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語境下文藝評論的新方向與新責任

2015-03-27 23:02于恬
濰坊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文藝

于恬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新媒體語境下文藝評論的新方向與新責任

于恬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語境下的文藝創作整體生態已經發生了迅速而復雜的變化,而當前文藝評論卻存在諸多與文藝創作現實不相適應的環節。如何讓新媒體與文藝評論活動共生共榮,激發文藝評論新活力,探討新媒體語境下文藝評論的新方向和新責任,使新媒體更好地為文藝評論所用,需要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方式去考量。

新媒體;互聯網時代;文藝評論;新方向;新責任

以信息控制技術革命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以移動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媒體模式已經打破諸多原有行業規則,文藝生態環境亦理所當然地被裹挾其中,而文藝評論作為文藝生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長期以來形成的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體系、價值、機制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顛覆”與“破壞”。那么,如何在新媒體語境下使文藝評論突破以往窠臼,以全新姿態發揮對文藝作品進行深度鑒賞、價值引導、理性選擇的重要作用,已然成為文藝評論界不能回避的話題。

新媒體較之傳統媒體的優勢,是引入了互聯網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打破時空界限。一個新的產品的出現會迅速在互聯網上得到傳播,使傳統口碑效應進一步擴散,受眾對產品的體驗,都會呈幾何式被無限放大。很多新媒體看中了此契機,紛紛轉變向用戶傳達產品信息、品牌信息的形式,由報刊、雜志、電視等傳統形式轉變為經營自己的媒體,即網絡、博客、播客、官網等。強調只有滿足受眾的需求,他們才會為你自覺自愿地傳揚口碑,那么,自身所要分享的信息才能夠迅速地傳播,使時效性大大增加。尤其是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文藝創作也受此影響,整體生態發生了迅速而復雜的變化,但當前文藝評論工作中卻存在諸多與文藝創作現實不相適應的環節,正需要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方式去考量。探討新媒體語境下文藝評論的新方向和新責任,使新媒體更好地為文藝評論所用,讓新媒體與文藝評論活動共生共榮,激發文藝評論新活力,正是本文主旨所在。

新方向之一:文藝評論要深入把握新時代的特征

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如果說某一個領域發生了實質上的斷裂和顛覆,那么終極的原因是時代的進步引發了整個社會結構、運作方式、人類生活方式和世界觀、價值觀的根本轉變?;ヂ摼W并不是導致變革發生的原因,卻是最重要的技術媒介。

當下,中國人已經走在民族復興、文藝復興的道路上,伴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文藝創作必然會表現出新態勢。全世界毋庸置疑地關注中國,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國,以文藝創作進行關注的方式自然包含其中。如何運用中國語言講好中國故事,表現和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以有效、快捷、交互式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是新時代中國文藝創作的歷史使命?;ヂ摼W思維本身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強調的是打破壁壘和思維定勢后的資源再整合、再創造。文藝創作是人的創作,關注的最高標準是人性的標準。社會歷史由人創造,審美本質由人體驗、提煉。文藝評論應將新時代的四者融合,把互聯網思維與社會歷史、人學觀點和審美本質有機統一,高度關照文藝的時代精神、人文關懷、家國情懷和美學追求,進而昭示文藝創作的本質和傳播新形式,即社會歷史的、人性的和民主化思維的、受眾體驗至上的標準,以期更加自覺地培育人的現代意識,推動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新方向之二:文藝評論要緊緊扭住互聯網思維的閥門

互聯網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真正的基礎設施之一,就像電力和道路一樣,不僅僅是可以用來提高效率的工具,它已然是構建未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礎設施。由此,互聯網思維應該成為我們構筑文藝評論工作思路的新起點。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孫佳山認為,在當下,無論電影、電視、音樂,還是動漫、網游,包括舞臺藝術,互聯網既是傳播渠道,更成為了物質載體,它們都被互聯網所重新塑造和定義。這意味著文藝評論要面對由此帶來的價值觀、情感模式、情感結構甚至最基本認知方式的沖擊。

