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研究

2015-03-27 23:02單敏
濰坊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公民法治特色

單敏

(中共山東省委省直機關黨校,山東 濟南 25001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研究

單敏

(中共山東省委省直機關黨校,山東 濟南 25001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文化強國的題中之意。本文通過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內涵和特征分析,得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應具備的內容,并以此為參照與現實進行對比,得出當前我國法治文化建設中所面臨的一些挑戰,然后針對當前面臨的這些挑戰,提出了幾條可供參考的建議,以期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法治文化;法治信仰;執政黨文化

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其中第一條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其實早在2011年,我國就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然而直到今天,中國的法治之路仍舊異常艱難,究其原因是我國的法治軟實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現狀堪憂,沒有充分發揮其對法治建設的巨大內在推力,這就凸顯了目前我國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內涵

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它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一種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方法,所以法治文化也是優于法律文化的一種更先進的治理思路。很多國家都需要通過法律來統治,但只有民主制的國家才能真正實現法治。換句話說,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發展的先進形態。

關于法治文化的內涵,學術界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包括:要素說。主要是根據法治文化的組成要素,把其劃分為技術性法律文化和精神性法律文化;結構說。主要是參照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魯克洪的文化結構理論,將文化劃分為顯性文化和隱形文化,依此類推法治文化也可劃分為顯性法治文化和隱形法治文化;綜合說。認為法治文化與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相輔相成,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包括立法、司法、執法、法制宣傳、法律服務和法律監督等社會法制文明活動的綜合體現;精神說。顧名思義,單指法治文化的精神部分,認為法治文化是指貫穿在人們思想、行為等各方面的法治精神、法治原則、法治意識及其價值追求的綜合。

綜合以上各家觀點,廣義的說,法治文化包括法治制度文化和法治精神文化,狹義的觀點認為,法治文化單指法治精神文化。筆者認為,對法治文化定義的研究一方面是基于學術研究目的,對這個概念進行學術性的分析和探討,其內涵要盡可能的周延,另一方面是基于現實需要的理解。我國目前的現狀是制度性的、有形的法治文化的建設相對比較健全,如早在2011年我國就已經建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從1985年開始我國也進行了將近30年的普法教育,普法教育也是側重于對有形的法律條文、應當遵守的法律義務的宣傳教育;法治工作隊伍也日趨龐大等。然而,目前法治中國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法治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立法、執法、司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一些公民甚至是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法治素養有待提高等,這就形成了有形法治文化快速發展與法治建設進展緩慢之間的一個矛盾。究其原因就是法治精神文化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所以,雖然筆者認同廣義文化的定義,但是本文主要是以無形的法治精神文化為研究對象。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應具備的內容

汪俊英在《法治發展的文化環境》中提到:文化決定法治。文化是立法的精神源頭,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會有什么樣的法律;文化是司法的內在動力,法律的實施受人們的心態、意識、觀念、情感、行為趨向的影響,文化一旦形成,就根植于人們的心中;文化是法治之源,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會有什么樣的法治狀態。這里汪俊英所提到的文化主要是指狹義的法治文化,即上文所提到的本文的研究對象法治的精神文化。正是因為法治精神文化在法治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加之我國歷史上法治文化傳統的欠缺,所以更加需要我們對領導干部及其普通公民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精神、法治原則等進行啟蒙和更新。筆者認為當前這種啟蒙和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應具備的內容。

(一)憲法法律至上觀

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理政的思路。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其與人治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樹立憲法法律至上觀。以往的人治社會也存在法律,但是那樣的法律是某個人的意志或某個階級的階級意志的體現,換句話說,在那樣的社會,人是凌駕于法律之上的。而我國今天所要建立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律一經產生就異化于任何人,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憲法法律至上觀是每一個公民應該樹立的觀念,更是黨、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銘記于心的觀念。首先,每一個公民應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觀。憲法法律是最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實際上也是尊重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是廣大人民群眾主人公意識的體現。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公民增強自身的權利和義務意識,在生活中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其次,憲法法律至上觀更是中國共產黨和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應該樹立的觀念。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F在我國實行依法治國,首要的就是要堅持依法執政。而黨員領導干部是依法治國的具體實踐者,其能否樹立憲法法律至上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實現至關重要。而且中國共產黨和黨員領導干部是權力的執掌者,只有他們帶頭執行和遵守法律,并且將這樣的權力納入到憲法法律的規范之內,才能真正實現憲法法律至上。

(二)權力制衡觀

憲法法律至上觀的實現,需要以權力制衡觀為前提。根據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精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除了要增強公民的法治觀念,即“治民”外,更重要的是“治官”,包括行政機關要堅持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立法機關完善立法體制,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的立法等;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強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等?!爸喂佟钡暮诵木褪且婪ㄒ幏逗椭萍s權力行為。英國思想史學家阿克頓勛爵曾經提出:“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大程度上人還是受到一定的利益的誘惑,對于一些掌權者來說,通過手中權力謀取個人利益導致腐敗的還大量存在著,中國的腐敗案例也說明了這一點。所以,現階段必須對權力進行約束和制衡,而這其中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強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

