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奧后我國體育管理改革的研究

2015-05-28 07:08姜麟一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奧運會體制政府

姜麟一

摘 要:30年來的改革開放,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但也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和社會形勢。國人期待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更期待著政府在改革中的作為。以文獻研究為主要方法,概括地描述了中國體育管理體制形成的歷史背景、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成就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重點揭示出體育事業內部結構存在的四個主要矛盾,剖析了五大制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五個方向和兩大主要路徑。

關鍵詞:奧運會;體制;政府;體育公共服務

1.中國體育管理體制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發展過程

中的主要成就“體育管理體制是體育管理的機構設置、權限劃分、運行機制等方面的體系和制度的總稱,是實現體育目標的組織保證”[1]。概念是在實踐和認識過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說作為客觀事實的實踐先于認識,而不是認識先于實踐。為此,粗略地回顧一下我國體育管體制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成就是很有必要的。

1.1中國體育管理體制形成的歷史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面臨著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世界列強虎視眈眈,國內經濟千瘡百孔,重建的任務極其艱巨。在這樣的國內外背景下,國家必須強調集中統一意志?!叭珖槐P棋,一切行動聽指揮”成了全體國民的一種政治理念。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政府的職能和權力得到全面的強化,在權力結構上形成了一個以中央政府為頂端的、縱向的金字塔式的連接秩序,按政府的行業管理系統和行政區劃將社會組織納入不同層次政府部門的控制范圍,并據此給每一個社會組織賦予一定的行政級別。新中國成立三年后的1952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簡稱國家體委)正式宣告成立,它是國務院下屬的負責統一領導和監督管理全國體育事業的正部級政府機構。而后,全國縣以上的政府機構都相繼成立了各級體委。至此,集權于體委,對體育實行獨家領導和管理的管理體制初步形成,并在以后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呈現出高度集中的體育行政管理體制、專業化的訓練競賽體制、福利型的群眾體育管理體制和行政直屬型的科技教育體制等四個基本特征。

1.2中國體育管理體制在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成就概述

中國體育管理體制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表現在很多方面。本文在此只能做掛一漏萬的例舉。其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從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改寫了中國奧運獎牌“零”的屈辱史開始,到許許多多世界冠軍、世界記錄的誕生,再到2008北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以51金(超越美國15金)的成績高居金牌榜首,圓了百年前的“奧運三問”,筑成了讓國人振奮,讓世界嘆服的競技體育強國[3],為全面的體育強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2.中國體育管理體制與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與矛盾

2.1當前我國體育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2.1.1當前我國體育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府包辦體育,一枝獨秀。在運行方式上是行政集權,管辦一體。

(2)政府壟斷:一是重要體育資源(重要人才資源和物質資源)壟斷;二是一定程度的行政壟斷,主要表現在職業體育領域。

(3)政府對體育社團組織的直接領導,限制了體育民間力量的崛起,使其無力發揮作用(大政府,小社會)。

2.1.2體育事業內部結構存在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之一: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投入比例嚴重失調的矛盾2009年底,國務院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作的落實審議意見報告中提出,爭取再經過兩三年的努力,使所有的中央部門預算都向社會公開。2010年3月,“國土資源部最近做了兩件令人驚詫的事,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一是網上`曬賬本',開部委預算公開之先河。二是發布了2009年全國住宅平均價格為4474元/平方米,漲幅達25.1%,這一數據比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2009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漲幅1.5%,相差幾近20倍”[4]。繼國土資源部之后,財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也于3月31日相繼在其網站公布了2010年收支預算總表和2010年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

3.中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制約因素

中國的體育改革,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程已經走過了30個春秋,取得了不少成績,但為什么還存在著如前所述的矛盾和問題呢?或者說為什么依舊輕紗籠面改革還不徹底呢?這是因為體育界的改革不是孤立進行的,它受制于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的改革大環境,受制于整個政府職能轉變的聯動效應,受制于體育系統內部的利益調整和分配。簡言之,它需要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結構變化的配合,這就決定了中國體育改革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決定了體育改革的過程是漸進式的,而非“單兵突進”一蹴而就的。對于“改革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進一步改革才能有效解決”(任劍濤,2008)。那么,制約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4.中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與主要路徑

4.1改革的方向

(1)逐漸打破政府包攬辦體育的格局,實行管辦分離,在層級制的體育管理體制下,體現政府的宏觀管理。

(2)依靠政策法規向社會讓權、還權,真正壯大體育社團組織(非“二政府”式的),讓其承擔必要的管理職能。

(3)逐步建立吸納民間力量發展大眾體育的一整套機制。

(4)強化體育公共服務的一系列措施。

4.2改革的兩大主要路徑

“改革,需要一定的`路徑依賴',當所依賴的路徑并不存在時,改革實際無從下手;若不考慮路徑問題而執意`向前走',很可能欲速不達,甚至與原來的目標南轅北轍”。路徑一:以二元體育管理體制作為過渡,最終達成新的一元體育管理體制。

路徑二:必須將大眾體育的發展納入體育公共服務的視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的很多問題與矛盾都與公共服務供給的不足有關。改革只是個手段,其目的是為實現某種目標服務。體育改革可以有很多目標,但其終極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滿足國民不斷增長的體育公共需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我國城鄉居民的家庭消費支出中,發展型消費(50%)已明顯地超過了生存型消費(40.9%)為此,必須將大眾體育的發展納入體育公共服務的視野,以結合型管理體制促進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克宜,秦椿林.試論體育管理體制與中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5,18(1):6-13.

[2] 國家體育總局.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體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22.

猜你喜歡
奧運會體制政府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最俗的創業故事是“離開體制”
省級政府金融權力榜
經典來信
俄被禁選手自辦“奧運會”
對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體制的思考
完形填空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