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豆的舞女》中“水”意象的探討

2015-04-17 14:19
福建江夏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伊豆舞女川端康成

吳 敏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福建龍巖, 364021)

《伊豆的舞女》是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情節簡單,講述了一個具有“孤兒根性”的高中生,為排遣內心的憂郁與苦悶,來到伊豆旅行,邂逅了一群巡回藝人,并被其中一位充滿古典韻味、純真善良的舞女深深打動,產生了似戀非戀的思慕之情。小說中的主人公與舞女之間自始至終沒有向對方傾吐一句愛慕之語,而彼此之間的感情又都處于似乎覺察又似乎沒有覺察之間,川端康成有意識的將這種情感色調淡化,物哀化,讓主人公邂逅即是告別,告別即成永別,什么都尚未開始就已經結束了。而這過程中,作者借助“水”這一自然物象作為載體來表現男主人公從心緒煩亂到心扉敞開再到心靈凈化的情感變化,其中包括雨水、溫泉、河流、泉水、淚水等等,體現了川端文學“物我一如”“物心合一”的美學觀。

一、《伊豆的舞女》的創作背景

《伊豆的舞女》是以作者19歲(1918年)之時的伊豆之旅為素材而創作的自傳體文學,作品中的“我”即為高中時代的川端康成,因此要了解作品創作背景首先要從作者的身世談起。日本著名學者羽鳥徹哉在其著作《作家川端康成的思想基礎》中提到“論及川端的人都應該考慮其孤兒遭遇及戀愛體驗”。[1]作者川端幼年就遭不幸,2歲喪父,3歲喪母,姐姐被寄養于姨父家,而自己則由祖父母扶養。由于從小體弱多病,長年閉居于家中,很少與外界接觸,心理變得敏感與寂寞。上小學后,姐姐和祖母也相繼去世,從此與年邁的祖父相依為命。祖父耳背眼瞎,年老體衰,終日孤單一人臥在病榻上默默流淚,這些使川端幼小的心里有股揮之不去的凄涼與悲哀。16歲時隨著最后一位親人的去世,川端開始了寄人籬下的寂寞生活。正是這種不幸的身世與遭遇使他形成一種孤僻的“孤兒氣質”“受恩惠者氣質”。這種少年的傷感,激發了川端當作家的志向。在東京求學時,為了逃脫令人窒息的憂郁情緒,作者踏上了伊豆的旅程。在旅游途中,川端邂逅了巡回演出的藝人,并被一名14歲舞女的純真和美貌所牽動,不由自主地隨同舞女等一行巡回演出的藝人,從修善寺經湯島、湯野一直輾轉到了伊豆本島南端的下田港,之后懷著依依之情,告別了舞女。這其中的經歷就是《伊豆的舞女》的故事來源。川端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也異??部?,接二連三的失戀遭遇給他帶來了無言的苦悶與傷感,使他更加敏感脆弱,多愁善感。

《伊豆的舞女》這篇小說在伊豆之行8年后(1926年)發表 ,其間作者經歷了感情的挫折,并曾在1922年懷著“不堪忍受的自憐”的心情重返伊豆,并在此創作了一篇未完成、也沒有發表的長篇寫生文《湯島的回憶》,并且以它為原型創作了《伊豆的舞女》和《少年》這兩篇小說。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一個人過去的生活經歷對其成年以后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重大影響作用……早年在心理發展過程中經歷的某些痛苦事件所造成的創傷記憶永不磨滅。[2]童年和青少年的生活遭遇,對川端而言,其印象大多是孤獨與悲哀。人生的無常感和生命的虛幻感深深地滲入了川端的心靈深處,因此,其作品時常流露出孤獨傷感與哀婉凄美的色調。在這篇短篇小說中,“孤兒感情”和“失戀情節”可見一斑。川端把精神世界寄托在這樣的作品中,心中的孤獨和抑郁也得以洗滌。

川端這篇小說在創作手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嘗試運用日本古典文學的傳統美以及表現這種美的傳統技法,通過精神與技法兩個方面來充分體現日本文學的特質,在形成和發揮自己的藝術個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3]日本文學評論家中村光夫對這部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它是“昭和時代的清純之歌”,認為是川端文學發展的里程碑,在作家的創作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水”意象的解析