(三)規則意識

世界上的法治國家不約而同的普遍具有很強的規則意識。目前中國缺乏法治文化的傳統很大程度上就是體現在公民規則意識的缺乏。如在中國社會出現的“中國式過馬路”等。而規則意識正是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所謂的規則意識包括對實體法律規則和程序法律規則兩個方面的遵守。而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受幾千年“血緣關系”封建傳統影響的國度來說,“變通”無疑是我們對實體規則遵守的一大“創造”。而對程序規則的遵守更是被“遺忘”在某個角落。所以在實踐的過程中,加強對公民規則意識的培養是法治文化建設的一大重點。

(四)公平正義觀

公平正義既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生命線和價值追求。十八屆四中全會也是著眼于在依法治國和公平正義的有機統一的基礎上,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進行了全方位的部署。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我國法律的含義不再簡單的是國家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而是更加廣大人民群眾集體意志的體現,法治的目的也就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其利益的最大化,這也就使得我國的法治文化具有比其他階級社會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更廣泛、更徹底的公平正義。要實現這樣的公平正義觀,需要反對特權、禁止歧視等。

除此之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還包括契約意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意識等,但當前來說,筆者認為以上四點是最需要列為法治文化建設內容的幾點。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

由于受到幾千年封建社會傳統“人治”文化的影響,我國的法治化相對來說比較晚,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法治信仰“懷疑論”盛行

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不僅是一種現代的國家治理方式,更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表征。法律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根本上它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在我國社會上卻出現了一些令人困惑的現象,就是一方面,全社會都要求建設法治中國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越來越多,司法機關處理的案件也越來越多,這一現象充分說明我國的法治建設是快速向前走的。而另一方面,社會上似乎彌漫著不相信法律的風氣,像霧霾一樣地污染著法治建設的正能量。更有甚者,有人認為,在我們國家既沒有法治的傳統也沒有信仰的傳統,在我國法治行不通,法治信仰更加是一種虛幻的存在。不僅是一般的公民持有這樣的觀點,一些法律學者也持有這樣的觀點,總的來說就是對法治缺乏信心,更別提信仰。其實這些觀點的持有者混淆了法治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是站不住腳的。有的人說我國缺乏法治的傳統,但實際上在我國占有統治地位的思想儒家思想,雖然它重視德治,但是在治理國家的思路上,除了強調德也強調禮的作用,這里的禮已經具有了法律的雛形。有的人說儒家強調“德主刑輔”,這里的“刑”是指刑罰,而非現在意義上的法律。而且儒家思想形成于封建社會,其思想受到當時生產力的制約,不可照搬到現在。也有人說中華民族是一個缺乏信仰的民族,但現實的實際情況是,我們中華民族從來不缺乏信仰,只不過信仰不統一,相對其他民族來說比較多、比較雜。比如信仰鬼神、靈異、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儒教、道教、易經等等。

(二)法治能力“懷疑論”盛行

除了法治信仰懷疑論,在社會上還盛行著一種法治能力懷疑論。這類人認為法治確實是治理國家的切實可行的治國理政思路,但是卻懷疑黨和政府奉行法治的能力,可以說是對我們的黨和政府沒有信心。產生這種思想的人大多是看到了西方一些國家通過法治把國家治理的有條不紊,而對比中國的現狀,卻看到了一些領導干部帶頭違法、權大于法、情大于法、信訪大于法等這些“法被綁架”事件的發生,產生了消極情緒。其實,這些“綁架法”的事件都是法治建設過程中曲折的部分,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我國擁有幾千年的封建傳統,沒有經歷對物的依賴的資本主義社會,在封建社會人的依賴關系仍然占據很大的比例,人與人的關系很大程度上受到血緣、地緣關系的制約,所以把關系看的比較重。根植于這樣社會的中國公民,從領導干部到普通公民都或多或少受到這樣思想的影響。但是,從1985年開始我國已經實施了6個全民普法教育的五年計劃,我國公民的法制素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此我們應該抱有信心。但是法治建設是一個過程,我們國家已經建立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規范體系,現在也正努力的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之路必將越走越寬。

(三)法治文化宣傳不到位

目前,我國的法治實踐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無論是立法、司法、執法、法治隊伍建設還是我們黨依法執政的能力等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整個社會法治文化的氛圍還沒有充分形成,這與我國法治文化的宣傳不到位是有很大關系的。首先,法治文化宣傳的手段比較單一、枯燥。以往的法治文化宣傳多是以傳統灌輸的方式進行,其實法治文化的宣傳手段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可以以文藝作品為載體、以法治文化宣傳為內涵進行法治文化宣傳等。其次,沒有充分用好媒體的力量。傳統法治文化宣傳沒有形成主流話語權。市場化的媒體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往往是關注一些負面的案例,對一些正面的案例往往一帶而過,甚至不加關注,更別提包裝成典型進行宣傳,所以,呈現在公眾視野中的往往都是一些違法現象,給公眾造成了一定的錯覺。所以,在法治文化宣傳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著力要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公民的法治文化建設任重道遠,但針對目前我國法治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著力要點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為法治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

