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戲曲時空意識論

2015-04-07 05:30王一峰
藝術百家 2015年1期
關鍵詞:戲曲藝術

文章編號:1003-9104(2015)01-0165-04

作者簡介:王一峰(1940- ),曾用名逸風,男,漢,河北邯鄲人, 1965年中央戲劇學院本科畢業,歷任(北京)《劇本》月刊戲曲組組長,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資深教授。研究方向:戲劇戲曲學,影視戲劇評論。

摘 要: 為了表現人和他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我國戲曲以大觀小、以小觀大的時、空意識,常常創造的是一個“全幅的天地”??v觀我國戲曲歷史,從來不排斥任何探索。豪華版的大制作幾乎沒有間斷過,不信,到昆明湖岸邊看看慈禧看戲的大舞臺就可以想象,而且,也曾出現過機關布景。不過,我國戲曲的主流,始終是空蕩蕩的舞臺。摶虛成實,使虛的空間化為實的生命不僅是創造舞臺形象的手段,也是一種審美觀念,一種審美境界,一種美。它不僅有助于創造多姿多彩的舞蹈,創造千變萬化的舞臺形象,還有助于創造一幅“全幅的天地”,同時表現宇宙萬物的本體與生命——道,從而加強作品自身的生命。它是我國戲曲時、空意識的靈魂,也是我國戲曲美學意識的靈魂。萬萬不可丟掉。

關鍵詞:戲曲藝術;舞臺藝術創作;時空意識;以大觀??;全幅天地;戲曲美學

中圖分類號:J80 文獻標識碼:A

一、我國戲曲表現的境界是一全幅的天地,從而體現宇宙萬物的本體與生命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保ā独献印返谒氖拢┻@就是說,道產生原始混沌之氣。這統一體又分裂為陰陽二氣。這陰陽二氣又產生新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又產生千差萬別的東西(萬物)。萬物又都包涵陰陽二氣。這陰陽二氣互相激蕩而得到統一。當代美學家談到老子的這一美學思想時說,既然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生命是“道”,是“氣”,那么“象”也就不能脫離“道”和“氣”。如果脫離了“道”和“氣”,“象”也就失去了本體和生命,成為毫無意義的東西了。所以,自魏晉南北朝以降,古代美學家們就認為:其一,審美客體不是孤立的、有限的“象”,“象”必須體現“道”和“氣”,這樣才能夠成為審美對象;其二,審美觀照也不是對孤立的、有限的“象”的觀照,也就是說,審美觀照的實質也不是僅僅把握物象的形式美,而是要把握事物的本體和生命;其三,正因為這樣,他們又認為,審美觀照不能僅僅局限于孤立的“象”,而應該突破“象”,去“取之象外”,這就比較容易進入對“道”的觀照。唐代美學不把“象”作為審美客體,而是把“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境”作為審美客體,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境”比“象”更能夠體現“道”;其四,由于以上種種,中國古典美學強調,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必須表現宇宙的本體和生命——“道”、“氣”,只有這樣,藝術作品本身才有生命力。

