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稞保衛戰

2015-05-27 10:37阿沙
小說界 2015年2期
關鍵詞:糌粑青稞

阿沙

四川省阿壩州阿壩縣藏族人,現就讀于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專業,曾發表調研隨筆多篇。

每當談話中向朋友講起青藏高原上綠油油的青稞地時,從他們突兀的提問中發現,有多少事對我來說是不言而喻的現實,而對他們來說卻不可思議。隱藏在內心的一種本能使筆者明白,他們的發問不無道理。由于缺乏一座文字橋梁,他者很難鑒賞到異域文化的豐富和有趣。我想,要包容這些文化差異并不是問題,但要建立和維持這種尊重文化差異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關系卻十分困難。1989年,多元文化社會國家議程出現,多元文化主義政策發生了改變,這個議程的主題包括文化認同、社會正義和集體經濟效益,日后被稱為“生產多樣性”的經濟維度。雖然文化差異處于不斷的更新之中,但也需要一些能夠促進交流、溝通的討論。在這些討論中,少數群體的觀點可以被聆聽并且被冷靜地分析。如此,國家所關心的總體經濟要求與國家的政治、道德和文化價值觀便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

一、長在地里的寶

光景明媚,我站在青稞地里看了許久,心中忽然好像徹悟了一些,同時又好像從青稞地里得到了許多智慧。山頭夕陽極感動我,淡黃色青稞稈也極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迎著微風,對田野,對夕陽,皆那么愛著,十分溫暖地愛著!

《西藏王統記》里有記載,藏族祖先獼猴與魔女依照佛祖指點在雅龍貢布日山結成伴侶,生育后代后,因林中果實枯竭,處境慘淡,故而,觀世音菩薩遵佛祖之命,從須彌山取來五谷種子,為之加持,撒向雪域大地。據傳西藏雅龍澤當的薩拉村是第一塊青稞地。而另一則神話故事——《青稞種子的來歷》,已經被錄入《藏族文學史》。故事中,阿初王子冒險從蛇王那兒盜來青稞種子,卻不幸被蛇王發現,被施法變為一只狗。后來,一位大土司的女兒愛上了阿初王子,王子也奇跡般地恢復了人身。從此,他帶領鄉鄰辛勤種植青稞,讓藏民吃上了由黃燦燦的青稞粒磨成的糌粑細面,喝上了香醇可口的青稞酒。如今習以成俗,每年秋收后,初嘗應季糌粑時,為表感激,百姓都會先捏一團糌粑給家狗。

撇開浪漫的神話故事,青藏高原的的確確是青稞發源地。1995年6月13日,昌果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雅魯藏布江北貢噶縣)出土了農作物種子碳化粒千余粒。經確認,此乃青稞碳化粒。迄今為止,這是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青稞史前考古遺址,它使青藏高原的青稞栽培史由傳說中的吐蕃時期提前了近十五個世紀。早在距今3500年的新石器時代,居住在西藏腹地雅江中部流域的藏族先民就已耕種青稞,那時我國第三大河雅魯藏布江已形成以青稞為主的農業文明。

由于青藏高原地勢高昂,群山連綿,不足3%的耕地散布在25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區域,導致青稞生產天然分隔,大致形成了藏南河谷農區、藏東三江流域農區、藏東南農林交錯區、喜馬拉雅山南坡秋播區、藏西北荒漠高寒農區、海北祁連山地區、海南臺地區、柴達木盆地綠洲農區、青(海)南高原區、甘肅天祝藏蒙黃高原交匯農區、甘南—阿壩高原農牧過渡區、甘孜荒漠半干旱農區、迪慶溫濕農區等十多個生產區域類型。此外,臨近青藏高原的云南麗江地區、四川涼山州和青海、甘肅接壤的河西走廊的農(牧)場也有青稞種植。

青稞屬禾本科大麥屬植物。因其種子內外穎與穎果分離,籽粒裸露,故稱裸大麥,屬大麥變種,也稱元麥、淮麥、米麥等。青稞作為我國原產農作物之一,因其耐旱、耐瘠薄、生育期短、適應性強、產量穩定、易栽培等優異種性,成為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農作物。青稞磨成的糌粑則是藏民的主糧。糌粑面的制作工序十分簡單:脫粒后將青稞曬干炒熟,然后用水磨或電磨磨成糌粑面。過去人們用手推石磨制作糌粑,但這種手工糌粑面口感相對粗糙。

