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學生對政治理論的記憶

2015-05-18 00:58丁霞
中學課程資源 2015年1期
關鍵詞:文化生活

丁霞

摘 要: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有學生對政治理論的記憶感到頭疼,總覺得沒有頭緒、沒有方法,從而記不住,也不會運用。對于這一問題,如何用一定的方法記住這些理論是學生學習的關鍵。

關鍵詞:文化生活 理解式記憶 體系式記憶 分解記憶

政治高考的范圍各地大同小異,均要考查四本教材、一年時政。提到記憶這些內容,很多學生深感頭疼,覺得內容太多,理論枯燥,記不住,或者是記住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特別是到了考場上對于教材中的理論又不會運用。豈不知,記憶政治理論也需要一定的方法,而且是多個方法的結合。作者結合教學實踐,以學生在學習中普遍覺得難記的《文化生活》為例,總結了一些記憶政治理論的方法。

一、理解式記憶

俗話說,若要記得,先要懂得。很多學生對政治理論的記憶是靠死記硬背,因此經常出現的情形就是背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了考試時也不會運用。這里的關鍵問題是學生對教材中的理論沒有完全理解,只有理解了的內容才容易記憶,記憶保持的時間也長。對于理解式記憶,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結合實際去理解。

政治理論不全都是枯燥無味、脫離實際的,相反,很多理論都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中的實踐的歸納和概括。因此,我們對于政治理論也要結合實踐去理解。比如,《文化生活》中關于民族節日與文化遺產的表述的區別。作為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因此,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去找幾個自己比較熟悉的例子來看其歸屬,然后歸納其作用和地位。如作為中國民族節日的典型代表且學生比較熟悉的春節,就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淀的成果,歡度春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而作為文化遺產,大家比較熟悉的長城、廬山、黃山等則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這些內容學生可以結合具體實例去體味、領悟其中的道理,這樣就能理解并把對政治理論的記憶落到實處了。

第二,聯系已學知識去理解。

比如,在《文化生活》第五課中,要理解記憶關于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學生只要對哲學中的“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有一個正確的把握,二者之間其實是大同小異的,理論也是相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一方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表現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檢驗正確與否的標準、目的和歸宿;另一方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可以促進實踐的發展。而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也符合這兩個層次,一方面,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檢驗標準和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這一關系正是“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的具體體現。再比如,對于《文化生活》第四課中的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簡單說就是一要繼承,二要發展創新,這其實也正是哲學中辯證否定觀的特點是聯系和發展的以及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這些理論的具體運用。政治理論的記憶除了可以聯系已學的政治知識,也可以聯系其他學科的知識,比如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有商業貿易、人口遷徙和教育,這可以結合具體歷史史實來加以理解記憶。

二、列提綱,構建知識體系記憶

教材的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因此我們在記憶知識時可以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就像一張網,環環相扣,如果少了某一個環節,這張網就是不完整的、有漏洞的。提綱是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的內容的主要脈絡,列提綱也就是對教材知識進行分析、概括和提煉。任何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編織在某個網絡之中的。利用知識的網絡可以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系統地掌握知識,提高記憶的效率。在政治理論體系中,最常見的就是3W記憶法,也就是說在記憶理論時要從“是什么”(WHAT)、“為什么”(WHY)和“怎么樣”(HOW)入手。

比如,在《文化生活》第一單元,主要講述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文化是什么”,圍繞這一問題,可以從文化的內涵、形式和特征幾個方面來加以概括理解;二是“文化的作用”,此內容可從兩個方面加以分析,一是對社會的影響,二是對個人的影響。然后再從這兩方面加以具體分析記憶。再比如第七課的主題是中華民族精神,就可以直接從是什么(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為什么(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怎么樣(怎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三個方面來歸類。

三、分點分層,抓關鍵詞分解記憶

《文化生活》中的理論有時是一整段,文字內容多,理論性強,記了也容易混淆、遺忘。因此,學生在記憶時可以采取分層次抓關鍵詞的方法來分解記憶,也就是對教材內容進行概括提煉,抓住關鍵來進行記憶。比如,關于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我們可以把它歸納為“四個精神”,即精神紐帶、精神支柱、精神動力和精神火炬,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之魂,然后在“四個精神”里再填充具體內容。

再比如,在記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問題時,可概括為兩點:一是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入手,而內容又可結合教材中綜合探究的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分解為靈魂、主題、精髓和基礎四個方面。二是“三個倡導”,分別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方面加以概括。

在分點分層進行記憶時還可以運用趣味式、歸納式等方式巧記內容。比如,在記憶怎樣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時,可將六個“堅持”概括為:一指導、二為方向、雙百方針、三貼近、兩效益和一改革。

四、重復記憶

狄德羅有個著名的理論即“復習乃記憶之母”。根據記憶規律,在新學一種知識后及時復習,重復記憶,就不會遺忘或者遺忘較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趁熱打鐵”。當然在此之后,還要經常復習,但各次復習的時間間隔可以長一些,每次復習所用的時間可以逐步縮短,對遺忘較多或生疏的知識加以查漏補缺,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學生來說,在新課教學中,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要多次拿起教材進行重復記憶,要做到“溫故而知新”。在高三的復習課中,練習較多,尤其是《文化生活》的練習題目中很多選項的觀點直接來自于教材,教師在進行試卷講評時也要多翻教材,即使知道某個選項不選,也要知其所以然,要知道這一觀點在教材中的出處,把教材中的相關表述再記一記、劃一劃,有時還需要學生用筆記本或者錯題本把這些觀點記載下來經常拿出來看一看,因為這些觀點將會作為常見選項在考題中出現。因此,以后在復習教材時看到這樣的觀點就知道它們在題目中曾經出現過,在考試中看到這樣的選項就知道要注意的問題,這種歸納可以稱之為“學習政治的敏感性”。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對于學生而言,記憶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是為了掌握知識并能夠舉一反三,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指導我們的人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陳國勇.淺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與人格培養[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2).

[2]霍小鋒.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案例教學運用[J].考試周刊,2009(20).

猜你喜歡
文化生活
高中《文化生活》課融入中國夢與文化自信教學內容探析
談蘇南城鎮的文化生活狀態
《文化生活》“綜合探究”課的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
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所存問題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豐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以《文化生活》為依托開發校本課程的研究
將上林地方習俗融入文化生活教學的必要性探究
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載體、豐富職工文化生活
立足于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從教材文本變化看核心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