缺乏,水質安全得不到保障

廣東省75%有居民海島屬基巖島,島體多數以島山或山丘為主,巖石較多,基巖裸露,積水面小,儲水能力弱,截引蓄水量有限,淡水資源頗為短缺。據調查統計,全省有居民海島生活用水主要來源大陸供給和地下水,其中須從大陸運水的海島占44%。目前全省仍有17%海島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如潮州汛洲島、汕頭媽嶼島、汕尾施公寮島、惠州大三門島和小三門島等。

另外,31%海島的飲用水質量達不到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如汕頭媽嶼島、湛江南三島、北莉島、冬松島、硇洲島等島嶼主要依靠地下水,因海水倒灌、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等種種問題導致水質干澀、咸。據調查,自20世紀90年代初湛江硇洲島臨海地帶的個別水井發現海水倒灌以來,目前已導致島上沿海地帶21個村莊近萬人飲水困難,海水入侵面積已占全島總面積的1/3(達18km2),最大入侵距離達1.3km。

2.4.4 電力供應不足,用電安全存在隱患

廣東省71%有居民海島電力來自陸地供應,主要通過海底電纜、海中植桿、沿堤鋪設等方式輸送;21%海島依靠柴油發電;其余采用火力、太陽能、風力等方式發電。但全省仍有27%海島存在供電不足情況,如通過大陸輸電的江門盤皇島、陽江豐頭島、湛江北莉島等,通過柴油發電的惠州大三門島、珠海擔桿島、茂名大洲島等,及通過太陽能發電的江門大襟島等,均尚未能滿足島民基本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個別島甚至采取限時段供電方式,如江門茫洲島上兩個自然村各建有柴油發電機房,由于功率不足,且電價很高,每日供電時間僅有4h;而惠州小三門島上更無集體供電設備,通常由島民獨自或合資購買小型柴油發電機,自行發電,給基本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實地考察中發現,多數有居民海島電路敷設不合理,亂搭亂接現象嚴重,加上臺風等自然災害侵襲,電線老化、破損嚴重。另外,海島上電線桿等基礎設施等多建在養殖塘或水塘旁邊,長期受池水浸泡有傾斜、倒塌、老化趨向,災害來臨時的抵抗力低下,島上用電安全存在較大隱患。

2.5 衛生基礎設施問題

2.5.1 污水排放缺乏監管和規范

廣東省有居民海島上排放的污水多為生活污水,但也有部分生產污水,如養殖污水等。據統計,約有77%海島生活、生產污水未經處理排入地下或直排周邊海域,僅汕頭南澳島、陽江海陵島、湛江東海島等少數幾個建制等級高的海島建有污水處理廠,將污水集中處理后達標排海,但尚無一個海島的污水處理管網可覆蓋全島。如南澳島設有兩個污水處理廠,納污范圍僅限于縣城城區及青澳灣鎮區,其他地區的污水仍為無組織排放。

海島污水無序排放嚴重破壞了海域生態環境,影響了自然景觀,如潮州汛洲島上生活、養殖污水隨意排放導致其海灘及周邊海水渾濁,沙灘也略呈黑色,海域環境大不如前。此外,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自然環境,極易導致蚊蠅繁殖,滋生病菌,污染地下水環境,威脅人體健康。

2.5.2 垃圾隨意堆放情況普遍,集中處理能力薄弱

廣東省有居民海島缺乏固體廢物處理設施,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現象普遍存在。垃圾隨意堆放不僅污染空氣環境,而且破壞了島上的生態環境,其滲濾液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以及附近海域的水質環境,長期堆放還易滋生蚊蟲與疾病。

目前全省生活垃圾實現定點存放的有居民海島占67%,但垃圾收集點往往不能覆蓋全島,且垃圾收集點結構簡單,多為敞開式,清運又不及時;僅有少數鎮級及鎮級以上的海島建有垃圾轉運站或垃圾處理廠,但收集范圍尚不能遍及全島,如珠海桂山島、汕頭南澳島等僅鎮區范圍內設垃圾處理轉運站,其他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仍隨意堆放或自行焚燒。此外,除一些連陸海島(如東莞威遠島、陽江海陵島等)及交通便利海島(如汕尾施公寮島、惠州黃毛洲、湛江特呈島等)將垃圾打包外運至陸域處理外,多數海島(如珠海外伶仃島、湛江硇洲島、北莉島等)主要通過露天填埋或簡易覆土填埋的方式處理生活垃圾,其環境承載力受到嚴峻的挑戰。