當代美學理論認為,這一古老的審美理想對后世文學藝術影響之廣泛、之深遠,是令人驚嘆的。我國繪畫、詩歌、園林建筑,乃至產生于我國古代的中國戲曲,無不滲透著它的精神。中國山水畫尚遠——高遠、平遠、深遠。中國詩人喜歡寫登高臨遠,要求“胸羅宇宙,思接千古”。中國園林建筑藝術講究“借景”(像頤和園之借西山之景);中國戲曲則讓演員在有限的空蕩蕩的舞臺上表現遠近一切環境?!盁o盡”和“遠”就是“玄”,就通向“道”,表現它就容易體現“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空間意識呢?宋代學者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里對此曾有十分精辟的分析。他駁斥大畫家李成說:“又李成畫山上亭館及樓塔之類,皆仰畫飛檐,其說以謂自下望上,如人在平地望塔檐間,見其榱桷。此論非也。大都山水之法,蓋以大觀小,如人觀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見一重山,豈可重重悉見,兼不應見其溪谷間事。又如屋舍,亦不應見其中庭及后巷中事。若人在東立,則山西便合是遠景;人在西立,則山東卻合是遠景。似此如何成畫?李君蓋不知以大觀小之法。其間折高,折遠,自有妙理,豈在掀屋角也!”[1](p.27)他認為,畫家畫山水,不是站在固定的地點,仰頭看山,如果這樣只能見到一重山,怎么可能重重悉數見到?畫屋舍時,也不能見中庭及后巷中事。畫家畫山水是以心靈的眼睛,俯覽全景,以大觀小,像看假山一樣,把大自然的整幅圖景組成一幅氣韻生動的畫面。像宗白華說的:“中國畫的透視法是提神太虛,從世外鳥瞰的立場觀照全整的律動的大自然,他的空間立場是在時間中徘徊移動,游目周覽,集合數層與多方的視點譜成一幅超像虛靈的詩情畫境?!薄肮手袊嫷木辰缢坪踔饔^而實為一片客觀的全整宇宙,和中國哲學及其他精神方面一樣?!盵2](p.160)畫面的結構,由構圖原理和畫家的思想感情、藝術個性以及創作一幅畫的藝術構思來決定,在沈括看來,那種站在固定的地方平視景物的畫法,是不能構成畫的。我國戲曲的空間意識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昭君出塞》幾個圓場,就走了關山萬里;從洪洞到太原二百公里,《女起解》中的蘇三唱了一段就到了;《長坂坡·走新野》的劉備、趙云等,帶領百姓正在荒野過夜,曹八將“分上”,“抄手”下,劉備、趙云等與曹操的追兵一同出現在舞臺上,這樣就表現了曹操的追兵已近,劉備、趙云等處境危急也。他們盡管不在一個地方,但他們都在這“全幅的天地”里。其間“折高、折遠,自有妙理”,完全取決于戲劇情節發展的需要,表現人物的需要。還有“以小觀大”的方法。當代美學家宗白華說,我國園林藝術極為發達,庭園中羅列峰巒湖沼,儼然一個小天地。唐代詩人孟郊則在詩中說,這天地萬物反映到我胸中,其藝術形象是我栽成的:“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風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栽?!碧諟Y明則從他那悠然的庭院中,窺見到大宇宙的勃勃生氣而悟到忘言之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蔽覈鴳蚯彩沁@樣,京劇《投軍別窯》整個舞臺也就是一座寒窯內外,《殺惜》表現的是一座小樓的樓上樓下、樓里樓外,《藏舟》則表現的是夜間大江上的一個小小漁船上發生的事,《拾玉鐲》表現的是一個養雄雞的家庭的家里家外。然而,在王寶釧的寒窯里能聽到元帥升帳的號炮聲,從閻婆惜的小樓里、在胡鳳蓮的漁舟上能聽見城里的更鼓聲,在孫玉姣的家門外,卻有一棵樹擋住了媒婆——這就是說,不管舞臺上表現的是什么樣的空間環境,它們都與大宇宙的勃勃生氣相連接。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所表現的“境界是一全幅的天地”[2](P.154)。也正是出于這樣的空間意識,我國戲曲常常不喜歡將空間固定在一個所在;《殺惜》前面是“劉唐下書”,劉唐在大街上找到宋江,宋引劉到酒樓;打發走劉唐以后,宋又被閻婆惜母拉到烏龍院,烏龍院殺惜后,宋又被惜母騙到大街上——《藏舟》前面是“游龜山”,田玉川抱打不平,誤傷人命,逃到江邊——大概也是出于這樣一個緣故,郭沫若在悼念梅蘭芳的文章中,談到梅先生在西郊中關村科學院的那次演出時說:“中關村的科學院禮堂實在太小了,但有你在臺上演出,使那小的禮堂,成為無限大的宇宙?!盵3](p.2)我們似乎可以斷言,我國戲曲創造的這種“全幅的天地”,自然是為了體現他想體現的那個世界,同時也體現了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生命——“道”。其實,又何止于空間意識呢?“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杜甫的這兩句詩道出了我國傳統美學的時、空意識,時間意識也是一樣的,也是以“以大觀小”和“以小觀大”的觀念來處理的。京劇《搜孤救孤》《八大錘》中,前一場結束之后,下一場開始時十幾年已經過去,趙氏孤兒、陸文龍已經長大成人了;《文昭關》《捉放曹》“宿店”等戲,一個“嘆五更”,一夜就過去了,這應該是“以大觀小”。而京劇《空城計》和《沙家浜》的“智斗”,前者也就是司馬懿在城下看了看,后者也就是抽支煙、喝口水的功夫,但為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在這場抵牾、碰撞中刻畫人物的性格,這兩場戲都演了半個來小時,這大概就是“以小觀大”吧。那么,我國戲曲舞臺上又是以什么樣的手段創造人生的整幅圖景的呢?顯然,是虛實相生。

