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輿論界的北洋艦隊 “威脅論”及其影響

2015-03-31 08:21
懷化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威脅論北洋艦隊

孫 波

(安徽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北洋艦隊在提督丁汝昌率領之下,曾分別于1886年8月、1891年6月以及1892年6月先后三次出訪日本。面對大清帝國強大的海軍陣容,日本輿論界大為震驚。當時日本國內發行的報刊也對出訪活動做了諸多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北洋艦隊及中日甲午戰爭前中國海軍整體實力

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大清帝國傳統的重陸輕海國防思想和禁海政策,已經無法迎接西方海上挑戰。林則徐、魏源等主張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發展海防。以“軍事自強”為主要內容的洋務運動,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擴張和堅船利炮,力求加強近代化海軍海防建設,從花錢購買外洋船炮到手工業技術仿造,最后到創辦軍事工業自己制造,海軍的發展日趨成熟。

1865年李鴻章創辦江南制造總局,1866年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均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的機器生產和技術制造新式船炮,為中國海軍近代化奠定了工業基礎。1868年,丁汝昌草擬《海洋水師章程六條》,為建設近代化海軍海防提供了方案和思想準備。從改造舊式水師、培養近代海軍人才 (如第一所近代海軍學?!V荽W堂),到發展造船工業,1869年6月,福州船政局制造的第一艘輪船“萬年清”號下水,再到1874年五年間,船政局共生產大小輪船15艘,進而在1883年制成2 000噸級鐵脅雙木殼艦“開濟”號,其發展不可不謂之迅速。中法戰爭之后,德國向中國交付了“鎮遠”、“定遠”、“濟遠”號艦船,加入北洋編制。1874年11月,總理衙門提出建立海軍的初步意見,次年,提出具體實施方案,擬建立三洋海軍,并命李鴻章以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以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籌辦海軍。同時洋務派開始辦水師學堂,向國外派遣海軍留學生以培養近代海軍人才。海軍建設的初期,清政府以較為開放姿態力主發展海軍,然而主要艦艇需外購、人才匱乏,卻也為轟轟烈烈的海軍建設埋下隱患。

1885年10月,海軍衙門設立,北洋海軍的建設也加快了步伐。1888年9月,海軍衙門正式奏定《北洋海軍章程》,同時,任命丁汝昌為北洋海軍提督,林泰增為左翼總兵,劉步蟾為右翼總兵,至此,北洋海軍正式成軍。

1.北洋艦隊軍力

早在1884年,李鴻章便開始著手利用各種有利條件以及政策傾斜,開始暗自擴充北洋海軍,如營造海軍基礎設施、接受當時世界先進的西式海軍訓練等。北洋艦隊作為一支大型艦隊初具規模。

甲申事變之后,北洋的陸軍海軍開始了突飛猛進地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1887年,接受英式訓練后,編為北洋艦隊,于1890年在德國人的指導下,在旅順建設的軍港和炮臺竣工。同時,從鞏固國防的角度,李鴻章同意進行鐵道建設,1891年,中國的鐵道已通向山海關并開始向關外延伸。

(此舉深深刺痛俄國,同年俄國開始鋪設西伯利亞鐵路。而這條西伯利亞鐵路的建設又客觀上給日本人以危機感。)[1]

通過向英、德等海軍先進國家學習,并積極營造國防基礎設施,北洋艦隊軍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就北洋艦隊主力艦而言,如表1所示, “定遠”、“鎮遠”、“濟遠”號是在中法戰前向德國伏爾鏗廠訂購,1887年,向英國訂購“致遠”、 “靖遠”號巡洋艦,向德國訂購“經遠”、“來遠”號巡洋艦,這些外購的軍艦構成了北洋軍艦的主要陣容。

表1 北洋海軍兵力表[2]

時北洋艦隊分主戰艦隊4艘、防守艦隊12艘,還有部分魚雷艇、運輸艦 (表中未列出)[3]等。若不談艦艇來源,乍一看來,北洋艦隊已然實力相當。而且,在與艦隊相適應的配套工程方面,如海軍基地、船塢、學校等的建設方面,也陸續完工。建立了兩個基地,旅順港——北洋艦隊的修船處,威海衛港——北洋艦隊的聚泊基地。修筑了一批海防工程??梢哉f,作為一個具有戰略體系的北洋海軍正式形成[3]。