意象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作者的內在情緒和外在對象相互融合的復合物。傳統的日本古典文學對自然風物有著極其敏銳的感覺,在描寫自然風物時,時常會夾雜著作家的情感。[4]川端康成的作品具有很強的抒情性,濃厚的文化底蘊使他經常選擇一些客觀的自然物象作為襯托心緒的對象,以客觀的自然物象和自我相結合來表現人物內心的情感世界。[5]

在《伊豆的舞女》中,男主人公的種種情感變化及升華,都充分地體現在作品中各種形態的“水”中,通過“水”這一自然物象作載體將男主人公從心緒煩亂到心扉敞開再到心靈凈化的情感變化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這部作品被各種形態的水包圍著,有雨水、流水(溫泉、河流、泉水等可理解為流水)、淚水等。這里著重探討象征男主人公心緒煩亂的雨水、心扉敞開的流水和心靈凈化的淚水。

1.心緒煩亂的雨水

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具有孤兒根性的20歲高中生,正如文中所述“已經二十歲了,……自己的性格被孤兒的氣質扭曲了,想逃避那種令人窒息的憂郁,因此到伊豆來旅行的……”其性格內向、孤僻,由于忍受不了令人窒息的憂郁與孤獨,想逃離現實世界,治愈自身的孤兒根性,因此選擇到風光美麗的伊豆去旅行。[6]在旅游途中,遇見一群巡回演出藝人,非常羨慕他們結伴同行,特別是第一次見到小舞女時,就被她的美麗深深吸引住了。所以文章開頭就出現如此描寫“……驟雨白亮亮地罩在……,以迅猛之勢從山腳下向我追趕過來……”,好象連雨點都在催促著“我”去追趕小舞女,雨點把小舞女和“我”聯系在一起,表現了“我”心急如焚想要去見小舞女的的心境。

當“我”氣喘吁吁地來到了天城嶺北口的一家茶館時,看到巡回藝人一行正在那歇腳,可以如愿地見到她們,我終于長吁了一口氣。在茶館避雨休憩時,老婆婆輕蔑藝人的話語煽動“我”產生了“今天晚上就讓那舞女到我房間里來吧”的邪念。小舞女那妙齡少女的裝扮和如畫一般的美貌,再加上巡回藝人的身份使她成為供人娛樂的對象,讓“我”誤以為小舞女深諳男女之情,而“我”又渴望女性的愛,易于把她當成性的對象。但第二章小舞女為“我”端茶時羞澀柔媚的表情及阿媽“這孩子有戀情哩”的話語嘎然中斷了“我”的遐思,原來小舞女也對“我”產生了朦朧的情愫。

“我”與巡回藝人同行,落腳于旅館休息時又下起了一場暴雨。小說第二章中“黃昏時分,下了一場暴雨?!@么大的雨,舞女們恐怕不會來演出了吧。我心里這么想,可還是坐立不安”“暴雨聲中,遠處隱約傳來了咚咚的鼓聲。我幾乎要把擋雨板抓破似地打開了它”“每次聽見鼓聲,心胸就豁然開朗?!穆曂O?,我又不能忍受了……我沉醉在雨聲中”等的描寫,將“我”在小舞女夜宴時內心紛亂如麻、焦灼萬分的情緒,通過暴雨的狂躁和迷亂,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出來。這纏綿的雨勾起“我”對小舞女的無限思情,在夜雨中,鼓聲響起與停息,伴隨著煩亂的風雨,影響著“我”心情的變化。鼓聲響起代表著小舞女還在宴席上,“我”心情隨之開朗;鼓聲一停,“我”就似乎要穿過黑暗看透安靜意味著什么,心緒隨之煩亂起來,生怕今夜小舞女會被人玷污。通過這雨夜,“我”與小舞女的朦朧愛情升華到了一個新的純度。

2.心扉敞開的流水

日本是一個火山島國,很多地方都有溫泉,而伊豆同樣也是溫泉勝地,小說中多處提到溫泉。在公共溫泉池泡溫泉,可以讓人消除疲勞,身心放松,敞開心扉,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

在第二章中,“我”快步追上巡回藝人一行,很想加入他們的行列,榮吉看見“我”,立即與“我”搭訕,“我”也感受到了藝人一行的友好與善意。因此,與榮吉泡澡時,他敞開心扉,向“我”提及自己和妻子的情況,并沒有把“我”當外人。榮吉在旅館中長時間地陪伴著“我”,對于“我”的饋贈,剛開始是拒絕的,后來看“我”一片真心,也就不再推辭。小說第四章中,榮吉邀“我”散步,靠在橋欄桿上,又跟“我”談起自己落魄潦倒的身世及其他藝人的大體狀況。在世俗人眼中巡回藝人和乞丐是一樣不受歡迎不被認可的,他們是不值得尊重的下等人,而作為東京高校的學生地位是高貴的,不屑跟藝人結伴為伍的,但作為孤兒的“我”早已嘗遍人世間的世態炎涼,非??释腥讼喟?,因此,“我”也同情他們的身世,平等對待他們。