二、有虛有實,虛實相生,是我國傳統戲曲創造舞臺形象的基本手段

老子說:“三十輻為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牗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保ā独献印返谑徽拢┮馑际钦f,三十根輻條集中到轂上,因為轂中間有虛空,所以能做車輪子用;用黃土做成器皿(盆、碗等),因為中間有虛空,所以能做器皿用;做門窗蓋成房子,因為中間有虛空,所以能做房子用。實體以一定的形態給人形成便利,而它那一定形態的虛空,才能形成作用。所以,任何事物不能只有實而沒有虛,不然,這個事物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質?!袄献诱f有無相生,也就是這個意思?!薄翱傊?,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無和‘有的統一,‘虛和‘實的統一。有了這種統一,天地萬物才能流動、運化,才能生生不息?!盵4](p.29)很顯然,老子在這里強調了“無”,也就是虛空。當代美學家認為,老子的這種思想對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發展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疤搶嵔Y合”成了我國古典美學的一條重要原則,它概括了我國古典藝術不同于西方古典藝術的重要的美學特點。藝術形象必須有虛有實,虛實結合,這樣才能反映生機勃勃的客觀世界。魏晉南北朝時期提出“氣韻生動”的命題,“氣韻生動”的“氣”,就是要求不僅表現具體的物象,還要表現象外的虛空。沒有虛空,就談不上“氣韻生動”,與此同時,文學藝術作品也就沒有了生命。唐代美學家在“象”的范疇之外提出了“境”,“境”和“象”的不同,就在于“境”不僅包括“象”,還包括象外的虛空,所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國古代詩、畫的意象結構中,虛空、空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沒有它們,中國詩歌、繪畫的意境就不可能產生。宗白華先生說:“埃及、希臘的建筑、雕刻是一種團塊的造型。米開朗琪羅說過:一個好的雕刻作品,就是從山上滾下來也滾不壞的,因為他們的雕刻是團塊。中國就很不同。中國古代藝術家要打破這團塊,使它有虛有實,使它疏通?!盵2](p.392)“中國畫很重視空白。如馬遠就因常常只畫一個角落而得名‘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實,是海,是天空,卻并不感到空??瞻滋幐幸馕?。中國書家也講布白,要求‘計白當黑。中國戲曲舞臺上也利用虛空,如‘刁窗,不用真窗,而用手勢配合音樂的節奏來表演,既真實又優美。中國園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間、處理空間。這些都說明,以虛帶實,以實帶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這是中國美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盵2](p.384)其實,我國戲曲之所以能夠在舞臺上表現“全幅的天地,不是單個的人體”,就在于不僅能夠表現“象”,而且能夠表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王船山評王維詩:“右丞妙手,能使遠者近,摶虛作實,則心自旁靈,形當自位?!盵1](p.284)也適用于我國戲曲。域外戲劇家布萊希特看過梅蘭芳演出后說道:“一個年輕的女子,漁翁的女兒,在舞臺上站立著劃動一艘想象中的船。為了操縱它,她用一把長不過膝的木槳。水流湍急時,她極為艱難地保持身體平衡。接著小船進入一個小灣,她便比較平穩的劃著。就是這樣的劃船,但這一個情景卻有詩情畫意,仿佛是許多民謠吟詠過,眾所周知的事。這個女子每一動作都宛如一幅畫那樣令人熟悉;河流每一轉彎處都是一處已知險境;連下一次的轉彎處在臨近之前就使觀眾察覺到了。觀眾的這種感覺是通過演員的表演而產生的;看來正是演員使這種情景讓人難以忘懷?!盵5](p.310)布萊希特的這段話有這樣幾層意思:其一,舞臺上,演員只用一把槳表現一個女子在河上劃船;其二,除了演員和他手中那把槳以外,像船、河、水流湍急的河、河灣、轉彎的河、進入水流湍急以前的河,等等,都是虛(靠觀眾想象體現)的,都是演員以摶虛成實的方法表現出來的;其三,演員所表現的是一個全幅的天地;其四,這種情景富有詩情畫意,讓人難以忘懷。布萊希特的觀察是敏銳的。我國清初畫家笪重光就曾明確指出,虛實相生,實是基礎。他認為,之所以“無畫處”能夠成為“妙境”,是由于“實景清而空景現”,“真境逼而神境生”。然而,布萊希特作為一個西方的戲劇家,他自然不會知道,來自我國古典美學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不僅是我國戲曲創造形象的美學原則,也是它創造形象的手段,并且,創造了一整套“摶虛成實”的方法。在我國戲曲得到廣泛認同的特點之中,就有“虛擬性”和“程式化”。虛擬性的舞蹈程式就有一套“摶虛成實”的方法;大則如有槳無船的行船,有鞭無馬的騎馬,泅水、跑城、走邊(表現“夜行人”夜間行走)、在亮如白晝的舞臺上表現黑夜,小則如有杯無酒的飲酒,有碗無飯的吃飯,以及開門、關門、上樓、下樓,等等,無一不是由演員的表演“摶虛成實”,十分傳神地反映生活的。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戲曲舞臺上的虛空,絕對不是虛無。這也跟老子的思想有關。老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匈忏辟?,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保ā独献印返诙徽拢?/p>