2.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中國海軍整體實力以及問題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中國國內的海軍整體實力如表2所示,累計共有大小軍艦78艘,魚雷艇24艘,總噸位為8萬噸。然而,這一看似驚人的數字是有“水分”的。除北洋艦隊以外,其他艦隊的艦船多數船體陳舊,甚至還是木質結構,且屬小船,很難用于海上作戰。

表2 海軍艦船分布表[3]

四支海軍艦隊,除北洋艦隊擁有巨型鐵甲艦和大型巡洋艦,能進行海上作戰,其余三支艦隊,艦船數量雖然十分可觀,但大多是陳舊小船,難以用于海上作戰。南洋海軍勢力稍強,擁有2 000噸級巡洋艦5艘,為“寰泰”、 “鏡清”、 “南瑞”, “南琛”、“開濟”,均為80年代中期產品。福建海軍艦船大者僅1 000余噸,而且全部是木制或者鐵骨木皮制。廣東海軍多系小炮艇,不堪海上風濤,只有廣甲、廣乙、廣丙三艦超過1 000噸[3]。

雖在艦船的數量、規模上具優勢,然而因其大小參差不齊、且木制艦船比重較大,使得在海軍實力的內部構成中,存在相當程度的“水分”。加之,統治階層對近代海軍建設重要性的意識較低、或者盲目自大,近代化的國家意識薄弱??v使是令世人為之一嘆的北洋艦隊,在其成軍的1888年之后一直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尚未能添置一艘新艦。1888年,光緒皇帝大婚,耗資白銀500萬兩,慈禧太后為大規模整修頤和園不惜挪用海軍經費,甚至還下令進行“三?!惫こ蹋?],到1891年,戶部甚至規定,為解決財政困難,兩年之內南北洋 (海軍)停購外洋船炮[3]。此番不僅加重了清廷的財政負擔,也極大地影響了近代中國海軍的建設和發展。所以,到甲午海戰之前,中國海軍的發展基本上已經處于停滯狀態[3]。

二、1886年-1892年北洋艦隊三次高調訪日及日本輿論之北洋艦隊“威脅論”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北洋艦隊在提督丁汝昌率領之下,曾分別于1886年8月、1891年6月以及1892年6月先后三次出訪日本。面對大清帝國強大的海軍陣容,日本輿論界大為震驚,當時日本國內發行的報刊對此做了諸多報道,并逐漸形成了北洋艦隊“威脅論”的輿論氛圍,在民間引起了強烈反響。

1.1886 年北洋艦隊訪日及日本輿論報道

1886年8月,丁汝昌率軍艦定遠、鎮遠、威遠、濟遠號,赴日本長崎港進行船體維修和原料補給。期間,數名水兵上陸,與日本巡查發生沖突,進而釀成“長崎水兵事件”,當時日本的新聞報刊多是對于此事件的報道,從中也能顯現出日本輿論對清國海軍的戒備之心。

坊間盛傳流言一種,曰中國政府雖早有奪琉球之欲望,只因國家正值多事之秋,未能得此機會,(中略)今丁汝昌來至長崎,實向我邦以示威武,勢必令人揣測,水兵之暴亂亦受丁提督之準予①。

(1886年8月27日《朝野新聞》[4]社論“長崎事件”、作者譯)

日本《朝野新聞》將此次日本訪問稱為是清國向日本宣示武力,并猜測“長崎水兵事件”有可能是蓄意制造。不但如此,該社論在文章開頭寫道:“中國政府早有奪回琉球的欲望”,開始向日本渲染某種來自中國的“威脅”,而北洋艦隊的來訪,便成為了該種渲染最恰當的“代言”。由此一方面可見面對陣容強大的北洋艦隊,日本輿論界以及日本國內勢力所表現出的誠恐的心理,一方面也可看出日本輿論界在有意抹黑、并夸大所謂的來自北洋艦隊的“威脅”。而《每日新聞》的報道也如出一轍。

