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女大辦學特色評析

2015-05-28 07:08徐海波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辦學特色

徐海波

摘 要:金陵女子大學是民國時期最具女性特色的高校之一。在以女性教師為主導的金陵團隊的引領下,打造出具有女校特色的課程體系,一直關注以婦女兒童為主的群眾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和實踐,造就了一批優秀的婦女領袖,取得舉止矚目的成就。當今,高等教育大眾化和規?;厔菝黠@,女子教育重視不足,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其獨具特色的女子辦學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金女大;辦學特色;女子教育

一、教育目的旨在造就為社會服務的女界領袖

(一)德本康夫人的首創與詮釋

金陵女子大學的第一任校長是德本康夫人。她在美國宗教色彩濃厚的小型文理學院受過高等教育,其宗教思想根深蒂固、女權意識高漲。她創辦金陵女子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教育的力量宣揚基督教,使盡可能多的婦女成為基督徒,故她的教育目的即是造就基督徒婦女領袖?!霸诨浇痰挠绊懴?,金女大得以創立。為伸展基督教在中國的影響緣故,及為著教育的延伸,學校必須提供領袖訓練,教育基督徒婦女,以裝備她們為基督服務,并發展婦女高等教育?!盵1]她還在基督教義中提煉出“厚生”精神,告誡學生活著的目的不只在于自己,更多地要用智慧和能力服務于他人,服務于社會?!昂裆弊鳛樾S?,在金女大辦學期間一直成為師生們的行動標準和精神準繩。她一直堅持認為女子應該像男子一樣獨立自主與接受高等教育,畢業后從事自己所熱愛的工作或者是選擇繼續深造,正如她本人所言,“經濟上獨立自主女性的大量出現,是件值得慶幸的事?!盵2]

(二)吳貽芳校長的繼承與改造

20世紀20年代,中國爆發了收回教育權運動。金女大必然受到波及。德本康夫人被迫辭職。在美國留學的吳貽芳博士得到了各方的認可,被聘任為第二任校長。第二任校長吳貽芳對老校長所主張的教育目的進行了繼承與改造,繼承了德本康夫人推崇的造就婦女領袖、服務社會民眾的部分,并繼續使用“厚生”精神作為校訓,改造了只培養基督徒婦女領袖的教育目的,淡化了教育中的宗教色彩。吳貽芳是一位愛國人士,她提倡“教育救國”,認為金陵女子大學不應該只服務于宗教。教育應該為國家、為社會服務,應該培養優秀的女子人才去拯救這個貧困落后的國家。她響應當局的要求,淡化了宗教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將金陵女子大學的培養目標改為造就服務社會的優秀女界領袖。吳貽芳非常注重對學生的愛國教育,認為學生應該應時勢之需,為社會所用。她保留了“厚生”這一校訓,將服務社會的基督人格和愛國教育結合起來,認為應該培養學生們愛國、犧牲、奉獻的精神,使她們人格健全,以服務整個社會。吳貽芳所提倡的培養目標和對學生所進行的人格教育已經遠遠不同于德本康夫人。她淡化了宗教的培養目標,同時又借鑒基督教義并將其運用到女子學生人格培養中,獨具特色地提出了基于基督精神的教育思想,體現了她不凡的智慧。在吳貽芳的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金陵女子大學形成了愛國、犧牲、奉獻的“金陵精神”,這種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金陵學子。

金陵女子大學培養出眾多為社會服務的女界領袖,她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是學科領域內的帶頭人,如中國第一位女自然地理學家、女海洋學家劉恩蘭;金陵女中的創辦者徐秀英;哈佛大學植物學博士、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胡秀英等等。這些女界領袖,既有名門之后,如章太炎、徐悲鴻、張治中、黃炎培、沈鈞儒的女兒,又有志存高遠的貧民女子,如張薌蘭等婦女,她們被贊譽為金女大的“999朵玫瑰”。

二、課程設置在于打造女子特色學科

金陵女子大學作為一所女子教會大學,在課程設置上亦彰顯女性特色,既繼承中國女子教育的傳統,又適當地借鑒了國外教會女校的課程內容,設置了獨具風格的社會學系、家政系、體育系、音樂系等系科。