法治文化是屬于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本上來說,它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本質上來說,它的產生也受到一定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的制約,也是一定的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尤其是市場經濟的發展更是法治文化產生的強大推動力。比如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人”為了追求巨大的經濟利益需要自由、平等的競爭平臺,需要人們的契約、規則意識,而這些恰恰與法治文化不謀而合。所以,法治文化的一些精神也是市場經濟發展所追求的。然而,現實中卻存在著與這些精神相悖的勢力存在,所以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應該為其創造良好的經濟、政治、社會環境。

需要重點提出的是,在為法治文化創造良好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我國法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尤其是其民族性和開放性的特征,即將西方先進的法治思想與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髓相結合。因為我國法治化進程中吸取了許多西方的先進法治思想,然而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必須找到兩者的一個結合點才能事半功倍。

(二)開展以學習宣傳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

建設中國特色的法治文化除了要有環境的支持,還要對公民進行法治文化的宣傳教育。因為法治文化的載體是現實中的人,法治文化的發展程度與作為載體的人的素養息息相關。而法治宣傳教育就是關鍵。尤其是法制宣傳教育也要掌握一定的策略。比如是宣傳法律規則還是宣傳法律規則背后體現的價值觀就是一個問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普法教育把重點放在法律規則的宣傳,但是現階段當我國公民的法律知識得到大幅提升后,就應該進入到法律規則背后所體現的價值的宣傳教育。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提到,依法治國首先是以憲治國。所以法制宣傳教育的展開要以憲法為核心,同時進行法治觀念、法治精神的教育。而且進行法治宣傳教育的過程中要掌握宣傳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同時,要充分利用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塑造正面的人物典型,創造法治文化發展的氛圍。

(三)培育公民的法治信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核心

首先,讓公民切實感受到法治信仰的有用性。要讓公民信仰法治,沒有什么比讓公民切實感受到法治的有用性更有說服力。立法機關在立法過程中要加強調查研究,制定的法律能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并且是實用的;司法機關在審判過程中不僅是公正的更應該是便捷、有效率的;執法機關還要解決執法難的問題,不能讓公民“贏了官司,輸了財”。踏踏實實的讓公民感受到法律管用、好用,這樣不僅能引導公民信仰法治,還能一直堅持下去。

其次,領導干部帶頭實踐,樹立法治信仰的榜樣。中國自古就有“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說法。目前在我國社會領導干部相對來說屬于“強勢群體”,他們的行為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領導干部本身有責任帶頭樹立法治信仰,實踐法治觀念。這也是由我們黨所處的政治地位決定的。

(四)以執政黨文化豐富中國特色的法治文化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習近平同志也多次指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以法執政。筆者認為,這其中大體是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明確了我們黨的義務就是要嚴格遵守法律,帶頭實踐法治,就是對我們黨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從嚴治黨,依法治黨,促使我們黨自覺地依法執政;二是明確了我們黨的責任就是以執政黨的文化不斷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形成。這一點更加強調我們黨不僅自身要依法執政,還要以執政黨的地位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這就需要我們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以執政黨文化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的法治文化。執政黨文化和中國特色的法治文化之間也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執政黨依法執政的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形成具有引領和示范效應,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不斷發展對執政黨依法執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的循環往復,相互促進。所以,我們黨如何提高自身依法執政的水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形成中至關重要。

結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必由選擇。但是,我國的法治文化建設面臨著諸多挑戰,也顯得更加必要。因為法治如果不靠轉化為人們普遍接受的一種文化而單靠它的強制力來發揮作用,其本身是沒有生命力的。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經說過,“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產生;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解決”,這句話對當前中國的法治之路來說同樣適用。因此,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遠規劃,各界共同努力、有機配合才能真正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進程。

[1]高凜.法治文化及其建設路徑探討[J].江南論壇,2008,(11).

[2]汪俊英.法治發展的文化環境[N].法制日報,2005-04-28,(11).

[3]周友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論[J].中華文化論壇,1998,(2).

[4]胡云騰.司法的艱巨使命是培育法治信仰[J].法治講堂,2013,(12).

[5]張文顯.法律文化的釋義[J].法學研究,1992,(5).

[6]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孫延波

D902

A

1671-4288(2015)01-0080-04

2014-11-21

單敏(1964-),女,山東威海人,中共山東省委省直機關黨校哲學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歡
公民法治特色
論公民美育
特色種植促增收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中醫的特色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完美的特色黨建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十二公民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