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小學古詩教學效果

2015-05-22 16:50王惠勇
學周刊·中旬刊 2015年5期
關鍵詞:古詩教學教學效率小學語文

王惠勇

摘要:小學課本中的古詩數量雖然不多,卻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其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悠久的詩歌文化,培養他們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進而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和思想水平。因此,提高古詩教學效率是我們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筆者將根據自己的經驗在本文中談談提高小學古詩教學效率的方法,以期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為進入高一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比較側重于字詞、句段教學。但是,我們教師在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的同時,也不應該忽略古詩教學,雖然古詩在教材中數量不多,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古詩教學,可以使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進而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古詩教學,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古詩教學效率。

一、激發學生的誦讀欲望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币恢币詠?,“讀”都是我國語文教育的一個主要手段。古詩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蘊含著深刻的價值觀和思想情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材料,要讓學生體會到古詩的內涵,重要的一步就是反復誦讀。但是,很多學生認為只依靠教師的講解就能理解古詩的意思,不必浪費太多的時間在誦讀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讓他們通過富有情感的誦讀,體會古詩中隱藏的情感、描繪的意境,進而與詩人產生共鳴。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配樂誦讀、表演誦讀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比如,為了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掌握古詩的節奏、韻律和聲調,進而體悟到作品的主旨和情感,我常讓學生在誦讀古詩時手腳并用,一邊打拍子,一邊誦讀。古語有云:“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奔热辉姼枰彩侨祟惐磉_情感的一種形式,為什么不可以讓學生一邊誦讀古詩一邊手舞足蹈呢?這種和著均勻的節奏、和諧的音樂進行的誦讀,能夠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進而體會古詩的深層含義,比教師單純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古詩的韻味

創設教學情境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教學手段,是指教師把教學內容和相應的情境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具體的、熟悉的場景中獲得生動形象、豐富具體的知識,同時理解文本的內容和思想情感,進而提升學習效率。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古詩的內涵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使學生獲得更感性、更深刻的認知。

(一)直觀展示古詩的意境

小學生的年紀小,生活閱歷有限,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僅憑教師的講解很難體會到古詩所描繪的意境。針對學生的這一不足,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啟發學生的想象,使他們體會到古詩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美。比如,教師在講解完一首古詩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畫,或者配合古典名畫和樂曲來營造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啟迪他們的思維,進而使學生想象出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并領悟到其中的意境美。

(二)發揮想象,引導聯想

想象和聯想都是心理活動,是人們根據已有經驗和記憶對抽象的事物進行加工和改造,進而形成新的意象的過程。小學課本中的古詩往往配有插圖,教師可以通過給插圖補充內容的形式,讓學生發揮想象,將文本與生活相鏈接,勾畫出更豐富的形象。比如《春曉》的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來填補“空白”。如讓學生想象作者的動作:睜開惺忪的雙眼,伸個懶腰,走到窗前,推開窗戶;想象作者看到、聽到的情景:花瓣飄落,小鳥鳴叫,空氣清新;想象作者的內心活動:昨夜一場風雨,打落了這么多花瓣,多么可惜??!

三、引導學生領悟古詩中的情感

詩歌是作者寄托思想、表達情感的一種形式,可以說,古詩詞的靈魂就是蘊含在其中的情感,而要讓學生通過古詩詞學習提高綜合素養,教師必須要引領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發揮古詩詞“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熏陶和感染學生。

(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意象是客觀物象和作者主觀感情的有機統一體,承載和寄托了作者的感情。抓住作者在詩詞中為我們描繪的意象,往往能體味出其中蘊含的情感。比如,在《滁州西澗》中,作者通過幽草、山澗、黃鸝、深樹、渡口、孤舟這些意象創設出一個幽寂凄清的意境,抒發了他孤獨的感情和無人理解的痛苦。

(二)讓學生知曉古詩詞中常用的抒情方法

古詩詞雖然可以敘事抒情、寫景抒情、議論抒情,但常見的抒情方法不外乎兩種: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把自己的感覺和感情抒寫出來,像李白的《贈汪倫》最后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作者通過夸張和對比的手法,直接寫出他和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

通過寫景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是古詩詞間接抒情最常見的手法。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繪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緣情寫景、移情于景在古代詩詞中極為常見。比如《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秋景圖,融情于景,抒寫了對秋景的熱愛之情。

(三)讓學生感知古詩中常用的表現手法

渲染、烘托、對比、夸張、想象、虛實相生、點面結合等是古詩詞中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雖然沒有必要把這些名詞術語教給學生,但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所感知。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教師可對詩歌中的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進行適當的點撥:作者實寫出墻的一枝紅杏,虛寫滿園的春色,表達出了對萬紫千紅的春天的喜愛之情。

提高小學古詩教學效率的方法遠遠不止以上幾種,古詩作為培養學生審美情感,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和文學素養的重要素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時,要注重創設教學情境,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和體會,逐步幫助他們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真正發揮古詩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丘興文.精心引導,提高古詩教學效率[J].中小學電教:下,2010(6).

[2]趙麗瓊.提高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淺見[J].新課程:小學,2013(7).

猜你喜歡
古詩教學教學效率小學語文
關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古詩教學如何激發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教學研究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