小說第三章節開頭“……在浴池下方的上漲的小河,承受著暖融融的陽光……”的描寫,通過流水為“我”對小舞女誤會的消除作了一番鋪墊。在公共溫泉澡堂,小舞女因看到了“我”和榮吉而滿心喜悅,赤條條地從浴場中跑到日光地下跟“我們”打招呼?!八?,就是舞女……修長的雙腿,……宛如一株小梧桐?!@幅景象,仿佛有一股清泉蕩滌著我的心。我……噗嗤一聲笑了。她還是個孩子吶?!北疽詾樾∥枧俏怀墒炫?,擔心會被人玷污,結果發現她還是個天真無邪、純真質樸的孩子,“我”不禁快活,興奮,猶如清泉滌蕩著“我”的心,“我”緊閉的心扉被慢慢打開,開始被凈化。

在接下來的旅途中,“我”和藝人們真誠相處,雙方相互回贈。對“我”產生好感的小舞女更是細心地照顧著“我”。當“我”和熏子甩開別人在山上歇息時,她用女性的溫柔潤洗著我孤寂干涸的心田。她蹲在“我”跟前,把“我”身上的塵土彈去,幫“我”把裙褲下擺抖清楚,放下撩起的衣服下擺,然后請“我”坐下。再次出發時,熏子冒著危險為“我”偷來一根適合當作手杖的竹子,減輕爬山的疲勞。當藝人們發現在林蔭遮掩下的巖石縫里流出清澈的泉水時,在口渴的情況下他們沒有喝,而是先讓我喝,因為他們認為把手伸進去會把水攪渾而且在女人后面喝不干凈。雖然“我”作為學生地位高貴,但“我”也經歷孤兒的苦難,對于別人的恩情,是要報答的,這與出身低微倍受鄙視的巡回藝人的心態是相同的。

“我”懷著自身的悲哀來注視小舞女的命運,而小舞女對“我”的體貼入微,使“我”感到含有一種“不尋常的好意”,特別是當小舞女與同伴議論“我”是個好人的話語落入“我”的耳朵時,這種普遍意義的贊美,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拔摇斌w會到了自己實實在在的存在感,因此純粹的心靈交流在他們中得以進行?!拔摇迸c小舞女之間所流露的情感是直率的,沒有一點虛偽?!拔摇钡男撵橥耆ㄩ_,心靈得到凈化,孤僻、憂郁的孤兒根性也被治愈。

雖然“我”和小舞女身份地位截然不同,但彼此有著相似的命運?!拔摇睆男]有親人,寄人籬下,靠別人的施舍過日子,因此有著孤僻自卑的心理,在旅途中,得到小舞女一行的平等相待,特別是得到她們的贊譽時,自然而然地對她們產生了純潔的友情。而社會地位卑微,倍受他人歧視的巡回藝人一行遇到這么一位友善的有地位的年輕人,能友好相待,能夠感受到久違的親切。[7]因此,他們產生了深厚的友情,彼此能夠敞開心扉進行心靈交流。

3.心靈凈化的淚水

小說中,“我”苦悶的心靈被小舞女的愛凈化了,扭曲壓抑的孤獨性格也慢慢發生改變,“我”的靈魂在旅途結束時獲得了新生;而生活在灰色世界中的小舞女因為她樂觀向上的面對人生而顯出一分格外的亮麗之色。小說的結局是“我”和薰子以淚水為引依依惜別,只能任淚水“簌簌地滴在書包上”,此情此景就成為了“我”旅途中最后一道難以忘卻的風景。對“我”而言,故事最好的結束方式莫過于此,小舞女只是遠離現實世界的一道深深打動“我”的風景。最終,一艘航船把“我”載回原先的人生軌跡,但重新返回的“我”不再帶有孤兒根性,扭曲的心態得到治愈?!拔摇钡娜松鷳B度因小舞女樂觀積極的心態,體貼細微的愛而深受影響,幼年缺失關愛的干涸心靈得到滋潤。愛讓“我”理解了生命的真諦,讓“我”封閉的心靈得以敞開,從此也讓“我”的生命重放異彩。心境的變化在行為中逐漸顯現出來,于是,在返回途中,“我”爽快承接他人的托付,同情并熱心照顧失去親人的老婆婆,大方接受陌生少年的好意。是薰子的愛凈化了我的心靈,帶給了“我”對生活的正能量。就像小說結尾所說的那樣:“……我感到一切的一切都融為一體了……”“我的頭腦恍如變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來,……頓時覺得舒暢了”?!拔摇遍_始自然地融入社會,將從前的陰霾全部沖刷干凈,“什么都沒有留下”。