2.6 海島災害問題

2.6.1 海島防災減災管理體制和應急求援系統有待完善

廣東沿海地區是臺風襲擊頻繁地段,海島首當其沖,災情尤為嚴重。臺風往往給海島地區帶來狂風、暴雨、巨浪、風暴潮等災害,經常造成海島的海堤潰決、碼頭損毀、海岸崩塌、道路損毀、房屋倒塌、海水倒灌、農田淹沒、漁船和灘涂養殖被毀等嚴重的災害事故。但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造成的部門分割,使海島防災減災現行管理體制缺乏全方位、快速有效的工作機制,協調機制不夠完善。目前,海島地區普遍沒有建立應急指揮系統,缺少人員配置、工作經費等問題比較突出;災害險情和災情報告渠道不夠暢通、應急反應不及時,災害救援裝備比較落后;救災物資儲備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關鍵防治技術相對落后,災害應急救援能力亟待提高[36]。

2.6.2 海島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由于地理因素的制約,海島地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經濟相對落后,各種海島災害造成的損失又會加重這種落后的局面。目前海島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一些災害多發地區的避災場所建設滯后,如江門茫洲島未建避風港,臺風來臨前,島上漁船須前往下川島甚至到更遠的臺山避風。另外,海島災害設防水平也有待提高,如湛江北莉島的堤壩修建于20世紀70年代初,40多年來,由于大風大浪和大雨的沖襲,海堤的土石方大量流失,海堤高度不斷降低,石方多處出現掏空,島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極大威脅。

3 有居民海島現狀改善對策

3.1 建立統一、有效的海島綜合管理體系和機構

3.1.1 建立統一的海島管理體制

目前有居民海島管理工作涉及多行業多部門,管理上較為混亂,因此必須建立權威的海島統一管理機構,改變多頭管理、治而不理的海島管理體制。成立由省政府統籌,海洋主管部門主導,其他部門配合或參與的海島管理體制機構。

3.1.2 加強海島保護規章制度建設

制定廣東省海島保護管理條例,完善海島管理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立足海島實際情況,劃定海島開發區域類型,編制全省有居民海島保護與經濟發展規劃;建立規范的有居民海島開發利用審批辦法、有居民海島有償使用及賠償管理辦法,從嚴審批海島及周圍海域開發活動,建立海島使用管理系統;采取“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制定嚴格的措施,保護海島的地形、岸灘、植被和海島周圍海域的生態系統,維護海島生態環境系統的基本平衡;建立海島監視、監測、監督體系,依法查處海島保護、開發、建設及相關管理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規范海島開發利用管理。

3.1.3 加強海島管理,責任落實到人

為加強海島管理,維護國家及區域合法權益,促進海島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廣東省海洋主管部門應會同其他相關部門,制定海島管理制度;需加強對下屬部門的職責監管,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對有居民海島保護和合理利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每年向上一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海島違法案件統計報表及海島違法案件分析報告、重大違法案件備案制度等,促使海島監管檢查工作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化;要落實海島巡查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各自轄區內的巡查工作責任人,做到“誰巡查不力誰負責,誰管理不善誰承擔”的責任追究制度,逐級進行責任追蹤。

3.2 大力發展海島經濟

3.2.1 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加大海島政策與資金支持力度

由于我國長期存在“重陸輕?!钡乃枷?,對海島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甚至規定一些限制性的經濟政策,導致海島經濟發展的動力不足。為推動海島經濟的發展,應當對海島經濟建設采取積極的國家政策,可參照西部大開發政策給予一定補償和扶持,切實增加海島資金投入;國家在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及安排專項資金時,要充分體現對海島的支持,可設立專門的海島開發補助資金,特別是對于某些公益性的項目,如海島生態整治修復等,應給予特別的財政資金支持;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優惠貸款,優先安排海島建設項目;對設在海島地區的旅游、淡水、能源、通信、高科技等符合海島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要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并重點鼓勵國內外個人資金參與海島項目的開發,拓寬融資渠道。

