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分析及策略研究

2015-05-28 07:08高燕玲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課程整合現狀分析信息技術

高燕玲

摘 要: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是我國現階段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本文基于我國先前對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研究成果,采用相關調研方法,獲取廣西岑溪市市區高級中學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現實狀況,并根據教師與學生反饋的信息,運用相關的教育教學原理進行分析和總結,為當地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現狀分析;策略

1.引言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的一個新型教學結構。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自然也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在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傳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在教師、學生、課程之間建立起全面互動的關系,以期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究其實質,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即是在語文教學中,把信息本身、信息載體和語文課程教學與學習的各個層面有機結合,包括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并通過教師、學生等人的主動因素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最終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如圖1-1所示)。

廣西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之一,受地理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育領域與東部發達地區差距明顯。但是,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指導和實踐下,廣西教育領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其中,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也漸入佳境,但僅限于部分發展相對較好的城市,如南寧、柳州、桂林等。而岑溪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代管縣級市,其教育處于中等偏下發展水平。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作為現今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該地區關于這一方面的研究較少,甚至僅限于表面形式,并沒有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進行深入探討。

2.研究方法

2.1樣本選擇

岑溪中學、岑溪二中、岑溪一中和岑溪三中的語文老師和學生。

2.2問卷設計

為具體了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特編制了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內容涉及上述三個因素,包括了硬件環境建設、信息技術能力、運用信息技術實況等方面,并經過預調查加以修改后發給樣本學校的語文教師和學生。

2.3問卷的發放及回收

在本次調查中,教師問卷共計發放55份,回收52份,有效52份。學生問卷共計發放270份,回收247份,有效247份。

3.結果分析

3.1師生的基本信息

在調查的語文教師中,男女人數基本均衡。其中,約82.69%的教師是本科學歷,且年齡在40歲以下的教師居多,約占總人數的82.70%。而教齡在3年以上的教師約占總人數的78.85%。這表明,該地區的教師隊伍力量強大,教學經驗豐富濃厚,且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和文化水平。這對語文學科教學工作是有利的。

3.2信息技術硬件環境建設

在調查的語文教師中,一半以上的教師認為校園網建設較差或一般。教師在學校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時,硬件存在的主要問題依次是檔次不高、功能不齊全(約51.92%),使用時間空間受限制(約21.15%),硬件數量不夠(約17.31%),出現故障維修不及時(約9.62%)。這表明,校園網建設不能滿足廣大教師的教學需要。尤其是“使用時間空間受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存在硬件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在調查的學生中,約91.90%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多媒體教室或網絡計算機室等信息環境在課余時間不開放或者偶爾開放,約三分之二的學生家里的電腦及聯網情況不樂觀。這表明,學校和家庭的信息環境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

3.3師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及其他認知水平

調查結果顯示,師生普遍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承認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和學習的影響。但是,師生熟練精通計算機的比例并不高,教師對現代教學理論和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程度也不夠理想,還有部分教師停留在“聽說過”、“不知道”的水平。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仍停留在“計算機輔助教學”或“計算機輔助學習”的層面上。

3.4教師、學生、家長對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或學習的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一方面,絕大部分教師對現行教材需要信息技術來實現教學目標持肯定態度。多數教師于日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并將其納入教學設計中,以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但是,小部分教師還停留在“學校規定、不得不用”的教學狀態。這表明,當前大多數語文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內在動機強,少部分教師需要強化其教學動機,從“要我用”的被動轉變為“我要用”的主動,才能更好的發揮教學資源應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大多數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中的優點,如圖文并茂、清晰明了、激發興趣、提高效率、知識豐富等。而反對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學習的學生則認為,在語文學習中,運用信息技術具有一定的缺點,如技術資源不足、限制靈活性、信息量過大、影響考試成績等。而且,在持反對態度的學生當中,選擇限制靈活性和影響考試成績的比例最高。與此同時,小部分家長對此也持反對態度。

3.5師生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教師都是使用因特網獲取教學資源,下載教學軟件,獨立制作課件,并運用幻燈片、錄像、錄音等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但是,將近一半的教師認為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備課工作量會大大增加,對信息技術的使用也只停留在輔助演示上,沒有體會到它同時可以是師生之間交流學習的平臺。在絕大部分學生看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時,和教學內容脫節,沖淡主題??上攵?,教學效果會有偏差。而作為學校寄宿生,運用信息技術學習語文的頻率不高。學校禁止學生攜帶手機等通訊工具,除了信息技術課幾乎就沒有接觸到網絡,平時都是通過教材、圖書館、閱覽室等信息環境來學習語文。