在一個“網狀”社會,一個個人或一個集體的價值,是由連接點的廣度和厚度決定的。連接越廣、連接越厚,其價值也就越大,信息含量決定價值含量。以互聯網思維進行文藝評論工作,應將關注的要點從內容轉變成受眾,使接受客體轉變成接受主體,并圍繞主體的體驗做文章,建立文藝評論與對象的連接,提高受眾參與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把枯燥理論轉化成生動有趣、易于接受的現實吸引力。唯有進行了這種關注要點的轉變,文藝評論的含金量才能得到真正有價值的提升。如果文藝評論工作可以依托互聯網這個平臺,較好地運用互聯網衍生產品(新媒體)在受眾群體中的使用效率、傳播速度去獲得更多的連接,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那么,文藝評論的生存生產方式必將產生前所未有的效能。從這個意義上講,文藝評論要高屋建瓴地關照文藝創作,尤其是對大眾文化批評,應進行頂層思維層面上的價值觀引導和理論遷移,而不是被動地等候批評某個現象“三俗”與否。

新方向之三:文藝評論要重塑文藝作品與社會互動的標準

一個民族真正意義上的崛起,是精神崛起。中國正處在由熟人社會向陌生化社會轉化的過程中,使用新媒體客戶終端進行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交往交流已成“新常態”?;ヂ摼W帶來的思想多元化,一方面導致標準的喪失,這也正是文藝批評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另一方面卻也有助于改善文藝評論學究式沉悶枯燥的說理方法。新媒體語境下的文藝創作必須承擔重建共享社會價值的功能,文藝評論更應在文藝創作活動中體現社會意識形態及其發展形式,體現社會主導價值觀和主流思想。要理直氣壯地面對現實發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摒棄言不由衷、感情淡漠、歌功頌德式的語言,建立起新制度和新標準,傳播文藝評論的正能量,進而促使新的文藝秩序生成。文藝評論應該搭上新媒體和社會生活頻繁互動的快車,再也不進行語焉不詳、含混曖昧的形式主義的批評,而是真誠地、飽含激情地關注新媒體語境下的人性和現實,重塑一種更能推動社會前進、更能呼應時代發展可能性的新的價值框架。

今天的中國,正在生成新的經驗。新媒體話語的迅猛發展,文藝資訊流通更加快速,觀察文藝現象的渠道和視野都得到了開拓。與此同時,一些非理性、庸俗化的、價值取向模糊的評論,正在混淆視聽,影響文藝創作的健康發展。各式各樣的文化表征層出不窮,迫切需要文藝評論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與受眾群體的嵌入式互動來引導文藝創作更好地與社會需求、時代進步相結合,引導正確的審美取向和藝術鑒賞水平,糾正不良創作傾向。文藝評論家應走出書齋,主動積極利用新媒體與文藝創作者和受眾群體互動,掌握話語權,占領陣地,而不是消極讓位,任由莠叢四生。

新方向之四:文藝評論要與新媒體共生跨界融合多方力量

互聯網思維是開放性思維,如果不自我“顛覆”,就有可能“被顛覆”。正是因由這種開放性,學術理論和知識要素都應努力針對現實、回到現實,將關于具體文藝作品的評價放置在更為開闊的理論和歷史視野中予以理解。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文藝評論家,一定要介入公共領域,促進大眾文化的解放,追求大眾的美學原則。文藝評論與新媒體的共生融合恰恰可以作為推動大眾文化解放的手段之一。