《伊豆的舞女》中應用各種形式的水,表現作者在旅途過程中不同的心境和意境,讓讀者深刻體會出“我”原本孤僻封閉,嚴重扭曲的心靈在女主人公熏子的感染熏陶下漸漸得到治愈。熏子的愛拯救了消極避世的男主人公,讓其理解了生命的真諦。據悉,在結束伊豆之旅后,川端本人的心境確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變得開朗與樂觀,積極投入于同學間的活動。這或許是伊豆故事最好的結局,這個結局是屬于青年川端的,年輕的生命從此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因此,《伊豆的舞女》可稱為是一首以水為媒的生命贊歌,而支撐著這些的正是川端康成本人對愛和對生命的理解。

三、從“水”意象中透視川端康成所向往的日式情調的東方美

在《伊豆的舞女》中,“水”之意象如“血液”般始終貫穿全文。開篇就以纏綿之“雨”來表達“我”對舞女的無限思戀,而結局更是“我”和薰子以淚水為引依依惜別,只能任淚水“簌簌地滴在書包上”,此情此景成為了“我”旅途中最后一道難以忘卻的風景。作家追求這種如“水”般,淡淡的、抒情的、夢幻式的情感,正好折射出川端康成青少年創作記憶里的一種感情生活,他以濃郁的日式情調將這牽動人心的初戀渲染得極富東方美感。遭受過失戀打擊的川端康成,加上根深蒂固的“孤寂心態”,使他只能通過在創作中幻想出美化事物的方式來升華自我的靈魂,追求一種心靈深處美的享受,從而達到自我治療、自我拯救的目的。這就是一種“白日夢”的釋放方式,它那么的虛幻和美好,給人以勇氣和力量。追求傷感美、虛無美始終成了川端康成整個創作過程中的總基調,而通過“水”的意象反映其所追求的虛無、傷感之美,在他之后許多作品屢現其中。

大部分處于溫帶的日本列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常年溫和濕潤,屬于典型的溫帶海洋性季風型氣候。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中,雨和雪必然成為日本天氣的重要特征。因此,在川端康成的許多作品中,“水”意象更多地體現為雨和雪這源于自然的無根之水,通過與作品中人物的孤獨憂傷和哀嘆相聯系,來反映其所向往和追求的具有日式情調的虛無、傷感之美。那紛飛的雨絲和飄雪半點不隨人意,就川端康成而言,應是自然的恩賜,也是自然的意志,不為人意而轉移,飄蕩在人世間的人們就只能領受這自然的精華卻無法選擇。在川端康成的筆下,往往是在主人公無法做出生命抉擇之時,或是飄泊者的孤獨無助感最強烈的時候,雨雪等“水”之意象會突降而來, 一種無法主宰自身命運的悲涼之感油然而生。

川端的小說中對自然現象的描寫更多強調的是人無法達到或無力改變這一基調,即所謂“雪月花時最懷友”,[8]恰因生命的無法主宰而產生的孤獨美感。日本人推崇白色,而雪的晶瑩潔白,正契合了日本人對白色的推崇。細讀《雪國》文本,我們會發現,雪國之“雪”滲入了作品的每個角落,既描繪了早春的殘雪、嚴冬的暴雪、深秋的初雪,又描寫了月夜的雪、陽光下的雪,串起了整個故事的始末?!堆﹪返拈_篇名句“穿過縣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大地一片瑩白?;疖囋谛盘査巴A讼聛??!绷攘葦嫡Z,就寫出了雪國的自然景象,一片夜色,白雪覆蓋大地,給人以與世隔絕的蒼涼之感,也浸潤了凄冷、孤寂的象征意味。島村和駒子的情感就是這種純潔之雪和虛幻之鏡的關系, 而島村對葉子那迷人的美的震撼,似乎就象顫動的玻璃“水”鏡一直在腦海里飄蕩。無論是駒子還是葉子,她們都有如雪般的潔凈和純白,可對島村來說又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終將像那美麗的雪花般飄然而逝。因此,也就能理解川端為什么將聲音美得仿若天籟的葉子的葬身之所選在了雪后的蠶房,這就是川端通過“水”之意象想要表達和向往的虛無之美。