糌粑、酥油與茶,被譽為藏民族食品三寶。糌粑因營養豐富、攜帶方便的特點,充當了高原快餐。其食用方法很簡單:首先倒入1/3碗馬茶,隨后放入拇指大小的酥油與適量糌粑,最后左手握住碗底,右手插入碗里沿順時針方向轉動,捏制成糌粑團,即可食之。另外,早餐時,也可加入酥油、奶渣、熱茶和成稀糊喝,藏語里稱其為“糌土”。糌粑的食法不勝枚舉,有種食用方法甚至被載入史書《新唐書·吐蕃傳》中:“凝麥為碗,實羹酪并食之?!绷钐迫梭@訝的這種連碗一并吃掉的食用法常見于少產酥油的農區。具體做法是將小塊拌好的糌粑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合作捏成碗狀,按各自口味將酸奶或辣椒汁或肉羹盛在里面和糌粑做成的碗盞一塊兒吃掉。另有在糌粑內加肉和菜一起烹煮的“圖巴”、糌粑血腸“唷”,藏族牧區多見的點心“新”、“特”。

二、Q村青稞地

1.種植概況

秋收后的青稞地是赭黃色的,有如象牙般堅實、致密和華貴,經受得了最沉重的磨礪。

四川藏區A縣(甘南—阿壩高原農牧過渡區)Q村人世代都以種植青稞為主,以飼養牦牛作為補充。A縣藏民放置糌粑的盒子大有講究:一般用畫有龍、鳳、樹葉等圖案或者涂有清漆的木盒,同時還有擺設之功效。有的糌粑盒用金、銀、銅來裝飾,造價十分昂貴。外出攜帶時,人們習慣把糌粑裝入“糌達”即布口袋或皮口袋里,同時帶上酥油、茶、鹽及碗,只要有熱茶即可美餐一頓。

A縣1958年民主改革以前,縣域內青稞可作為貨幣進行實物交換。當年農耕區藏民“蓉阿”須拿青稞與牧民“卓哈”交換肉類(牦牛肉)、奶制品(酥油、奶渣)、牛羊皮、牛羊毛等。由于當時布料非常稀缺,很少有人穿如今流行的“熱拉”(即布衣)。A縣傳統藏袍有“擦日”(即羔皮襖)、“祖花”(即羊皮襖)、“綢拉”(即毯氌衣)、“拉袈”(即土氆氌)等,這些無一不需要牛羊皮毛來制作。此外,Q村人多用牛皮縫制皮靴,或制作大小皮袋盛青稞或者糌粑;用牛羊毛編織黑帳篷。在尚未形成貨幣交易體系時,物資的流通十分重要,故而青稞在實物交換中還充當了貨幣角色。時至今日,A縣農村婚喪嫁娶時,村民仍會將袋裝青稞作為禮物贈送主人家,而牧民則習慣贈送牦牛。

1958-1982年,藏區白面粉及大米特別緊缺。在Q村,一戶人家每年能分得6斤大米就非常了不得,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少許米飯。故而,當時人們皆以糌粑面為主食。藏族人向來有熱情好客、禮貌待人的傳統美德。當地有句諺語說得好:“孔雀是森林的驕傲,客人是家中的自豪?!蹦菚r候日子苦,A縣藏民款待客人時常說:“使勁吃呀,吃得飽飽的!可要吃到肚子鼓鼓的,直到肚上的虱子都滾下來?!币晃荒杲逖氖茉L者告訴筆者,兒時一個玩伴家中較寬裕,他那善良的母親常會用一個大盆子當他們幾個的面,捏一團添有奶黃色酥油的糌粑,那香醇的味道是他們清貧童年里一抹難得的亮色。

依照舊習,A縣農戶會將每年收獲的青稞粒都儲藏起來。那時候,若要判斷貧富,就要看這戶人家的糧食及燃料儲量。1980年代前,藏民盛放青稞的容器包括牛皮制作的袋子、牛毛線編織的袋子或者草繩編織的袋子。1980年代后,有的農戶開始改用麻袋裝青稞;2000年后,藏民為防鼠害逐漸變換了容器,改用定制的鐵質圓柱容器來盛放青稞。父親常唏噓,藏區農民靠天吃飯,故習慣儲藏足夠兩三年的口糧。過去生產力低下,市場交易相對單一,一個家庭一旦沒有糧食很難有渠道購買。父親記得他兒時連續五年下冰雹,種進地里的青稞顆粒未收。A縣有句俗語說得好:家有糧食,心頭不慌。