中國軍艦此次來我港灣,共四艘艦船。不知是否別有用心,倘若如此則此次暴行必欲為尋釁之事授我等以口實。①

(1886年8月19日《每日新聞》[5]“支那水兵暴行 報”、作者譯)

可見,日本輿論界對此次北洋艦隊的到訪心存疑慮和戒備之心,而在輿論宣傳上則表現出示弱的態度,主張以時下日本的軍事勢力應當盡量避免與北洋艦隊發生沖突。

2.1891 年北洋艦隊訪日及日本輿論報道

1891年6月至8月上旬,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第二次率艦隊訪問日本。此次訪日,丁汝昌本是為提升北洋艦隊海上作戰能力進行遠洋巡航訓練,礙于“長崎水兵”事件,借此機會修繕清日關系。李鴻章起初以耗資為由,予以駁回。后因日本方面向北洋艦隊發出赴日邀請,于是便在大連港軍演完畢后,丁汝昌率北洋海軍主力艦艇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號6艘,訪問神戶、橫濱、東京、宮島、吳、長崎等地,考察了日本軍港、駐地以及造船所,進而與日本各地區長官、皇族、政府要員等進行交流。

合六艦舳舟魯相望,于橫濱之中心碇泊,亦足以壯清國之威①。

(1891年7月15日《朝野新聞》雜報“清國軍艦之懇親會”、作者譯)

(即便是認為清國軍艦甚不整備、士兵毫無士氣者)一向彰顯氣派之國會議員也被邀請,并親眼觀其盛況。之前尚還在高談闊論,見與事實相悖,不覺如萎縮一般。艦隊之構造,無論武器排列以及士兵之面貌皆稱贊之聲不絕于耳?!?(中略)…引起聯想我國海軍擴充一事種種… (后略)①。

(1891年7月18日《朝野新聞》雜報“清國北洋艦隊閱覽之影響”、作者譯)

以上兩則報道,以新聞報刊為代表的日本輿論更為突出地報道了大清的北洋艦隊是何等威風,從將士士氣的軟實力到先進武器裝備的硬實力,無一不高度贊美,而其背后不乏在渲染和營造一種來自北洋艦隊“威脅”的氛圍,同時也表示出對其本國海軍建設的擔心。

此外,日本輿論界也有明確提出北洋艦隊威脅論的相關報道。如:

(北洋艦隊六艘主戰艦與日本海軍常備艦隊主力六艦之對比)以船齡、性能、容量、速度、船長,我國之艦船皆不及清國。

(中略)

我等應在時勢允許之范圍,考慮擴充海軍。而今日所云是否應立即著手海軍擴充事宜,必然是毫無遲疑、竭盡所能,即刻進行①。

(1891年7月14日《每日新聞》社論“海軍落膽”、作者譯)

大阪的《每日新聞》以“海軍落膽”(譯為日本海軍懼怕失魂落魄之意)為題,對此次北洋艦隊訪日進行了評論,其中大肆地報道了北洋艦隊的優點,并已然構成了日本的威脅,提出日本應當即刻進行海軍建設。

8月12日,《每日新聞》又發表題為“徐に考察する所あれ”的社論,此次明確提出北洋艦隊不論從艦船到人員配置、內部構造都極其整備,鼓吹北洋艦隊已成為日本海軍的威脅,而日本海軍處于落后的境地,必須盡快在一年之內制造出十幾艘軍艦才可安枕無憂。

近來清國北洋艦隊來泊,于橫濱、于神戶,皆博好評,大臣、次官、軍人、新聞記者皆去參觀,見其艦隊之堅牢與內部整頓,甚為驚嘆,盡顯囂囂。蓋談及我國軍艦之數量、航速疾遲,艦體堅否,不滿之情足如切齒扼腕,自嘲我軍艦之老朽、嘆我海軍之不振,應在一年之內盡快造出十幾余艘軍艦以為當今之急①。

(1891年8月12日《每日新聞》社論“徐に考察する所あれ”、作者譯)