而《古都》中,苗子與千重子在飄著細雪的夜晚相會,苗子聽著雪落的聲音,對千重子描繪起北山杉樹林中的雪景。短暫的一夜相會之后,苗子為了不影響妹妹千重子的幸福,決定遠離她的生活時,她們又在下著細雪的寒冷早晨分離。小說寫道:“千重子抓住紅格子門,目送苗子遠去……前發上飄落了少許細雪,很快就消融了”。此刻,白色的細雪更給姐妹間的離愁別緒浸染上了一層冷清哀傷的情致。無論是希望尋找妹妹的苗子還是在生命中流浪的島村,在跋涉奔波的人生中,只有飄然而至的微雪,帶著剔透清純的美,冷眼觀看著人世間蕓蕓眾生的凄惶苦澀,這便是川端筆下的傷感之美。

對于潛心錘煉古典美的川端康成來說 ,他的“水”之意象 除了“雪”,與之相對的,還有“雨”。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反復出現的“雨”,則大多出現在人物心緒煩亂,無法做出決定時?!肚е机Q》中,當主人公菊治苦惱于選擇太田母女或雪子時,綿綿雨絲便在那孤獨的茶室外飄起。當大木被慶子誘惑, 成為她復仇的傀儡,迷失在江之島的海濱樂園時, 茫茫細雨飄在了北鐮倉的海岸上。孤獨是與生俱來的,不管多么努力地去逃避,最終的結局依舊落入孤獨的羅網中。無論是愛戀著舞女的“我”,迷茫于愛欲與美的選擇的菊治,還是在家中仍然孤獨無助的大木,最終都只能成為孤獨的人生過客。

此外,在川端的小說中,構成“水”意象的,還有在無數樓閣亭臺間點綴著的點點池水。這看似綠草成蔭、繁花似錦的池水,終究是離開了浩瀚無垠的大海,成為瘦弱孤單的“浪子”。因此,池水的描寫便與人物那孤獨凄涼的心境相呼應?!豆识肌分?,當千重子與真一在平安神宮賞櫻花時,那“池畔的菖蒲葉,悠悠嫩綠,挺拔多姿。睡蓮的葉子,也漂浮在水面上……這里的水池比方才的水池還大。池邊的紅色垂柵倒映在水中,凄美無比”。這種賞心悅目的景象,對于主人公千重子而言,并非是絢爛明媚的美景,那一池悠悠綠水,離開了大海江河,孤單地被放置與庭園之中,草木雖多,繁花雖美,卻總是被迫偏離了自己原來的軌跡,猶如她不知道父母是誰的棄兒身份。由此可見,千重子內心的孤獨是刻骨銘心的,從而折射出晚年的川端仍舊無法擺脫孤獨。

在川端康成的小說中,多次運用“水”為一個特殊的意象,與受敘者的心境相呼應,將描繪的意象與文學的抒情性融會貫通,展現了日本文學中獨特魅力的東方之美,體現了川端對于人生的獨特思考,對那種虛無、傷感的古典情調之美的執著追求和向往。

[1]羽鳥徹哉.作家川端康成的思想基礎[M].日本:教育中心,昭和54:164.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論文學與藝術[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106.

[3]葉渭渠.川端對傳統美的現代探索[M].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1996:94.

[4]葉渭渠.川端康成傳[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65.

[5]川端康成.美的存在與發現[M].葉渭渠,譯.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1996:32.

[6]何乃英.伊豆的舞女初探[M]// 何乃英.探索與開拓:東方文學論文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184.

[7]劉艷靈.伊豆的舞女中二元結構世界的消解[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85-88.

[8]葉渭渠.物哀與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識[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89.

猜你喜歡
伊豆舞女川端康成
我的伊豆
民國時期上海舞女收入及影響因素考察
——兼談民國時期上海舞女的職業身份
也談﹃舞女大班﹄
向作家借錢的年輕人
川端康成共生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抒情歌》為中心
賞析《伊豆的舞女》中的悲與美
和莫言尋訪川端康成
和莫言尋訪川端康成
透過《伊豆的舞女》體味川端式的愛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