年復一年,Q村人為了供養他們幾立方英尺的身體,強壯年輕的身體,不得不鉚足勁兒地干活,盡最大努力讓日子好過一些。但很快,這些鮮活的生命也會被犁頭耕進泥土,化作肥料。青稞多為春播,播種期從3月中旬至4月下旬,7月上旬至8月下旬成熟,生長期為90-130天。每個生長周期,基本只施一次肥?;手饕锈浄?,也有家肥(主要是畜糞)。秋收打碾后的稈還可以用來彌補冬天飼草料的不足。傳統生活中,青稞作為高原人民賴以生存的唯一口糧,算是他們的命根子。藏區民間特意為青稞順利生長制定了夏季禁令。譬如A縣Q村有種地方性習慣法“亞晨”,即保護莊稼的措施和宗教禁忌,違者受罰。從藏歷五月至秋收結束,禁忌主要包括不得動刀斧割草,否則會觸犯地神,使莊稼遭冰雹;忌擅自開鐮收割,收割日期要由喇嘛占卜決定,否則會觸犯神佛,影響收成。在惡劣又特殊的自然環境中尋求生存,使高原族裔形成融合宗教色彩的鄉規民約,并成為行為準則世代傳承。

A縣平均海拔3300米,屬高原寒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3攝氏度,晝夜溫差大,全年無絕對無霜期,故農業生產素來受制于自然環境。較長的歷史時期內,A縣農業生產用具多為木質,耕作為二牛抬杠。農民對自然災害的抗御能力差,遇上天災,可能顆粒無收。2000年以后,除較陡的坡地以及自然梯田以外,Q村耕作、收割、脫粒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

2.無妄之災

有個小小的城鎮,有一片寂寞的青稞地。

大骨節病是指一種地方性、變形性骨關節病,國內又叫矮人病、算盤珠病等,國際醫學界稱為Kaschin-Beck病。大骨節病在國外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亞東部和朝鮮北部,在我國分布范圍大,從東北到西南的廣大地區均有發病,主要發生于黑、吉、遼、陜、晉等省,多分布于山區和半山區,平原少見。由于骨骺板提前骨化,使發育出現障礙,表現為侏儒型。A縣歷來屬于大骨節病重災區。但任何事情,沒有一種是無根無蒂突然發生的。經醫學專家多年實地考察、理論分析、臨床試驗,直至20世紀80-90年代,終于解開了謎團。A縣地方性疾病——大骨節病,其實源自受病菌污染的青稞地。當地衛生專家分析,一方面是因為過去A縣糧食結構過于單一,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過去秋收后,習慣將青稞就地晾曬,等到曬干以后才從地里移至家里,最后將其擱置在糧架上。有一種菌叫做鐮刀菌,它在北緯30度的亞歐氣候帶繁殖力特別強,而在秋季的繁殖力更甚。鐮刀菌極易污染麥類作物,產生很多毒素,其中T-2毒素進入人體以后,會破壞骨細胞的生長發育,最終導致骨骼過早成熟。其病癥的人體體征表現是:身材矮小,關節粗大,同時,患者也會感到關節疼痛難耐。年復一年,A縣人世代飽受大骨節病的困擾。

如今,人們的勞作習慣已做了調整,另外,隨著大米以及面粉大量流入藏區,外地糧食所占比例已經超越35%,食物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大骨節病這樣的食緣性疾病也因此逐漸遠去。真該拱手一拜,但言感激。A縣在實施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以來,已將Ⅰ、Ⅱ度大骨節病患者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補助水平為:Ⅰ度患者月人均65元、Ⅱ度患者月人均70元。Ⅲ度大骨節病患者全部納入五保供養,月人均發放保障金250元。這對于老一輩飽受大骨節病折磨的藏民來說,是莫大的欣慰。

三、“不輸不贏”