這就是說,“道”是變化莫測,無影無形的?;谢秀便?,恍惚之中卻有物象,有物,有精氣。這精氣是實在的,是包含著具體內容的。大概正是出于這種觀念,蘇軾的弟弟蘇轍說:“貴真空,不貴頑空,蓋頑空頑然無知之空,木石是也。若真空,則尤之無焉,湛然寂然,元無一物,然四時自爾行,百物自爾生。粲為日星,滃為云霧,沛為雨露,轟為雷霆,皆自空生。而所謂湛然寂然自若也?!盵2](p.262)這“湛然寂然”的“真空”,實際上也就是老子說的“道”,即宇宙萬物的本體與生命。筆者常常想,如果用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眮碇苯诱f明我國傳統戲曲的舞臺,是何等的貼切??!傳統的戲曲舞臺上,除了一桌二椅,不就是一片空蕩蕩的真空么?而且,我們也不是常常說那空空的舞臺,就是“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么嗎?余幼年看梆子戲《孟姜女》:陪伴孟千里尋夫的家人圖謀不軌,欲霸占孟姜女。孟佯作應允,待走到一處山路時,孟說,她喜歡山崖下的那朵山花。家人為討好孟,讓孟拉住他的手,自己去采摘崖下的那朵最美的山花。等家人身處懸崖,孟猛然撒手,為非作歹的家人霎時間滾下萬丈深淵。舞臺上,這種情境只以演員的對話、表演和一桌二椅,及打擊樂表現,觀眾不僅完全明白了他們表現的那個所在,還感到耐人尋味。再比如,前輩藝術家侯喜瑞演出的《馬踏青苗》有口皆碑。筆者曾有幸見過候門弟子袁國林先生的《馬踏青苗》,其情其景,已十分令人神往矣!該戲取材于《三國演義》,為京劇《戰宛城》的一折,說的是曹操率大隊人馬,去打宛城。開始,曹操騎著馬平平穩穩地走著,突然,馬驚飛了一只鳥,鳥“噗?!币宦曮@飛,馬掙扎了一下。曹操趕緊低頭看馬——侯先生說,曹操是看馬耳朵是否朝前,如果馬耳朵朝前,就是馬驚了?!R被驚嚇,突然狂奔,沖進麥田。之后,有一系列身段動作表現曹操想控制驚馬,又控制不住,“被動”騎馬的情景,有“敗步”、“蹉步”、“曲步”,還有三個“臥魚”。為什么有“臥魚”呢?侯先生說,是因為驚馬狂奔陷在泥坑里,從泥坑里起來,又跌進洼地里。舞臺上,除了滿副扎扮的曹丞相右手拿著的馬鞭子,左手抱著寶劍、令旗以外,其他一無所有,但通過演員的表演和嗩吶、打擊樂的配合,就有了馬、斑鳩、驚馬、麥田、泥坑小小的舞臺成了茫無涯際的原野。就是戲曲現代戲也概莫能外,京劇《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的“騎馬”,有馬鞭子而無馬,也沒有虎;“滑雪”,也沒有雪?!俺瑫缈侦`,才能如鏡中花,水中月,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所謂‘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不但是盛唐人詩境,也是宋元人畫境?!盵2](p.216)這就“是摶虛成實,使虛的空間化為實的生命?!盵2](p.258)就像齊白石先生在紙上畫蝦,幾筆下來,蝦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周圍是一片虛空,讓你頓時感到滿紙江湖,煙波無盡。

所謂“鏡中花,水中月,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僅是“摶虛成實”的手段,也是一種審美觀念,一種審美境界,一種美。