3.2.2 推進海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對于絕大部分有居民海島而言,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特點決定了以漁業為主體的第一產業占有相對的優勢。但漁業經濟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比較脆弱,因此,必須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地壯大海島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3]??沙掷m發展海島第二產業,優先推進新興低碳產業,合理開發水產品精深加工業、臨港工業、能源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及建筑業等;加快發展海島第三產業,積極發展海島物流業和海島旅游業,廣東省也有海島發展的成功經驗,例如汕頭南澳島、陽江海陵島、珠海外伶仃島等,就是借助海島的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島旅游業,進而帶動交通、商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繁榮了當地經濟。在壯大海島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同時,不斷優化發展第一產業,控制近海捕撈規模,大力發展海水增養殖業、漁業服務業、生態漁業、休閑漁業等多產業模式,不斷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化升級。

3.3 以生態為根本,加強海島生態保護與整治修復

3.3.1 加強海島生態環境保護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海島生態環境脆弱,因此海島開發絕不能走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竭澤而漁的模式。做好海島生態功能區劃分工作,確定不同海島和海島地區的主要功能和發展格局;從嚴審批在海島沙灘建造建筑物或者設施,限制在海島采挖海砂,限制填海、圍海等改變海岸線的行為;開展海島生態與生物多樣性調查,加強對海島生態環境的動態監測監管,不斷提高海島生態保護水平。

3.3.2 積極開展海島整治修復規劃

根據海島的實際情況,確定各級海島整治修復的重點支持方向、范圍等,編制各級海島整治修復規劃;重點加強海島使用返還金的管理,保證資金用于海島整治修復,防止被挪為他用。具體的海島整治修復重點工程有:

(1)海岸保護,采取建設或加固護岸、種植紅樹林等措施保護受破壞的海島岸線,減輕海岸侵蝕、崩塌對海島和島上設施的破壞。

(2)島體保護與修復,針對自然因素或人為破壞造成島體破壞,采用工程措施防止島體進一步崩塌,部分或全部恢復島體原貌;或采用恢復植被等生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阻止島體侵蝕的加劇。

(3)周邊海域整治修復,針對海島周邊海域海上養殖密度過大,布局混亂的現象,可開展海上養殖清理整治工作;對海上養殖和陸源排污造成的海域富營養化,可通過吊養龍須菜等大型海藻進行修復,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同時增加漁民收入[37]。

3.4 以民生為重心,加強海島基礎設施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因此,必須全力推進海島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水、電、污水及垃圾處理等島內五大基礎項目。

3.4.1 加強海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廣東省大多數海島地區交通落后,是制約發展進步的最突出因素,改善修復的對策措施有:

(1)加強海島碼頭建設。進一步完善鎮級及鎮級以上海島港口設施,加快村級海島碼頭建設步伐,如根據實際情況購置或征調渡輪,合理安排行船班次及線路,保證區域內島民一周內可上岸2~3次;維護、修建簡易碼頭,浚深停泊水域,方便渡船停泊、島民上下船等。

(2)積極發展滾裝客船運輸和海上高速客運,有條件的重點地區可以建設橋梁或隧道式的陸連、島連工程,構建陸島、島際之間現代化交通網絡。如湛江北莉島距大陸上和安碼頭約13km,渡輪單程需40min,但其距土港島只有3.7km,由于土港島有連陸海堤,交通便利,若開通兩島間渡輪航班,可大大縮短北莉島居民的登陸時間。

(3)加強島內公路建設。針對島上交通不便,如僅有泥沙路,或硬化道路不足,或硬化道路已損毀嚴重的海島,修建硬化道路,或對損毀的道路進行維護。重點建設村與碼頭之間、村與村之間、村與居民重要勞動或活動場所之間的道路。