以上的這兩則報道,一方面可以說明日本對于北洋艦隊的發展勢頭、武器裝備、官兵素質以及戰斗力的提升抱有戒備之心,并且也存在過分渲染的成分,從而使得廣大輿論的受眾普遍認為北洋艦隊已然構成日本海軍之威脅,由此為其著手大力發展自身海軍找到合適的理由及借口。而從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當時的北洋艦隊的建設卓有成效,從而使得日本心存畏懼。

1892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丁汝昌率北洋艦隊主力定遠、威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號6艘第三次赴日,主要集中于長崎和橫濱兩港,此次為分散行動,較上一次有所不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北洋艦隊赴日,都因雙方謹慎小心,避免了類似“長崎水兵事件”的摩擦產生[6]。而日本借此機會不僅探知北洋艦隊發展規模和內在實力,借助北洋艦隊“威脅論”的輿論宣傳,并且巧妙地為其自身海軍建設營造了輿論環境,國內各勢力、派系的意見得以統一。之后,日本便開始積極籌劃制造和購買新型魚雷艦艇,而與此同時俄國在西伯利亞開始鋪設鐵路,又一次刺激了日本軍事擴張,也為中日甲午戰爭埋下了伏筆。

三、北洋艦隊“威脅論”的影響及日本海軍擴張計劃

1.北洋艦隊“威脅論”加劇了日本對清、俄的戒備

在北洋艦隊第一次訪問日本的前一年,即1885年,俄國公布了“西伯利亞鐵道”計劃,該計劃預計鋪設長達7 400 km的鐵路以連接俄西部到遠東地區。1891年,正式宣布開工。日本擔憂一旦該鐵路完工,俄國可向遠東地區直接部署兵力經朝鮮半島而抵日本,也可南下經蒙古而抵中國內地,進而對日本構成威脅。1888年至1893年間,山縣有朋數次上陳文書,提出要警惕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建設。

1)“軍事意見書”(1888年1月)

大致內容為:該鐵路之鋪設有利于縮短英國的東洋航路,并使俄國軍隊可迅速抵近東部。

2)“外交政略論”(1890年3月)

我國利益之焦點實在朝鮮,西伯利亞鐵路已延伸至中亞細亞,約再有數年便可竣工,從俄首都啟程,十數日便可達黑龍江,我國人切不可忘記西伯利亞鐵道竣工之日,朝鮮便會成為多事之地。

3)“軍備意見書”(1893年10月)

俄國以侵略為對外政策 (中略)十年之后,西伯利亞鐵路全線開通,俄國必將侵奪蒙,或至及中國內地[7]。

而在這一階段,北洋艦隊的連續三次訪日,一方面向日本展示了中國海軍的實力,同時也更加劇了日本的擔憂與恐慌。日本借此拋出北洋艦隊“威脅論”,一方面引起日本國內對清國海軍發展壯大之重視,同時也使得日本全國上下痛感日本海軍建設尚且落后。此舉既為日本自身海軍建設營造了輿論氛圍,也促使日本國內軍民上下一心,加速發展海軍。

1891年日本提出擴充海軍計劃,增加軍費預算,為購買先進軍艦和制造兵器籌集資金。

擴充海軍軍費預算

采取“積極策”的松方內閣之“明治二十五年度預算案”中,在1890年度的剩余645萬元基礎之上加前一年度剩余521萬元,共計1 166萬元,作為零時財政來源,并設立囊括陸軍軍備費、軍艦建造費、制鋼所建設費、河川修筑費、北海道土地調查費等的持續性事業六年計劃為907萬元,其中將315萬作為年支出預算。制鋼所是為兵器船艦制造提供最為必要的鋼鐵原材料而設立,是一份建立在軍備擴張和產業振興基礎之上的年支出預算方案[7]。

由此可見,日本為擴充其海軍的發展,多方籌措資金,以增加其海軍軍費的預算。

2.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海軍之發展

憑借日本輿論對北洋艦隊“威脅論”以及俄國東部擴張的宣傳,日本加快了建設其本國海軍的步伐。為應對北洋艦隊的在噸位和大炮方面的優勢,日本則注重建造速射炮以及艦船速度。同時日本國內則上至天皇,下至婦孺,皆捐金捐銀,為其海軍建設籌集資金。1892年,伊藤博文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宣布“制定擴充海軍的大方針”,年度軍費一度占國家預算總額41%之多[3]。