我獨自一人登機往東,留下馬蹄和石子相磕的節奏落在夕陽。當聽說河谷的青稞地改種蔬菜,我正只身自東返西悵然有懷。

1958年民主改革以前,A縣是周邊藏區的主要糧食供應地。那時,青海省的久治地區乃四川省松州府管轄的最邊緣地帶。A縣作為此處的商貿集散地,附近牧區藏民也會來此地采購青稞。20世紀30年代,已經形成了相對規范的有三條街的商貿集散市場,整個市場固定使用兩個秤來交易,商戶共有270戶。當地藏民稱之為“賈康”,“賈藏”意為漢族,“康藏”意為房子。是故A縣被稱作安多地區物資貿易集散地。著名說唱藝人亞熱阿索身穿羊毛編織的土氆氌路經A縣時,也幽默地即興唱道:“A縣并不似傳說中舒坦,身穿‘拉袈(自制土氆氌)也沒感到暖和,但這話可不能亂講,只因這地方是種青稞的糧倉?!边@生動地詮釋了當時此地區扮演的糧倉角色。1958年以后,A縣成了青海、甘肅、四川三省接合部。

彼一時,此一時。A縣境內的青稞屬紫青稞,俗稱“黑青稞”。這種青稞的口感較香醇,但缺陷在于產量不高,一般畝產250斤。甘肅很多藏區因受自然條件限制只能種植青稞,但品種以康青3號為主,畝產400斤??登?號的口感雖遠不及紫青稞,但勝在產量更大,所以賣價也更低。故而,青海、甘肅大多數牧民改去甘肅藏區采購青稞粒。2012年四川省甘孜州青稞新品種選育項目,已育成康青8號青稞新品種,康青6號、7號示范推廣增產明顯,取得明顯經濟效益。而A縣目前的青稞品種更新換代依舊困難。

此外,為保護高原藏區的生態,國家一方面在政策上恢復林地,另一方面對獵殺動物進行了嚴格管理。所謂禍福相依,副作用也隨之而來。野生動物如野豬、藏獼猴的繁殖力過強,成群出沒,導致A縣接近林區的農區沒有辦法種植豆類。因為野豬的哄搶,許多村落5年內沒有種成一分地的土豆。即便種青稞也需要派人看守,以防猴子或野豬肆意破壞。確鑿無疑的是,如此處境已經嚴重影響了當地人正常的生產與生活。去年省里來了一位扶貧領導小組專家前往野外蔬菜地考察,結果那天菜地里萵筍、白菜、卷心菜都被野豬豪氣地洗劫一空。村民憤慨難耐,商量后決定手持鑼或鍋輪流看管,但凡見野豬出沒,便使勁敲打,將其嚇跑。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水以清得之,以濁喪之;天以霽得之,以陰喪之。種進地里的青稞,竟無得無喪。A縣種植的青稞每公斤售價約4元,畝產約300斤。以此推究,畝產值約600元。整個生產過程中須投入:耕地租用機器大約60元/畝,一年翻三次地,總計180元/畝;收割青稞一人一天120元(一個強勞動力一天只能割約一畝);青稞脫粒,需要人工或者租用機器,也要約100元——由此,一畝地的生產成本約400元。Q村村民Z用不太標準的漢語總結每年的青稞畝產值為——不輸不贏!種田所得與投入成本基本持平。Z家每年種六七畝地,秋天能收獲約40袋70斤裝的青稞。但曬干除渣后,除去成本,凈重最多可得1000斤青稞。青稞市場價為2元/斤,故Z家每年種地所得為2000元。相比較如今的生活成本,2000元只是九牛一毛,僅夠交挖貝母時的草場租金。

一般而言,土地流轉形式包括土地租賃、農民入股、托管。近幾年來,A縣藏民也開始零星租地給內地綠色蔬菜種植企業。大型企業進駐后,能實現規模效益,形成生產、運輸、銷售一樣不缺的完整產業鏈。以M鄉W村蔬菜基地為例,每天中午兩點以前,菌類、蔬菜就要裝好車。第二天早晨的四點以前,就需要送達成都雙流機場。這些高原產的綠色無污染生態蔬菜會流向北京、上海、三亞等地。今早還長在高原的蔬菜,明天就能在上海的超市里購買了。A縣承包商所種的蔬菜,除農家肥以外不用任何有機肥。但凡發現用了有機肥,地方政府會立即終止承包合同。這樣的二兩豌豆尖在北京市場就可以賣到35元。有部分蔬菜還瞄準了高端市場,如配套定裝兩根萵筍、兩根茄子、兩根黃瓜,再加少許菌類,商戶負責送上門,就能賣500元。但這樣的模式也只有大型企業才可行,單家獨戶就干不了。

