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芒果街

2015-05-28 07:08李可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覺醒

李可

摘 要:《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國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內羅絲的一部半自傳體小說,也是奇卡納文學的代表之一。書中通過小女孩埃斯佩朗莎的視角,作者細膩地呈現了一個個鮮活的拉裔移民女性形象,道出了她們在本族“父權至上”傳統和客居他鄉被邊緣化的夾縫中的苦痛掙扎與覺醒。本論文旨在以“飛散”的視域詳細剖析芒果街上女性的覺醒。

關鍵詞:芒果街;拉裔女性;飛散視域;覺醒

一、引言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國當代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內羅絲的一部著名作品,小說以移民社區芒果街為背景,生動刻畫了芝加哥波多黎各族裔貧民社區里行行色色的女性形象。這部“描述了許多個人化的故事以及‘數千沉默的女人的抗爭”的小說讓希斯內羅絲聲名鵲起。[1]1985年,該書榮獲美洲圖書獎,使得“奇卡納文學”受到了更多關注,許多研究從女性主義角度出發,探究移民社區女性的生存境遇及身份探尋。典型的如石平萍的“開辟女性生存的新空間——析桑德拉.希斯內羅絲的《芒果街的房子》”[2]、楊銘的“族裔女性的困惑與成長——析《芒果街上的小屋》”等等[3]。本論文旨在從“飛散”文學這一不同視角出發探究該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覺醒。

二、芒果街上的女性——“飛散”下的覺醒

“飛散”(diaspora),最早是西方人用來描述猶太人的大規?!半x家出走”和所處于的“流離失所”狀態,多隱含一種背井離鄉的辛酸與苦楚。后經過發展,被賦予“希望”的寓意。根據著名教授童明所言,“飛散”還是生命繁衍的藝術。從飛散的視角來看,一個有活力的民族或族群,一定有開放性的民族思維,不自我封閉在固有邏輯里”。[4]《芒果街上的小屋》一書中,作者深刻描摹了小女孩埃斯佩朗莎的一步步覺醒直至最終走出芒果街的歷程。這從一定程度上傳遞出一種希望,埃斯佩朗莎的離開是為了拯救更多的族裔女性,為了族裔女性生生不息的熱望!

2.1對房子的期冀

麥克克萊肯指出,“房子是埃斯佩朗莎自我的物化”。對房子的期冀從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埃斯佩朗莎的覺醒。一直以來,埃斯佩朗莎都期冀擁有一所真正的大屋,一所可以指給別人看的,讓她覺得驕傲自豪的房子。然而,芒果街上的破敗小屋只能凸顯他們身份的卑微和邊緣化的社會地位。在學校里,埃斯佩朗莎不得不忍受被房子類型化和符號化的現狀,作為另類的她無法分享學校里屬于別人的餐廳空間。

最開始,埃斯佩朗莎也曾幻想要一所山上的房子,可后來她意識到那些住在山上、睡得靠星星如此近的人都是傲慢的不朝下看的人。而她想要的房子,是一所給流浪者也會帶來溫暖的房子。埃斯佩朗莎宣告,終有一天,她會有一所自己的房子,“不是小公寓。也不是陰面的大公寓。也不是哪一個男人的房子。是完完全全我自己的。那里有我的前廊我的枕頭,我漂亮的紫色矮牽牛。不用和誰去作對。只是一所寂靜如雪的房子,一個自己歸去的空間,潔凈如同詩筆未落的紙”。[5]

不同于書中形形色色被縛在房子里丟掉夢想的女性角色,埃斯佩朗莎雖然也經受著“飛散”下的掙扎和被邊緣化,但她勇敢逐夢,一直沒有放棄對擁有自己房子的期冀。她想擺脫貧困和貧困帶來的羞辱,想挺直腰板驕傲地做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她說即使擁有了這樣的房子,也不會忘記自己真正的身份——來自芒果街,來自墨西哥社區。