所謂融合發展,現在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成熟方案可以借鑒,大家都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誰能實現彎道超車,誰就能脫穎而出。文藝評論作為文藝生態格局中有特殊理論自覺的一個部門,要有能力走在文藝創作前面,引導文藝發展。當前,文藝評論的“國家隊”即體制內文藝評論家、學者評論和媒體評論三足鼎立,支撐著我國文藝評論界的現狀。各有各的發聲渠道,各有各的話語權,涇渭分明,幾乎沒有意識去打破這種“天花板”,搭建起三者融合的“立交橋”?,F在文藝評論界要做的,是借助國家指導層面的力量,使三種力量可以匯集一堂,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突破體制利益劃分,激發生產力,產生借重新媒體力量的具有公共性的新的文藝評論。這是一種組織結構的調整,生產流程的再造,用戶關系的重構,以及技術資本市場的充分發揮。我們正可以通過這種手段動態地把握當代中國文藝的整體特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表達中國經驗。這無需刻板地敘述,更不用諂媚在上世紀80年代引入的西方相關理論,因為再用西方的概念、經驗、認識來闡釋今日鮮活變革之中國,已經顯然不合時宜。文藝評論與新媒體共生融合,促進大眾文化解放,有助于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多元,文化多元才有文化平等,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倡平等的題中應有之義,從世界角度來看,亦是如此。

至于新媒體語境下文藝評論的新責任,需要文藝評論家們作為既研究現實社會又研究文藝創作的思想者,在實踐中不斷提出新方法、新認識,探尋新路徑。這種探尋,必然要圍繞一個中心,那就是中國精神和中國美學特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文藝評論家履行社會責任最重要的職責。

第一,文藝評論要獲得社會有效性,必須強調自身的思辨精神和問題意識。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的分析,清楚準確、明白有力的說理,質樸而接地氣的語言,都是文藝評論“小清新”的魅力之源。要常懷探求之心,與既有的學科體制、西方理論、文藝現象進行多個維度的交叉融合,才有能力引導和概括社會領域的價值訴求。對新媒體技術游刃有余,才能完成對美好生活的生動表述,安撫人們躁動甚至暴戾的負面心理,幫助凝練新型人際關系。文藝評論的社會功用,大抵如此。

第二,文藝評論要能提供更多合理的藝術選擇,面對多樣化的文藝作品,更加有效、有針對性地幫助人們選擇和區分能提升自身精神世界的產品,而非僅僅對一種話語權的被動認同。從宏觀的角度進行文藝研究,能對今天的文化消費起到指向性作用,成為文藝創作和文化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并以最大程度上促進人類思想的自由為己任,莫忘苦難,莫忘還有不合理的秩序存在。

第三,文藝評論要做好“用中國理論來講中國故事”這一歷史階段到來的準備。借助美國政治家塞繆爾·亨廷頓的觀點,現代化并不意味著西方化,反而會促進本土文化的復興。在自身的歷史文化中尋求思想理論的資源,“三個自信”同樣適用于文藝評論的發展趨勢。對最具普遍意義的和最具時代特征的文藝熱點和前沿問題的研究,都將“積跬步”、“致千里”,聚沙成塔。文藝評論的歷史使命,就是引導文藝創作去推動和促進當代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過程,文藝評論工作者應真誠地面對文藝創作現狀,堅持中國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傳統精神操守,建成自身獨立的評論品格。唯此,進行中國文藝評論經驗和西方理論關系的思考才能完成涅槃重生,最終達到用中國文藝理論闡釋世界文藝現象的境界。只要一直在路上,中國的文藝評論定會循著結合中國當代文藝創作現狀的道路完成自我完善、自我突破。

[1]CCTV財經頻道.互聯網時代紀錄片[MT].2014.

[2]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ER].人民網,2014-10-16.

[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R].2014-08-18.

責任編輯:陳冬梅

I206

A

1671-4288(2015)01-0033-03

2014-11-18

于 恬(1980—),女,山東文登人,濰坊學院黨委宣傳部理論宣傳科科長,文藝學碩士,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研究方向:文藝評論。

猜你喜歡
文藝
1942,文藝之春
文藝聯合五月好書榜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藝高級感?
古代文藝青年“曬圖指南”
信封上的小文藝
□文藝范
努力攀登文藝高峰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現代都市里文藝青年們的 困惑、掙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藝
任何不能讓你賺到錢的文藝情結,都是黃賭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