筆者在鳳子先生手下做劇本編輯的時候,曾經手發表山東呂劇《姊妹易嫁》。該劇取材于《聊齋志異》。毛紀得中頭名狀元,奉旨完婚。但他自幼家貧,曾放牛為生,上京趕考之際,曾遭到過未婚妻的搶白。為此,他故意換上方巾一頂,藍衫一件,到張家娶親。岳父忠厚,以為他科考落第,百般維護,力求圓滿完成這一婚事。而其未婚妻見狀,又哭又鬧,拒不出嫁。未婚妻之妹則萬般解勸。其姐稱:不要空口白話,要嫁你嫁。張老漢于萬般無奈之際,將計就計,姊妹易嫁。其妹欣然領命,毛紀求之不得。正午時分,吉時已到,人役們來接新科狀元完婚:毛紀頂冠束帶,前呼后擁,鼓樂喧天,真相大白。其姐后悔不迭,痛哭失聲?!獎”疽汛_定發表,送劇本的人(似為該劇導演)已經走出門外,又跑回來說,我們這個戲第五場是五個表演區:右側是樓上大姐閨房,和閨房門外、窗外;左側是樓下客廳,左臺口是張家門外;右臺口是通向樓上的樓梯;中間偏后是客廳窗外。張老漢在客廳里忙里忙外,招待來迎親的姑爺;未婚妻在客廳窗外窺探毛紀,看他有沒有頭戴烏紗帽;接著,她在樓上閨房大哭大鬧,其妹解勸;張老漢時而在客廳為姑爺倒茶,時而到樓上勸解待嫁的大閨女;毛紀則在岳父不在的時候,在樓梯上,甚至在大姐閨房窗外,傾聽姊妹倆的那場糾葛?!@要不要在劇本上注明呢?這個戲充分發揮了我國戲曲“摶虛成實”的藝術特點,利用我國傳統美學“以小觀大”的空間意識,創造了這場戲獨特的情境,保證了這場全劇最精彩的一場戲的形成。與此同時,有意無意地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并且在動作中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刻畫,令人贊嘆。我國戲曲就是以這種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的方法在空蕩蕩的舞臺上“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極人物之萬途,攢古今之千變”的。大幕一打開,是一片虛空,演員一上臺,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船有船要馬有馬要樓有樓,需要什么就有什么,不需要什么就沒有什么,不然,我們的戲曲怎么能夠既可以表現人間天上,又可以表現陰山背后的冤魂呢!戲曲劇作與戲曲舞臺表現形式自然是同一個美學原理,試想,如果戲曲劇作不提供這樣一個指令性形式,又怎么可能產生這種舞臺表現形式呢?我國戲曲處理時間時,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就形成了時間處理的有虛有實,虛實結合的空間意識。那么,在我國傳統戲曲舞臺上,這種虛靈的空間是怎么顯示出來的呢?顯然,常常是舞(做、表、舞、打)。

三、結語

第一,為了表現人和他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我國戲曲以大觀小、以小觀大的時、空意識,常常創造的是一個“全幅的天地”。第二,縱觀我國戲曲歷史,從來不排斥任何探索。豪華版的大制作幾乎沒有間斷過,不信,到昆明湖岸邊看看慈禧看戲的大舞臺就可以想象,而且,也曾出現過機關布景。不過,我國戲曲的主流,始終是空蕩蕩的舞臺。第三,所謂“鏡中花,水中月,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就“是摶虛成實,使虛的空間化為實的生命”。不僅是創造舞臺形象的手段,也是一種審美觀念,一種審美境界,一種美。它不僅可以幫助你創造多姿多彩的舞蹈,創造千變萬化的舞臺形象,還可以幫助你創造一幅“全幅的天地”,同時表現宇宙萬物的本體與生命——道,從而加強作品自身的生命。它是我國戲曲時、空意識的靈魂,也是我國戲曲美學意識的靈魂。萬萬不可丟掉。

(責任編輯:陳娟娟)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1.

[2]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梅蘭芳藝術評論集[C].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

[4]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黃佐臨.我與寫意戲劇觀[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

Abstract:Although there were indeed a lot of magnificent stage designs throughout our traditional opera history, however, the mainstream is an empty stage. To make the real from the virtual is not only a means for creating stage characters but also an aesthetic conception, an aesthetic state, and a kind of beauty. It not only helps you to create colorful dancing and ever changing stage characters, but also helps you to create a full-width world, and even could represent the Tao, the essence of cosmic inventory. It is the soul of the time and space consciousness of our traditional opera, and the soul of our national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s well. We must well protect it.

Key Words:View the Big from the Small; View the Small from the Big; Gather the Virtual to the Real; A Full-width World

猜你喜歡
戲曲藝術
晉劇行當音色特征及音色調節
元雜劇曲辭意境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淺析瓊劇藝術的發展
戲曲藝術生存之我見
舞臺燈光在戲曲藝術中的意義
淺談廣西地方戲曲如何繼承和發展
戲曲藝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黑土評劇迎來希望的春天
論戲曲舞臺時空的特殊功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