除開地方政府的引導,當地村民也都意識到種植青稞并不劃算,故種糧積極性并不高。目前農村勞動力逐漸開始轉移,農閑時,藏區勞動力轉而采集蟲草貝母或者打臨工。過去春夏采集的蟲草貝母等藥材價格并不高,生活成本也不大,農民會年復一年專心種糧。但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藥材價格猛漲,無需政府干預,藏民已自動地作出理性選擇。

W村跟外地承包商簽了10年合同,第一年每戶租地得260/畝,每年增長20元/畝。最后一年,即2024年可得460元/畝。家住Q村的Z告訴筆者,Q村有很多平坦土地,易實現機械化操作,水源比較足,光照強,那位老板最初看中了Q村的地,卻沒談成。雖然當時村干部召集了各戶代表對此事進行磋商,卻有幾位保守的老農戶極力反對,只好作罷。他們一再強調祖祖輩輩種青稞的土地,突然改種蔬菜怎么行?而且糌粑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糧食,不舍得。眼見到手的鴨子飛了,Z一直對此耿耿于懷。他說要種青稞也可以種在剩余的坡田以及梯田里。1982年A縣包產到戶,Q村分到7畝/人。Z給筆者算了一筆賬,Z家能租賃至少15畝平地,每年不出一分力氣也能平白得3900元。另外,9月他們挖完藥材下山以后,各家婦女還可以在蔬菜地里打零工掙錢。這與種青稞所得的2000元一比,立馬分高下。

明年,Z的一些親戚打算放棄種青稞,改在農忙期間上山挖藥材。春末,他們可以趁別人耕地時就打包上山挖蟲草;秋天8月末藏民紛紛下山收割青稞時,他們還可以留在山上多挖幾天貝母;整個9月份到10月初,還可以上山挖羌活。其中有些農戶本身分得的田地就屬梯田或者坡地,去年用四輪拖拉機犁地時,差點翻車,很危險。另外,現在的Q村孩子的入學率很高,7-23歲的年輕一代都在學校。這些年農忙時節干活的都是老面孔,Z覺著他們這些老骨頭再干幾年以后,孩子們回來接替的可能性并不大。未來,這地誰來種?

四、青稞資質

1.文化深度

在我眼里,這是如此特殊如此具體的文化。理解和尊重它,是保衛世界的豐富性和人的豐富性。

青藏高原有許多具有象征意義的東西,高大的雪山、遼闊的草原、成群的野生動物……而青稞無疑是那兒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農作物??蓡栴}是,百姓的種地積極性并不高。譬如說年輕一代對糌粑的興趣普遍不大。隸屬四川省的A縣雖為藏族聚居地,但百姓習慣食用大米、白面與蔬菜。Z告訴筆者他們家5口人,每年只需200斤青稞粒加工一牛皮袋糌粑炒面就夠吃了。作為傳統糧食,當年全心全力夢寐以求的青稞,現在卻落到這般光景。吾見無可奈何花落去,只好擲筆促章自哂之。無論這個民族如何引入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和觀念,終究還是植根于民族的傳統文化中。

藏歷三月初七,A縣各個寺院會派人將裝有各種谷物、緞子小條、珊瑚等的聚寶瓶埋在田地里,藏族人相信這樣做會保養地氣,可使來年莊稼豐收。史料記載松贊干布前的君王均靠苯教徒來維持統治,苯教徒的特長之一便是占卜術。其中有羊脾骨占卜、烏鴉叫聲占卜、念珠占卜和青稞占卜。青稞占卜者檢查青稞粒排列組合的情況,從形成的圖案得出占卜的結果。念經加持后的青稞便是占卜者手中的道具,寓有濃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岸洮敗笔怯敏佤文蟪蓤A錐形食品,用以供神施鬼。將“朵瑪”在一定日期拋向門外,是藏族寺院與民間共同擁有的行為。人們認為這樣做,會將影響健康和幸福的邪惡驅逐出去,從而保障今后生活的安康。

