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制約因素分析

2015-05-29 15:07霍穎劉鋒
商場現代化 2015年9期
關鍵詞:瓶頸制約因素

霍穎+劉鋒

摘 要: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仍有許多需要突破的瓶頸。本文闡述了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傳統的世界經濟格局已經發生變化,亞洲成為世界經濟崛起的新生力量,而上海就是主要代表之一。本文通過介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現狀,找出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意見。

關鍵詞:國際金融中心;瓶頸;制約因素

金融危機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之一,隨著世界性的次貸危機與債務危機的影響,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遭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像倫敦、紐約這樣的傳統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經動搖,原有的國際金融格局已隨之發生改變。上海作為亞洲經濟增長的動力,所以,怎樣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怎樣的國際金融中心,不僅是促進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世界經濟對中國發展的要求。

一、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現狀

1.金融市場初具規模

衡量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衡量金融市場的完備程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正日益強大。到目前為止,上海已基本形成了包括股票、外匯、貨幣、期貨、黃金、OTC衍生品、產權交易市場等在內的全國性的金融市場體系,不僅是國內金融市場中心,也是國際上少數幾個金融市場中比較完備的金融中心城市。具體表現在金融機構總數不斷增長,上交所股票、債券成交額連年攀增,黃金市場交易活躍,保險業健康發展。但就市場結構而言,上海資本市場較單一,股票市場較債券市場發育較快。除此之外,上海的外匯市場、貨幣市場交易規模也較小,與紐約、倫敦、東京、香港、新加坡等地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有待進一步發展。

2.金融影響力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據研究,上海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繼續提高,不良貸款率不斷降低。金融機構的集聚效應初顯,市場競爭程度加劇,金融服務功能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量逐步提高。據CFCI指數排名顯示,2013年上海以130.25的總分蟬聯第一,在評分與增速上均遙遙領先其他國內金融中心城市。

3.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能力進一步提升

上海市政府制定了金融機構在本市發展若干意見的實施細則,加大了支持金融機構發展力度,編制了《上海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子預案,妥善化解了數家券商的金融風險。上海金融在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經濟發展中已經起到了一定的龍頭作用,并且在全國的金融發展進程中,也做出了積極示范效應。

上海市政府積還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積極發展各種金融市場,形成功能互補、交易市場多層次、交易產品多樣化的金融市場體系;二是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改革,提升金融業的整體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三是深入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強化基礎制度建設,基本形成較為全面系統的法律制度;四是加強和改善金融宏觀調控,正確把握方向、力度和節奏,較好地處理了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控制通貨膨脹與防范金融風險的關系,有力促進了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二、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制約因素

1.金融監管體系不健全

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深刻的說明了政府加強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在次貸危機中上海暴露出了金融監管體系的缺陷:首先是中國的金融機構大而不強。嚴格金融監管體系可以降低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會影響經濟市場對商業機會的追逐,進而導致我國金融機構創新能力低。嚴格的金融監管并不一定意味著能夠保證每一個金融機構未來有足夠的抵抗和分散風險的能力。

其次是沒有自己的金融管理理念??v觀國際性的金融中心都有自己的監管理念。例如紐約的“以規則為基礎”體現了美國式的分散監管體系,倫敦的是“以原則為基礎”體現了英國式的大一統的監管體系。而上海存在著金融中心與金融市場、監管機構相分離、各自為政的問題,彼此相互脫節,不能使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因此建立一個獨立高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和一套金融監管制度是進一步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步驟。

2.金融市場的規模小且層次單一

從市場主體來看,上海金融機構種類和數量都比較少,沒有形成品種豐富、市場前景廣闊的網絡,且各機構沒有明確的功能定位。從交易品種上來看,各大國際金融城市早已開辦即期交易、外匯掉期、單純遠期、跨貨幣掉期和期權、利率掉期和期權、遠期利率協議等多種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從金融機構的設置和運作上來看,西方國家的金融機構都有完善的法律作為依據,而我國除去幾部基本法以外,尚未建立其他完善的金融法律,因此造成了金融機構發展不平衡和無秩序競爭。由此可見,上海的金融市場規模離國際金融中心的距離還很遙遠。