金女大繼承了中國女子教育的傳統。自古以來,中國女子教育包括教女子學習侍奉長輩及夫君、學習紡織、刺繡、手工、烹飪以及教育子女等內容?!皻v史的慣性使女性觀與女子教育的變革無法徹底擺脫傳統的影響”[3],因此,在中國進入近代社會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其女子教育必然受到古代傳統女子教育的影響。金女大作為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女子高校,在設置課程時,必然受到當時動蕩不安的時局和傳統女子教育內容的影響。如金女大社會學系的課程與其他綜合性大學相比,就更具女性特色。在抗戰期間,金女大西遷成都,在仁壽縣組建了一個鄉村服務處。社會學系的女生,組成若干小組,指導當地婦女開展各項工作。這些小組主要是婦嬰組、幼兒教育組、挑花組、雞種改良組。幼兒教育組主要是金女大的女生對仁壽縣無人看管的兒童進行早期教育。挑花組主要是金女大的女生組織并指導當地婦女用絲線或十字線在布上挑花,最終將其制作成桌布、床單、窗簾等物品,由學校運往外國售賣,換取外匯,幫助當地婦女補貼家用,改善生活。時值國家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金女大的女生憑借自己的一臂之力,在充分繼承中國女子教育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指導當地婦女開展各項工作,為國家民族服務??箲饎倮?,金女大重返南京辦學,社會學系繼續保持具有中國特色的女子教育傳統,在江寧縣淳化鎮成立鄉村服務站,主要開展婦女兒童工作?!胺照局笇мr村婦女從事手工藝品如刺繡、兒童玩具制作,并代為聯系出口,以改善當地農村經濟。同時進行婦幼保健知識、技能的傳授,如為年輕未婚婦女辦的訓練班,主要開設閱讀、書寫、編織、衛生、家庭經濟、唱歌以及公民課程等?!盵4]

金女大豐富了中國女子教育的內涵。金女大作為一所由教會資助的近代女子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必然會受到西方教育觀的影響。因此,金女大的課程設置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開創性地引入宗教、英語、西方科學(數理化、地理、植物等課程)、音樂、體育等新式課程。不僅如此,金女大一些課程的設置還充分考慮到女生的身心特點,體育系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金女大體育系注重女子保健。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進學生們的身體健康,在每年秋季開學時,都要進行嚴格的健康檢查。新生體檢合格之后要建立健康檔案,由學校保存,定期復查。檢查之后如果有輕微問題的學生,比如骨骼方面有輕微的畸形,學校會教給她們一套體操加以矯正。經過檢查發現體質比較弱的學生,會另加營養伙食,經濟困難的學生由學校補助。對女生進行身體保健是金女大體育系的特色之一。金女大體育系還注重將美育寓于體育之中?!皩W校開設的課程多適合女生特點,包括各類球類運動、基本體操、韻律運動、劍術、中外各種舞蹈,團體娛樂游戲等”[5]這些諸如體操、韻律運動、劍術、各種舞蹈等體育課程,不僅僅重視女生身體上的訓練,而且還注重精神上的熏陶。通過這些體育運動,女生們不僅鍛煉了身體,更鍛煉了心志,進行了美的熏染。體育課上還注重對女生的形體進行糾正,使女生們站立、走路、坐姿都適當得體、氣質非凡。體育課上的這一有心之舉,既給予女子以淑儀,又融美育于體育。體育系正是基于女性特色的課程設置,才培養出獨具一格的女子體育人才?!绑w育系是金女大的知名系科,是我國唯一的由教會興辦的,培養女子體育師資的高教系科?!盵6]

三、服務對象以婦女與兒童為主

金女大在創辦及其發展的過程中,國家正飽受著外寇侵略、內戰綿延的痛苦。金女大作為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機構,在國家千鈞一發之際,為國家、為民族服務成為其女子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其他綜合性大學不同的是,金女大更關注婦女與兒童的命運。

金女大師生參與的社會調查與社會活動將焦點集中在婦女和兒童身上。如社會學系主任龍冠海在為《1938級社會學系學生畢業論文集》作序時說:“……例如犯罪兒童的研究、牙刷工業和婦女社會活動的調查,除本刊所集者外,在我國恐怕找不到第二種?!庇秩?945級學生陸景衛的研究報告《200例知識婦女婚姻狀況調查》發表在《婦女新運》雜志第6卷第5期上。[7]這些都可以看出金女大的女生們在進行社會調查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更傾向于關注處在弱勢地位的婦女與兒童的命運。在抗日戰爭期間,金陵女子大學更是成為無家可歸的婦女和兒童的收容所。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殘暴的日本侵略者發動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在日本人侵入南京城之前,金陵女子大學的魏特琳女士致信美國駐華大使館官員,建議在南京設立一個安全區域,并將金陵女子大學作為安全區中心。魏特琳女士和金陵女子大學的留守教師們誓死捍衛金女大校園免受日本鐵蹄的踐踏,并自發組織婦女和兒童進入金陵女子大學避難。在抗戰期間,以魏特琳女士為代表的金陵團隊用生命踐行著為社會服務的宗旨,尤其是為保護廣大婦女和兒童的生命奮斗至死。除了留守南京的教師們為收留婦女難民不顧自身安危的感動之舉,在同一時間段、不同地點,金女大西遷成都的師生團隊也正努力指導當地婦女開展各項工作,組織成立婦嬰組、幼兒教育組、挑花組、雞種改良組,為婦女與兒童服務。