青稞獻祭是藏族的一種農業祭祀活動。秋收時,Q村人會把第一次收獲的青稞、麥子、谷類等糧食獻出來,以酬謝自然精靈和天神保佑,使得農作物免遭野獸踐踏和風雨、冰雹、霜凍之侵襲。進食前,也有敬神習俗。譬如,制作完青稞酒、糌粑面、酥油等食物后,首先會擺在佛前的供桌上,以示敬獻神佛;品嘗前,還要用手指沾上少許食物,向空中彈撒三次,以示敬獻佛、法、僧三寶,完畢后方可進食?!办猩!笔秦灤┎刈迦艘簧男叛鲂袨?,無論政治、經濟地位如何,處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藏族人遇到生老病死、婚喪嫁娶、外出經商、求學及戰爭等都要煨桑,祈請神靈護佑。煨桑被藏族人看作是告知天地諸神的儀式,以桑煙將天地人連接在一起。傳統煨桑物品有松柏枝、豆粒大小的糌粑丸、炒熟的黑白色青稞以及各類糖果等。如今,Q村每戶院前的經幡柱依然屹立,每年的法會和祭山儀式依然是村里盛大的活動。

青稞在傳統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譬如,“央”的觀念和有關“央”的行為在藏族民間生活中無所不在?!把搿敝父5?、財運和吉祥。藏族人家中,有在裝滿青稞象征財富的“央干”(福運箱、財運斗)上插上福祿箭的習俗?!把搿钡挠^念源于藏族人遠古的“萬物有靈”。正如世界各民族中最為典型的“谷魂”崇拜,藏族人觀念中的“央”,同樣也隱匿著祝愿與希冀。嬰兒問世的第三四天,親朋好友須攜帶一小袋糌粑和一塊新鮮酥油前往祝賀。一般抹一點糌粑在嬰兒額頭,表達對孩子的祝福。青年男女成婚之日,必捧上預示幸福吉祥的五谷斗“切瑪”,對新婚夫婦步入人生新階段,開始承擔社會及家庭的責任與義務寄予美好希望。

2.營養價值

造物給你胡須、寬肩闊背和指環般摳緊的喉突,而你已羞于識別自己的聲音。

《四部醫典》中記載,食物以陳青稞糌粑為佳;青稞性重而涼,能使糞便增多,為增肌肉補體力之佳品。據《本草拾遺》記載:青稞,下氣寬中、壯精益力、除濕發汗、止瀉。而藏醫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為一種重要藥物,用于治療多種疾病?,F代醫學發現,青稞籽粒粗蛋白質含量10.1%,高于其他谷類作物;纖維素含量1.8%,低于小麥但高于其他谷類作物。糌粑是藏族人的主食,是由青稞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用酥油茶拌和,用手捏成小團。酥油茶、奶制品和牛羊肉都是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熱量的食品,同時藏區缺乏蔬菜、水果等維生素來源,但就是在這種飲食結構中,藏族人卻很少患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而且在藏區還不乏百歲老人,這與青稞突出的醫療保健功能是分不開的。

青稞除了是很好的膳食纖維以外,它本身也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鈣、鎂、鐵等微量元素。另外,青稞是世界上麥類作物中含β-葡聚糖最多的作物,該葡聚糖有助于防治結腸癌以及糖尿病等。β-葡聚糖是存在于青稞糊粉層和胚乳細胞壁中的一種多糖。目前,生物醫學界普遍認為β-葡聚糖具有清腸、調節血糖、降低膽固醇、提高免疫力四大生理作用,這在其他糧食作物中非常稀有。麥綠素就是麥苗幼葉的汁液,麥類葉片汁液均可稱為麥綠素。但日本學者荻原義秀專門采集了約150種蔬菜、野菜、野草的幼葉進行分析,其中有效成分最豐富的就數青稞的幼葉。麥綠素是富含礦質營養、酶、維生素和葉綠素的全天然食品,被稱為“天然食品之王”。

五、實際困境

予告汝于難,若射之有志。

——《尚書·盤庚篇》

從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歷史來看,一個國家有競爭力的產業首先是勞動密集型或自然資源密集型產業,然后向資本密集型產業過渡,最后向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過渡。若要充分利用青稞文化、開發青稞產業,解決A縣乃至整個藏區人民的生計問題,尚有難度。

就生態條件而言,青藏高原自然生態系統脆弱,農牧業生態環境問題嚴峻,隨著高原地區人口增長,資源開發規模失控和利用方式不當等,土地沙漠化、天然草場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次生鹽漬化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愈加明顯,成為制約農牧業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據統計,目前僅西藏、青海兩?。▍^)土地沙漠化面積已超過830萬公頃,水土流失面積2000萬公頃以上,接近高原土地總面積的1/10。