2.2對身份的探尋

小說中,在目睹了一個個漸漸迷失自我的女性后,埃斯佩朗莎認識到喪失身份的可怕性。她“決定不要長大變成像別人那么溫順的樣子,把脖子擱在門檻上等待甜蜜的枷鏈”。[5]并爆發了最強烈的宣言,“我是那個像男人一樣離開餐桌的人,不把椅子擺正來,也不拾起碗筷來”。[5]就這樣,埃斯佩朗莎一步步的探尋著自己的身份,為一份平等而努力。即使受挫受打擊時,也絲毫未放棄過希望。她每天都和房子近旁的那四棵細弱的小樹對話,因為這幾棵樹給了她勇氣和力量?!八鼈冊诘叵抡归_兇猛的根系,用它們猛烈的牙齒噬咬天空,怒氣從不懈怠。伸展伸展從不忘記伸展”。[5]

可喜的是,芒果街上也有少數幾個為自由抗爭的女性,她們的追尋最終為埃斯佩朗莎指明了方向。密涅瓦雖然嫁給了一個粗暴不負責任的丈夫,但還堅持寫詩和讀詩,因為詩歌可以讓她在生活的重壓下獲得短暫的自由,能夠讓她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由飛翔。埃斯佩朗莎的嬸嬸瓜達盧佩雖然病重臥床,但依然鼓勵埃斯佩朗莎寫詩,因為她知道詩歌可以讓埃斯佩朗莎避免重復自己悲慘的命運,重塑自己美好的思想世界。阿莉西婭雖然被父親關在家里,為他準備每天的早餐,但還是堅持每天乘兩趟火車和一趟巴士去上學,因為那是她獲得知識力量和自我解放的唯一途徑。正是在這些身處逆境中的女性的指引下,埃斯佩朗莎最終明確了實現夢想的途徑:她,要靠寫作走出芒果街。

卡倫·凱普蘭指出:“我們必須離開家,因為家常常是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和其它有害的社會行為實施的地方。我們要找到能夠安置我們的地方,這個地方能容納我們的歷史、我們的不同,這個地方能將我們從過去中拯救出來,煥發新生”。小說中,埃斯佩朗莎的離開正是一種覺醒,她承載著拯救萬千族裔女性,使其煥發新生的偉大希望!

三、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奇卡納文學的優秀代表之一。桑德拉在書中細膩地呈現了一個個鮮活的拉裔移民女性形象,描摹了小說主人公埃斯佩朗莎不放棄探尋身份和追逐夢想的偉大覺醒。本論文以“飛散”的視域重點剖析了埃斯佩浪莎的覺醒,并最終指出,在芒果街這樣的移民社區,小女孩的離開是偉大的抉擇,她的離開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更好的歸來;她的離開代表了千千萬萬個拉裔女性的覺醒!

參考文獻:

[1] Doyle,Jacqueline.“More Room of Her Own:Sandra Cisneross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J].MELUS.1994(4):5-35.

[2] 石平萍.開辟女性生存的新空間——析桑德拉·希斯內羅斯的《芒果街的房子》[J].外國文學,2005,(5):23-26.

[3] 楊銘.族裔女性的困惑與成長——析《芒果街上的小屋》[J]外國文學2009,(4):132-133.

[4] 童明.飛散的文化和文學[J].外國文學,2007,(1):89-99.

[5] 桑德拉.希斯內羅絲著,潘帕譯.《芒果街上的小屋》(英漢對照)[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覺醒
父權社會下女性主義比較
淺談《覺醒》中愛德娜身邊的三位男性
《西廂記》中女性主體意識的建構
中華民族追逐“復興之路”的歷史足跡
意識的覺醒形象的抗爭
淺談年畫中人物的變化與人的自我意識覺醒
位居兩極的《舊約圣經》女性形象
壓抑與反抗
黑人女性意識的覺醒及反抗
瘋癲女人的反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