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子:尊師與師法的倡導者

2015-05-30 00:37鐘文芳
贏未來·學校品牌管理 2015年9期
關鍵詞:良師荀子圣人

鐘文芳

荀子,荀況,曾游學于齊國,到襄王時代,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被尊稱為“最為老師”。荀況的弟子眾多,其被弟子尊奉為“圣王”。荀子對諸子百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者自居,同時,又在知識論上批判地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在繼承中創新,同時又博取眾長,成就了荀子的大師之身。

在我國教育史上,荀子是第一位提出“天地君親師”的教育家,將“師”與天地君親并齊,極大地強調了“師”在國家和社會中的地位,其言論為尊師重道傳統的形成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教師社會地位的確立是教師品牌形成的基礎,尊師風氣的形成為教師成為大師、受人尊敬,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師之有法,有道,才有可能成為“大師”。

“化性起偽”的性惡論

荀子最著名的思想是性惡論,這為強調人的作用、強調教師在人成長中的作用提供了前提。在荀子看來,人的本性都是好利疾惡的,并不存在仁義禮智等先天道德品質,如任其發展而不加節制,必然使社會產生混亂。那么,人之善從何而來呢?荀子指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薄皞巍?,人為也。正是在這一點上,人在宇宙中具有了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荀子指出,就人的先天本性而言,“堯舜之與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與小人,其性一也”,都是天生性惡。后天賢、愚的差別是由于“注錯習俗之所積耳”。后天的環境和經驗對人性的改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人的主觀努力,“其禮義,制法度”,轉化人的“惡”性,則“涂之人可以為禹”。

雖然荀子的人性論與孟子的觀點相反,但有趣的是,他們所得到的結論卻是相同的:人人都能成為圣人。但在荀子的觀點中,更加突出了人后天的努力,為強調“師”之重要提供了前提。在強調后天環境對人發展的作用的同時,進而說明禮樂教化的價值與意義。

所積而致的成圣之道

在荀子的思想中,人才培養的最高理想是“成圣”。士、君子、圣人是學習成就上的三個不同的層次,最高層次和境界的是圣人,當達到窮盡萬物之理之境界時,才能成為圣人,“圣也者,盡倫者也”。

怎樣成為圣人?“圣人者,人之所積而致也”,荀子根本不承認“天生圣人”的說法,他認為在天生的情性方面,圣人與普通人并沒有什么不同,之所以成為圣人,是因為經過后天的努力,不斷的“積善”,才成就了自己,“涂之人百姓,積善而全盡謂之圣人”。荀子充分強調“積善”,強調“學不可以已”,為普通人成為“圣人”指明了方向和策略。

圣人與一般人,君子與小人,在先天本性上的差別在荀子的言論中消失了。但荀子的意圖并不在于從根本上消除這種差別,而是要強調后天的努力,強調后天的“積”禮和修為造就了君子、圣人,強調精神氣質、文化教養上的重要性。成圣的目的,在于希望借圣人的教化,使得社會大眾得以轉變“惡”性,以至于善。

隆君師與親近良師

荀子是中國歷史上尊師重道的首倡者,是將天、地、君、親、師并列的第一人。他將教師地位提升到國家興亡的高度,“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荀子將“師”和“法”統看成是治理國家和穩定社會的致勝武器,“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人之大殃也?!?/p>

因此,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之一?!岸Y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薄吧鲜绿?,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p>

雖然荀子也將孔子的“六經”作為學習的主要材料,但他分析了若只學習這些經書所帶來的局限性。在荀子看來,《禮經》《樂經》有法度,但嫌疏略;《詩經》、《尚書》雖然古樸,但不切近現實;《春秋》雖然隱微但不夠周詳。荀子強調良師在人的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將崇敬良師看作是最為便捷的學習途徑,認為若仿效良師、學習君子的學問,則既崇高又全面,還可以通達世理。

“人有師有法而知,則速通;勇,則速威;云能,則速成;察,必速盡;辨,則速論?!比绻麤]有“師”、“法”,人則會成為危害社會之人,“故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云能,則必為亂;察必為怪;辨,則必為誕?!避髯訌娬{教師在塑造學生社會所需要的完美人格中的作用。由于,師是“圣人”“君子”,具有極致的“德”和“禮”,因此,“師”是學生言行的標準?!把远环Q師謂之畔,教而不稱師謂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內,朝士大夫遇諸途不與言?!比说难孕幸詭煘闃藴?,否則視為大逆不道,不僅不能入朝為官,而且為社會輿論所不容。

師術與師道

怎樣的人可以成為“師”?君子和圣人也。其中,圣人是荀子心目中最高層次的“師”?!笆ト苏?,道之極也。故學者固學位圣人也”。

荀子對于“師”的素養提出了其獨到的觀點?!皫熜g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禪,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睘閹燀氁浴安┝暋睘榍疤岷突A,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具備四個條件。首先,要儀表莊重而有尊嚴,不怒而威,在于道德之威;其次,要有豐富的經驗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能循序漸進、傳授知識不陵不亂;最后,要能用精通細微的道理加以發揮。具備這些條件的教師,才能擔負起教學的重任,使學生成才,“弟子通利則思師”。

荀子要求“師”應該專心于“教”,當“君子壹教,弟子壹學,亟成?!痹凇秳駥W》中,荀子強調了教師的為師之道,同時也強調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的時機。教師應該謹慎地對待前來求教的人,合乎禮義之道的才予接待;不合乎禮義之道予以回避;恭敬有禮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宗旨;言辭和順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內容;態度誠懇的人,才可與之論及道的精深義蘊。如果和不可與之交談的人交談,那叫做浮躁;跟可與交談的不談那叫怠慢;不看對方回應而隨便談話的叫盲目。作為君子,作為師,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謹慎地對待每位前來求教的人。

荀子反對教師“主動”地施教。在荀子看來,如果沒人求教而去教導別人,那是“浮躁”的表現;如果學生問一,而教師答二,則是“啰嗦”的表現。浮躁和啰嗦都是不對的,君子的答問和施教應該象空谷回音那樣,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荀子基于性惡論而強調“偽”的重要,強調教和師的重要,并倡導隆師,倡導以圣人和君子為師,倡導不斷地“積善”“積禮”,為古代“師”論奠定了基礎和方向。教師要成為大師,成為“品牌”,“禮”“善”與“德”不可或缺;教師要成為大師,形成品牌,“積”是必經之途,只有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發生質變。

猜你喜歡
良師荀子圣人
醫學教育家培養工程:一種讓良醫成為良師的有效探索
良師“林黛玉”——《香菱學詩》教學雜想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數學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觀念
和諧
官場圣人范仲淹
良師·階梯·加油站
官場圣人范仲淹
良師高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