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學音樂課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歌唱技巧

2015-05-28 07:08吳倩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吐字咬字聲母

吳倩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背景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同認識。初中音樂課作為素質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怎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歌唱水平,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知道語言是歌唱的基礎,歌唱又是建立在語言基礎上的藝術。只有掌握好歌唱語言的咬字吐字,才能做到“字清意明”地表現歌曲的音樂形象和思想情感。所以教會學生正確的咬字吐字方法,是提高學生音樂素質和歌唱技巧的有效途經。

一、咬字吐字的基本規律

在生活中我們的發聲講話,通常是處在一種自然發聲狀態下,咬字與吐字一般比較輕快,字與聲音間沒有太多的空隙,而歌唱中咬字、吐字則需要一定的力度和彈性,注重聲音的穿透力。而學生在歌唱時,往往忽視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力度和彈性,聲音過于直白。

(一)字頭咬字清晰準確

字頭在歌唱中通常是指發音的起始音,即一個字的音節開端(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字的聲母)。而歌唱中的咬字指的就是字頭部分的發音。漢字的發音大多是以輔音開始,除少數以元音開頭的“零聲母”外,絕大部分字都有字頭。字頭咬得是否準確,直接影響歌曲的語言表達。

在平時的演唱中我們不難發現,由于學生字頭聲母發音不準或發錯音而造成歌唱者在演唱時出現有字無聲的情況。怎樣才能清晰準確的咬字呢?首先要明確聲母發音分為幾類。在我國的傳統聲樂理論中把聲母發音部分劃分為五類,稱為“五音”,即:

(1)唇音:b、p、m、f

(2)舌音:d、t、n、l

(3)牙音:j、q、x

(4)齒音:z、c、s、zh、ch、sh、r

(5)喉音:g、k、h

在歌唱教學中,要告訴學生不同聲母發音的位置不同。唇音做聲母時,發音部位在唇,上門齒緊觸下唇阻力發聲;舌音做聲母時,發音部位在舌,舌尖要抵觸上齒齦發聲;牙齦做母音時,發音部位在硬腭;齒音做聲母時,發音部位在上下唇間;喉音做聲母時,發音部位在喉。

(二)字腹吐字保持不變

如果說字頭部分的發音我們稱為咬字,那么字腹、字尾部分的發音我們就叫吐字。字腹是指字的韻母(元音)部分,是歌唱發音中的延長部分。當完成咬字動作后,聲音立即向字腹部分過渡,這就意味著吐字活動的開始。

學生掌握好母音的發音,在歌唱中就能做到字音圓潤,氣息飽滿。字腹的發音是靠振動聲帶,打開咽腔,保持韻母的發聲狀態,在通過氣息的支持,達到字聲統一。其中,氣息的支持是尤為重要的,有了氣息才能延長字腹;保持韻母的發聲狀態,字腹的延長才不變形。要給學生強調的是,在韻母延長的過程中,口腔肌肉和下巴不宜過分僵硬,應該放松,這樣歌聲才能流暢優美。

(三)字尾收音準確到位

字尾收音也可以叫歸韻收音,它是吐字過程的收尾部分,是咬字、吐字過程完整性、連貫性的體現。

字尾收音有以元音結束的,也有以輔音結束的,有結束在前鼻韻上的,也有結束在后鼻韻上的,因此,字尾的歸韻一定要準確、清晰,不然則會影響歌唱語言的流暢性與準確性。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歌曲《長江之歌》,在演唱“啊”(a)這類元音結束的字時,要告訴學生收尾要注意保持母音原有口型,口腔的開度不要改變,否則a很容易唱成ao。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的是,前鼻韻和后鼻韻的收音歸韻,雖然二者韻母最終歸韻都在鼻腔,但發聲效果卻不同,學生稍有疏忽后鼻韻就會變前鼻韻。如,“?!保╩ang)歸韻時口腔后部的空間完全閉合,聲音從鼻腔中泄出,而“漫”(man)歸韻時口腔后部空間不是完全閉合,聲音從口腔和鼻腔泄出。所以,歸韻前鼻韻和后鼻韻的關鍵在于口咽腔的開閉。