3.4.2 加強海島水資源保障設施建設

大力發展海島水資源涵養林建設,因地制宜開展海島水庫修建、河道整治、大陸引水、海水淡化等工程,積極發展家庭水窖、蓄水池等雨水聚集設施,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改建擴建供水管網,推廣使用節水設備和器具,加強污水處理和回用工作,修建簡易水質處理及監測系統保障用水安全。對于邊遠海島建設集雨、儲水設施,給予重點扶持[37]。

3.4.3 加強污水及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

根據海島具體情況,可因地制宜采用多元化的污水處理方案:在經濟條件較差、無污水收集系統的海島可采用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如潮州汛洲島實行每戶居民自建化糞池處理生活污水;在土地較多的海島可采用人工濕地技術,如湛江北莉島上通過人工濕地方式處理部分生活污水;地表水體較多的海島可采用穩定塘技術;對開發旅游的海島應優先采用處理效率較高、占地面積較小的好氧處理技術或地埋式的一體處理技術,如陽江海陵島、汕頭南澳島上的生活污水均通過污水一體化處理系統處理。建議鎮級及鎮級以上海島盡快實現全島污水集中管網的搭建工作,建設與人口規模和發展需求相匹配的污水處理設施。

連陸海島及交通便利海島可建設垃圾轉運站,定期將垃圾打包外運至大陸處理;離岸海島可根據海島具體情況采用堆肥、焚燒、衛生填埋等多方式結合處理;垃圾收集點可設計為半敞開式,防止垃圾散逸;村級海島可在村莊下風向建設垃圾集中收集點,最大限度地減少垃圾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垃圾填埋場、中轉站、收集點應定期消毒,抑制蚊蠅滋生,病菌繁殖。

3.4.4 大力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鑒于海島常規能源儲量有限、陸引能源成本很高,因此充分利用海島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是解決海島開發所需能源的重要途徑。海島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風能、太陽能,以及以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為代表的海洋能等。其中,風能和太陽能是目前已是實際利用的主要能源類型[1]。

廣東省沿海風力較大,所有海島均處在風能豐富區的范圍內,可將海島上的風能轉化為電力,如陽江海陵島、汕頭南澳島風能利用已有一定的規模;廣東海島除陽江海陵島位于太陽能欠缺區外,其余海島均位于太陽能可利用區,但目前各海島太陽能利用嚴重不足,可開發潛力巨大。

3.5 建立海島應急體系

當前,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風暴潮等典型海洋災害呈不斷增強與發展的態勢,威脅著海島的生存環境安全。為提高海島管理效率,需要建立以預防為主、預防與整治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建議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建立海島應急管理體系。

(1)加強海島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如加強漁港、避風港及防波堤的建設,確保島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海岸防護工程建設,重點保護影響民房、道路、重要文物和自然景觀等安全的受破壞海岸,優先保護侵蝕嚴重、海島面積明顯縮小的泥質海岸等。

(2)加強海域環境監測和預警預報能力。建立海島立體觀測預報網絡系統,開展大范圍、長時效、高精度預報服務,形成有效的監測、評價和預警能力,減少風暴潮、巨浪等海島災害損失;加強監管和宣傳力度,提高島民防災、減災與自我保護意識。

(3)加強海上救助體系建設,進行各類應急物資的管理,支持海島縣區建立求助中心。

4 結束語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廣東是海洋大省,也是海島大省,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全省多數有居民海島存在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薄弱、生態破壞加劇等問題,也缺乏主管部門的有效管理與監督。以上狀況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阻礙了海島居民生活的改善,同時也威脅到海島及周邊海域的生態安全。只有通過建立健全海島管理體制、大力發展海島經濟、加強海島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海島生態保護與整治修復力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解決上述有關問題,才能保障海島居民的安居樂業,實現海島可持續發展;才能全面實現建設海洋強省、黃金海島、美麗海洋的目標;才能全面落實十八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建設美麗中國和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

[1]利逸,周厚誠.廣東海島資源特征與開發對策[J].海岸工程,2010,29(1):75-82.