3.國際化金融人才稀缺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一項國家戰略,而金融人才戰略是實現國際金融中心戰略目標的關鍵和保證。雖然最近幾年上海金融人才隊伍逐步壯大,但是其人才供給狀況與上海金融發展的目標相比較,存在著突出的結構性矛盾,高級和復合型金融人才稀缺,人才供給與需求不匹配;金融人才市場不完善,金融人才流動無序、薪酬標準比較混亂;金融人才高地的基礎建設相對滯后,與國際金融中心的要求相比差距較大。

三、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對策

1.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首先要制定適度放松的金融監管體系,即不能太嚴格也不能太放松。其次,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能照搬照抄國外模式,要有適合自己發展理念的金融監管體系,要用新的理論與金融監管實踐相結合。要重視在有限理性假設下對金融監管理論的研究,采用最新的理論來指導并監管實踐,不斷做到與時俱進。再次,可以在上海建立一個金融監管改革試驗區,把上海變為金融監管的“特區”。從建設金融中心的需求出發,應該把上?,F有“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職能整合起來,建立統一的金融監管中心。還有加強金融監管主體及其隊伍的建設、加強金融機構內部監管和建立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金融風險承擔機制等其他策施。

2.培養和引進國際化金融人才

在國內方面來看,首先,要大力培育大中型的金融人才培訓機構,提高金融人才的國際化程度和國際競爭力,培養更多高級金融人才、專業領軍人才。其次,在正規院校方面,取締跟風式的專業設置與應試教育形式,提高培訓的專業化水平,培養出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人才。

此外,上海市政府要采取優惠和激勵政策,吸引海外人才,支持金融人才創業,適當降低新型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開放人才環境,實現人才服務模式與金融人才的多樣化。

在國外方面來看,美國金融人才市場在金融危機后產生了巨大的人才溢出效應,這些金融人才不再局限于美國,而是尋求新的發展機會,這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打下了牢固的人才基礎。

3.大力發展各類金融市場擴大市場規模

進一步擴大金融市場規模,全力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大力發展各類市場,豐富現有的金融市,實現金融工具多元化、產品多樣化、服務個性化的目標。

再次,政府要加大對小型信貸機構支持的力度,使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金融產品;政府還要協助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保監會三大監管部門,建立建全協調監管機制方法來降低市場風險,并通過規范操作化解風險。

另外,要加快推動外匯市場的發展,加快外匯產品的創新,促進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拓展外匯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有效監測和維護外匯市場的平穩高速運行,并與股票和債券市場齊頭并進,三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推進上海市場的加速發展。此外,還應積極建設誠信體系,創造金融發展的基本社會信用環境;完善資本市場體系、增強資本市場功能等諸多策施。

四、結論

綜上所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不僅僅是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長遠計劃,更是全局意義上的國家戰略,同時也響應了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號召,是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寫照。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離不開國家和廣大上海市政府的努力;離不開法律、經濟體制、領導體制、信息化建設。所以,個人、企業、社會團體,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責任,爭取在2020年實現建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宏偉目標,使上海盡快能與紐約、倫敦、蘇黎世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相媲美。

參考文獻:

[1]高山.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比較研究[J].新金融,2009(3):20-26.

[2]肖本華.后危機時期關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幾點思考[J].浙江金融,2010(06):77-79.

[3]姜波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基本思路[J].新金融,2003(07).

作者簡介:霍穎(1988.05- ),女,河北省保定市,石家莊鐵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瓶頸制約因素
突破鄉鎮地區幼小銜接的瓶頸
滴水藏海
在突破瓶頸中成長
點擊圖象問題突破圖象瓶頸
閃存能否讓數據中心一勞永逸
我國乒乓球運動消費的制約因素探析及對策研究
淺析制約阜陽市校園足球發展的因素
論城市社區體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武漢市部分高職高專院校足球課的開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