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原創動畫的再度繁榮依賴正宗傳統文化的回歸

2015-05-28 07:08王琰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原創動畫傳統

王琰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美國、中國、日本優秀動畫的成因,試圖找到能夠使當今中國原創動畫再度繁榮的方法。優秀的動畫普遍反映出對人性的關懷,肩負道德教化使命。文化的繁榮和每個公民的思想素質有關,和恢復正宗的傳統文化環境有關。

關鍵詞:動畫;文化;傳統;原創

美國和日本動畫是當今動畫產業的強國,其動畫產業化模式形成最早,迄今已經非常成熟。商業模式易于摹仿但是文化內涵卻不易摹仿。動畫作品內容表達可以直接體現文化價值。良性的文化價值傳達有利于社會道德體系穩定,進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經濟發展又可以促進文化繁榮,因此文化、經濟、政治是相互、循環的影響關系。

美國動畫產業的繁榮原因之一在于開放自由的思想文化以及根植于基督信仰的博愛文化。自由的文化環境、雄厚的經濟基礎一方面使思維不受約束的表達,另一方面促進計算機科技發展,計算機特效使未來和幻想題材電影視聽語言表達更無疆界?!叭酥?,性本善”?!吧啤钡奈幕磉_更能喚起人類道德深層次的共鳴。動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需要通過創造,把人類生態變成直覺審美形式。藝術可以把復雜的人生問題簡單化,也可以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表現。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說:“藝術眼光并不關心道德本身,而是關心在各種道德規范下蠕動的生靈。它因生靈,才反觀道德?!眲赢嬈写蠖嗾x戰勝了邪惡,其間貫穿著對人性的反思,和對善良正義的崇拜和贊美,潛移默化中和人性本善的因素呼應起來,因為善的東西是最能打動人的。例如《魔發奇緣》中長發公主的善良促使男主角改邪歸正,并幫助公主回到了國王和王后的身邊,結局圓滿。后母也因為自己的邪惡遭到報應——被自己的衣服絆倒而從窗戶跌落摔死。動畫情節傳達美國人特有的詼諧幽默,同時又有耐人尋味的哲理,既適合兒童也適合青少年又適合成年人觀看,這也是美國動畫電影受眾廣泛的一個原因。

日本文化本來和中國文化是同根同源,受“儒釋道”三種宗教信仰影響,主張謙和、禮讓、忠誠等美德。日本動畫節奏偏慢,對情感的描繪較細膩,加上島國地理因素的影響,他們具有嚴謹的性格,對美執著而敏感,以程式化的造型和唯美色彩基調的動漫藝術最能體現。日本動畫一方面具有東方文化的含蓄內斂特點,善于心理氛圍營造,另一方面日本對外來文化具有超強的消化吸收能力,又能夠和本國文化結合的很好。例如《天空之城》的靈感來自于英國小說《格列佛游記》,《懸崖上的金魚公主》融合了丹麥安徒生童話《美人魚》,這些贊譽頗高的作品都是對人性中的善進行贊美和表達。例如《千與千尋》中的小千為了救自己的父母冒著生命危險和湯婆婆做交易。從小千的每個細節都能夠體現出她是一個事事都為別人著想、有禮貌的善良的孩子。善良的人也總能夠逢兇化吉,得到眾多其他善良人的幫助。

雖然中國動畫較之于美國日本起步較晚,但是中國動畫也曾經在19世紀中期出現過輝煌,富有民族特色的水墨動畫(如《牧笛》)和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的動畫(如《天書奇談》)享譽世界,開創了“中國學派”。

為什么從1985年以后中國動畫的影響力日漸衰退呢?至少享譽國際的原創動畫屈指可數。從客觀上來說制作一部好的動畫片要有好的劇本,好創意、好劇情,中國5000年歷史文化從來不缺乏有趣的故事;除此以外還要有好的制作團隊,中國人才濟濟,無論三維風格還是傳統二維手繪都不缺乏人才;是不是硬件設施太落后?那更不是了。是因為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太差嗎?很明顯也不是,中國人是很善于學習和摹仿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和”的理念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對外國優秀文化兼收并蓄。為什么中國動畫還是沒有競爭力和影響力呢?

筆者認為其部分原因是由于動畫創作喪失了正宗的傳統文化的環境。正宗的傳統文化是“儒釋道”的信仰給中國人建立的穩定的道德體系。這套體系是社會賴以存在、安定和諧的基礎。真正的傳統文化回歸應該是恢復人對天、地、自然的謙卑,對生命的珍視和對神靈的敬畏,讓人與天地自然和諧共處??藸栂D握J為,藝術的本質就是要通過有限的物質條件來揭示世界一切過程背后的偉大秘密,這就是一種蕩漾于世界整體的精神。屬于精神層面的道德常常是抽象的,而文化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對道德體系進行通俗化表達。抽象的道德說教,通過文化的方式具體化、形象化。中國的神話故事映射出中國人的精神信仰,也為動畫制作提供了廣泛的素材?;貧w正統文化之時也是中國動畫找到自己的靈魂之時,也是中國文化、政治、經濟真正富強之時。在正統文化下,制作者會從“義”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從“利”的角度出發。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無求而自得”,當做到這一步時,票房肯定不是問題。

1957年—1965年“中國學派”動畫繁榮時期正是我國傳統文化尚未完全喪失之際。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是我國動畫發展過程中的低潮期,這一時期傳統文化遭到批判,傳統的文化內涵遭到破壞。動畫一方面產量下降,另一方面動畫表現內容受到局限,只有少數的符合政治宣傳的動畫允許創作和放映。1990年以后,中國進一步實行改革開放,外國文化蜂擁而至,文化市場琳瑯滿目,卻沒有能夠使人感到一絲精神的充實。視覺注意性的突出改變了藝術醞釀、藝術表達及審美接受的方式,傳統經典藝術由洞徹自然,以求“靜心澄澈”的美學境界,淹沒在工業化產品的批量復制和日常生活構筑的嘈雜的形象消費之中。制作商為了商業利益單純的追求華麗的外表或者淺層的娛樂效果只為吸引觀眾的眼球而忽略了動畫背后深層的意義,即道德層面的意義。瞬息流動的影像世界里,形象首先帶給人的是視覺感官刺激,以及“震驚式”審美體驗,這些松散的、連續的審美經驗,如果在敘事演進中不斷整合,以完整的審美知覺形式進行,在視覺愉悅中抵達人的心靈,就可以獲得審美價值。否則,審美只能停留在表層的快感制造里。

參考文獻:

[1]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 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3] 余秋雨,《藝術創造學》,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

猜你喜歡
原創動畫傳統
2021年本刊原創題(二)
2021年本刊原創題(一)
揭秘油畫動畫 逐幀堆砌的精致藝術
完形填空原創專練
少年力斗傳統
動畫迷,變身
原創地帶
動畫總動員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