[2]包烏蘭托亞.我國海島地區產業發展現狀與優化對策[J].中國漁業經濟,2013,31(2):132-138.

[3]吳姍姍.我國海島保護與利用現狀及分類管理建議[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1,28(5):40-44.

[4]寧凌.海島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兼論廣東省海島資源開發[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1,18(5):54-57.

[5]黃民生.福建海島脆弱環境特征與可持續發展對策[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15(3/4):9-11.

[6]韓秋影,黃小平,施平.我國海島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湛江海洋大學學報,2005,25(5):7-10.

[7]覃照素,韋善豪.廣西欽州市海島資源開發利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0):4354-4355.

[8]李常亮.廣西海島保護與開發利用管理對策分析[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9,26(6):46-49.

[9]鄧松,蔡兵,湯超蓮,等.廣東省惠州市海島開發與管理[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0,27(5):5-8.

[10]楊同玉,陳學剛,高嵩.從青島開發區看海島開發與保護的問題與對策[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1,28(6):60-64.

[11]黃文國,谷尚莉,洪海凌.試論海南省周邊海島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37(2):8-10.

[12]湯坤賢,廖連招,郭瑩瑩,等.我國海島開發開放政策探討[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29(3):1-6.

[13]畢遠溥,劉明,雷利元,等.遼寧海島開發與保護對策的初步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29(3):7-10.

[14]許珠華.福建省海島開發利用的建議[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29(3):22-25.

[15]吳海燕,白福臣,呂金靜.我國海島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水產經濟,2012(6):62-65.

[16]朱堅真,呂金靜.我國海島開發模式研究[J].河北漁業,2012(12):41-46.

[17]郝新建,王健.連云港市海島開發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30(6):56-58.

[18]楊蔭凱.強化海洋資源環境管理的基本思路與對策措施[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30(9):11-15.

[19]莊孔造,林河山.福建省邊遠海島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30(9):18-21.

[20]莊孔造,林河山.加強海島管控能力建設探討[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30(10):21-24.

[21]鄭文炳,吳蓓莉,甘付兵.浙江省海島現狀和管理對策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30(11):27-29.

[22]劉暉,莊軍蓮,陳憲云,等.廣西海島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和對策[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3,29(3):181-185.

[23]黃丹麗.廣東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政策研究[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3,33(5):27-30.

[24]胡增祥,徐文君,高月芬.我國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對策[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4,21(6):26-29.

[25]羅美雪,翁宇斌,楊順良.福建省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J].臺灣海峽,2007,26(2):157-164.

[26]劉志軍,劉金,崔倫輝.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發展對策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9,26(10):29-32.

[27]李鋒.我國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制度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1,28(3):6-8.

[28]陳亮,劉春杉,李團結.川山無居民海島開發現狀及規劃初探[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29(1):27-32.

[29]黃琳,黃波.岱山縣無居民海島開發現狀、問題及管理對策[J].中國漁業經濟,2012,30(5):151-156.

[30]高巧依.無居民海島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3,26(1):8-11.

[31]鄭克芳,邢建芬,呂海良.關于無居民海島開發中行政管理的幾點思考[J].海洋信息,2013(2):49-54.

[32]苗增良,陳朝喜,崔大練,等.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及開發模式探討:以浙江舟山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13):6108-6110.

[33]鄒永廣,鄭向敏.國內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研究進展[J].經濟地理,2013,33(3):176-191.

[34]石?,?,黃厚衡,洪海凌.海南省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現狀及管理對策淺析[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30(6):59-64.

[35]李曉冬,許莉.構建我國無居民海島生態補償機制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30(7):49-53.

[36]陳鵬,蔡曉瓊,廖連招.海島災害及其防災減災策略[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30(11):8-12.

[37]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國家海洋局.海洋經濟發展與海島保護論文集 .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海島居民
大山里的居民(中國畫245cm×120cm 2020年)
海島游艇
石器時代的居民
冰與火共存的海島
海島季候人
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務
在海島度假
高臺居民
神奇的海島
高山海島踏歌行(一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