金女大師生發表的論文和寫成的書籍亦多以婦女和兒童為視角。金女大與其它綜合性大學規模宏大、科系龐雜、研究領域寬廣不同,金女大的女生們由于長期受到女子大學的文化環境的熏陶和自身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獨立自主的女性角色的影響,她們在創作時更會把視角聚焦到女性和兒童身上。如1941級中文系畢業的劉開榮所著《唐人詩中所見當時婦女生活》、湯銘新著《兒童行為指導工作》、閔俠卿著《唐詩中所見當時宮廷婦女及貴族婦女之生活》、張少微著《魯鈍兒童問題》、從金女大畢業后在巴黎大學留學的李澤珍的博士論文《歐戰前法國女權運動》、1927屆畢業生王耀云著《婦女更年期保健》、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工作的查子秀著有《兒童心理學》、《兒童超常發展之探秘》等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關懷處于邊緣地帶的婦女和兒童的生活,成為金女大師生們創作中所追求的永恒的主題。

四、教師隊伍以女性教師為主導

金女大的教師團隊中,女教師占教師人數的絕大多數。據1936年金女大的教員名錄,48位教師中男教師只有9位。外籍教師中更少有男教師,1915-1951年的名單中只有四人,每人都只教授了一年。[8]從1936年金女大教師名錄看,十三個系的系主任中,女性教師有11人,男性教師僅有2人。[9]從這些關于金女大教師記錄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女教師在人數上確實有壓倒性的優勢。無論是在民國時期還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綜合性大學如金陵大學(金女大在當時不屬于綜合性大學,她屬于小型文理學院)的師資團隊中,男性教師在數量上一直處于主導地位,而金女大的女教師占師資隊伍的絕大多數,實乃女子大學特色之處。

女教師與女學生關系更加親密無間。在綜合性大學中,男教師占大多數,他們與女學生的接觸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像女教師與女學生之間可以親密接觸。金女大的女教師與學生的交往往往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關心和指導,師生之間的相處就如同母女般的自然親切。加之金女大的師生比例是1:4.6(1925-1926年吳貽芳的統計數據)[10],后來學生人數有所增加,但總的來說還是小規模辦學,正如曾芳苗的調查,“金女大師生比長期在5-6.5之間”[11]這就意味著女教師們完全有精力關心到每一個學生,這更利于營造母女般的家庭氣氛,而不像今日大學的批量化生產,學生人數動輒上萬,教師根本無暇顧及和關心到每一個學生,可謂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歷史系系主任師以法,她曾做過畢業班學生的顧問,她邀請畢業生三人一組,輪流去她家小住幾天,討論的主題以學生畢業后的打算為多。這種將教室里的公共場所切換到教師家中的私密空間,將上課時間延長到24小時的全天接觸,實現空間與時間的最大延伸,學生與教師的無障礙交流,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也由此漸漸轉向為母親與女兒。這就是女校師生之間的獨特優勢所在。

五、結語

金陵女子大學作為民國時期的三所女子教會大學之一,在幾十年風風雨雨的辦學過程中,造就了一批為社會服務的女界領袖。金女大還致力于打造富有女子特色的學科,在德本康和吳貽芳兩任校長的引領和指導下,學校出現了社會學系、體育系等多門特色學科,影響甚巨。學校還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當時社會中的婦女和兒童這些弱勢群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的教師隊伍亦是以女性教師為主導的金陵團隊。以上種種,足以彰顯女子教育獨特魅力。

金女大的特色辦學思想是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下的產物。雖然時代變遷,女子大學也不復存在,然而金女大的女子特色辦學思想無疑蘊含著高度的智慧和理性的光輝,對當代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值得后人學習研究,并加以借鑒。

參考文獻:

[1] 德本康夫人,蔡路得.金陵女子大學[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4.

[2] 金一虹,等.吳貽芳的教育思想與實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111.

[3] 谷忠玉.中國近代女性觀的演變與女子學校教育[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10.

[4] 張連鴻,等.金陵女子大學校史[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218.

[5] 金一虹,等.吳貽芳的教育思想與實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27.

[6] 金一虹,等.吳貽芳的教育思想與實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23.

[7] 金一虹,等.吳貽芳的教育思想與實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408.

[8] 金一虹,等.吳貽芳的教育思想與實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53.

[9] 金一虹,等.吳貽芳的教育思想與實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53.

[10] 金一虹,等.吳貽芳的教育思想與實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41.

[11] 金一虹,等.吳貽芳的教育思想與實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173.

猜你喜歡
辦學特色
德國應用科技大學辦學特色及其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啟示
國外開放大學的發展及對我國開放大學的啟示
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特色探討
走內涵發展之路提升學校教育品質
優化課程教學體系結構,凸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辦學特色
建設一流水準的國際化外國語學校
“靈動課堂”:推開“曉塘文化”的第一扇門
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考察報告
學校辦學特色形成過程的誤區與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