當地藏民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A縣某些荒廢的坡地型農田順應“退耕還草、退耕還林”的政策,現在都未種植青稞。國家按一定標準無償提供糧食,以糧食換生態。受救災救濟、退耕還林(草)、退牧還草、禁牧休牧輪牧等政策的影響,政府從其他地區調運來的糧食多是大米、面粉供藏民族食用,這對促進飲食習慣的改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藏族人群當中,年輕一輩已經習慣了吃大米、面粉,偶爾吃一些糌粑,并且目前有一種傾向,衡量一家人富不富裕,就是看他們家有沒有大米吃、炒不炒菜,糌粑可吃可不吃,甚至有些地方出現看不起吃糌粑的人家的傾向,他們對糌粑的依賴程度正在逐漸下降。只有年齡比較大的老一輩藏族同胞和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地區的藏族同胞才對糌粑有一定的依賴性,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幾乎每天都要吃糌粑或其加工產品。

而且許多加工產品還主要停留在書本上,未投入生產,不利于青稞產業化生產,不利于種植青稞的農民增產增收。藏區農產品加工以初加工為主,精深加工不多。青藏高原特色農產品很難進入大市場,難以通過高附加值創收。由于缺乏規?;洜I、現代化管理,受種子和其他因素的制約,青藏高原多數農產品生產成本都很高,價格上缺乏比較優勢,導致市場競爭乏力。另外農村金融制度的滯后,使特色農業發展缺乏良好的融資環境,從而間接影響特色農業競爭力的提高。

《論語·子罕》中孔子語:“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奔热贿x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A縣某官員告訴筆者,縣政府針對如今的土地流轉趨勢也設有耕地下限。整個A縣15萬畝耕地面積,即便需要國家政策扶持,也要保留至少10萬或者8萬畝地來種青稞。給種植青稞的農民直接補貼,提高補貼標準,使其和大作物補貼標準基本一致,提高廣大農民種植青稞的積極性。A縣無規模以上的企業入駐,故多數村民仍在種植青稞。A縣可以特定的冷涼性地理氣候為基礎條件,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效益為中心,充分發揮獨特的生態與資源優勢,大力開發“冷涼性”特色農業品種,進一步促進生產要素的流動重組,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面提高當地農業競爭力,進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六、產業想象

我不走了。這里,有無垠的處女地。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如何在現代化的潮流中,主動把握住民族和個人的發展方向,自覺地順應時代的潮流,適應現代化的節奏,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對于處在相對落后狀態中的民族來說,現代社會是一個嚴酷的再生時期。先進的交通、通訊設備,強有力的經濟、文化滲透,使每一個民族都被日益卷入世界文化圈中,誰也不能關起門來做香格里拉之夢。

A縣農業生產特有的漫長周期,在一年中造成了2/3以上的農閑時間,加之人多地少,富余勞動力在農牧之外找出路的問題,一直困擾著Q村人。農牧業生產迄今為止,還只是解決了村里人基本的溫飽生活。青稞種植帶來的較低收益以及村民對外界物品越來越嚴重的依賴,加劇了村民找錢的緊迫感。故而,上山采挖蟲草貝母是不得已卻又低成本低門檻的捷徑。每年5月15日至6月15日,Q村人去鄰縣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采挖蟲草,每人須付租金10000元。去除所有成本,成人人均能凈掙9000元。每年6月中旬至8月底,去鄰縣草場采集貝母,每人須付租金2000元??鄢杀?,成人人均凈掙10000元。故而,當地人種植青稞已淪為錦上添花。但明眼人都明白,這種非良性經濟秩序其實并不具可持續性。我們亟需在自己的土地上,依托自身特殊的文化背景,成就一種良性的經濟秩序。

猜你喜歡
糌粑青稞
青稞優良品種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青稞地里的母親
達娃次仁:糌粑香飄致富路
青稞的高度
這一次我又寫到青稞
青稞釀酒
糌粑,青稞面團里的原生態
青稞常見病蟲害的發病規律與防治方法
淺談青海稱多縣“卓木齊糌粑祭祀節”
藏族飲食與文學:人類學視域下的糌粑和酥油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