二、氣、聲、情與咬字吐字的關系

音樂與語言的完美結合是聲樂藝術的獨有特點。學生掌握好咬字吐字的規律,對于在歌唱中完成語言對情感的表達,塑造音樂形象,做到字正腔圓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要想更好的表現音樂情感,做到字正腔圓,還必須解決好字與氣息、發聲、情感的關系。

(一)字與氣——在氣息上吐字

歌唱中每個字都必須在呼吸的支持下進行吐字發聲,氣息作為咬字吐字的基礎,能正確的控制和運用氣息非常重要。氣息不足,會造成聲跌字落;氣息過猛,則會將字形沖散。在平時的歌唱教學中,要引導和訓練學生把字放在氣息來唱歌。通過氣息將字串起來,這樣才能達到“珠圓玉潤”的藝術效果。尤其是在唱高音時很多學生唱不上去,這就是沒有把字放在氣息上來歌唱的原因。字要在吸氣的地方唱,這樣氣息才不會隨著旋律而上提,聲音也會顯得既有穿透力又結實。

(二)字與聲——保持統一

聲音是歌唱的前提,情感是通過歌唱來表現。因此,吐字與發聲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告訴學生口腔的前半部分是咬字的嘴;口腔的后半部是吐字的嘴。咬字的嘴要靈活,吐字的嘴要保持穩定。不能為了保持喉頭的穩定,而出現音包字;也不能為了吐字靈活,而造成對聲音的干擾。所以,歌唱時字要有一個共同的聲音支點,要保持位置的統一,使字和聲完美結合。

(三)字與情——以字傳情

歌唱中歌詞是樂曲傳情達意的載體。演唱者通過吐字來表現音樂情感,做到“字里傳情”。歌唱語言的語氣、強弱、急緩、快慢、抑揚、頓挫是表現樂曲不同而細微思想情感的一種手段,因此了解哪些字是語氣重音,情感重音,邏輯重音,處理好這些具備感情含義的字,對表現歌曲情感具有一定意義。

三、字音的聲調

所謂聲調是指一個音節或字在發音時的音高變化。我國漢語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它具有嚴格的四聲劃分,即:陽平、陰平、上聲、去聲。

歌唱中的四聲不同于說話時的四聲,在說話中四聲是自然的,音調是沒有變化的,嚴格的按照漢語的四聲劃分來發音,比較好掌握,而歌唱中由于旋律的進行,地域風格及地方語言的不同,語言聲調的調值、語音、語意也會有所差異,因而不易掌握。不同的地域和方言會形成不同的音樂風格,而這些風格特點又與地方語言的聲調密不可分。為了能更好的體現音樂獨特的地域風格,歌曲中往往會融入地方語言,這時歌唱中的字就不完全按照普通話的語言聲調來演唱,而是根據歌曲的地域特點和方言聲調來演唱。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其中兩句“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中的“好”字和“上”字,在學唱時要讓學生注意山東地方語調下行的特點,這樣才能表現出山東歌曲特有的韻味。

歌唱是以語言為基礎,以咬字吐字、行腔韻味為特點,以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為準則的一門藝術。歌唱中咬字吐字不單是指一個字的咬、吐過程,還涉及到氣息、發聲、情感的關系及字的聲調變化。學生只有掌握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并在歌唱中正確運用,才能做到字字清楚,獲得字正腔圓的藝術效果。對于初中音樂課的歌唱教學,不僅要給學生講解歌唱的基本理論和科學的歌唱方法,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猜你喜歡
吐字咬字聲母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問題剖析與正確運用
繞口令
聲母順口溜
連拼音學畫畫
聲母歌
有關聲樂教學的咬字
根據中韓聲母差異針對韓國學生的聲母教學對策
美聲唱法的特點研究
淺談語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語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