4.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策略

4.1加強信息技術建設,促進教學資源共享

信息技術建設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一方面要系統考慮,加強管理,發揮其自身最大的效益,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更好的服務。另一方面,要做好相關硬件設備的維護與更新,為語文教學構建一個集多媒體、網絡和智能為一體的動態教學環境,并保證軟件資源推廣運用,教研培訓等經費的落實。此外,要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現資源共享。

第一,由管理人員牽頭,為學校提供教學信息化的解決方案,建立教學信息化的服務機構。

第二,基于語文教學大綱要點,結合學情分析,整理、拓展和編制學科教學資源,形成適合師生使用的高質量資源庫。

第三,建立、完善網上資源搜索和鏈接,方便查找與使用。

第四,組織相關語文學科比賽,產生精品學科課程資源。

第五,增加必要設備,攝制優秀教學錄像,以供學習和交流。

4.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為了充分發揮教學設施和教學資源的應有作用,教師應該熟悉并掌握相應的信息技術技能。但是,目前有些教師或缺乏學科素養,或缺乏信息技術基本技能。所以,教師在職培訓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確立現代教學理念、探索教學過程、提升學科素養,而且是掌握信息技術基本技能,即教學應用的培訓。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和過硬的信息技術基本技能,教師隊伍才能日漸強健,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資源才能得到應有的運用。

4.3促成師生角色轉變,推進語文教學改革

在基礎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不再是教師按部就班的實施課程計劃,而是通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協商學習、意義建構,將教學過程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一方面,可以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分析學情,鉆研教材,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在備課活動中,參與教師相互啟發,共享成果,減輕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另一方面,教師應開展相關的課題研究?,F代教師已不僅僅是傳統的教書先生,還應該是具有科研意識的研究者。只有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教學,才能更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推進教研改革。而學生則由被動接受的知識容器轉變為主動建構的知識主宰,在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4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語文教學過程

信息技術介入語文課堂教學,如多圖像系統、多媒體學習包、檔案袋等等,給傳統的語文課堂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教無定法,現針對高中語文作文的教學規律作以下探討:

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環節。作文訓練的基本類型有看圖作文、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和網絡作文。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指導方法??磮D作文重在看、說、寫;命題作文在于總體認知、捕捉題眼、精心補題;材料作文在于讀懂內涵、大題化小、小題大做;話題作文在于擇其一點、化大為小、以小見大;網絡作文則是創設情境、設置環境、自主訓練和評價反饋。

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首先運用信息技術的綜合優勢,創設優美的寫作氛圍。例如,選擇與寫作內容相關的音樂,各種容易喚起學生知覺的畫面、聲音及相關素材,努力營造喚起學生學習意識的良好氛圍。其二,可以提供虛擬現實的環境,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通過聽、說、視、觸等各種感官刺激,再現生活場景,并進行多角色扮演和體驗,真正意義上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管理者,而且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解答者。當學生自主完成特定的寫作任務時,教師應組織學生一起進行公開的、即時的評價,充分肯定其成績,指出其不足,并引導其進一步改正。這也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學習觀和教學觀的主旨體現。

5.結語

本文通過對廣西岑溪市市區高級中學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現狀的調查,認為影響整合效果的因素可歸結為整合主體和整合環境。在語文學科教學中,信息技術不僅僅是一種輔助工具,更是認知事物的新途徑、解決問題的新方式,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整合環境。而教育信息化首先要求教師信息化。這就需要我們站在未來社會發展的角度,順應信息時代發展的潮流,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主動思考傳統課程如何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 惠芬.國內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文獻綜述[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01:31-34.

[2] 李全文.關于學校信息技術建設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12:153-154.

[3] 蔣麗清,李藝.文化變革視野下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8,02:86-89.

[4] 宋園園.對中國語文現代化學科建設的反思[J].探索與爭鳴,2008,06:73-75.

[5] 潘裕民.中學語文學科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9:110-114.

[6] 沈玲蓉.關于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5,06:56-58.

[7] 楊麗萍,李雯.利用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校園[J].山西電子技術,2003,03:9-10.

[8] 倪文錦,韓艷梅.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3,03:35.

[9] 易海華.面向21世紀語文學科建設的新探索——一部有特色的學術專著《語文學科論》[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98,Z2:128.

[10] 羅琴,胡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J].學周刊,2012,35:188.

猜你喜歡
課程整合現狀分析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指導》課程整合的探索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