表3 黃海海戰中的日本海軍[8]

從1886年北洋艦隊訪日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的八年時間里,日本大力建設和發展其海軍,并力主保持其在艦船速度以及速射炮方面的絕對優勢。在中日交戰前夕,日本海軍的整體實力已超過了北洋海軍 (如表3)[9]。

日本海軍后來居上,整體實力已超過北洋海軍。日本新添2 000至4 000噸級戰艦6艘:松島、嚴島、橋立、吉野、秋津洲、千代田,總噸位增加到37 200余噸,而北洋艦隊卻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之上。此外,北洋海軍主要戰艦的平均功率比日本海軍少1 885馬力,平均艦齡要大2倍。北洋海軍在重炮方面力量稍強,為26門,日本海軍17門。日本海軍則在速射炮上占有絕對優勢,北洋海軍使用的都是舊式后膛炮,射速和準確性較差,而日本海軍則是以速射炮為主,發射速度是北洋海軍的4-6倍。在軍艦速度方面,日本海軍的平均時速比北洋海軍快1海里。日本海軍在速射炮和時速上的優勢,對北洋海軍構成了重大威脅[3]。

因此,無論是在輿論上的宣傳,還是從軍事準備過程及其結果來看,中日甲午戰爭的勝敗似乎也愈漸清晰了。而北洋艦隊“威脅論”的這一輿論宣傳,為日本擴展其海軍提供了輿論武器,加速推進了日本海軍的近代建設,使其迅速趕超中國[10]。

1886年8月、1891年6月以及1892年6月,三次造訪日本的北洋艦隊及其強大陣勢所產生的影響不可不謂之深遠。當然其中也或多或少包含增進兩國交往的成分、抑或是加強北洋艦隊作戰訓練的目的。然而通過明治維新邁入資本主義世界的日本,卻已走向對外擴張的道路,軍事上必然的沖突已暗自拉開了帷幕,而日本輿論界所炮制出的北洋艦隊“威脅論”則在此過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1]。

注釋:

①日文原文轉引自“杉木ひとみ.日本の世論における北洋艦隊脅威論の形成[D].岡山:岡山大學文學部人文學部,2013.”,引文中文版系作者譯。

[1]坂野正高.近代中國政治外交史[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3:392.

[2]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二卷[M].上海:上海書店,2005:9.

[3]吳杰章,蘇小東,程志發.中國近代海軍史[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176,177,204,206,207,208.

[4]東京大學法學部明治新聞雜隹訁志文庫.朝野新聞縮刷版 [M].東京:ぺりかん社,1981.

[5]每日新聞社.東京橫濱每日新聞 復刻版[M].東京:不二出版社,1990.

[6]馮青.中國海軍と近代日中關系 [M].東京:錦正社,2011:24.

[7]原田敬一.日清、日露戰爭 [M].東京:巖波新書,2007:21,26-27.

[8]外山三郎.日本海軍史[M].東京:吉川弘文館,2013:52-53.

[9]朝井佐智子.清國北洋艦隊來航とその影響[J].愛知淑德大學現代社會研究科研究報告,2009(4):57-71.

[10]王美平.甲午戰爭前后日本對華觀的變遷——以報刊為中心[J].歷史研究,2012(1):142-161.

[11]杉木ひとみ.日本の世論における北洋艦隊脅威論の形成[D].岡山:岡山大學文學部人文學部,2013.

猜你喜歡
威脅論北洋艦隊
西方學者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污名化論調、危害及其正確應對
無人艦隊拼團記
媒體視野下的清末宣講所——以《北洋官報》為中心
新一輪“中國威脅論”話語的形成、特點和反制
超級艦隊
中國黑客的現狀、評估與治理
Babyfirst/寶貝第一 R501A 海王盾艦隊
北洋外交部魯喬奇(L.Giorgi)檔案紀要
北洋六鎮
海南島戰役中的“土艦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